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一萬將士騎著高頭大馬從陡峭的山坡一衝而下,如猛虎下山沖向蒙兀陣中,又有哨兵揮著大纛從西翼一路往東線歡呼,
「陛下御駕親征,命諸位將士死守國門!」
正在奮戰的大晉將士聞言頓時熱血沸騰。
皇帝親臨,還有什麼可怕的!
他一定帶了大軍馳援!
一想到身後有人,大傢伙心神振奮。
打仗有的時候拼的就是士氣。
大晉軍心一穩,蒙兀這邊就開始亂了。
有人提議強攻,有人提議退兵。
裴浚適時著人躲在山脈後搖旗吶喊,佯裝援兵。
燕承帶著他的嫡系親軍,率先沖入陣營,一刀一個人頭,在這股銳氣的逼迫下,西翼大軍率先撤退。
也有狡猾的蒙兀人,意圖偷襲大晉皇帝,可惜黑壓壓一群人,個個著黑衫,辨不清哪個是裴浚。
裴浚立在山腳一處矮坡,搭上長弓對準夜色里的敵軍將領射箭。
他自小習武,射藝超群,一射一個準。
眼看兩名參將落馬,蒙兀不敢遲疑,轉身撤退。
齊亮深知裴浚身後並無援軍,有意回城。
可惜那位鐵血帝王縱馬從他身側越過,喝道,
「全軍聽令,給朕追過去,敢退者,殺無赦!」
校令軍就在身後等著,人家皇帝都往前沖,他們這些做將士的還有什麼好遲疑的,一個個不要命往前撲。
可憐大兀且戰且退,不停瞟著大晉軍後,
十萬援軍呢?
待被打得四分五散,節節敗退,也沒見著傳說中的禁衛軍。
從半夜子時追到翌日午後,直到蒙兀徹底撤退,大晉將士方在撈刀河畔停下來。
此地原是大晉的疆域,先帝朝被蒙兀奪走,成為兩國的緩衝之地。
過了撈刀河,也是大晉的故土,裴浚與鳳寧上回分別的風林鎮就在這片河域的上游,如今這些地兒徹底被蒙兀占據。
那一夜住在風林鎮的邸店,聽著老闆娘一口熟稔的大晉話,裴浚便發過誓,他要將這片土壤奪回來。
於是,在齊亮提議回橋頭堡時,被裴浚拒絕了。
「就地紮營,安寨生火。」
好不容易收復一片疆土,哪有退回去的道理。
且他真這麼退了,三郡王便能猜出他的虛實。
好不容易在三郡王嚴密的布防下撕開一道口子,且不如順水行舟,繼續迷惑對方。
將士們跟著皇帝打了勝仗,精神倍增,立即遣了輜重兵紮營安寨。
至於那面大纛,依舊被燕承掛在最顯眼的地方。
歇息一夜,次日清晨裴浚召集將士議事。
剛打了勝仗的將軍們望著裴浚兩眼放光,過去帝王出征哪個不是前擁後呼,幾十萬軍隊左右護駕,沒幾兩本事,還勞民傷財,裴浚不同,關鍵時刻以身家性命做賭注,幫著將士們轉敗為勝,身先士卒,這份血性令他們五體投地。
說到戰事,以燕承為首的敢戰派提議乘勝追擊。
總兵齊亮為了穩妥起見,建議回防,
「倒不是臣膽小怕事,陛下,軍糧不繼呀。」
裴浚眉頭深鎖。
退是不可能退的。
必須解決軍需難題。
他一面派齊亮回營調度糧食,一面遣燕承和董寂,時不時去對方營寨前挑釁,以攻代守。
三郡王聽說裴浚御駕親征,果然按兵不動,任憑燕承如何挑釁,絕不應戰。
「為什麼?」
蒙兀這邊的將軍急著一雪前恥,紛紛提出質疑。
上首那年輕俊美的郡王悠然一笑,
「急什麼,是否御駕親征,是否真有後援,等五日必見分曉。」
大晉將士沿撈刀河安營紮寨,驟然間移營過來,軍需必定跟不上。
別說五日,熬他三日便見真章。
三郡王決定等裴浚現出原形。
齊亮回到橋頭堡,一面遣人將存糧運去前線,一面喚來知府請他迅速去周邊郡縣籌食。
知府臨行前來別苑給鳳寧請安,知府是個人精,看出鳳寧是皇帝心尖人,於是將自家夫人遣來別苑給鳳寧作伴,他過來時,鳳寧正在別苑與知府夫人用膳,知府進門先與鳳寧問好,隨後悄悄將夫人拉至廊廡角落,囑咐夫人照料好鳳寧,他要出門籌糧之類。
鳳寧幾日沒見著裴浚,心中掛念,等著夫婦二人說完體己話,立在門檻邊上急著問道,「陛下如何了?」
知府回過身,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安撫道,「陛下英明神武,帶著將士們打了勝仗,好著呢,叫您別掛心。」
可惜鳳寧早已不是當初不諳世事的姑娘,她聽到知府要去籌糧,可見缺糧。
行軍打仗,沒有糧食,那便是坐以待斃。
她太了解這個男人,強勢而驕傲,讓他退兵那是不可能的,他這一生一往直前不知後退。
她得想法子幫幫他。
第77章
鳳寧之所以敢起這個念頭,是因為她前段時日籌辦商貿會,手中有一批商戶名單,她知道哪些人專做糧食生意,她知道哪兒有糧。
肅州之西有一片山脈,人稱陳連山,陳連山下有一個陳家谷,谷主姓陳,陳家早年是當地大戶,後遇戰亂闔家上百口人躲入深山老林,在林子裡建了個烏堡,無意中發現林子珍奇藥材遍地,後來做起藥材生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陛下御駕親征,命諸位將士死守國門!」
正在奮戰的大晉將士聞言頓時熱血沸騰。
皇帝親臨,還有什麼可怕的!
