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而且,這些僧田也並非強取豪奪而來,通過交易所得,合法合規,如何定罪?」
「非也。」陸久安道,「他們確實不是強取豪奪,乃是坑蒙拐騙,鐵證如山,全部裝這裡面了,要不然你以為陛下為何如此生氣?一群出家人,竟然使用這麼下三濫的手段,他們還自稱什麼普度眾生呢,這是在把老百姓往火坑裡推。」
靜蘭寺為了搜羅田產,用的那些卑鄙法子數不勝數。無一例外都是先讓田主高築負債,田主無難以償還只能被迫變賣家產。
田采全就是其中一例。
若是靜蘭寺立馬坐收戰利品,長此以往,負責此事的官吏定然會發現其中蹊蹺。
靜蘭寺自然也考慮到了,所以並沒有直接出面購買這些土地,而是幾經周轉,才收到名下。
被坑害的百姓不明真相,反過來還對靜蘭寺感恩戴德,何其諷刺。
而除了這種手段以外,靜蘭寺還會引誘部分百姓通過把土地投獻到寺廟名下的法子,以此來逃避賦稅。
「這已經不是老鼠了,這就是蛀蟲。」陸久安咬牙切齒道。
「正是。」戶部尚書出列附和道,「富者連阡陌,窮者無立錐。這群和尚成天什麼事都不干,一個個肥頭大耳的,就應該發配充軍。」
一個靜蘭寺就能逃避田賦千萬石,全大周有多少寺廟,若是全部抄沒拿來充盈國庫,那他也不用成天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陸久安當初說還有一個法子能進銀子時,戶部尚書還在暗暗猜測又是什麼生錢之道,卻原來另闢蹊徑,「借他人之手,慷別人之慨。」
甚好甚好!
此舉解了戶部燃眉之急,戶部尚書自然要站出來與他同氣連枝。
廖主簿頂著莫大的壓力勸說道:「不妥啊陛下,僧人傳經布道,在百姓心中,佛早就根深蒂固了,現在動寺廟,不是和動他們菩薩一樣嗎?」
工部尚書拱火:「這有什麼好難的,把這些證據擺在面前,百姓也不是瞎的。飯都吃不起了,還管什麼菩薩不菩薩的。」
廖主簿冷汗順著額頭滴下來:「總之望陛下三思。」
這時候,嚴終以出列道:「廖主簿說得的確有幾分道理,佛教文化源遠流長,不能強制拔除的,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幾經商討,最後決定:關閉部分小型寺廟,削減大型寺廟規模,限制寺廟僧人數量,讓僧人還俗耕田。另外按寺廟規模分配僧田數量,不得直接或間接侵占百姓田地,否則按國法處置。
第218章
靜蘭寺用非法手段坑害百姓, 侵占良田,數罪併罰。非法得來的財產被盡數抄沒,充入國庫。
院中主持首當其衝, 按大周律法, 被判遊街示眾後再羈押大牢,讓他後半生去向他的佛祖贖罪。
這次的行動比陸久安預想得還要順利還要迅速, 感嘆之餘, 陸久安也非常慶幸, 永曦帝沒有像歷史上的某些皇帝那樣盲目信佛, 能夠將僧人和百姓一視同仁。
陸久安早上遞的摺子,朝廷中午商議出的結果,不等午時過去,就已擬出一份文書分發下去,讓各地官府張貼衙門, 布告天下臣民, 真正是雷令風行。
戶部尚書笑得合不攏嘴, 一改往日的態度, 十分親切的挽著陸久安的胳膊讚不絕口。
陸久安簡直是受寵若驚,被戶部尚書的熱情裹挾著走出老遠,兩人才在正陽門分道揚鑣。
「戶部尚書突然這個樣子,還怪不習慣的。」陸久安一邊嘟噥, 一邊整理好皺巴巴的衣袖。
「陸久安!」
陸久安猛地回頭。
陽光下, 韓昭的面容看得不甚真切。他站在雕花石柱後,一個人孤身冷影,如春天到來時, 那些還沒來得及撤走的雪。
「那是我母妃生前最喜歡的一個地方。」
這一句話說得沒頭沒腦,但是陸久安下意識就明白了, 面對韓昭的責問,陸久安只能幹巴巴地回答:「抱歉。」
「我很失望。」韓昭站在原地,平靜地述說著自己的心情,「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你為什麼要動靜蘭寺。」
「謹安王,這個寺廟表面光鮮,其實裡面都爛透了。」陸久安道,「靜蘭寺劣跡斑斑,若是他沒有做那些事,我也動不了他。」
韓昭沒有再說話,眼神變得古井無波。陸久安被他這樣幾乎沒有感情地,無機質地盯著,竟沒來由打了一個寒顫。
官府抄沒靜蘭寺那天,陸久安去了現場。
這是陸久安第二次到這個地方,名寺古剎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他們的罪行被公之於眾,聞聲趕來的百姓對著寺廟指指點點大聲唾罵。
「呸,欺世盜名!」
「玷污了佛祖和觀音菩薩。」
「老天爺都瞧著呢,因果報應這不就來了嗎?」
一排排穿著袈裟的僧人被戴上了手銬腳鏈,灰頭土臉的,一出現在眾人視野里,百姓就一擁而上,朝著他們吐口水扔臭爛菜葉。
「快點走,別磨磨蹭蹭的。」負責羈押的士兵毫不留情,僧人被推攘得跌跌撞撞,史無前例地狼狽。
靜蘭寺僧人有1500餘之眾,在寺廟裡有著涇渭分明的等級劃分。
被士兵抓走的那部分位居最高一級,他們在寺廟裡有著極高的話語權,不僅參與了整場侵占田產的計劃,也左右著所有僧人的命運。
「非也。」陸久安道,「他們確實不是強取豪奪,乃是坑蒙拐騙,鐵證如山,全部裝這裡面了,要不然你以為陛下為何如此生氣?一群出家人,竟然使用這麼下三濫的手段,他們還自稱什麼普度眾生呢,這是在把老百姓往火坑裡推。」
靜蘭寺為了搜羅田產,用的那些卑鄙法子數不勝數。無一例外都是先讓田主高築負債,田主無難以償還只能被迫變賣家產。
田采全就是其中一例。
若是靜蘭寺立馬坐收戰利品,長此以往,負責此事的官吏定然會發現其中蹊蹺。
靜蘭寺自然也考慮到了,所以並沒有直接出面購買這些土地,而是幾經周轉,才收到名下。
被坑害的百姓不明真相,反過來還對靜蘭寺感恩戴德,何其諷刺。
而除了這種手段以外,靜蘭寺還會引誘部分百姓通過把土地投獻到寺廟名下的法子,以此來逃避賦稅。
「這已經不是老鼠了,這就是蛀蟲。」陸久安咬牙切齒道。
「正是。」戶部尚書出列附和道,「富者連阡陌,窮者無立錐。這群和尚成天什麼事都不干,一個個肥頭大耳的,就應該發配充軍。」
一個靜蘭寺就能逃避田賦千萬石,全大周有多少寺廟,若是全部抄沒拿來充盈國庫,那他也不用成天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陸久安當初說還有一個法子能進銀子時,戶部尚書還在暗暗猜測又是什麼生錢之道,卻原來另闢蹊徑,「借他人之手,慷別人之慨。」
甚好甚好!
