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我記得書里沒有說不能在書上掛紅繩啊?」
石嶼不知該如何反駁,四目相對間,他忽然很想一走了之。
宋璟珩等不到回答,便舉著傘擋在他面前。石嶼抬起眼眸,目光落在遠處插滿蠟燭的供桌上。
寺廟裡的一磚一瓦,藏著百年間的秘密。
「我不喜歡寺廟的香火味。」他嗓子很乾,聲音沙啞:「它總會讓我想起一個人。」
眼前的熟悉場景,就像某種特定的信號,將他的思緒拉回那段拼命想逃離的過往。
石嶼走進雨里,雨水模糊了雙眼。
記得那時城中村的夜晚,偶爾有蟬鳴,電線亂糟糟地掛在頭頂,身旁是一盞赤黃的路燈,燈下全是蟲子。石嶼很害怕這些蟲子,可他卻不敢回家,他害怕父親手裡的酒瓶,害怕見到母親哭花的臉。
天邊泛起魚肚白,路燈滅了,母親帶著滿身傷痕,將他領回家。
後面的日子灰濛濛的,仿佛看不到頭。
直到父親酒精中毒去世,他和母親終於解脫。
可惜天不遂人願,石嶼舒心的日子還沒有過兩天,他突然發現母親變得很奇怪。父親頭七剛過,母親便成天在家點燃紅蠟燭,神神叨叨地跪在佛龕前,感激菩薩下凡,收走了父親。
高考前的最後一天,石嶼下了晚自習回家,發現母親點多了蠟燭,不小心將屋子燒了。他拉著母親匆忙逃出屋,月光下,母親滿身黑煙,狼狽不堪,卻依舊抱著菩薩神像,絮絮叨叨地說著聽不懂的話。
再後來他們搬了家,母親時時刻刻圍繞在石嶼身邊,口口聲聲說著愛他,不希望他受苦,卻又用誇張而畸形的愛將他越推越遠。
報考大學時,母親將石嶼鎖在房間裡,背著他偷偷改了大學志願,讓他留在本市讀書。後來上完大一,她變本加厲,不讓他住校,強迫他走讀。
即使臍帶早已在出生時剪斷,但母子倆相依為命多年,石嶼無法割捨這個讓他不斷內耗的家,他怕母親說他是白眼狼。
一切都朝著病態的方向發展,石嶼最終忍無可忍,提醒母親去醫院檢查心理健康,可她卻哭得歇斯底里。
所謂的母愛,都在最後化作了無形的枷鎖,母親流下來的眼淚如同岩漿一般,將石嶼團團包圍,最後讓他窒息地倒下。
--------------------
晚安晚安朋友們
第四十一章 紅花轎
記憶里那面圓圓的月亮,變成懷表的模樣,石嶼再次感覺如果一直留在民國十六年也挺好。
宋璟珩察覺出他的異常,走上前,默默地將傘舉到他頭頂,餘光時不時瞥向石嶼,很想問他究竟怎麼了,可是小時候母親的教導還言猶在耳:切勿戳旁人痛處。
雨落在台階上,濺起一片片水花,就像是夢裡的畫面,石嶼閉了閉眼睛,沒有上前。
他不知道該如何向宋璟珩解釋自己的反常,是從落魄的童年開始說起,還是只跟他講壓抑的中學時代。
石嶼輕聲嘆了口氣,沒有回頭,內心百般糾結,如果自己說了,宋璟珩會作何反應?是給自己一個擁抱,還是一聲不吭地離開?
石嶼輕聲嘆了口氣,沒有回頭,內心百般糾結,如果自己說了,宋璟珩會作何反應?是給自己一個擁抱,還是一聲不吭地離開?
