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因此,侯爺一開始以為您藏掩淵淵友,只是怕帝王多疑,芥蒂男女之防,從未想過,您和皇后的交情,早已逾過分寸,不似我和阿玉。」
溫言細語的揭穿,像荊棘攀上,緩緩地紮裹住了陳徽默。
他的瞳眸如燭火顫躍,燒掉了眸底的偽裝,擠開追憶往昔時才會浮露的哀痛憂思。
年輕時候發生的那件荒唐事,早就被他在第二天醒來時扣上無數道枷鎖,按入心河,沉沒水底。近二十年守節知禮,與皇后再未逾距分毫,兩人相見時皆神情淡漠,仿若尋常。
他本以為自己和皇后都淡忘了,彼此皆當作一場『誤將知心友,解語有情人』的意外,也因尷尬羞慚,更是雙雙默契地在心底約好,再無往來,渾當不識。他更是吃齋自修,禁慾清心。
他藏起了無關風月的淵淵友,將其同那夜的秘密一起,沉底近二十年。
直到殺太子的信差交到他的手中,驚起心瀾,令他惶惑難安,他想到,聖上殺太子,無異於棄皇后,是摯友有難。可他迫於皇命,竟毫無辦法,束手無策的絕望感,擾亂了他恪守數年的心矩。
近幾月,隨著皇后哀極、皇后瘋魔、皇后被廢、皇后垂危這接二連三的消息傳至耳中,往事順著心矩的罅隙,猛烈地翻湧上來,衝破桎梏,掙脫鎖戒,他才發現,一切記憶如新。
如新記憶涌漫心頭腦海的同時,他參與謀害了摯友之子的懊悔惱恨也被頂上了極點,他終於後知後覺地痛不欲生,可多年混跡朝堂,他的心性沉穩隱忍,做不出癲狂的事,更是被皇權馴化成狗,只知道自咽苦果,咽得多了,便裝作麻木。
此刻直白地被揭穿,陳徽默沒有半分秘密被窺破後的慌張,「皇后被廢失勢,侯爺對我說,擔憂此物放在我身上,若有一日不慎掉落,會招來禍患,便強硬地將其拿走了,那時我就猜到,侯爺其實是懷疑我與皇后之間的清白,想將此物拿去充作證物。」
虞斯搖頭否認:「我那時就知曉內情不假,但並非是想充作證物。此事乃是天家醜聞,我若將其呈堂證供,陛下只會當眾叱我滿嘴胡言。我是當真怕你因參與謀殺摯友之子悔恨莫及,哪日頭昏腦漲,將淵淵友隨身攜帶,以作追悼,而後不慎掉落,引發什麼變數,故而將其拿走監管。況且,此事哪裡還需要證物?大人分明知道,聖上早就猜到了,不是嗎?」
陳徽默眸光閃爍,並不作答。
焦侃雲說道:「那封送去絕殺道的信,借二殿下之手交託於您逐句作譯,清清楚楚地寫著要您殺誰。您那時就沒有懷疑過,聖上殺太子,除了是想借絕殺道起兵北闔外,還另有原因嗎?就算譯寫時沒有懷疑過,後來皇后被廢,如今她性命垂危,您也沒有懷疑過聖上的居心?
