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戶部說什麼都不肯同意增加軍餉,把厚厚的帳本甩在眾人面前:「你們自己看,近兩年開支巨大,帳本上記得明明白白,軍餉不同其他,一旦增加,國庫入不敷出。」
官員們眾說紛紜,除了兵部一如既往地支持韓將軍 ,其他人都表示仗可以打,但朝廷撥往前線的軍餉不能增加。
「不知陸常極士有何見解?」戶部尚書突然把矛頭指向陸久安。
陸久安正聽得入神,冷不丁被點名,有些發怔:「見解?」
「對啊,我們來到這裡,不就是商議軍政要事的嗎?」
御書房內,宮人換了一注香,又悄無聲息地躬身退下去,臨走時輕輕掩上大門。
所有人都看向陸久安,韓致的眼神尤為凝實,好似在期待他的回答。
陸久安換了個姿勢。
「我認為啊……我認為,不僅戰時增加軍餉,平時也該增大軍備戰馬士兵訓練的投入。」
韓致在無人察覺的角落,淺淺扯了扯嘴角。
戶部尚書青筋直冒,深吸一口氣,收回手指說:「就當本官剛才什麼都沒問。」
「尚書大人,我是認真的。」陸久安誠懇道。
戶部尚書憤怒地敲打桌子:「大周如此欣欣向榮,百姓和樂安康,而你,卻想著窮兵黷武!」
「可是大周之所以能維持和平,都是戰士們戍守在邊關。國家越是繁榮昌盛,越需要強大的實力。」陸久安也被激出了火氣,聲音壓著他,「尚書大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存在射程之內!」
「要是沒有強大的實力保衛大周,你以為我們還能像這般好好的坐在這兒商討議事嗎?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敵人厲害到什麼程度了,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未雨綢繆!」
落後只能挨打,弱小就等著被欺負,沒有誰比他更深有體會。
戶部尚書臉色很難看,羅進深趕緊打圓場:「陸常極士說得沒錯,尚書大人也說得很有道理。我們還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增加賦稅。」
戶部尚書沒有說話,只是看了一眼上首那個一直沉默不語的男人。
增加賦稅確實算一個折中的法子,但是一個不好容易惹得怨聲載道。
韓致搖頭,直截了當道:「不行。」
幾乎在他話音剛落的一瞬間,陸久安緊跟著接道:「可以。」
眾人驚詫不已,連韓致也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永曦帝笑著看向陸久安:「朕確實想要國家安定,但也不願百姓為此民不聊生,這是本末倒置。」
陸久安當然也明白其中要害,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繁榮離不開百姓的勞作。社會就是一個巨大的機器,說到底,人民才是基石,歷史上因為增加賦稅而導致農民起.義的事例比比皆是,他當然不會重蹈覆轍。
陸久安主動補充道:「是可行的,不過需要換一種法子,陛下可還記得農人申志?」
申志發現的稻米良種將整個應平的糧食產量一舉提升,但如今也只有應平及其鄰縣種植。
陸久安口中的法子就是頒布一條法令:從今日開始,各地官府提供良種,傳授種植經驗,但與之相對的,得到良種和種植方法的百姓需要在來年多繳納一到兩成的糧食。
與呈倍增長的糧食相比,繳納的那一點點秋稅又算得了什麼呢,百姓們也不傻,這麼一合計,自然不會有過多抱怨。
百姓高興了,賦稅也盡收國庫,何樂而不為。
「朕就知道你生財的主意多。」永曦帝表情柔和下來,整個御書房的氣氛也為之一松,誇讚起陸久安的良策來。
「這只是其一。」陸久安又道,「咱們在大周境內兜兜轉轉,何不對外填充國庫。」
「今大周泱泱大國霸據一方,與西蒙北疆襟屏山河相交,朝廷完全可以建立一支貿易隊伍,展開國際交易,出使西蒙北疆,以茶器絲綢玻璃交易大周所需之物,豐富大周物產,收倍稱之利。」
這話陸久安之前就對永曦帝講過,今日老事重提,不過是為了說給其他人聽。
果不其然,官員們興致濃厚,就此事七嘴八舌地探討起來,到了最後,甚至就誰該出使西蒙北疆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陸久安看著這一幕,從心底沒來由地感到一絲難過。
最適合的人選原本是沐藺啊,喜好遊歷山水又長袖善舞,由他擔任外交官,肯定不會讓大周吃一點虧。
從御書房離開後,韓致直接登上了陸府馬車,車簾剛一放下,陸久安就被一股大力按在廂壁上。
車輪壓在青石板上發出咕嚕嚕的聲音,丁辛恪盡職守地坐在車架前趕著馬,對車廂內的嘖嘖水聲充耳不聞。
一隻野鳥拖著五彩斑斕的尾羽從樹梢上一閃而過,有人認出陸府的馬車,剛想上前,丁辛壓了壓帽檐,催動韁繩,快速消失在視野中。
兩人溫.存良久,整個車廂內的溫度仿佛隨著這一個吻而攀升,陸久安嘴唇紅腫瀲灩,仿佛一朵飽經風雨摧殘的瓦姬花。
韓致眼神晦暗不明,不斷摩挲他後頸,他不知道為什麼,總喜歡撫摸陸久安這塊地方,陸久安的脖子修長而細膩,他一隻手就能牢牢握住……
「久安還好嗎?我還想繼續親你。」
