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頁
天人永隔,物是人非。
自那以後,他便將這芍藥珠釵帶在身上,每每拿出來,神情總是悲痛不已。
所謂芍藥,以芍與約同聲,故假借為結約也。
曉得大抵先生心愿未了,謝見君便生出了要扶棺回鄉,讓許褚與珠釵的主人合葬的念頭。
正值民安物阜,天下承平,朝中一片清和,他此番外出告假扶靈,也算是放鬆休憩。
彼時大福已經去西北軍營歷練,家中甘盈齋的生意又有昌多和滿崽看顧,他便帶上雲胡和祈安,前往許褚的故鄉明月縣。
祈安素來喜歡窩在屋中溫書看話本,但凡一提出門,就嚷嚷著頭暈目漲,這才出城沒幾日,他便像是沒了筋骨似的,懶洋洋地黏在謝見君身上打盹兒。
一側細長的小辮兒耷拉到鬢邊,毛茸茸的碎發,引著他頻頻蹙眉,謝見君見狀,將鬆散的髮髻重新給他束好。
這孩子自出生起多病難愈,有幾回險些闖了鬼門關,雲胡不知從哪裡打聽來偏方,說是給孩子扎個長生辮,待及冠之年剪去,可驅病魔,保長命百歲。
「阿爹,我這辮子何時能拆解了去?書院裡的同窗都笑話我孩子氣呢....」祈安微閉著雙眸,含含糊糊地問道。
雲胡正專心瞧著手中的帳冊,聞言,拿帳冊輕點了點他的腦袋,「攏共才去過幾日書院,同窗都識得過來?」
謝見君悶笑出聲,登時就被小夫郎捶了一下,「你還笑?不過就是天冷些罷了,這小子貪懶不出門,你竟還給他告假,請夫子來家中教書,嬌縱得沒樣兒了,大福上學時…」
可沒遇著這般好的待遇...雲胡頓了頓,到底沒能揶揄出口。祈安身弱,風一寒便要咳兩聲,這些年縱然流水般的補品灌下去,也未將身子骨調養康健,謝見君對此一直心懷愧疚,故而拿這小兒子更為要緊些,祈安說一句要天上的月亮,他都樂顛顛地搬著梯子去摘。
回憶起往事,人難免生出些唏噓,便就沒了插科打諢的心思。
聽著小夫郎話說一半,沒了動靜,謝見君將他柔軟的拳頭團在掌心裡,抵在唇邊親了親。
雲胡面上一燙,當即要抽回手,哪知卻被某人使壞似的越握越緊,他耳尖暈起一片緋色,連圓眸中都漫上幾絲無措的羞赧,「胡鬧....」
祈安見慣了二人的情濃模樣,微蜷的手指抵在臉頰上颳了兩下,「羞羞,阿爹和爹爹成親這麼多年,還這般黏黏糊糊呢。」
話音剛落,腦袋上就挨了一記,謝見君收回手,一板正經地糾正道:「小崽子,何來黏黏糊糊這一說?分明是伉儷情深。」
祈安揉了揉並不疼的額前,尋了個更為舒服的姿勢,靠在甘願給他當枕榻的阿爹身上,「好嘛好嘛,您說什麼就是什麼,反正來日方長,我得習慣了....」他說著,捂嘴打了個哈欠,朝虛空里擺了擺手,整個人又開始閉眼假寐,好似說這兩句話就已經耗盡了全部的力氣。
謝見君接過雲胡遞來的厚裘,將他嚴嚴實實地裹住,連腳邊也掖緊,生怕有一絲寒風吹進來,凍著這位「小祖宗」。
一路顛簸南下,到明月縣時已是月末,謝見君原是不想驚動縣衙,一行人悄悄然去米窯村,未料到剛進明月縣的境內,那縣令已經帶衙役們早早等在了到米窯村的必經之路上。
「尚書大人,今日您蒞臨明月縣,令此地蓬蓽生輝,下官不勝榮幸吶。」李良仁一臉諂媚之相,探手去扶下馬車的謝見君。
「李大人...」謝見君笑眯眯地擋開,「本官此行扶棺回鄉,祭奠先師,受不得您如此大禮。」