他不敢賭宋璟珩的反應,盯著樹枝上被雨淋透的暗紅色布條,眼前再次浮現出母親著魔般在屋裡點蠟燭拜佛的模樣。
記憶無法徹底清除的,每當看到熟悉的場景,那些困擾他的往事總會湧現,連同著無盡的掙扎與痛苦將他吞沒。
石嶼捏了捏眉心,「我腿站麻了,我們下山吧。」
宋璟珩「嗯」了一聲,收起毛筆。石嶼頓了頓,轉身看著他道:「真是對不住,你下次找別人陪你掛紅布條吧,我不信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
他聲音很輕,帶著細微的顫抖。
宋璟珩心臟微微發緊,他很想對石嶼說:「我不要其他人,只想要你陪我。」可是每次盯著他那雙淡漠而疏離的眼睛,宋璟珩總會默默地在心裡打退堂鼓。
他和石嶼一樣,怕自己的期待落空,更怕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後疏遠自己。
雨下大了,遠處廟堂里傳來悠長的誦經聲,石嶼皺了皺眉,抬腳往山下走。宋璟珩緊跟在身後,不忘把傘往前面遞了遞,後背淋濕了一大片。
西南的天空陰晴不定,回家剛放下傘,太陽就出來了。石嶼擦了擦額角的雨珠,將爬山時穿的衣服換下,洗乾淨後掛在院子裡晾乾。
微風輕拂,帶來一陣花香,聞久了讓人有些暈乎。
他揉了揉鼻子,大腦似乎不聽使喚,困意上涌,石嶼下意識地打了個哈欠,還沒弄清自己怎麼了,便走回房間躺下。意識很快變得模糊,他像是掉進了一片汪洋中,將院子裡異常的蟋蟀叫聲隔絕開來。
晚上萬里無雲,月亮斜斜地掛在天邊。
石嶼一覺醒來,頭昏腦脹,鼻尖的那股香味絲毫沒有散去。他抱著被子緩了緩,抬眸看向窗外,落葉紛飛,長衫在風中搖曳不停。
石嶼嘖了一聲,可不想再洗一遍衣服,忙從床上跳下來,跑到院子裡,沒等他抓住長衫,又吹來一陣妖風,長衫順著風的軌跡飄到圍牆上。
蟋蟀的叫聲陡然增大,變故發生在這一瞬間,石嶼皺了皺眉,沒有多想,一個助跑攀上圍牆,呼吸一滯,陡然發現對面那戶人家的不同尋常。
石嶼不知該如何反駁,四目相對間,他忽然很想一走了之。
宋璟珩等不到回答,便舉著傘擋在他面前。石嶼抬起眼眸,目光落在遠處插滿蠟燭的供桌上。
寺廟裡的一磚一瓦,藏著百年間的秘密。
「我不喜歡寺廟的香火味。」他嗓子很乾,聲音沙啞:「它總會讓我想起一個人。」
眼前的熟悉場景,就像某種特定的信號,將他的思緒拉回那段拼命想逃離的過往。
石嶼走進雨里,雨水模糊了雙眼。
記得那時城中村的夜晚,偶爾有蟬鳴,電線亂糟糟地掛在頭頂,身旁是一盞赤黃的路燈,燈下全是蟲子。石嶼很害怕這些蟲子,可他卻不敢回家,他害怕父親手裡的酒瓶,害怕見到母親哭花的臉。
天邊泛起魚肚白,路燈滅了,母親帶著滿身傷痕,將他領回家。
後面的日子灰濛濛的,仿佛看不到頭。
直到父親酒精中毒去世,他和母親終於解脫。
可惜天不遂人願,石嶼舒心的日子還沒有過兩天,他突然發現母親變得很奇怪。父親頭七剛過,母親便成天在家點燃紅蠟燭,神神叨叨地跪在佛龕前,感激菩薩下凡,收走了父親。
高考前的最後一天,石嶼下了晚自習回家,發現母親點多了蠟燭,不小心將屋子燒了。他拉著母親匆忙逃出屋,月光下,母親滿身黑煙,狼狽不堪,卻依舊抱著菩薩神像,絮絮叨叨地說著聽不懂的話。
再後來他們搬了家,母親時時刻刻圍繞在石嶼身邊,口口聲聲說著愛他,不希望他受苦,卻又用誇張而畸形的愛將他越推越遠。