陸久安主動湊上去甜滋滋地啄了一口,像哄孩子一樣:「就這一下,不能剛才那麼個親法了。」說著又摸了摸韓致粗糙的臉,心疼道:「邊塞很辛苦吧,都曬成這樣了。」
官員們眾說紛紜,除了兵部一如既往地支持韓將軍 ,其他人都表示仗可以打,但朝廷撥往前線的軍餉不能增加。
「不知陸常極士有何見解?」戶部尚書突然把矛頭指向陸久安。
陸久安正聽得入神,冷不丁被點名,有些發怔:「見解?」
「對啊,我們來到這裡,不就是商議軍政要事的嗎?」
御書房內,宮人換了一注香,又悄無聲息地躬身退下去,臨走時輕輕掩上大門。
所有人都看向陸久安,韓致的眼神尤為凝實,好似在期待他的回答。
陸久安換了個姿勢。
「我認為啊……我認為,不僅戰時增加軍餉,平時也該增大軍備戰馬士兵訓練的投入。」
韓致在無人察覺的角落,淺淺扯了扯嘴角。
戶部尚書青筋直冒,深吸一口氣,收回手指說:「就當本官剛才什麼都沒問。」
「尚書大人,我是認真的。」陸久安誠懇道。
戶部尚書憤怒地敲打桌子:「大周如此欣欣向榮,百姓和樂安康,而你,卻想著窮兵黷武!」
「可是大周之所以能維持和平,都是戰士們戍守在邊關。國家越是繁榮昌盛,越需要強大的實力。」陸久安也被激出了火氣,聲音壓著他,「尚書大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存在射程之內!」
「要是沒有強大的實力保衛大周,你以為我們還能像這般好好的坐在這兒商討議事嗎?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敵人厲害到什麼程度了,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未雨綢繆!」
落後只能挨打,弱小就等著被欺負,沒有誰比他更深有體會。
戶部尚書臉色很難看,羅進深趕緊打圓場:「陸常極士說得沒錯,尚書大人也說得很有道理。我們還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增加賦稅。」
戶部尚書沒有說話,只是看了一眼上首那個一直沉默不語的男人。
增加賦稅確實算一個折中的法子,但是一個不好容易惹得怨聲載道。
韓致搖頭,直截了當道:「不行。」
幾乎在他話音剛落的一瞬間,陸久安緊跟著接道:「可以。」
眾人驚詫不已,連韓致也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永曦帝笑著看向陸久安:「朕確實想要國家安定,但也不願百姓為此民不聊生,這是本末倒置。」
陸久安當然也明白其中要害,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繁榮離不開百姓的勞作。社會就是一個巨大的機器,說到底,人民才是基石,歷史上因為增加賦稅而導致農民起.義的事例比比皆是,他當然不會重蹈覆轍。
陸久安主動補充道:「是可行的,不過需要換一種法子,陛下可還記得農人申志?」
申志發現的稻米良種將整個應平的糧食產量一舉提升,但如今也只有應平及其鄰縣種植。
陸久安口中的法子就是頒布一條法令:從今日開始,各地官府提供良種,傳授種植經驗,但與之相對的,得到良種和種植方法的百姓需要在來年多繳納一到兩成的糧食。
與呈倍增長的糧食相比,繳納的那一點點秋稅又算得了什麼呢,百姓們也不傻,這麼一合計,自然不會有過多抱怨。
百姓高興了,賦稅也盡收國庫,何樂而不為。
「朕就知道你生財的主意多。」永曦帝表情柔和下來,整個御書房的氣氛也為之一松,誇讚起陸久安的良策來。
「這只是其一。」陸久安又道,「咱們在大周境內兜兜轉轉,何不對外填充國庫。」
「今大周泱泱大國霸據一方,與西蒙北疆襟屏山河相交,朝廷完全可以建立一支貿易隊伍,展開國際交易,出使西蒙北疆,以茶器絲綢玻璃交易大周所需之物,豐富大周物產,收倍稱之利。」
這話陸久安之前就對永曦帝講過,今日老事重提,不過是為了說給其他人聽。
果不其然,官員們興致濃厚,就此事七嘴八舌地探討起來,到了最後,甚至就誰該出使西蒙北疆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陸久安看著這一幕,從心底沒來由地感到一絲難過。
最適合的人選原本是沐藺啊,喜好遊歷山水又長袖善舞,由他擔任外交官,肯定不會讓大周吃一點虧。
從御書房離開後,韓致直接登上了陸府馬車,車簾剛一放下,陸久安就被一股大力按在廂壁上。
車輪壓在青石板上發出咕嚕嚕的聲音,丁辛恪盡職守地坐在車架前趕著馬,對車廂內的嘖嘖水聲充耳不聞。
一隻野鳥拖著五彩斑斕的尾羽從樹梢上一閃而過,有人認出陸府的馬車,剛想上前,丁辛壓了壓帽檐,催動韁繩,快速消失在視野中。
兩人溫.存良久,整個車廂內的溫度仿佛隨著這一個吻而攀升,陸久安嘴唇紅腫瀲灩,仿佛一朵飽經風雨摧殘的瓦姬花。
韓致眼神晦暗不明,不斷摩挲他後頸,他不知道為什麼,總喜歡撫摸陸久安這塊地方,陸久安的脖子修長而細膩,他一隻手就能牢牢握住……
「久安還好嗎?我還想繼續親你。」
陸久安主動湊上去甜滋滋地啄了一口,像哄孩子一樣:「就這一下,不能剛才那麼個親法了。」說著又摸了摸韓致粗糙的臉,心疼道:「邊塞很辛苦吧,都曬成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