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后道:「你這罪名倒是應得爽快!堂堂一方諸侯,竟如同市井無賴一般為點小事打架鬥毆,成何體統!」

  樊伉道:「他自己不長眼撞到人,打碎了別人一籃子雞蛋還打人,那老嫗年紀大得都能做他曾祖母了!我看不慣!」

  「看不慣你就揍人嗎?那你跟那些你素來不屑的仗勢欺人之輩有何區別?」呂雉被他氣得笑了起來,「再說劉二就算是外室之子,也是貴族子弟,在大街上被一個庶民衝撞了教訓一頓也在情理之中,打傷了人自有內史來管,若都像你這般今日你打一架明日我還一場,長安城豈有安寧之日?!」

  如今已在弟控的崎嶇小道上越走越遠的惠帝劉盈見樊伉被呂后責罰,心中僅餘的那點點不快便如同清晨的露珠遇見初升的太陽一般,瞬間蒸發消失。

  「母后,興平侯也是體恤庶民,一片赤子之心並無大錯,母后就莫要太過責備於他了。」劉盈轉頭又道,「當然,興平侯當街毆打他人確是他不對,就罰他兩個月的俸祿,閉門思過吧!」

  樊伉乃第十九等關內侯,月谷一百八十斛,一斛乃十斗,也就是一石糧,兩個月不過兩石糧。

  眾所周知興平侯甚有生財之道,除卻坐擁齊魯等富庶之地封國的諸侯王之外,天底下比他更富有的人怕是少有,兩三百石糧對他而言不過九牛拔一毛的事,這等懲戒明顯有包庇之嫌。

  其他臣子態度尚好,畢竟興平侯大多數時候都不上朝,也很少在政事上指手劃腳,在外也頗為遵紀守法,一心只知種田教化育人,遇上災年荒年救災又最是積極,朝堂之上名聲還是頗佳的,在大街上打人也不算太大的過錯,畢竟是劉二欺人在先嘛!

  武將就更不用說了,誰家麾下的兵士沒用過樊家出產的刀傷藥?誰家兵營里現在沒有幾個櫟陽書院出去的醫護?就衝著這點他們也不能太過刁難興平侯。

  但身為苦主阿翁的建信侯不滿意。

  好容易逮到樊伉的把柄,不趁機胡攪蠻纏一番如何彰顯他不畏強權的風骨?

  呂雉將他的不滿看在眼裡,並不理會,轉而詢問樊伉:「你可有話說?」

  樊伉想了想,認真地回答道:「陛下和太后仁德,臣甚感慚愧,無以為報,願自罰百年俸祿以示悔改。」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一片寂靜,好點的還能保持鎮定,涵養功夫不到家的已經張大了嘴,滿臉驚訝地看著樊伉。

  百年俸祿!

  這位可真是財大氣粗啊!

  呂雉面無表情地看著他:「朝堂之上無戲言,興平侯,想好了再做回答。」

  樊伉目視呂雉,語氣平靜:「臣願自罰百年俸祿,以示悔改之心,望陛下和太后明鑑。」

  呂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轉了無數個念頭,終是點頭道:「允了!」

  她站在大殿之下,俯視殿中群臣,開口道:「自先帝登基起,便立意輕徭薄賦,幾次赦天下殊死以下,乃令萬民生息。諸公跟隨先帝多年,當明先帝仁德之心。日後若再有仗勢欺人之舉,便是興平侯的下場,望諸公以此為誡。」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皆俯首稱是,並在心中暗自發誓,下朝之後一定好好約束家中那群上竄下跳的猴子,切莫再在大街上惹是生非,要不然自己可不像興平侯那樣,隨隨便便能拿出百年俸祿的罰金。

  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又忍不住朝建信侯投去怨忿的眼光。

  都是這廝不會教兒子,放縱得自家兒子如此膽大包大,大街上就敢跟興平侯互毆,連累得他們以後也要小心行事!

  興平侯他們是萬萬不敢怨恨的,自家那些不成才的子弟還想著找機會送進櫟陽書院呢!

  至於始作恿者劉敬在樊伉說出自罰百年俸祿的時候臉色就跟死了親阿母一般,心中的滋味愁苦得跟吞了一碗黃蓮水一般。

  興平侯他就是故意的!

  今年大寒,戍邊的將士衣食不足,興平侯自罰百年俸祿就是故意找個名頭給陛下捐錢呢!

  可你捐錢就捐錢吧,非要找個這麼蹩腳的理由干甚?!還盯著他們建信侯的人來打,倒顯得他劉敬枉做小人了!

  劉敬心中氣憤,深恐自己被新帝和太后盯上,咬一咬牙,也跟著道:「臣慚愧,未曾好生教導府中小輩,願自罰俸祿十年。」說這話的時候,劉敬心都在滴血。

  不比樊伉富裕,他窮啊!十年俸祿雖然他也承受得起,可憋屈啊!

  兒子被人打了,他還要破財消災,天底下再沒有比這更憋屈的事了!

  第169章

  捐款這個事可大可小,具體要看在什麼年代什麼社會性質。

  這要是放在無產階級執政,政康人和人民安居樂業的兩千年後,你說天降大雪,部隊將士沒有吃喝,保暖的衣物不夠?

  不用政|府強制下令,老百姓們還有企業以及各種民間組織會自動發起捐款,你捐一百我捐兩百你捐一袋米我捐兩件衣,很快就能籌措到大量物資,再由專人運送到需要救助的地方。

  可放在兩千年前要讓這些權貴們主動自掏腰包,不說要他們的命要也跟割他們的肉差不多了。

  他們跟著先帝出生入死,腦袋別在褲腰上過日子圖的是什麼?不就圖一個榮華富貴麼!

  要是開了這個先河,以後再有什麼天災人禍,是不是都要像今日這般讓他們這些朝臣「慷慨」解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