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
安陽王大喜,忙將人迎進來。
自入京以來,因著前後諸事明察暗訪,與那范明範大人幾番來往,倒也相互欣賞,親近起來。
那范明毫不含糊,開門見山便道:「王爺是否如坐針氈?」
「正是如此。」
「這幾日,街頭巷尾皆流傳著,天子更替,改政易王,非安陽王莫屬。」
「切莫再提此事!那些不知情的百姓人云亦云也就罷了,范大人若也如此說……唉!」安陽王扶額一嘆,「此等傳言,簡直是將本王架在大火上炙烤!」
「據范某所知,放出此消息的人,正是嫡皇子的人。」
安陽王嘆道:「這正是頭疼之處啊。」
范明也不拐彎抹角,直言問道:「王爺是否有此野心?」
安陽王睜大著眼,也不回答。
「范某隻送王爺兩句話。」范明道,「第一句,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安陽王聽了,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連連否認道:「不可能,清川不會有如此心計,他也不會如此對待本王。」
「這位嫡皇子,絕非尋常之人,他放出這個消息,有兩種可能,第一,他不想要皇位,並且以極粗暴的方式為安陽王造勢。第二則是,他故意將王爺抬到風口浪尖,將王爺對皇位的野心喧之於眾,讓王爺成為眾矢之地,再借刀殺人。」
「而這把刀,便是司禮監掌印,裴尋芳。」
「不可能!」安陽王再次否認道。
「王爺否認得如此決絕,想必內心也是怕的。」
「不管清川目的如何,他不會加害於我。」安陽王拍著胸口道。
「王爺為何如此篤定?」范明問道。
「本王相信清川的為人。」
范明凝著安陽王的眼,忽而卻笑了,他如釋重負一般,拱手向安陽王拜道:「王爺光明磊落,看人自然也光明磊落。」
安陽王面露訝異。
范明又道:「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
「請范大人賜教。」安陽王看范明的眼神已是求賢若渴。
范明今日親自登門,又說了這樣一番話,安陽王已對他另眼相看。
「賜教不敢。」范明此人劍眉星目,一身正氣,並不像擅玩陰謀詭計之人。
「便是范某送給王爺的第二句話,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
安陽王眸光一動。
范明說罷,細細看了安陽王一眼,又後退一步,再拜道:「想必王爺早已深諳於心。范某在此,祝王爺此番赴宴,順遂無虞。」
-
末時未到,重華家宴眾賓客已悉數到達。
沒有絲竹弦樂,沒有歌舞雜伎,樸素得像是寒門白丁的家宴。
安陽王一路進來,只有宮女太監,沒有持刀侍衛,至少沒有明面上的劍拔弩張,心裡倒是鬆了一口氣,入得席來,見凌舟侍立於一側,心安了不少。
凌舟見到他們,也向安陽王及採薇輕輕點頭示意了一下。
太后明顯蒼老了不少,如今沒了太子李長薄,安陽王與重華宮又對她避而不見,被晾著的這短短几日,太后算是認清了。
大勢已去,她這個太后,不過是人嘴上的一句「稱呼」。
容貴妃領著一眾妃嬪,不情不願入了座,她嫌棄地推開身前的食盒,嘴裡叨叨著:「真寒酸,拿我們當什麼了?」
「帝城此番橫遭大禍,元氣大傷……」假山後遠遠傳來人的說話聲,隱約可見幾人穿林過山而來,「國庫空虛,百廢待興,花銀子的地方多,此次重華家宴一切從簡,請太后、王爺、娘娘們多多見諒。」
垂著的綠柳被人輕輕拂開,但見那裴尋芳堂而皇之地牽著嫡皇子,兩人十指相扣,雙雙從假山後走出來。
眾人驚訝不已,這是一點都不避嫌啊。
那嫡皇子儼然大病初癒,體力不支,裴尋芳俯身抱住他,大步走至矮榻,又為他蓋上件絨毯。
「殿下體弱,當心著涼。」
席下眾人竊竊私語。
「知道的,以為嫡皇子身體不適,不便見客,不知道的,還以為掌印以照顧嫡皇子為名,拘著嫡皇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呢。」蕭貴妃道。
「天子二字,也是能如此隨意說出口的?」裴尋芳乜眼望過去。
那蕭貴妃自覺失言,登時一臉煞白。
「前幾日各位娘娘披麻戴孝的來重華宮鬧,倒是讓咱家想起了一件事。大庸源起魯地,祖上便有殉葬之儀,先帝崩逝,亡魂難安,引發天災,各位娘娘既然對先帝如此情深意重,不如仿照古制,前往皇陵殉葬,以慰其在天之靈,可好?」
此話一出,滿座妃嬪皆嚇白了臉。
「咱家讓欽天監測算了一番,四日之後,便是百年一遇的真龍回宮之日。在座的各位娘娘,你們為大庸、為先帝盡心的機會到了。」裴尋芳面無表情道,「吃完這頓飯,便可以出發上路了。」
「太后!」容貴妃大呼著撲向太后,「太后,您可要為我們做主!您要救救我們啊……」
太后見此光景,哪裡還有還擊之心。
「荀殿下,念一念殉葬的妃陵安排,也叫太后做個主。」裴尋芳道。
那假山之後,果然閃出一個清雋桀驁的小少年,他原本還推推搡搡一臉抗拒,但看見席間的太后,便如餓狼見了肉般,徑直朝那老太太走過去。