他一定帶了大軍馳援!
一想到身後有人,大傢伙心神振奮。
打仗有的時候拼的就是士氣。
大晉軍心一穩,蒙兀這邊就開始亂了。
有人提議強攻,有人提議退兵。
裴浚適時著人躲在山脈後搖旗吶喊,佯裝援兵。
燕承帶著他的嫡系親軍,率先沖入陣營,一刀一個人頭,在這股銳氣的逼迫下,西翼大軍率先撤退。
也有狡猾的蒙兀人,意圖偷襲大晉皇帝,可惜黑壓壓一群人,個個著黑衫,辨不清哪個是裴浚。
裴浚立在山腳一處矮坡,搭上長弓對準夜色里的敵軍將領射箭。
他自小習武,射藝超群,一射一個準。
眼看兩名參將落馬,蒙兀不敢遲疑,轉身撤退。
齊亮深知裴浚身後並無援軍,有意回城。
可惜那位鐵血帝王縱馬從他身側越過,喝道,
「全軍聽令,給朕追過去,敢退者,殺無赦!」
校令軍就在身後等著,人家皇帝都往前沖,他們這些做將士的還有什麼好遲疑的,一個個不要命往前撲。
可憐大兀且戰且退,不停瞟著大晉軍後,
十萬援軍呢?
待被打得四分五散,節節敗退,也沒見著傳說中的禁衛軍。
從半夜子時追到翌日午後,直到蒙兀徹底撤退,大晉將士方在撈刀河畔停下來。
此地原是大晉的疆域,先帝朝被蒙兀奪走,成為兩國的緩衝之地。
過了撈刀河,也是大晉的故土,裴浚與鳳寧上回分別的風林鎮就在這片河域的上游,如今這些地兒徹底被蒙兀占據。
那一夜住在風林鎮的邸店,聽著老闆娘一口熟稔的大晉話,裴浚便發過誓,他要將這片土壤奪回來。
於是,在齊亮提議回橋頭堡時,被裴浚拒絕了。
「就地紮營,安寨生火。」
好不容易收復一片疆土,哪有退回去的道理。
且他真這麼退了,三郡王便能猜出他的虛實。
好不容易在三郡王嚴密的布防下撕開一道口子,且不如順水行舟,繼續迷惑對方。
將士們跟著皇帝打了勝仗,精神倍增,立即遣了輜重兵紮營安寨。
至於那面大纛,依舊被燕承掛在最顯眼的地方。
歇息一夜,次日清晨裴浚召集將士議事。
剛打了勝仗的將軍們望著裴浚兩眼放光,過去帝王出征哪個不是前擁後呼,幾十萬軍隊左右護駕,沒幾兩本事,還勞民傷財,裴浚不同,關鍵時刻以身家性命做賭注,幫著將士們轉敗為勝,身先士卒,這份血性令他們五體投地。
說到戰事,以燕承為首的敢戰派提議乘勝追擊。
總兵齊亮為了穩妥起見,建議回防,
「倒不是臣膽小怕事,陛下,軍糧不繼呀。」
裴浚眉頭深鎖。
退是不可能退的。
必須解決軍需難題。
他一面派齊亮回營調度糧食,一面遣燕承和董寂,時不時去對方營寨前挑釁,以攻代守。
三郡王聽說裴浚御駕親征,果然按兵不動,任憑燕承如何挑釁,絕不應戰。
「為什麼?」
蒙兀這邊的將軍急著一雪前恥,紛紛提出質疑。
上首那年輕俊美的郡王悠然一笑,
「急什麼,是否御駕親征,是否真有後援,等五日必見分曉。」
大晉將士沿撈刀河安營紮寨,驟然間移營過來,軍需必定跟不上。
別說五日,熬他三日便見真章。
三郡王決定等裴浚現出原形。
齊亮回到橋頭堡,一面遣人將存糧運去前線,一面喚來知府請他迅速去周邊郡縣籌食。
知府臨行前來別苑給鳳寧請安,知府是個人精,看出鳳寧是皇帝心尖人,於是將自家夫人遣來別苑給鳳寧作伴,他過來時,鳳寧正在別苑與知府夫人用膳,知府進門先與鳳寧問好,隨後悄悄將夫人拉至廊廡角落,囑咐夫人照料好鳳寧,他要出門籌糧之類。
鳳寧幾日沒見著裴浚,心中掛念,等著夫婦二人說完體己話,立在門檻邊上急著問道,「陛下如何了?」
知府回過身,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安撫道,「陛下英明神武,帶著將士們打了勝仗,好著呢,叫您別掛心。」
可惜鳳寧早已不是當初不諳世事的姑娘,她聽到知府要去籌糧,可見缺糧。
行軍打仗,沒有糧食,那便是坐以待斃。
她太了解這個男人,強勢而驕傲,讓他退兵那是不可能的,他這一生一往直前不知後退。
她得想法子幫幫他。
第77章
鳳寧之所以敢起這個念頭,是因為她前段時日籌辦商貿會,手中有一批商戶名單,她知道哪些人專做糧食生意,她知道哪兒有糧。
肅州之西有一片山脈,人稱陳連山,陳連山下有一個陳家谷,谷主姓陳,陳家早年是當地大戶,後遇戰亂闔家上百口人躲入深山老林,在林子裡建了個烏堡,無意中發現林子珍奇藥材遍地,後來做起藥材生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