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氣氛冰冷到極點, 眼看衝突一觸即發,韓昭緩緩露出一抹微笑:「難得三弟也有心來逛寺廟, 是求姻緣麼?」
「干你何事?」
韓昭不以為意:「我與陸常極士要去誦經殿聆聽佛法, 三弟不如一起?」
韓致眼神若有若無的落在陸久安身上。
此刻小世子正趴在他懷裡拽住衣袍使勁蹬腿往上爬, 陸久安被搞得手忙腳亂, 不知為何,他們三人站在一起,竟生出一股莫名的和諧親近。
這畫面讓韓致覺得異常刺眼,想不管不顧把人扯回去,可陸久安一個勁兒沖他使眼色, 韓致壓下心中那股直衝而上的戾氣, 寒聲道:「不了。」
……
韓致離開後, 韓昭帶著陸久安見識了僧人用五香水浴佛, 又參加了靜蘭寺盛大的法會,陸久安坐在下面的一眾香客中,聆聽諸僧進行法事講說,討論佛義。
整個過程中, 陸久安都感覺到背後有一道目光如影隨形, 不用想,肯定是韓致無疑。
講經完畢,一位慈眉善目上了年紀的僧人走過來, 合掌行了一禮:「韓施主。」
韓昭主動為陸久安介紹:「這位是靜蘭寺的住持,法號秒空。」
此時已到晌午, 靜蘭寺為諸位來此布施衣食,出資籌辦法會的檀越設了齋飯,住持邀請兩人前去就餐。
韓昭道:「靜蘭寺的齋飯雖無葷腥,但盛在清香細膩,吃了可去除雜念,去欲思靜。」
「是嗎?」陸久安道,「這樣的話那必須得去嘗嘗了,才算不虛此行。」
靜蘭寺提供齋飯的地方設在東南角谷道閣,陸久安走進去一看,空間非常開闊,可容納兩百餘人,與其他殿宇的清淨不同,此處人聲鼎沸,信眾圍桌而食,互道佛法感悟。
陸久安本來不是很餓,但是這會兒聞到飯菜香味,竟突然變得飢腸轆轆。
寺廟裡還保留著分食制,每人有個小木盤子用來盛放餐具,齋飯統一都是三菜一飯一湯的標配,算是相當豪華了。
不過能進谷道閣的人也不簡單,必須手持佛令,這道佛令得布施金額達到一定數額方能取得,否則就只能現場給銀子。
陸久安打聽一下,價格高達2兩銀子,頓時咂舌不已。
2兩銀子足夠普通老百姓家省吃儉用一個月了,怪不得這來來往往的人看著非富即貴,饒是如此,前來享用齋飯的人也是源源不斷,甘之若飴。
陸久安詢問原因,韓昭理所當然道:「靜蘭寺很靈驗,連帶著這裡的齋飯也遠赴盛名,之前說的去除雜念去欲思靜並非空穴來風,許多人反饋靜蘭寺的齋飯有治療沉疴舊疾的功效。」
陸久安在心裡癟了癟嘴,不以為然。又不是修真世界的靈谷,齋飯就能治病的話,那還要大夫幹什麼。
雖然不是靈丹妙藥,但是這齋飯確實做得較一般酒樓茶肆更為可口,陸久安一連吃了兩大碗,心滿意足道:「穀粒瑩白飽滿有韌性,蔬菜口感清脆,帶有獨特的清香,明明很普通,但這幾道菜搭在一起相得映彰,令人回味無窮。」
韓昭聽他如此說,與有榮焉道:「這是靜蘭寺的僧人自己種出來的,澆的每一滴甘露都帶有佛慧。」
陸久安吃驚:「全是僧人自己種的?」
韓昭點點頭。
「你胡說。」陸久安狐疑道,「靜蘭寺香火不斷,每天少說要接待上百餘人的信眾,要拿出那麼多糧食,僅靠僧人種的,不會供不應求麼?」
「靜蘭寺有僧田的。」
陸久安想,就朝廷撥付給寺廟的那丁點兒僧田,還不夠自己人塞牙縫的。這些年要撐起這麼龐大的信眾,那必然得採用其他手段。
或許田采全典賣家中土地並非偶然。
陸久安後來曾專門派人去找到了田采全一家。打聽到田采全的兒子落井受驚後,請來做法誦經的正是靜蘭寺的得道高僧。
前前後後竟都有靜蘭寺的影子,要說這其中沒個什麼貓膩,他絕對不相信。
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散盡家產典賣良田,這樣的事情難道僅此一例麼?
