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虞紹衡、葉昔朗、蕭旬三個人送葉昔寒離開相府,到了京城外才原路折回。

  這一年開春兒,井之然生下了一位小郡主,康王自此甩掉了遊手好閒的名聲,一心一意在家哄著寶貝女兒、伴著嬌妻。

  此後無大事,到了八月份,鍾離燁與唐鴻笑結伴到了江南,命人帶回了兩封書信、兩道旨意。

  兩封書信是寫給太后與虞紹筠的,旨意則是關乎幾名重臣。

  第一道旨意,鍾離燁收回了秦安槐手中部分實權,卻在同時對蕭旬委以重任,命蕭旬率領暗衛保護宮中的太后、皇后、太子。

  第二道旨意,鍾離燁將路途上見聞告知虞紹衡與葉舒玄、羅元華,例如哪個地方該興水利,哪個地方貪官污吏較多、民不聊生。此外,他也提了一些清廉公正的好官。這道旨意的意思,自然是讓虞紹衡等三人分別作出舉措。

  羅元華雖然與秦安槐是姻親,對於政務卻從來是堅持自己的見解,在自己的位置上建樹不少。這也是朝堂上下都願意留用這位左相的緣故。

  因為這兩道旨意,虞紹衡又著實地繁忙起來。葉昔昭也不介意,對他唯一的要求是按時用飯。

  轉過天來,葉昔昭帶著瑞哥兒去了宮中。

  虞紹筠抱過瑞哥兒,親了親孩子的小臉兒,笑著贊道,“父子兩個真像,原來大哥小時候這麼好看呢。”又問:“三嫂臨盆的日子快到了吧?我送過去的醫婆穩婆可還踏實?”

  “都是很守本分的人。”葉昔昭笑道,“太子公主又去了太后宮裡?”

  “嗯。祖孫三個越來越親近了。”虞紹筠意味深長地道,“到底是曾呼風喚雨的女子,想明白了那些事,知道孰輕孰重之後,又肯與我實心實意地做婆媳了。自然,康王功不可沒。”

  葉昔昭自心底為虞紹筠高興,又說起另外一件事,也是替虞紹衡過來詢問:“你不打算給皇上寫封回信?”

  “你倒是與我說說,我寫什麼?”虞紹筠啼笑皆非地取過兩張畫像,“看看,這就是他給我的信,除此之外,一句話也沒有。難不成我也回兩幅畫像給他?哪裡有那份閒心。”

  畫像中人,一個是鍾離燁,一個是虞紹筠。

  在葉昔昭看來,鍾離燁的意思很明顯:讓虞紹筠與孩子不要忘了他,而他,也不曾忘記虞紹筠。

  虞紹筠一定看得出這用意,只是心裡還在怪他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貼出正文結局,之後會寫幾章溫馨番外,交待不細緻的也會在番外彌補下。

  140

  金秋時節,三夫人生下一名男嬰,母子平安。

  至此,侯府三對夫妻的日子都趨於圓滿。

  生完孩子之後的三夫人,性格溫柔了許多,便是與二夫人說話,也是和和氣氣。

  虞紹桓對兒子的喜愛之情,用愛不釋手都不足以形容,每日忙完公務便急匆匆回家,悉心照料妻兒。

  這日,葉昔昭親手給三夫人做了羹湯,親自了過去。進門時,恰逢虞紹桓正抱著孩子,眉宇間儘是寵溺、滿足。

  虞紹桓發覺葉昔昭進門,笑道:“辛苦大嫂了。這麼久多虧大嫂照料著四娘。”

  “理應如此啊。”葉昔昭笑著將羹湯盛入碗中,送到三夫人手裡,“我先前也多虧三弟妹幫襯著。”

  三夫人微笑著道謝,喝了兩口羹湯又道:“吃慣了大嫂做的膳食,口味都刁鑽了。”