自入京以來,因著前後諸事明察暗訪,與那范明範大人幾番來往,倒也相互欣賞,親近起來。
那范明毫不含糊,開門見山便道:「王爺是否如坐針氈?」
「正是如此。」
「這幾日,街頭巷尾皆流傳著,天子更替,改政易王,非安陽王莫屬。」
「切莫再提此事!那些不知情的百姓人云亦云也就罷了,范大人若也如此說……唉!」安陽王扶額一嘆,「此等傳言,簡直是將本王架在大火上炙烤!」
「據范某所知,放出此消息的人,正是嫡皇子的人。」
安陽王嘆道:「這正是頭疼之處啊。」
范明也不拐彎抹角,直言問道:「王爺是否有此野心?」
安陽王睜大著眼,也不回答。
「范某隻送王爺兩句話。」范明道,「第一句,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安陽王聽了,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連連否認道:「不可能,清川不會有如此心計,他也不會如此對待本王。」
「這位嫡皇子,絕非尋常之人,他放出這個消息,有兩種可能,第一,他不想要皇位,並且以極粗暴的方式為安陽王造勢。第二則是,他故意將王爺抬到風口浪尖,將王爺對皇位的野心喧之於眾,讓王爺成為眾矢之地,再借刀殺人。」
「而這把刀,便是司禮監掌印,裴尋芳。」
「不可能!」安陽王再次否認道。
「王爺否認得如此決絕,想必內心也是怕的。」
「不管清川目的如何,他不會加害於我。」安陽王拍著胸口道。
「王爺為何如此篤定?」范明問道。
「本王相信清川的為人。」
范明凝著安陽王的眼,忽而卻笑了,他如釋重負一般,拱手向安陽王拜道:「王爺光明磊落,看人自然也光明磊落。」
安陽王面露訝異。
范明又道:「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
「請范大人賜教。」安陽王看范明的眼神已是求賢若渴。
范明今日親自登門,又說了這樣一番話,安陽王已對他另眼相看。
「賜教不敢。」范明此人劍眉星目,一身正氣,並不像擅玩陰謀詭計之人。
「便是范某送給王爺的第二句話,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
安陽王眸光一動。
范明說罷,細細看了安陽王一眼,又後退一步,再拜道:「想必王爺早已深諳於心。范某在此,祝王爺此番赴宴,順遂無虞。」
-
末時未到,重華家宴眾賓客已悉數到達。
沒有絲竹弦樂,沒有歌舞雜伎,樸素得像是寒門白丁的家宴。
安陽王一路進來,只有宮女太監,沒有持刀侍衛,至少沒有明面上的劍拔弩張,心裡倒是鬆了一口氣,入得席來,見凌舟侍立於一側,心安了不少。
凌舟見到他們,也向安陽王及採薇輕輕點頭示意了一下。
太后明顯蒼老了不少,如今沒了太子李長薄,安陽王與重華宮又對她避而不見,被晾著的這短短几日,太后算是認清了。
大勢已去,她這個太后,不過是人嘴上的一句「稱呼」。
容貴妃領著一眾妃嬪,不情不願入了座,她嫌棄地推開身前的食盒,嘴裡叨叨著:「真寒酸,拿我們當什麼了?」
「帝城此番橫遭大禍,元氣大傷……」假山後遠遠傳來人的說話聲,隱約可見幾人穿林過山而來,「國庫空虛,百廢待興,花銀子的地方多,此次重華家宴一切從簡,請太后、王爺、娘娘們多多見諒。」
垂著的綠柳被人輕輕拂開,但見那裴尋芳堂而皇之地牽著嫡皇子,兩人十指相扣,雙雙從假山後走出來。
眾人驚訝不已,這是一點都不避嫌啊。
那嫡皇子儼然大病初癒,體力不支,裴尋芳俯身抱住他,大步走至矮榻,又為他蓋上件絨毯。
「殿下體弱,當心著涼。」
席下眾人竊竊私語。
「知道的,以為嫡皇子身體不適,不便見客,不知道的,還以為掌印以照顧嫡皇子為名,拘著嫡皇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呢。」蕭貴妃道。
「天子二字,也是能如此隨意說出口的?」裴尋芳乜眼望過去。
那蕭貴妃自覺失言,登時一臉煞白。
「前幾日各位娘娘披麻戴孝的來重華宮鬧,倒是讓咱家想起了一件事。大庸源起魯地,祖上便有殉葬之儀,先帝崩逝,亡魂難安,引發天災,各位娘娘既然對先帝如此情深意重,不如仿照古制,前往皇陵殉葬,以慰其在天之靈,可好?」
此話一出,滿座妃嬪皆嚇白了臉。
「咱家讓欽天監測算了一番,四日之後,便是百年一遇的真龍回宮之日。在座的各位娘娘,你們為大庸、為先帝盡心的機會到了。」裴尋芳面無表情道,「吃完這頓飯,便可以出發上路了。」
「太后!」容貴妃大呼著撲向太后,「太后,您可要為我們做主!您要救救我們啊……」
太后見此光景,哪裡還有還擊之心。
「荀殿下,念一念殉葬的妃陵安排,也叫太后做個主。」裴尋芳道。
那假山之後,果然閃出一個清雋桀驁的小少年,他原本還推推搡搡一臉抗拒,但看見席間的太后,便如餓狼見了肉般,徑直朝那老太太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