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赫舍里坐在暖閣明窗下,倚著炕桌,戴一架胤礽叫造辦處特製的老花鏡,正在細細翻閱禮部呈上來的秀女名冊。
哈宜呼去了之後,十一阿哥的事都是她親手操辦的。
這不免叫赫舍里想起,當年為自己的兒子擇定格格的事兒。那時候她可未曾料到,兒子認定了李氏,便真的能做到只要李氏,還扶她上了皇后之位。
這多少叫赫舍里感到欣慰。
李氏比她有福氣,兩個孩子感情深厚不生疑心,她便放心了。
赫舍里想到此處,笑意盈盈地瞧了炕桌對面坐著的李氏一眼。
李瑾喬正專心看著名冊,一手提筆,將合適的秀女分門別類整理出來,待會兒好拿給赫舍里過目。
皇額娘今年也五十有三了,瞧著還像剛四十歲的婦人。但人上了年紀,精力到底不濟,不宜再為這些兒孫事操勞著。
李瑾喬細心地整理完一冊,雙手奉給赫舍里,就瞧見了這個溫和慈愛的笑容。
她也跟著笑了:「皇額娘瞧中了哪家的女兒,竟這般歡喜?」
赫舍里便順著話道:「你瞧瞧這個。禮部侍郎完顏羅察之女,隸屬滿洲鑲紅旗,是完顏大族出身,她阿瑪又兼任正黃旗蒙古副都統,聽聞是個滿洲姑奶奶的爽快性子,豈不正與咱們十四阿哥相配。」
李瑾喬想到十四弟那副軸勁兒,掩唇笑問:「這兩人不會一言不合打起來吧?」
「老十四一心撲在軍務上,若是個不通騎射兵馬的福晉,只怕他不能交心,長此以往並非好事。」赫舍里露出過來人的笑意,「只要有話可說,歡喜冤家也是好的。」
李瑾喬想想也是。
自個兒跟皇上不就是因為都好一口吃的,這才慢慢熱乎起來的嘛。
她將完顏氏記下來,指著手中名冊道:「額娘看看這個,富察馬齊的女兒,滿洲鑲黃旗出身,通讀詩書又性子柔婉。若許了十一弟,僖貴妃亡魂泉下有知,也該安心了。」
赫舍里細細瞧了,想了半晌搖頭笑道:「我雖覺著頂好,可哈宜呼若還在,未必會有這個心思。她想要孩子小富即安,就尊重她的意願,不挑名門大氏族了。不過,這姑娘倒是瞧著極好,先圈出來,看看再定吧。」
李瑾喬一一應下,知道這位怕是要指給旁的阿哥了。
兩人就這麼合著雨聲,慢慢悠哉地閱覽了一番,李瑾喬時不時說些逗趣兒的話,惹得赫舍里暢笑起來。
數日之後,這場連陰雨一停,禮部便安排著九千餘名秀女分批次進宮。
經過六七日的選看之後,赫舍里和兒媳都看得有些疲乏。不過,該辦的事兒卻是一點也沒耽擱的。
赫舍里為十一阿哥定下了張英長子張廷瓚的女兒。張家是漢臣,不會叫他陷於老滿洲的政鬥中,且張英、張廷玉父子幾人都得到重用,不怕王府因此被人看輕;
十二阿哥則撿漏,定下了富察馬齊的女兒;
十三阿哥為胤礽遭過禁足革爵,是以選定了尚書兆佳馬爾漢的第七女,出身滿洲正白旗,足夠與郡王匹配。
到了十四阿哥,便是一開始就相中的完顏氏。
因著十四阿哥留京時日不多,內務府便按照皇上的吩咐,先籌辦了他的婚事。胤礽開私庫,賜了許多金銀玉器下去,又出萬兩白銀給他大辦婚宴,還親自帶著皇后一道出宮,去給他添添喜氣。
在一眾兄長的祝福聲中,胤禵終於生出了一絲久違的歸屬感。
他生在紫禁城,長在京師,受大清萬民供養而成人。
