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頁
縣令正舒舒服服躺在椅子上享受溫香在懷,陸久安乍一造訪,他嚇得把美人往地上一推,連滾帶爬起來。
縣令惴惴不安地行了個禮:「不知大人前來所謂何事。」
陸久安簡明扼要:「把田家村的魚鱗圖冊找出來,本官要審查。」
縣令看了主簿一眼,主簿俯首走上前來,支支吾吾:「大人來得不巧,魚鱗冊正巧讓布政使司的上官提走了。」
陸久安冷笑,若非他曾經就任過縣令,對縣衙里的事務了如指掌,還真讓他給糊弄過去了。
「廢什麼話,不要讓本官說第二遍。」
陸久安刀子一般的目光落在縣令身上,仿佛下一刻就要將他就地正法,縣令再也不敢生出別的心思,踢了旁邊的主簿一腳,罵道:「還不快去叫人搬來。」
很快幾名衙差搬來了厚厚一摞文書。
魚鱗圖冊記錄了土地的數量,坐落位置,編號,四至等詳細信息。
而和土地的有關的典、押租、佃、賣等交易行為,需得到官府過割賦稅,經過官府加蓋官印方能生效。所以要想知道田采全把土地賣給了誰,魚鱗圖冊一查便請清楚楚。
田家的土地從古到今經過了多次交易,從原來的三畝多漲到後來的四畝多。
然後到了田采全手裡後,把土地佃給了一位張姓佃農,佃農又將佃權交易給了宋氏,幾經轉折,直到田采全無力收回土地,最後賣了出去,買主是一位叫許桑多的人。
不過到這兒還未完,這塊兒地後來又幾經易手,付文鑫不耐煩地推開主簿:「婆婆媽媽的,誰要聽你講那麼多。」
他嘩啦啦直接翻到最後一面,突然愣住了:「咦?」
江預擰起眉頭:「是誰?」
付文鑫抬頭看向陸久安,不可思議道:「靜蘭寺。」
第211章
陸久安從田家村回來後, 靜蘭寺的事被他按下不表,甚至江預等人也被他勒令禁口,仿佛無事發生。
反而付文鑫卻不明白:「大人, 靜蘭寺明顯是侵占百姓良田啊。」
「所以呢?」陸久安反問, 「那些田地是靜蘭寺花銀子買來的,你情我願的事, 怎麼算的了是侵占, 你讓我怎麼管?」
付文鑫總覺得陸大人話裡有話, 想要反駁, 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付文博走上來踹了他一腳,不同意道:「大人就算要處理,也得找個合適的時機,你只管做好你的侍衛,問那麼多做什麼?」
卻說另一邊, 應平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口相傳, 引得晉南百姓談論不止, 仿佛都親眼看過似的, 說得有模有樣。
城中有個頗負盛名的士族聽了之後,迫不及待派人花重金從應平買回來好幾塊玻璃,當天便給自家鋪子的窗戶換上了。
陽光透過明淨鋥亮的玻璃照射進屋的神奇場景,引得京中人士紛紛前來瞻仰圍觀。
而圖書館的消息也傳到了晉南士子的口中, 在文壇反響劇烈, 連身居皇宮的永曦帝都有耳聞。
有一□□會上,政事議論完畢,永曦帝卻沒急著退朝, 而是對著下面的群臣說道:「近來我聽到好些人在耳邊說,士子們想要在晉南修一座守藏室?」
「確有此事。」羅進深激動地站出列。
羅進深嗜書如命, 在巡撫對他講了守藏室的事後,他也想見識一下巡撫口中的滿室書海是什麼樣。可惜應平天高路遠,恐怕此生無望。
現在皇上主動提出來了,羅進深大膽地揣摩了一下聖意,陛下是不是打算在晉南修一座。
「陛下,您不知道,百姓們都在說應平什麼都有,咱們晉南連一個偏遠的中縣都比不上。」羅進深看向陸久安,頗為好奇:「陸常極士,當初你是如何就想著修這麼一個守藏室的?」
陸久安道:「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嘛,和辦鴻途學院一樣,提高百姓的學識,這樣說不定能為陛下多擇出一個人才。」
永曦帝在口中反覆咂摸著這兩句話,點點頭:「利國利民的事,那就修吧。」
因為當初是陸久安做縣令負責修建的,這事順理成章也落到了他的頭上。
現在有了國家資金的支持,陸久安便放開了手腳,畢竟修的是國家圖書館,規模怎麼的也得配得上晉南京城的身份。
由於工部和陸久安經過幾次合作,彼此之間成已經成為了配合默契的搭檔,工部索性將公務搬到了陸久安的衙署。
厚重的桌面上堆滿了亂七八糟的圖稿,此次督管整個工程是營繕清吏司的主事老劉,掌管土木興建等事務,乃是一名熟手。
老劉常常風吹日曬地出沒於工地營房的,皮膚黝黑鬍子拉碴的倒和街邊的屠夫無甚區別,此時嘴裡正叼著一根雜草,含糊不清地吩咐屬下:「先讓人去整理地基,按圖紙上的這塊形狀挖,另外砍這麼粗的樹,作為房梁和柱子……」
陸久安在一旁靜靜聽著,心裡逐漸萌生出其他的想法。
他想把守藏室修建成三層,牆體採用最新的混凝土青磚砌築,窗戶也全部更換成玻璃窗。
江預咂舌:「這還是繼鴻途學院後,第二座全部採用的玻璃窗的建築,大人,要是這樣的話,所需巨大。從應平生產再運回晉南,加上途中損耗,這一來一回,恐怕勞時又費力。」