拍馬屁拍錯了正地兒,尋常人怕是要尷尬地鑽地縫了,但李良仁是何等臉皮厚之人?他躬身上前,滿面含笑地奉承起來,「早聽聞尚書大人金相玉質,有傅粉何郎之姿,今日得見果真氣度非凡,大人孝悌忠信,不遠千里為先師扶靈,下官佩服!佩服!」
攏共才走了大半個月,談何千里?祈安在馬車裡聽得直撇嘴,被雲胡揪耳朵,「安生些,莫要給你阿爹惹事兒。」
「我牙都要酸倒了。」祈安默聲嘀咕了一句,便聽著李良仁自己已在墨仙居設宴,邀尚書大人前去,為其接風洗塵。
「李大人體恤本官辛勞之心,本官心領了,只是這接風洗塵,實在去不得。」謝見君立時婉拒,他是給許褚扶棺送葬,並非授皇命微服私訪,當以低調行事,少與地方官員見面接觸。
李良仁被當眾撫了面子也不惱,堅持了兩句,見謝見君如何不肯鬆口,便歇了心思,他雖有意結交,然人家不願承這份情,他自然也不能勉強,故而派了幾名身手利落的衙役,命他們護送尚書大人去米窯村。
米窯村正是許褚的故鄉,他生於此處,長於此處,年少時父母接連生病過世,受百家照拂恩惠,得以習聖賢書,原是打算一朝考取功名,回來造福同鄉,奈何天不遂人願,那女子死後,他於鄉試中數次失利,心灰意冷下才離開了米窯村。
一行人到時,米窯村的村長也早得了消息,正在村口石碑處盛裝迎接,不僅如此,他還組織了本村的村民們吹吹打打,夾道歡迎,那鑼鼓喧天的場面,熱鬧得像是大戶人家娶親辦喜事。
因著有李良仁的叮囑,村長不敢造次,一把年紀了,還哆哆嗦嗦地欲向謝見君屈膝行禮。
「村長,您還記得許褚嗎?」謝見君一把將他扶住,溫聲詢問道。
自那以後,他便將這芍藥珠釵帶在身上,每每拿出來,神情總是悲痛不已。
所謂芍藥,以芍與約同聲,故假借為結約也。
曉得大抵先生心愿未了,謝見君便生出了要扶棺回鄉,讓許褚與珠釵的主人合葬的念頭。
正值民安物阜,天下承平,朝中一片清和,他此番外出告假扶靈,也算是放鬆休憩。
彼時大福已經去西北軍營歷練,家中甘盈齋的生意又有昌多和滿崽看顧,他便帶上雲胡和祈安,前往許褚的故鄉明月縣。
祈安素來喜歡窩在屋中溫書看話本,但凡一提出門,就嚷嚷著頭暈目漲,這才出城沒幾日,他便像是沒了筋骨似的,懶洋洋地黏在謝見君身上打盹兒。
一側細長的小辮兒耷拉到鬢邊,毛茸茸的碎發,引著他頻頻蹙眉,謝見君見狀,將鬆散的髮髻重新給他束好。
這孩子自出生起多病難愈,有幾回險些闖了鬼門關,雲胡不知從哪裡打聽來偏方,說是給孩子扎個長生辮,待及冠之年剪去,可驅病魔,保長命百歲。
「阿爹,我這辮子何時能拆解了去?書院裡的同窗都笑話我孩子氣呢....」祈安微閉著雙眸,含含糊糊地問道。
雲胡正專心瞧著手中的帳冊,聞言,拿帳冊輕點了點他的腦袋,「攏共才去過幾日書院,同窗都識得過來?」
謝見君悶笑出聲,登時就被小夫郎捶了一下,「你還笑?不過就是天冷些罷了,這小子貪懶不出門,你竟還給他告假,請夫子來家中教書,嬌縱得沒樣兒了,大福上學時…」
可沒遇著這般好的待遇...雲胡頓了頓,到底沒能揶揄出口。祈安身弱,風一寒便要咳兩聲,這些年縱然流水般的補品灌下去,也未將身子骨調養康健,謝見君對此一直心懷愧疚,故而拿這小兒子更為要緊些,祈安說一句要天上的月亮,他都樂顛顛地搬著梯子去摘。