「倘若您真的沒有懷疑過,為何如此積極地上疏,勸諫聖上勿動干戈,為何如此積極地集結黨羽,密謀擾亂祭天?您故作麻木,只想把聖上的行為解讀為他想大興戰火。可若僅僅是為此,您不覺得牽強?就非要殺太子,才能興戰?其實您心底也有一絲猜測吧,非要殺太子的原因。您這般解讀,難道不正是因為,您害怕,若不將出兵興戰這一理由紮根到骨子裡,您的心底就會有另一個理由冒出來嗎?」
陳徽默的嘴唇輕顫抖著,眼眶已暈染一層綿紅。
「所以您不是不知,只是不想承認,這個證物一直沒有被揭穿,是因為聖上也不想讓這件令他蒙羞之事人盡皆知。若只是知道您與皇后之間感情不清白,聖上不會遮掩至此,他遮掩至此,是因為自己傾盡心血與精力栽培近二十年的儲君,並非他的血脈。若讓人知道,自己被枕邊人蒙蔽近二十年,他便是千古第一昏聵蠢鈍,必然貽笑萬世。」
陳徽默的胸膛微微起伏著,數月來夢寐間令他惡汗頻發,驚懼不休的事,終於被眼前的少女剝落血痂,狠狠撕碾,怎麼會沒有猜測呢?從記憶落鎖,交織纏綿的一切,清晰浮現,如在眼前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拼命地壓制著這一縷荒謬的猜測。
他依舊維持著巋然不動的面貌,啞聲問:「你如何確定?」
「難道不是該問大人自己,為何到現在,還不敢確定嗎?」焦侃雲徑直戳穿他,「是因為大人不敢相信,自己害死的是親生骨肉?還是不敢去想,皇后娘娘垂危之際,會如何痛苦,會如何恨您?」
「她從沒告訴過我。」陳徽默垂下眼帘,沉默半晌,重複道:「她從沒告訴過我……十八年都沒告訴我,就是不想讓我負罪,只想自己擔守這份沉重?」
虞斯看他的眼神泛起一絲同情,不知想到什麼,輕蹙了下眉,看向焦侃雲的目光便流瀉出溫情,最終只是抿著唇,什麼都沒說。
「我不知。」焦侃雲無法揣測皇后彎繞的心思。
她只道:「如今這份沉重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地施還給了您,比起直接殺了您,聖上就是更想看到您一輩子惴惴不安,看到您分明心中已生出猜測,卻不敢言說,不敢確信,只能憋在心底,讓心肉的傷口潰爛生蛆,最後把自己逼瘋。」
「不僅如此,聖上從中獲得的最為尖銳的快感,是大人對他的屈從。因為您再如何痛恨,還是要對他俯首稱臣,卑躬屈膝。踐踏過他的尊嚴的男人垂暮老矣,仍舊盤屈在腳邊,被自己踐踏,才是聖上樂見的。」虞斯銳利的招子刺在陳徽默的身上,「大人心中,也早就有猜測了。所以才會對本侯說,將不顧一切阻擾聖上大興戰火,魚肉百姓。你所說的『不顧一切』,恐怕沒有你現在表面這般冷靜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溫言細語的揭穿,像荊棘攀上,緩緩地紮裹住了陳徽默。
他的瞳眸如燭火顫躍,燒掉了眸底的偽裝,擠開追憶往昔時才會浮露的哀痛憂思。
年輕時候發生的那件荒唐事,早就被他在第二天醒來時扣上無數道枷鎖,按入心河,沉沒水底。近二十年守節知禮,與皇后再未逾距分毫,兩人相見時皆神情淡漠,仿若尋常。
他本以為自己和皇后都淡忘了,彼此皆當作一場『誤將知心友,解語有情人』的意外,也因尷尬羞慚,更是雙雙默契地在心底約好,再無往來,渾當不識。他更是吃齋自修,禁慾清心。
他藏起了無關風月的淵淵友,將其同那夜的秘密一起,沉底近二十年。
直到殺太子的信差交到他的手中,驚起心瀾,令他惶惑難安,他想到,聖上殺太子,無異於棄皇后,是摯友有難。可他迫於皇命,竟毫無辦法,束手無策的絕望感,擾亂了他恪守數年的心矩。
近幾月,隨著皇后哀極、皇后瘋魔、皇后被廢、皇后垂危這接二連三的消息傳至耳中,往事順著心矩的罅隙,猛烈地翻湧上來,衝破桎梏,掙脫鎖戒,他才發現,一切記憶如新。
如新記憶涌漫心頭腦海的同時,他參與謀害了摯友之子的懊悔惱恨也被頂上了極點,他終於後知後覺地痛不欲生,可多年混跡朝堂,他的心性沉穩隱忍,做不出癲狂的事,更是被皇權馴化成狗,只知道自咽苦果,咽得多了,便裝作麻木。
此刻直白地被揭穿,陳徽默沒有半分秘密被窺破後的慌張,「皇后被廢失勢,侯爺對我說,擔憂此物放在我身上,若有一日不慎掉落,會招來禍患,便強硬地將其拿走了,那時我就猜到,侯爺其實是懷疑我與皇后之間的清白,想將此物拿去充作證物。」
虞斯搖頭否認:「我那時就知曉內情不假,但並非是想充作證物。此事乃是天家醜聞,我若將其呈堂證供,陛下只會當眾叱我滿嘴胡言。我是當真怕你因參與謀殺摯友之子悔恨莫及,哪日頭昏腦漲,將淵淵友隨身攜帶,以作追悼,而後不慎掉落,引發什麼變數,故而將其拿走監管。況且,此事哪裡還需要證物?大人分明知道,聖上早就猜到了,不是嗎?」
陳徽默眸光閃爍,並不作答。
焦侃雲說道:「那封送去絕殺道的信,借二殿下之手交託於您逐句作譯,清清楚楚地寫著要您殺誰。您那時就沒有懷疑過,聖上殺太子,除了是想借絕殺道起兵北闔外,還另有原因嗎?就算譯寫時沒有懷疑過,後來皇后被廢,如今她性命垂危,您也沒有懷疑過聖上的居心?