陸久安眼神古怪:「誰說我要從應平運過來了?」
縣令惴惴不安地行了個禮:「不知大人前來所謂何事。」
陸久安簡明扼要:「把田家村的魚鱗圖冊找出來,本官要審查。」
縣令看了主簿一眼,主簿俯首走上前來,支支吾吾:「大人來得不巧,魚鱗冊正巧讓布政使司的上官提走了。」
陸久安冷笑,若非他曾經就任過縣令,對縣衙里的事務了如指掌,還真讓他給糊弄過去了。
「廢什麼話,不要讓本官說第二遍。」
陸久安刀子一般的目光落在縣令身上,仿佛下一刻就要將他就地正法,縣令再也不敢生出別的心思,踢了旁邊的主簿一腳,罵道:「還不快去叫人搬來。」
很快幾名衙差搬來了厚厚一摞文書。
魚鱗圖冊記錄了土地的數量,坐落位置,編號,四至等詳細信息。
而和土地的有關的典、押租、佃、賣等交易行為,需得到官府過割賦稅,經過官府加蓋官印方能生效。所以要想知道田采全把土地賣給了誰,魚鱗圖冊一查便請清楚楚。
田家的土地從古到今經過了多次交易,從原來的三畝多漲到後來的四畝多。
然後到了田采全手裡後,把土地佃給了一位張姓佃農,佃農又將佃權交易給了宋氏,幾經轉折,直到田采全無力收回土地,最後賣了出去,買主是一位叫許桑多的人。
不過到這兒還未完,這塊兒地後來又幾經易手,付文鑫不耐煩地推開主簿:「婆婆媽媽的,誰要聽你講那麼多。」
他嘩啦啦直接翻到最後一面,突然愣住了:「咦?」
江預擰起眉頭:「是誰?」
付文鑫抬頭看向陸久安,不可思議道:「靜蘭寺。」
第211章
陸久安從田家村回來後, 靜蘭寺的事被他按下不表,甚至江預等人也被他勒令禁口,仿佛無事發生。
反而付文鑫卻不明白:「大人, 靜蘭寺明顯是侵占百姓良田啊。」
「所以呢?」陸久安反問, 「那些田地是靜蘭寺花銀子買來的,你情我願的事, 怎麼算的了是侵占, 你讓我怎麼管?」
付文鑫總覺得陸大人話裡有話, 想要反駁, 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付文博走上來踹了他一腳,不同意道:「大人就算要處理,也得找個合適的時機,你只管做好你的侍衛,問那麼多做什麼?」
卻說另一邊, 應平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口相傳, 引得晉南百姓談論不止, 仿佛都親眼看過似的, 說得有模有樣。
城中有個頗負盛名的士族聽了之後,迫不及待派人花重金從應平買回來好幾塊玻璃,當天便給自家鋪子的窗戶換上了。
陽光透過明淨鋥亮的玻璃照射進屋的神奇場景,引得京中人士紛紛前來瞻仰圍觀。
而圖書館的消息也傳到了晉南士子的口中, 在文壇反響劇烈, 連身居皇宮的永曦帝都有耳聞。
有一□□會上,政事議論完畢,永曦帝卻沒急著退朝, 而是對著下面的群臣說道:「近來我聽到好些人在耳邊說,士子們想要在晉南修一座守藏室?」
「確有此事。」羅進深激動地站出列。
羅進深嗜書如命, 在巡撫對他講了守藏室的事後,他也想見識一下巡撫口中的滿室書海是什麼樣。可惜應平天高路遠,恐怕此生無望。
現在皇上主動提出來了,羅進深大膽地揣摩了一下聖意,陛下是不是打算在晉南修一座。
「陛下,您不知道,百姓們都在說應平什麼都有,咱們晉南連一個偏遠的中縣都比不上。」羅進深看向陸久安,頗為好奇:「陸常極士,當初你是如何就想著修這麼一個守藏室的?」
陸久安道:「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嘛,和辦鴻途學院一樣,提高百姓的學識,這樣說不定能為陛下多擇出一個人才。」
永曦帝在口中反覆咂摸著這兩句話,點點頭:「利國利民的事,那就修吧。」
因為當初是陸久安做縣令負責修建的,這事順理成章也落到了他的頭上。
現在有了國家資金的支持,陸久安便放開了手腳,畢竟修的是國家圖書館,規模怎麼的也得配得上晉南京城的身份。
由於工部和陸久安經過幾次合作,彼此之間成已經成為了配合默契的搭檔,工部索性將公務搬到了陸久安的衙署。
厚重的桌面上堆滿了亂七八糟的圖稿,此次督管整個工程是營繕清吏司的主事老劉,掌管土木興建等事務,乃是一名熟手。
老劉常常風吹日曬地出沒於工地營房的,皮膚黝黑鬍子拉碴的倒和街邊的屠夫無甚區別,此時嘴裡正叼著一根雜草,含糊不清地吩咐屬下:「先讓人去整理地基,按圖紙上的這塊形狀挖,另外砍這麼粗的樹,作為房梁和柱子……」
陸久安在一旁靜靜聽著,心裡逐漸萌生出其他的想法。
他想把守藏室修建成三層,牆體採用最新的混凝土青磚砌築,窗戶也全部更換成玻璃窗。
江預咂舌:「這還是繼鴻途學院後,第二座全部採用的玻璃窗的建築,大人,要是這樣的話,所需巨大。從應平生產再運回晉南,加上途中損耗,這一來一回,恐怕勞時又費力。」
陸久安眼神古怪:「誰說我要從應平運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