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若是北雍軍趁著南齊內亂強行渡河,出兵攻打信州,再藉由鐵騎優勢長驅直入,到時候就算蕭呈登上大位,也必會自亂陣腳……
以蕭呈的性子,仍會選擇和談。
但籌碼可就不同了。
如果裴獗不肯信她呢?
就算不肯全信,也會派人打探,肯定會發現蛛絲馬跡……
馮蘊望著南窗外飛回的燕子出神。
阿樓急匆匆走過來,喚一聲女郎,神色焦灼。
馮蘊示意他進來,阿樓放輕腳步,在她跟前行個揖禮,又四下里看看,這才俯到馮蘊的耳邊。
「林姬出府,見了個老相好……」
馮蘊平靜地聽完,平靜地一笑,「盯緊便是。」
然後又吩咐,「收拾收拾,明早出發去靈山寺。」
那天在花月澗,淳于焰許她五日之期和二十石糧。
數量不算多,但馮蘊現在就像個要飯的。多不嫌多,少也不嫌少,給糧就要。
—
靈山寺在淮水以北的石觀縣,離安渡郡府城有五十來里。石觀縣是離淮水最近的一個縣鎮,一路過去,官道上遇到不少流民。
馮蘊換了一身輕薄寬衣,沒穿女裙,看上去就像哪個大戶人家的清俊郎君,很引人注目。
一行人駕著租來的五輛牛車,又有二十多個持械的青壯引路,沒有人膽敢上前挑釁,但沿途看到的流民,一張張面黃肌瘦的臉,近乎赤裸的目光,仍是讓人心驚膽戰。
馮蘊讓邢丙將車棚敞開,一眼就可以看到裡頭空空蕩蕩。
邢丙知道她的用意,表情略顯憂慮,「立秋後,天氣逐漸轉冷,食不飽,居無處,不知又要餓死凍死多少人……」
「咱們府上要不是有女郎弄來的糧食,你我也要做流民了。」
「噓……小聲點,我們哪有餘糧?也就將軍憐惜女郎,運來的那兩車,如何夠用……」
天下大亂人相食,山野丟白骨,溝壑棄老母,這些事每日都在發生。眾人唏噓,但有心無力……
到了石觀縣域,流民數量更多了。
馮蘊差人去打聽了一下。
原來,石觀縣令郭懷德在北雍軍鐵蹄到安渡郡時,便直接降了,裴獗原地委任,讓他暫代縣令,打理庶務,縣府的屬吏也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
因此,換了個朝廷,石觀縣沒受多大的影響。
眼看流民往石觀縣來避難,郭縣令開倉放糧,讓差役在城門施粥,很是做了些好事。
看見那些流民排著長隊,得一碗白粥,臉上便露出久違的笑,眾人很受觸動。
郭縣令的投誠是值得的。
南北打來打去,早晚還得休戰,甚至合為一體,但死去的人不會再活過來。縣令維持了安定和民生,就是保住了百姓的性命。
反觀馮敬廷,焚毀糧庫,縱火燒城,簡直罪大惡極。
「阿彌陀佛!」一個小和尚從城門東北角走過來,對著馮蘊便是彎腰作揖,「貴女可是馮氏女郎?」
馮蘊一驚,連忙下車還禮,「小師父如何識得我?」
沙彌道:「女郎的車標小僧認得。有貴人差小僧在這裡等待女郎,請隨我來。」
馮蘊謝過小和尚,由他帶路往靈山寺去。
這座寺院就在石觀縣城的東邊,很近,但走入廟宇,除了帶路的小和尚,馮蘊沒有看到一個僧眾。
她調侃道:「小師父是連夜剃度出家的嗎?」
小和尚回頭,「女郎玩笑,這邊請。」
馮蘊和邢丙交換個眼神,握緊自己的小彎刀,以防萬一。
不料,小和尚將她們帶入寶殿下的密室,就老老實實地候在一邊,「貴人說了,這裡的糧食,女郎都可帶走。」
裡頭有碼得整整齊齊,二十石粟米和宿麥,不多不少。
淳于焰居然沒有玩半點把戲?
馮蘊問小和尚:「贈糧的貴人可有別的交代?」
那小和尚微笑著施個僧禮,從袖袋裡掏出一個摺疊的信封。
馮蘊撕開一看,裡面寫著兩行飄逸的小字,「為免愛姬受餓,以糧相贈。莫忘約定,早日來投。」
馮蘊將靈山寺觀察了一遍,除了存糧的密室,別的地方空空蕩蕩,乾淨得可以餓死老鼠。
在南齊,寺院經濟盛行,朝廷有優待,名寺大剎堪比門閥世家,不僅有土地,還不納稅不服役。因此除了僧眾,會有許多依附寺院的民眾。
靈山寺是安渡郡第二大寺,石觀縣又沒有受到北雍軍的衝擊,怎會只剩下一個小和尚?
「女郎有所不知。」小和尚仿佛看出馮蘊的疑惑,淡淡地笑,「前陣子寺院的僧眾都死光了,依附民也早就逃走……」
馮蘊看著他的笑容,問道:「誰殺的?」
小和尚視線下垂,「小僧的主人。」
「淳于焰殺的?」馮蘊脊背微微發寒,想到剛剛走過的大殿和禪院裡曾經橫七豎八倒滿了血泊里的死人,渾身不免發麻。
「一個寺院得多少人,上上下下全殺光?」
小和尚沒有否認,目光里有幽幽的涼意,「他們都該死。」
馮蘊:……
小和尚不看她,垂目長揖一禮,「回安渡尚需時辰,女郎快些動身吧,天晚了可不安生。」
馮蘊還禮,不再多說什麼,只是將隨身攜帶的一張梅花木牘遞給小和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以蕭呈的性子,仍會選擇和談。
但籌碼可就不同了。
如果裴獗不肯信她呢?