「倘若您真的沒有懷疑過,為何如此積極地上疏,勸諫聖上勿動干戈,為何如此積極地集結黨羽,密謀擾亂祭天?您故作麻木,只想把聖上的行為解讀為他想大興戰火。可若僅僅是為此,您不覺得牽強?就非要殺太子,才能興戰?其實您心底也有一絲猜測吧,非要殺太子的原因。您這般解讀,難道不正是因為,您害怕,若不將出兵興戰這一理由紮根到骨子裡,您的心底就會有另一個理由冒出來嗎?」
陳徽默的嘴唇輕顫抖著,眼眶已暈染一層綿紅。
「所以您不是不知,只是不想承認,這個證物一直沒有被揭穿,是因為聖上也不想讓這件令他蒙羞之事人盡皆知。若只是知道您與皇后之間感情不清白,聖上不會遮掩至此,他遮掩至此,是因為自己傾盡心血與精力栽培近二十年的儲君,並非他的血脈。若讓人知道,自己被枕邊人蒙蔽近二十年,他便是千古第一昏聵蠢鈍,必然貽笑萬世。」
陳徽默的胸膛微微起伏著,數月來夢寐間令他惡汗頻發,驚懼不休的事,終於被眼前的少女剝落血痂,狠狠撕碾,怎麼會沒有猜測呢?從記憶落鎖,交織纏綿的一切,清晰浮現,如在眼前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拼命地壓制著這一縷荒謬的猜測。
他依舊維持著巋然不動的面貌,啞聲問:「你如何確定?」
「難道不是該問大人自己,為何到現在,還不敢確定嗎?」焦侃雲徑直戳穿他,「是因為大人不敢相信,自己害死的是親生骨肉?還是不敢去想,皇后娘娘垂危之際,會如何痛苦,會如何恨您?」
「她從沒告訴過我。」陳徽默垂下眼帘,沉默半晌,重複道:「她從沒告訴過我……十八年都沒告訴我,就是不想讓我負罪,只想自己擔守這份沉重?」
虞斯看他的眼神泛起一絲同情,不知想到什麼,輕蹙了下眉,看向焦侃雲的目光便流瀉出溫情,最終只是抿著唇,什麼都沒說。
「我不知。」焦侃雲無法揣測皇后彎繞的心思。
她只道:「如今這份沉重以另一種方式,加倍地施還給了您,比起直接殺了您,聖上就是更想看到您一輩子惴惴不安,看到您分明心中已生出猜測,卻不敢言說,不敢確信,只能憋在心底,讓心肉的傷口潰爛生蛆,最後把自己逼瘋。」
「不僅如此,聖上從中獲得的最為尖銳的快感,是大人對他的屈從。因為您再如何痛恨,還是要對他俯首稱臣,卑躬屈膝。踐踏過他的尊嚴的男人垂暮老矣,仍舊盤屈在腳邊,被自己踐踏,才是聖上樂見的。」虞斯銳利的招子刺在陳徽默的身上,「大人心中,也早就有猜測了。所以才會對本侯說,將不顧一切阻擾聖上大興戰火,魚肉百姓。你所說的『不顧一切』,恐怕沒有你現在表面這般冷靜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