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此番前來,多羅是奉北闔王之命,邀辛帝陛下共謀霸業,東海欺人太甚,陛下若為太子出征東海,北闔願出兵相助,共分利益。小王即刻以命為押,待北闔助陛下為太子平反,再歸故里。」
焦侃雲怔然出神,她完全明白了。為何要她出現,才能成事?又為何說不會要她的命?原來他確然不是衝著她來的,而是想借她為跳板,引出金玉堂的掌控者。
揭秘她的身份,能讓辛帝知道,多羅已全然猜到金玉堂的背後實是辛帝在掌握。這就和揭露思晏,是為了讓辛帝知道,北闔已清楚太子案真相一樣。
多羅鋪墊了那麼多,從思晏之事,到虞斯,從隱笑,再到金玉堂,無一不在告訴辛帝,他掌握了這一切都是辛帝謀劃的證據,半含誠意,半含威脅。
作為證據,東海的貨幣和金老闆,根本就沒法全然站住腳。甚至很有可能,那所謂的東海貨幣,都是多羅來到樊京後現成埋進金老闆家裡去的。但無所謂,北闔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再牽強都可以,只為了與大辛站在一起。
倘若辛帝願意一起禍水東引,那麼多羅知曉一切,卻沒有揭穿,就是誠意,倘若辛帝不願意,執意發難北闔,那麼多羅知曉一切,就是最後為北闔博利的籌碼。
原本多羅想與她在殿上激辯一番,如同思晏一局一樣,旁敲側擊地展露更多的信息給諸位大臣,讓諸位大臣猜出辛帝更多不為人知的面貌,從而使辛帝思考「如何繼續裝明君」,當然是存續盟約,否認一切臆測。
他越以心術壓迫辛帝去在意名聲,辛帝的選擇權就越逼仄,當壓迫到極點,多羅擺出替他埋藏真相的誠意,提出共謀利益,辛帝便會容易接受。
只是沒想到她被施加了皇妃身份,多羅才只得將展露目的的計劃提前,放棄為難她。
之前和虞斯、樓庭柘探討北闔來意時,都料到了北闔要禍水東引,卻沒想到北闔會這樣展開,更沒想到他們是要和大辛聯手,一起攻打東海。
能夠將北闔最負盛名與聲望的王子握在手中做人質,並驅策北闔的軍馬為自己效力,這對辛帝來說是致命吸引力。
辛帝本就在意撕毀盟約後的名聲,若無須撕毀盟約,也可以使大辛獲得巨大利益,何樂而不為?
焦侃雲忍不住回頭看向多羅,後者微勾起唇,已是對這次續和成功的結果勢在必得。她不由得想起那夜,多羅說過的話:
「我們合作共贏,阻止辛帝對北闔撻伐。」
「你將親眼見證我說服辛帝放棄進攻北闔。」
他確實做到了,卻是以一種文字遊戲的方式。
多羅根本就不想止戈!正如虞斯對他的了解,此人野心極大,十分好戰,也正如樓庭柘的分析,多羅帶著絕殺道入京,話語權可能在單純續和的使者之上。焦侃雲看了睦勒一眼,他眼觀鼻、鼻觀心垂首,顯然,是多羅先潛入樊京打探到的消息,改變了他們原本的計劃,把續和止戈,變成了共謀東征。
焦侃雲不知這究竟是福是禍,因為多羅的意圖是,若達不到這個目的,就讓北闔與大辛開戰,屆時情況更糟。
諸臣與焦侃雲的想法完全一致,遂皆茫然無措,這件事,比撕毀盟約、攻打北闔要好得多,但大興戰火仍非眾人所願,這只是辛帝所願啊。
辛帝聽此策後,必然生出先與北闔攻東海,再如假道伐虢一般,反過來攻北闔,一舉拿下,簡直是一樁百利而無一害的好買賣!他們勸不動,根本勸不動!
諸臣將求助的眼風撞向虞斯,後者沉臉合眸,顯然已經無語至極。兵家在戰事上的看法總是更深的,或許他能簡明扼要地說出此事弊端?