就算不肯全信,也會派人打探,肯定會發現蛛絲馬跡……
馮蘊望著南窗外飛回的燕子出神。
阿樓急匆匆走過來,喚一聲女郎,神色焦灼。
馮蘊示意他進來,阿樓放輕腳步,在她跟前行個揖禮,又四下里看看,這才俯到馮蘊的耳邊。
「林姬出府,見了個老相好……」
馮蘊平靜地聽完,平靜地一笑,「盯緊便是。」
然後又吩咐,「收拾收拾,明早出發去靈山寺。」
那天在花月澗,淳于焰許她五日之期和二十石糧。
數量不算多,但馮蘊現在就像個要飯的。多不嫌多,少也不嫌少,給糧就要。
—
靈山寺在淮水以北的石觀縣,離安渡郡府城有五十來里。石觀縣是離淮水最近的一個縣鎮,一路過去,官道上遇到不少流民。
馮蘊換了一身輕薄寬衣,沒穿女裙,看上去就像哪個大戶人家的清俊郎君,很引人注目。
一行人駕著租來的五輛牛車,又有二十多個持械的青壯引路,沒有人膽敢上前挑釁,但沿途看到的流民,一張張面黃肌瘦的臉,近乎赤裸的目光,仍是讓人心驚膽戰。
馮蘊讓邢丙將車棚敞開,一眼就可以看到裡頭空空蕩蕩。
邢丙知道她的用意,表情略顯憂慮,「立秋後,天氣逐漸轉冷,食不飽,居無處,不知又要餓死凍死多少人……」
「咱們府上要不是有女郎弄來的糧食,你我也要做流民了。」
「噓……小聲點,我們哪有餘糧?也就將軍憐惜女郎,運來的那兩車,如何夠用……」
天下大亂人相食,山野丟白骨,溝壑棄老母,這些事每日都在發生。眾人唏噓,但有心無力……
到了石觀縣域,流民數量更多了。
馮蘊差人去打聽了一下。
原來,石觀縣令郭懷德在北雍軍鐵蹄到安渡郡時,便直接降了,裴獗原地委任,讓他暫代縣令,打理庶務,縣府的屬吏也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
因此,換了個朝廷,石觀縣沒受多大的影響。
眼看流民往石觀縣來避難,郭縣令開倉放糧,讓差役在城門施粥,很是做了些好事。
看見那些流民排著長隊,得一碗白粥,臉上便露出久違的笑,眾人很受觸動。
郭縣令的投誠是值得的。
南北打來打去,早晚還得休戰,甚至合為一體,但死去的人不會再活過來。縣令維持了安定和民生,就是保住了百姓的性命。
反觀馮敬廷,焚毀糧庫,縱火燒城,簡直罪大惡極。
「阿彌陀佛!」一個小和尚從城門東北角走過來,對著馮蘊便是彎腰作揖,「貴女可是馮氏女郎?」
馮蘊一驚,連忙下車還禮,「小師父如何識得我?」
沙彌道:「女郎的車標小僧認得。有貴人差小僧在這裡等待女郎,請隨我來。」
馮蘊謝過小和尚,由他帶路往靈山寺去。
這座寺院就在石觀縣城的東邊,很近,但走入廟宇,除了帶路的小和尚,馮蘊沒有看到一個僧眾。
她調侃道:「小師父是連夜剃度出家的嗎?」
小和尚回頭,「女郎玩笑,這邊請。」
馮蘊和邢丙交換個眼神,握緊自己的小彎刀,以防萬一。
不料,小和尚將她們帶入寶殿下的密室,就老老實實地候在一邊,「貴人說了,這裡的糧食,女郎都可帶走。」
裡頭有碼得整整齊齊,二十石粟米和宿麥,不多不少。
淳于焰居然沒有玩半點把戲?
馮蘊問小和尚:「贈糧的貴人可有別的交代?」
那小和尚微笑著施個僧禮,從袖袋裡掏出一個摺疊的信封。
馮蘊撕開一看,裡面寫著兩行飄逸的小字,「為免愛姬受餓,以糧相贈。莫忘約定,早日來投。」
馮蘊將靈山寺觀察了一遍,除了存糧的密室,別的地方空空蕩蕩,乾淨得可以餓死老鼠。
在南齊,寺院經濟盛行,朝廷有優待,名寺大剎堪比門閥世家,不僅有土地,還不納稅不服役。因此除了僧眾,會有許多依附寺院的民眾。
靈山寺是安渡郡第二大寺,石觀縣又沒有受到北雍軍的衝擊,怎會只剩下一個小和尚?
「女郎有所不知。」小和尚仿佛看出馮蘊的疑惑,淡淡地笑,「前陣子寺院的僧眾都死光了,依附民也早就逃走……」
馮蘊看著他的笑容,問道:「誰殺的?」
小和尚視線下垂,「小僧的主人。」
「淳于焰殺的?」馮蘊脊背微微發寒,想到剛剛走過的大殿和禪院裡曾經橫七豎八倒滿了血泊里的死人,渾身不免發麻。
「一個寺院得多少人,上上下下全殺光?」
小和尚沒有否認,目光里有幽幽的涼意,「他們都該死。」
馮蘊:……
小和尚不看她,垂目長揖一禮,「回安渡尚需時辰,女郎快些動身吧,天晚了可不安生。」
馮蘊還禮,不再多說什麼,只是將隨身攜帶的一張梅花木牘遞給小和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