此舉解了戶部燃眉之急,戶部尚書自然要站出來與他同氣連枝。
廖主簿頂著莫大的壓力勸說道:「不妥啊陛下,僧人傳經布道,在百姓心中,佛早就根深蒂固了,現在動寺廟,不是和動他們菩薩一樣嗎?」
工部尚書拱火:「這有什麼好難的,把這些證據擺在面前,百姓也不是瞎的。飯都吃不起了,還管什麼菩薩不菩薩的。」
廖主簿冷汗順著額頭滴下來:「總之望陛下三思。」
這時候,嚴終以出列道:「廖主簿說得的確有幾分道理,佛教文化源遠流長,不能強制拔除的,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幾經商討,最後決定:關閉部分小型寺廟,削減大型寺廟規模,限制寺廟僧人數量,讓僧人還俗耕田。另外按寺廟規模分配僧田數量,不得直接或間接侵占百姓田地,否則按國法處置。
第218章
靜蘭寺用非法手段坑害百姓, 侵占良田,數罪併罰。非法得來的財產被盡數抄沒,充入國庫。
院中主持首當其衝, 按大周律法, 被判遊街示眾後再羈押大牢,讓他後半生去向他的佛祖贖罪。
這次的行動比陸久安預想得還要順利還要迅速, 感嘆之餘, 陸久安也非常慶幸, 永曦帝沒有像歷史上的某些皇帝那樣盲目信佛, 能夠將僧人和百姓一視同仁。
陸久安早上遞的摺子,朝廷中午商議出的結果,不等午時過去,就已擬出一份文書分發下去,讓各地官府張貼衙門, 布告天下臣民, 真正是雷令風行。
戶部尚書笑得合不攏嘴, 一改往日的態度, 十分親切的挽著陸久安的胳膊讚不絕口。
陸久安簡直是受寵若驚,被戶部尚書的熱情裹挾著走出老遠,兩人才在正陽門分道揚鑣。
「戶部尚書突然這個樣子,還怪不習慣的。」陸久安一邊嘟噥, 一邊整理好皺巴巴的衣袖。
「陸久安!」
陸久安猛地回頭。
陽光下, 韓昭的面容看得不甚真切。他站在雕花石柱後,一個人孤身冷影,如春天到來時, 那些還沒來得及撤走的雪。
「那是我母妃生前最喜歡的一個地方。」
這一句話說得沒頭沒腦,但是陸久安下意識就明白了, 面對韓昭的責問,陸久安只能幹巴巴地回答:「抱歉。」
「我很失望。」韓昭站在原地,平靜地述說著自己的心情,「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你為什麼要動靜蘭寺。」
「謹安王,這個寺廟表面光鮮,其實裡面都爛透了。」陸久安道,「靜蘭寺劣跡斑斑,若是他沒有做那些事,我也動不了他。」
韓昭沒有再說話,眼神變得古井無波。陸久安被他這樣幾乎沒有感情地,無機質地盯著,竟沒來由打了一個寒顫。
官府抄沒靜蘭寺那天,陸久安去了現場。
這是陸久安第二次到這個地方,名寺古剎的輝煌已經不復存在,他們的罪行被公之於眾,聞聲趕來的百姓對著寺廟指指點點大聲唾罵。
「呸,欺世盜名!」
「玷污了佛祖和觀音菩薩。」
「老天爺都瞧著呢,因果報應這不就來了嗎?」
一排排穿著袈裟的僧人被戴上了手銬腳鏈,灰頭土臉的,一出現在眾人視野里,百姓就一擁而上,朝著他們吐口水扔臭爛菜葉。
「快點走,別磨磨蹭蹭的。」負責羈押的士兵毫不留情,僧人被推攘得跌跌撞撞,史無前例地狼狽。
靜蘭寺僧人有1500餘之眾,在寺廟裡有著涇渭分明的等級劃分。
被士兵抓走的那部分位居最高一級,他們在寺廟裡有著極高的話語權,不僅參與了整場侵占田產的計劃,也左右著所有僧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