戍衛邊土,不容外敵來犯,是他作為皇室子弟闔該出的一份力。只希望,福晉能明白他的心意才是。
……
十四福晉可比允禵期望的還要明大義。
雍寧二年的深秋,他們完婚禮成之後,完顏氏就毫不見外地日日揪著他回房造人。
有時候,允禵是真的不行了。
福晉就會撐著臉,側躺在他身邊,擺出一副「沒用東西」的奇異表情。
這樣小吵小鬧的日子,一直持續到雍寧三年夏末。
餘下三位阿哥相繼大婚之後,才要開啟郎情妾意、新婚燕爾的甜蜜日子,十四福晉已經先人一步,完成了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肚子裡揣上一個。
倔驢十四爺經過一年的「調教」,這會子也不倔了,還試探著請示自家福晉:「要不要我在京師多留半年,陪陪你啊?」
對此,完顏氏翻起眼皮斜了他一眼。十四爺連忙伸出手,嫻熟地接下了完顏氏吐出來的葡萄皮。
完顏氏問:「爺從青海回京也有兩年多了吧?」
十四點頭應是。
「聽阿瑪說,最近準噶爾又有些蠢蠢欲動了。爺不想著早些回去,將策妄阿拉布坦的腦殼子一巴掌扇飛了,總圍著我轉做什麼?爺是能替我生孩子,還是能給我接生啊?」
十四爺:「……」
他就多餘問這一句!
這事兒傳到了四爺耳朵里,叫這位成日裡冷著臉的黑面王爺也揚了揚唇角笑起來。很快,宮裡頭便也知曉了。
養心殿內,胤礽放下批摺子的硃筆,笑得有幾分幸災樂禍:「罷了,朕瞧著他在京師也憋不住了。此番,便以年羹堯為四川總督,保障後路糧草藥物供應;以允禵為撫遠大將軍,三路發兵,一舉拿下準噶爾大軍吧。最好,能叫台吉大策凌敦多布有去無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哈宜呼去了之後,十一阿哥的事都是她親手操辦的。
這不免叫赫舍里想起,當年為自己的兒子擇定格格的事兒。那時候她可未曾料到,兒子認定了李氏,便真的能做到只要李氏,還扶她上了皇后之位。
這多少叫赫舍里感到欣慰。
李氏比她有福氣,兩個孩子感情深厚不生疑心,她便放心了。
赫舍里想到此處,笑意盈盈地瞧了炕桌對面坐著的李氏一眼。
李瑾喬正專心看著名冊,一手提筆,將合適的秀女分門別類整理出來,待會兒好拿給赫舍里過目。
皇額娘今年也五十有三了,瞧著還像剛四十歲的婦人。但人上了年紀,精力到底不濟,不宜再為這些兒孫事操勞著。
李瑾喬細心地整理完一冊,雙手奉給赫舍里,就瞧見了這個溫和慈愛的笑容。
她也跟著笑了:「皇額娘瞧中了哪家的女兒,竟這般歡喜?」
赫舍里便順著話道:「你瞧瞧這個。禮部侍郎完顏羅察之女,隸屬滿洲鑲紅旗,是完顏大族出身,她阿瑪又兼任正黃旗蒙古副都統,聽聞是個滿洲姑奶奶的爽快性子,豈不正與咱們十四阿哥相配。」
李瑾喬想到十四弟那副軸勁兒,掩唇笑問:「這兩人不會一言不合打起來吧?」
「老十四一心撲在軍務上,若是個不通騎射兵馬的福晉,只怕他不能交心,長此以往並非好事。」赫舍里露出過來人的笑意,「只要有話可說,歡喜冤家也是好的。」
李瑾喬想想也是。
自個兒跟皇上不就是因為都好一口吃的,這才慢慢熱乎起來的嘛。
她將完顏氏記下來,指著手中名冊道:「額娘看看這個,富察馬齊的女兒,滿洲鑲黃旗出身,通讀詩書又性子柔婉。若許了十一弟,僖貴妃亡魂泉下有知,也該安心了。」
