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言罷,他淡淡喟嘆。

  「西京脆弱。臣建輔都,是為在水土肥美之地,為陛下留一條後路。在安渡紮下深根,至少可以填飽肚子。」

  元尚乙似懂非懂。

  裴獗道:「新朝剛立,適逢天災,百姓疾苦未停,天下想要長治久安,須得減少兵禍,發展農耕,只有先解決了吃飯的問題,才能圖謀長遠。安渡位居中土,恰是休養生息的好地方。」

  馮蘊很少聽他說這麼長的話。

  真長。

  真長呀。

  她瞥眼過去。

  元尚乙點了點頭,「朕懂了。朕會好好讀書,今後在大將軍的輔佐下,讓天下百姓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不再挨餓受凍,更不要每到過年,就聽到有人餓死,凍死……」

  裴獗眯起眼,「陛下有大志向,臣責無旁貸。」

  馬車繼續往南行,左轉向南,便是刺史府。

  再有兩日,刺史府就要辦喜事了,可以看到準備婚宴的僕從進進出出,臉上都帶著喜色。

  馮蘊正想問裴獗,要不要去賀洽府上坐一坐,前面街口就駛來一輛車,在刺史府前停了下來。

  帘子掀開,露出一張女子的面容。

  天下人:雍懷王身負重傷,恐將不治。

  裴獗:本王在讀書。

  敖七:阿舅是不是要死了,是不是要輪到我了?

  裴獗:你舅還是你舅,讀書呢。

  淳于焰:等裴妄之一死,以我之姿,何人可以匹敵,終於要結束這昏暗無光的暗擼歲月了……

  蕭呈:沒聽到嗎?他在讀書。

  溫行溯:……不僅聽見了,還看見了。

  第368章 小小昏君

  「女郎,刺史府到了。」

  女子被仆女扶下馬車,抬頭看著刺史府高大的門楣,幽幽一嘆。

  「好生氣派。」

  這時她才發現有人在注視著自己。

  回過頭,恰與馮蘊打量的目光對個正著。

  馮蘊微微一笑。

  善意的,溫和的。

  女子卻冷淡,掉開臉叫僕從。

  「叫門吧。」

  「喏。」

  馮蘊靜靜地看著,淡淡地一笑。

  「不是安渡人,遠方來的。」

  裴獗坐在車裡,原是沒有注意。聽到她的話,這才順著視線看了一眼。

  這時,門房出來了。

  跟著一道出來的,是刺史府的管家,很是客氣的將馬車引到側門,徐徐而入。

  馮蘊有些好奇,差葛廣去問,那是誰家娘子。

  刺史府的門房不認得葛廣,卻認出了馮蘊的馬車。

  時下的世家出行,常會在馬車上掛出家族的徽記,方便旁人辨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馮蘊是為了行商方便,也為長門設計了一款徽記,是她自己親手畫的。

  圖案是松果風鈴的幻化,安渡城少有人不知。

  所以,她方才沒有從那輛馬車上看到徽記,卻能一口斷定,女子不是安渡人。

  門房看一眼馮蘊,客氣地跟葛廣小聲交談。

  葛廣回來,在簾外小聲道:

  「說是弘州楊氏的女郎,前來投親。還說,其父曾任興和朝的中書侍郎,跟刺史君親厚著呢。」

  馮蘊在心裡琢磨一下。

  不認識。

  裴獗看過來,「興和朝中書侍郎,楊弓。」

  這麼一說,馮蘊恍然大悟。

  「那這位娘子豈不就是毀婚賀傳棟的楊家三娘,楊令香?」

  楊三娘的名字,是文慧私下裡告訴馮蘊的。

  也是她從賀傳棟那裡聽來的。

  馮蘊淡淡地道:「楊家不是瞧不上賀家嗎?現在賀家有權有勢,要另娶新婦了,又巴巴地找上門來,是要做什麼?」

  裴獗道:「中京事變,中書侍郎楊弓慘死禁苑。」

  馮蘊道:「那也不是賀洽去放火殺人的,跟他什麼相干?」

  裴獗道:「楊賀兩家本有姻親。賀夫人姓楊,出自弘州楊氏。」

  「原來如此。」

  馮蘊眼神微微一暗。

  她將裴獗的消息和文慧說的那些事情融會貫通,很快就弄清楚了原委。

  賀夫人楊氏和這位楊三娘子,其實是本家的堂姑侄。

  楊家三娘正是賀夫人親眼選中的兒媳婦……

  當初,楊家的門楣遠遠高於賀家,賀夫人下嫁後,一力促成兒子和堂侄女的婚事。

  楊家三娘幼時身子弱,差點沒養活,從小就是個藥罐子,楊家也就同意了這樁婚事。

  可隨著姑娘日漸長大,身子骨慢慢壯實起來,而賀洽父子一直沒什麼大出息,又投效軍中,在楊家看來,賀傳棟不是佳婿人選,就委婉地拒了婚。

  楊夫人雖然傷心,但那是她的娘家,最多也只能怪丈夫和兒子不爭氣,不會當真跟娘家去鬧。

  楊三娘很快就另外許了人家,是光祿大夫李毅家的三郎。

  李毅和李宗訓都出自隴西李氏,但李毅是本家,李宗訓是旁支。李宗訓得勢後,為了彰顯自己在家族的正統,對本家的兄弟很照顧,李毅跟著他鞍前馬後,也算得勢。

  楊家上趕著跟李家結親,有巴結丞相府的意思。

  可運氣不太好。

  這位楊三娘子還沒有過門呢,李家三郎就因帶她去看划龍舟,掉水裡淹死了。

  有目擊的人說,楊三郎是因為護著楊三娘子,才因人擠人,擠到河裡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