  “那好啊。”葉昔昭笑意更濃,“日後只要我做飯菜,就給你送一份過來。”

  正說著話,二夫人陪著太夫人過來了。

  太夫人笑眯眯地把孩子接過去,“來看看我的寶貝孫兒。”

  二夫人則從丫鬟手裡接過一套衣物,送到了三夫人手裡,“我做的,你將就著穿。”

  “多謝二嫂!”三夫人脆生生道謝,將婆婆與兩個妯娌看過去,眼中是滿滿的心安知足。曾經想過要放棄的一段生涯,因為夫君的不放棄,因為婆婆與大嫂不著痕跡地幫她緩和婆家、娘家的關係,她才有了今時今日,這些是她一日都不曾忘記的。

  虞紹桓與三夫人對視一眼,默契一笑。

  在三房坐著說了半晌的話,葉昔昭送太夫人回房。

  太夫人一面走一面道:“如今兄弟三個都已開枝散葉,我是沒什麼憾事了。”

  葉昔昭由衷地道:“這多虧了您這樣的婆婆,否則,圓滿的怕是只有二爺。”

  “我就是再有那份好心,你們不懂事,便是大羅神仙也沒法子。人哪,活著最重要的還是人心。”太夫人神色一黯,“你們若都像紹筠、皇上,凡事都不肯讓步,這日子也過不好。”

  葉昔昭暗自嘆息一聲,虞紹筠與鍾離燁,早已成了眾人的心病,偏偏那兩個人又是誰都勸不動的。任誰能有法子?

  **

  冬至之前,鍾離燁又給太后、虞紹筠來過幾封書信。

  寫給太后的書信總有滿滿幾頁,引得老人家潸然淚下;寫給虞紹筠的總是一些畫像,或是寥寥數語,引得虞紹筠啼笑皆非。

  太后到如今已經認命了,開始與鍾離燁書信來往,便是康王也開始給鍾離燁去信,請虞紹衡的手下幫忙送到鍾離燁手中。

  而虞紹筠,對鍾離燁始終是隻言片語也無。

  虞紹衡與葉昔昭分別進宮,把這件事跟虞紹筠提了幾次。虞紹筠態度如一:她覺得如今的日子沒什麼不好,鍾離燁回來與否都無所謂。

  閒時,虞紹筠著手節儉宮中花銷,內務府省下的銀兩留作賑災、施粥,一時飽受讚譽。

  漸漸地,出入朝堂的官員習慣了沒有皇上坐鎮,以左相右相永平侯馬首是瞻。

  冬日這一日,虞紹衡晚間沒回房吃飯,在書房裡處理政務。

  葉昔昭在太夫人房裡用罷飯,回正房的路上,聽說送到書房的飯菜被虞紹衡擱在一旁,無奈蹙眉。

  果真是人無完人,這廝對衣食起居總是這樣漫不經心。

  她將孩子交給乳娘帶著,轉去小廚房,親手包了些水餃,又做了幾道小菜,溫了一壺酒,放入食盒,給他送到書房去。

  虞紹衡正在燈下看一封剛收到的書信。

  葉昔昭輕咳一聲,將酒菜給他放在一旁的几案上,轉去掐了掐他耳朵,“先去用飯。”

  “好。”虞紹衡歉意地笑了笑,起身去用飯。

  葉昔昭坐在他對面,給他倒了一杯酒,打量他神色,好奇地道:“你心情好像不錯,有什麼好事麼?”

  虞紹衡道:“算是好事。皇上打算安頓下來了。”

  “是麼?”葉昔昭眼前一亮。

  “別急著高興。”虞紹衡先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才給出下文,“他是要與唐鴻笑一起在江南辦個書院。”

  “什麼?”葉昔昭愕然,驚喜變為不解兼失望,“意思是還不打算回宮與妻兒團聚?”

  “寫信回來,要我拿出一筆款項協助。”虞紹衡笑了笑,“肯停止遠遊安定下來,已算不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