其實靜蘭寺的帳本也有專人打理,每一筆收入支出都記錄得清清楚楚,一查便知。
然而這種私密之物,又怎麼可能輕易叫外人知曉。
晚上韓昭邀請他夜宿靜蘭寺,陸久安想都沒想便欣然同意。
靜蘭寺在晉南城外的一座山上,前方就是一條護城河,真正是一塊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站在靜蘭寺後山,可將整個晉南城盡收眼底。
許多達官貴族若是第二天無什急事,都會選擇在此下榻。
後山植被繁多青翠欲滴,叢枝掩映之間,一排排林間小屋隱隱綽綽。月光透過層層樹葉灑下來,端的是清幽靜謐。
韓昭熟門熟路朝最裡間走去。
今日留宿的人較之平時多了一倍有餘,因此空房很少。
好在韓昭曾在靜蘭寺靜修,寺廟的僧人便將他待過的別院留了出來以備後用。
別院房間有五六間,裡面備有韓昭的常用物品,被褥也是從謹安王府帶來的,疊放得整整齊齊,作為韓昭的專屬客房。
「早點休息。」韓昭抱著小世子進了屋子,只留幾個孔武有力的侍衛守在外面。
陸久安在四周轉了一圈,發現韓昭選的這個地方挺不錯的。
小院旁邊就是竹林,竹林里有一套石頭打造的桌椅,客人可以在此飲茶下棋,而正是因為這片竹林,把小院與其他客房相隔開來,自成一個天地。
「干你何事?」
韓昭不以為意:「我與陸常極士要去誦經殿聆聽佛法, 三弟不如一起?」
韓致眼神若有若無的落在陸久安身上。
此刻小世子正趴在他懷裡拽住衣袍使勁蹬腿往上爬, 陸久安被搞得手忙腳亂, 不知為何,他們三人站在一起,竟生出一股莫名的和諧親近。
這畫面讓韓致覺得異常刺眼,想不管不顧把人扯回去,可陸久安一個勁兒沖他使眼色, 韓致壓下心中那股直衝而上的戾氣, 寒聲道:「不了。」
……
韓致離開後, 韓昭帶著陸久安見識了僧人用五香水浴佛, 又參加了靜蘭寺盛大的法會,陸久安坐在下面的一眾香客中,聆聽諸僧進行法事講說,討論佛義。
整個過程中, 陸久安都感覺到背後有一道目光如影隨形, 不用想,肯定是韓致無疑。
講經完畢,一位慈眉善目上了年紀的僧人走過來, 合掌行了一禮:「韓施主。」
韓昭主動為陸久安介紹:「這位是靜蘭寺的住持,法號秒空。」
此時已到晌午, 靜蘭寺為諸位來此布施衣食,出資籌辦法會的檀越設了齋飯,住持邀請兩人前去就餐。
韓昭道:「靜蘭寺的齋飯雖無葷腥,但盛在清香細膩,吃了可去除雜念,去欲思靜。」
「是嗎?」陸久安道,「這樣的話那必須得去嘗嘗了,才算不虛此行。」
靜蘭寺提供齋飯的地方設在東南角谷道閣,陸久安走進去一看,空間非常開闊,可容納兩百餘人,與其他殿宇的清淨不同,此處人聲鼎沸,信眾圍桌而食,互道佛法感悟。
陸久安本來不是很餓,但是這會兒聞到飯菜香味,竟突然變得飢腸轆轆。
寺廟裡還保留著分食制,每人有個小木盤子用來盛放餐具,齋飯統一都是三菜一飯一湯的標配,算是相當豪華了。
不過能進谷道閣的人也不簡單,必須手持佛令,這道佛令得布施金額達到一定數額方能取得,否則就只能現場給銀子。
陸久安打聽一下,價格高達2兩銀子,頓時咂舌不已。