但,辛帝根本不打算讓他說掃興的話,大掌一合,歡宴繼續,只請多羅王子在京城中緩住一月,待祭天問路後,給予答覆,並承諾,辛北之盟,必當存續也。言下之意,果然是對多羅的提議心動了。
歡宴持續到戌時,可宴上除了辛帝與主戰之臣,以及北闔使團,沒有人開心得起來。
焦侃雲今日受到的打擊實在有些大,唯一的好處是她的出現確實保住了辛北之盟,辛帝不必落個殘暴名聲,百姓也不必因對抗整個外族聯盟造成的窮兵黷武過上水深火熱的生活,邊境的百姓更不必擔驚受怕——東海與大辛並不交鄰。可大辛若同北闔一起打到東海,軍費依舊不是小數目,辛帝真就半點不想休養生息麼。
再想到自己的婚事,她坐在樓庭柘身旁,整個人呆滯著,直到宴飲結束,沒再說一句話。
樓庭柘在一側,低聲同她解釋:「不是我…我沒有求過聖旨。你信我。」焦侃雲當然知道,這是陛下對她泄露了意圖的懲戒。
她亦知虞斯一直紅著眼眸注視著她,可她一眼都不敢回望,怕自己眼淚掉下來。
宴罷,焦侃雲跟著焦昌鶴回去,路過多羅時,他低聲說了一句,「抱歉,你的婚事,在我的計劃之外。」
焦侃雲憋了一肚子氣,當即乜向他,「那什麼在王子的計劃之中呢?你真以為朝臣會讓陛下答應你興戰的請求?辛北既和,就得給我守好本分安穩過日子,你想借兵謀利,想都別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焦侃雲怔然出神,她完全明白了。為何要她出現,才能成事?又為何說不會要她的命?原來他確然不是衝著她來的,而是想借她為跳板,引出金玉堂的掌控者。
揭秘她的身份,能讓辛帝知道,多羅已全然猜到金玉堂的背後實是辛帝在掌握。這就和揭露思晏,是為了讓辛帝知道,北闔已清楚太子案真相一樣。
多羅鋪墊了那麼多,從思晏之事,到虞斯,從隱笑,再到金玉堂,無一不在告訴辛帝,他掌握了這一切都是辛帝謀劃的證據,半含誠意,半含威脅。
作為證據,東海的貨幣和金老闆,根本就沒法全然站住腳。甚至很有可能,那所謂的東海貨幣,都是多羅來到樊京後現成埋進金老闆家裡去的。但無所謂,北闔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再牽強都可以,只為了與大辛站在一起。
倘若辛帝願意一起禍水東引,那麼多羅知曉一切,卻沒有揭穿,就是誠意,倘若辛帝不願意,執意發難北闔,那麼多羅知曉一切,就是最後為北闔博利的籌碼。
原本多羅想與她在殿上激辯一番,如同思晏一局一樣,旁敲側擊地展露更多的信息給諸位大臣,讓諸位大臣猜出辛帝更多不為人知的面貌,從而使辛帝思考「如何繼續裝明君」,當然是存續盟約,否認一切臆測。
他越以心術壓迫辛帝去在意名聲,辛帝的選擇權就越逼仄,當壓迫到極點,多羅擺出替他埋藏真相的誠意,提出共謀利益,辛帝便會容易接受。
只是沒想到她被施加了皇妃身份,多羅才只得將展露目的的計劃提前,放棄為難她。
之前和虞斯、樓庭柘探討北闔來意時,都料到了北闔要禍水東引,卻沒想到北闔會這樣展開,更沒想到他們是要和大辛聯手,一起攻打東海。
能夠將北闔最負盛名與聲望的王子握在手中做人質,並驅策北闔的軍馬為自己效力,這對辛帝來說是致命吸引力。
辛帝本就在意撕毀盟約後的名聲,若無須撕毀盟約,也可以使大辛獲得巨大利益,何樂而不為?
焦侃雲忍不住回頭看向多羅,後者微勾起唇,已是對這次續和成功的結果勢在必得。她不由得想起那夜,多羅說過的話:
「我們合作共贏,阻止辛帝對北闔撻伐。」
「你將親眼見證我說服辛帝放棄進攻北闔。」
他確實做到了,卻是以一種文字遊戲的方式。
多羅根本就不想止戈!正如虞斯對他的了解,此人野心極大,十分好戰,也正如樓庭柘的分析,多羅帶著絕殺道入京,話語權可能在單純續和的使者之上。焦侃雲看了睦勒一眼,他眼觀鼻、鼻觀心垂首,顯然,是多羅先潛入樊京打探到的消息,改變了他們原本的計劃,把續和止戈,變成了共謀東征。
焦侃雲不知這究竟是福是禍,因為多羅的意圖是,若達不到這個目的,就讓北闔與大辛開戰,屆時情況更糟。
諸臣與焦侃雲的想法完全一致,遂皆茫然無措,這件事,比撕毀盟約、攻打北闔要好得多,但大興戰火仍非眾人所願,這只是辛帝所願啊。
辛帝聽此策後,必然生出先與北闔攻東海,再如假道伐虢一般,反過來攻北闔,一舉拿下,簡直是一樁百利而無一害的好買賣!他們勸不動,根本勸不動!
諸臣將求助的眼風撞向虞斯,後者沉臉合眸,顯然已經無語至極。兵家在戰事上的看法總是更深的,或許他能簡明扼要地說出此事弊端?
但,辛帝根本不打算讓他說掃興的話,大掌一合,歡宴繼續,只請多羅王子在京城中緩住一月,待祭天問路後,給予答覆,並承諾,辛北之盟,必當存續也。言下之意,果然是對多羅的提議心動了。
歡宴持續到戌時,可宴上除了辛帝與主戰之臣,以及北闔使團,沒有人開心得起來。
焦侃雲今日受到的打擊實在有些大,唯一的好處是她的出現確實保住了辛北之盟,辛帝不必落個殘暴名聲,百姓也不必因對抗整個外族聯盟造成的窮兵黷武過上水深火熱的生活,邊境的百姓更不必擔驚受怕——東海與大辛並不交鄰。可大辛若同北闔一起打到東海,軍費依舊不是小數目,辛帝真就半點不想休養生息麼。
再想到自己的婚事,她坐在樓庭柘身旁,整個人呆滯著,直到宴飲結束,沒再說一句話。
樓庭柘在一側,低聲同她解釋:「不是我…我沒有求過聖旨。你信我。」焦侃雲當然知道,這是陛下對她泄露了意圖的懲戒。
她亦知虞斯一直紅著眼眸注視著她,可她一眼都不敢回望,怕自己眼淚掉下來。
宴罷,焦侃雲跟著焦昌鶴回去,路過多羅時,他低聲說了一句,「抱歉,你的婚事,在我的計劃之外。」
焦侃雲憋了一肚子氣,當即乜向他,「那什麼在王子的計劃之中呢?你真以為朝臣會讓陛下答應你興戰的請求?辛北既和,就得給我守好本分安穩過日子,你想借兵謀利,想都別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