赫舍里細細瞧了,想了半晌搖頭笑道:「我雖覺著頂好,可哈宜呼若還在,未必會有這個心思。她想要孩子小富即安,就尊重她的意願,不挑名門大氏族了。不過,這姑娘倒是瞧著極好,先圈出來,看看再定吧。」
李瑾喬一一應下,知道這位怕是要指給旁的阿哥了。
兩人就這麼合著雨聲,慢慢悠哉地閱覽了一番,李瑾喬時不時說些逗趣兒的話,惹得赫舍里暢笑起來。
數日之後,這場連陰雨一停,禮部便安排著九千餘名秀女分批次進宮。
經過六七日的選看之後,赫舍里和兒媳都看得有些疲乏。不過,該辦的事兒卻是一點也沒耽擱的。
赫舍里為十一阿哥定下了張英長子張廷瓚的女兒。張家是漢臣,不會叫他陷於老滿洲的政鬥中,且張英、張廷玉父子幾人都得到重用,不怕王府因此被人看輕;
十二阿哥則撿漏,定下了富察馬齊的女兒;
十三阿哥為胤礽遭過禁足革爵,是以選定了尚書兆佳馬爾漢的第七女,出身滿洲正白旗,足夠與郡王匹配。
到了十四阿哥,便是一開始就相中的完顏氏。
因著十四阿哥留京時日不多,內務府便按照皇上的吩咐,先籌辦了他的婚事。胤礽開私庫,賜了許多金銀玉器下去,又出萬兩白銀給他大辦婚宴,還親自帶著皇后一道出宮,去給他添添喜氣。
在一眾兄長的祝福聲中,胤禵終於生出了一絲久違的歸屬感。
他生在紫禁城,長在京師,受大清萬民供養而成人。
戍衛邊土,不容外敵來犯,是他作為皇室子弟闔該出的一份力。只希望,福晉能明白他的心意才是。
……
十四福晉可比允禵期望的還要明大義。
雍寧二年的深秋,他們完婚禮成之後,完顏氏就毫不見外地日日揪著他回房造人。
有時候,允禵是真的不行了。
福晉就會撐著臉,側躺在他身邊,擺出一副「沒用東西」的奇異表情。
這樣小吵小鬧的日子,一直持續到雍寧三年夏末。
餘下三位阿哥相繼大婚之後,才要開啟郎情妾意、新婚燕爾的甜蜜日子,十四福晉已經先人一步,完成了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肚子裡揣上一個。
倔驢十四爺經過一年的「調教」,這會子也不倔了,還試探著請示自家福晉:「要不要我在京師多留半年,陪陪你啊?」
對此,完顏氏翻起眼皮斜了他一眼。十四爺連忙伸出手,嫻熟地接下了完顏氏吐出來的葡萄皮。
完顏氏問:「爺從青海回京也有兩年多了吧?」
十四點頭應是。
「聽阿瑪說,最近準噶爾又有些蠢蠢欲動了。爺不想著早些回去,將策妄阿拉布坦的腦殼子一巴掌扇飛了,總圍著我轉做什麼?爺是能替我生孩子,還是能給我接生啊?」
十四爺:「……」
他就多餘問這一句!
這事兒傳到了四爺耳朵里,叫這位成日裡冷著臉的黑面王爺也揚了揚唇角笑起來。很快,宮裡頭便也知曉了。
養心殿內,胤礽放下批摺子的硃筆,笑得有幾分幸災樂禍:「罷了,朕瞧著他在京師也憋不住了。此番,便以年羹堯為四川總督,保障後路糧草藥物供應;以允禵為撫遠大將軍,三路發兵,一舉拿下準噶爾大軍吧。最好,能叫台吉大策凌敦多布有去無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