回憶起往事,人難免生出些唏噓,便就沒了插科打諢的心思。
聽著小夫郎話說一半,沒了動靜,謝見君將他柔軟的拳頭團在掌心裡,抵在唇邊親了親。
雲胡面上一燙,當即要抽回手,哪知卻被某人使壞似的越握越緊,他耳尖暈起一片緋色,連圓眸中都漫上幾絲無措的羞赧,「胡鬧....」
祈安見慣了二人的情濃模樣,微蜷的手指抵在臉頰上颳了兩下,「羞羞,阿爹和爹爹成親這麼多年,還這般黏黏糊糊呢。」
話音剛落,腦袋上就挨了一記,謝見君收回手,一板正經地糾正道:「小崽子,何來黏黏糊糊這一說?分明是伉儷情深。」
祈安揉了揉並不疼的額前,尋了個更為舒服的姿勢,靠在甘願給他當枕榻的阿爹身上,「好嘛好嘛,您說什麼就是什麼,反正來日方長,我得習慣了....」他說著,捂嘴打了個哈欠,朝虛空里擺了擺手,整個人又開始閉眼假寐,好似說這兩句話就已經耗盡了全部的力氣。
謝見君接過雲胡遞來的厚裘,將他嚴嚴實實地裹住,連腳邊也掖緊,生怕有一絲寒風吹進來,凍著這位「小祖宗」。
一路顛簸南下,到明月縣時已是月末,謝見君原是不想驚動縣衙,一行人悄悄然去米窯村,未料到剛進明月縣的境內,那縣令已經帶衙役們早早等在了到米窯村的必經之路上。
「尚書大人,今日您蒞臨明月縣,令此地蓬蓽生輝,下官不勝榮幸吶。」李良仁一臉諂媚之相,探手去扶下馬車的謝見君。
「李大人...」謝見君笑眯眯地擋開,「本官此行扶棺回鄉,祭奠先師,受不得您如此大禮。」
拍馬屁拍錯了正地兒,尋常人怕是要尷尬地鑽地縫了,但李良仁是何等臉皮厚之人?他躬身上前,滿面含笑地奉承起來,「早聽聞尚書大人金相玉質,有傅粉何郎之姿,今日得見果真氣度非凡,大人孝悌忠信,不遠千里為先師扶靈,下官佩服!佩服!」
攏共才走了大半個月,談何千里?祈安在馬車裡聽得直撇嘴,被雲胡揪耳朵,「安生些,莫要給你阿爹惹事兒。」
「我牙都要酸倒了。」祈安默聲嘀咕了一句,便聽著李良仁自己已在墨仙居設宴,邀尚書大人前去,為其接風洗塵。
「李大人體恤本官辛勞之心,本官心領了,只是這接風洗塵,實在去不得。」謝見君立時婉拒,他是給許褚扶棺送葬,並非授皇命微服私訪,當以低調行事,少與地方官員見面接觸。
李良仁被當眾撫了面子也不惱,堅持了兩句,見謝見君如何不肯鬆口,便歇了心思,他雖有意結交,然人家不願承這份情,他自然也不能勉強,故而派了幾名身手利落的衙役,命他們護送尚書大人去米窯村。
米窯村正是許褚的故鄉,他生於此處,長於此處,年少時父母接連生病過世,受百家照拂恩惠,得以習聖賢書,原是打算一朝考取功名,回來造福同鄉,奈何天不遂人願,那女子死後,他於鄉試中數次失利,心灰意冷下才離開了米窯村。
一行人到時,米窯村的村長也早得了消息,正在村口石碑處盛裝迎接,不僅如此,他還組織了本村的村民們吹吹打打,夾道歡迎,那鑼鼓喧天的場面,熱鬧得像是大戶人家娶親辦喜事。
因著有李良仁的叮囑,村長不敢造次,一把年紀了,還哆哆嗦嗦地欲向謝見君屈膝行禮。
「村長,您還記得許褚嗎?」謝見君一把將他扶住,溫聲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