2兩銀子足夠普通老百姓家省吃儉用一個月了,怪不得這來來往往的人看著非富即貴,饒是如此,前來享用齋飯的人也是源源不斷,甘之若飴。
陸久安詢問原因,韓昭理所當然道:「靜蘭寺很靈驗,連帶著這裡的齋飯也遠赴盛名,之前說的去除雜念去欲思靜並非空穴來風,許多人反饋靜蘭寺的齋飯有治療沉疴舊疾的功效。」
陸久安在心裡癟了癟嘴,不以為然。又不是修真世界的靈谷,齋飯就能治病的話,那還要大夫幹什麼。
雖然不是靈丹妙藥,但是這齋飯確實做得較一般酒樓茶肆更為可口,陸久安一連吃了兩大碗,心滿意足道:「穀粒瑩白飽滿有韌性,蔬菜口感清脆,帶有獨特的清香,明明很普通,但這幾道菜搭在一起相得映彰,令人回味無窮。」
韓昭聽他如此說,與有榮焉道:「這是靜蘭寺的僧人自己種出來的,澆的每一滴甘露都帶有佛慧。」
陸久安吃驚:「全是僧人自己種的?」
韓昭點點頭。
「你胡說。」陸久安狐疑道,「靜蘭寺香火不斷,每天少說要接待上百餘人的信眾,要拿出那麼多糧食,僅靠僧人種的,不會供不應求麼?」
「靜蘭寺有僧田的。」
陸久安想,就朝廷撥付給寺廟的那丁點兒僧田,還不夠自己人塞牙縫的。這些年要撐起這麼龐大的信眾,那必然得採用其他手段。
或許田采全典賣家中土地並非偶然。
陸久安後來曾專門派人去找到了田采全一家。打聽到田采全的兒子落井受驚後,請來做法誦經的正是靜蘭寺的得道高僧。
前前後後竟都有靜蘭寺的影子,要說這其中沒個什麼貓膩,他絕對不相信。
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散盡家產典賣良田,這樣的事情難道僅此一例麼?
其實靜蘭寺的帳本也有專人打理,每一筆收入支出都記錄得清清楚楚,一查便知。
然而這種私密之物,又怎麼可能輕易叫外人知曉。
晚上韓昭邀請他夜宿靜蘭寺,陸久安想都沒想便欣然同意。
靜蘭寺在晉南城外的一座山上,前方就是一條護城河,真正是一塊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站在靜蘭寺後山,可將整個晉南城盡收眼底。
許多達官貴族若是第二天無什急事,都會選擇在此下榻。
後山植被繁多青翠欲滴,叢枝掩映之間,一排排林間小屋隱隱綽綽。月光透過層層樹葉灑下來,端的是清幽靜謐。
韓昭熟門熟路朝最裡間走去。
今日留宿的人較之平時多了一倍有餘,因此空房很少。
好在韓昭曾在靜蘭寺靜修,寺廟的僧人便將他待過的別院留了出來以備後用。
別院房間有五六間,裡面備有韓昭的常用物品,被褥也是從謹安王府帶來的,疊放得整整齊齊,作為韓昭的專屬客房。
「早點休息。」韓昭抱著小世子進了屋子,只留幾個孔武有力的侍衛守在外面。
陸久安在四周轉了一圈,發現韓昭選的這個地方挺不錯的。
小院旁邊就是竹林,竹林里有一套石頭打造的桌椅,客人可以在此飲茶下棋,而正是因為這片竹林,把小院與其他客房相隔開來,自成一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