報考大學時,母親將石嶼鎖在房間裡,背著他偷偷改了大學志願,讓他留在本市讀書。後來上完大一,她變本加厲,不讓他住校,強迫他走讀。
即使臍帶早已在出生時剪斷,但母子倆相依為命多年,石嶼無法割捨這個讓他不斷內耗的家,他怕母親說他是白眼狼。
一切都朝著病態的方向發展,石嶼最終忍無可忍,提醒母親去醫院檢查心理健康,可她卻哭得歇斯底里。
所謂的母愛,都在最後化作了無形的枷鎖,母親流下來的眼淚如同岩漿一般,將石嶼團團包圍,最後讓他窒息地倒下。
--------------------
晚安晚安朋友們
第四十一章 紅花轎
記憶里那面圓圓的月亮,變成懷表的模樣,石嶼再次感覺如果一直留在民國十六年也挺好。
宋璟珩察覺出他的異常,走上前,默默地將傘舉到他頭頂,餘光時不時瞥向石嶼,很想問他究竟怎麼了,可是小時候母親的教導還言猶在耳:切勿戳旁人痛處。
雨落在台階上,濺起一片片水花,就像是夢裡的畫面,石嶼閉了閉眼睛,沒有上前。
他不知道該如何向宋璟珩解釋自己的反常,是從落魄的童年開始說起,還是只跟他講壓抑的中學時代。
石嶼輕聲嘆了口氣,沒有回頭,內心百般糾結,如果自己說了,宋璟珩會作何反應?是給自己一個擁抱,還是一聲不吭地離開?
石嶼輕聲嘆了口氣,沒有回頭,內心百般糾結,如果自己說了,宋璟珩會作何反應?是給自己一個擁抱,還是一聲不吭地離開?
他不敢賭宋璟珩的反應,盯著樹枝上被雨淋透的暗紅色布條,眼前再次浮現出母親著魔般在屋裡點蠟燭拜佛的模樣。
記憶無法徹底清除的,每當看到熟悉的場景,那些困擾他的往事總會湧現,連同著無盡的掙扎與痛苦將他吞沒。
石嶼捏了捏眉心,「我腿站麻了,我們下山吧。」
宋璟珩「嗯」了一聲,收起毛筆。石嶼頓了頓,轉身看著他道:「真是對不住,你下次找別人陪你掛紅布條吧,我不信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
他聲音很輕,帶著細微的顫抖。
宋璟珩心臟微微發緊,他很想對石嶼說:「我不要其他人,只想要你陪我。」可是每次盯著他那雙淡漠而疏離的眼睛,宋璟珩總會默默地在心裡打退堂鼓。
他和石嶼一樣,怕自己的期待落空,更怕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後疏遠自己。
雨下大了,遠處廟堂里傳來悠長的誦經聲,石嶼皺了皺眉,抬腳往山下走。宋璟珩緊跟在身後,不忘把傘往前面遞了遞,後背淋濕了一大片。
西南的天空陰晴不定,回家剛放下傘,太陽就出來了。石嶼擦了擦額角的雨珠,將爬山時穿的衣服換下,洗乾淨後掛在院子裡晾乾。
微風輕拂,帶來一陣花香,聞久了讓人有些暈乎。
他揉了揉鼻子,大腦似乎不聽使喚,困意上涌,石嶼下意識地打了個哈欠,還沒弄清自己怎麼了,便走回房間躺下。意識很快變得模糊,他像是掉進了一片汪洋中,將院子裡異常的蟋蟀叫聲隔絕開來。
晚上萬里無雲,月亮斜斜地掛在天邊。
石嶼一覺醒來,頭昏腦脹,鼻尖的那股香味絲毫沒有散去。他抱著被子緩了緩,抬眸看向窗外,落葉紛飛,長衫在風中搖曳不停。
石嶼嘖了一聲,可不想再洗一遍衣服,忙從床上跳下來,跑到院子裡,沒等他抓住長衫,又吹來一陣妖風,長衫順著風的軌跡飄到圍牆上。
蟋蟀的叫聲陡然增大,變故發生在這一瞬間,石嶼皺了皺眉,沒有多想,一個助跑攀上圍牆,呼吸一滯,陡然發現對面那戶人家的不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