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宋王還沒有想好,他下面的能人就異士開始一個又一個地走了,實在受不起驚嚇,推敲多久,怎麼打都是死啊。

  已經開始有世家貴族來勸他投降了,畢竟如果投降,他們能保留一部分財富,如果不投降,等著楚國打進來的話,就完全被楚國占據了。

  每天都有人勸降,又被包圍著,宋王終於忍不住了,直接修書給楚季暘:

  「楚王陛下,你到底想幹什麼?要打嗎?」

  回信不知為何,是那位楚王男王后寫的。

  意思就是楚國最愛和平,一點都不想打,所以還幫宋國清除了身後所有的障礙,以後宋國再也不會受到外族的侵擾了。

  打肯定是想打,但是大家都是中原子民,史上本來就一家。不說史上,就前不久大家都還沒有獨立之前,都是大崇的子民。

  打起來死傷無數,而且最近楚軍殺紅了眼,要是真打起來,他怕收不住,所以再等等,他都不敢放楚軍去打,生怕一時收不住,宋國可能就血流成河了。

  回信中還提到,聽說他那位美貌的妹妹還沒有成親,要宋王為自己心愛的妹妹著想,楚國有不少年輕才俊可供挑選,自己和楚王或許可以幫其覓得良人。

  沒有一句話是讓他投降,可是句句話都是表示你趕緊投降吧,我懶得打,打起來傷的就是平民百姓了,死傷我可收不住,而且打起來,宋王一脈自然也逃脫不了被滅的命運。

  宋王看著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回信,氣得咬牙切齒。

  都不是什麼好人,原本還以為景王爺是個溫柔善良的人,沒想到也是一丘之貉!

  也對,楚季暘看重的人,兩個人狼狽為奸,又怎麼可能是什麼好人。

  宋王和權臣謀士最終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為期三天三夜的討論。

  終於,宋國也選擇了投降。

  楚王陛下很滿意,親自接受了他的投降,並且將他分為宋候,將整個宋國王室全部遷移到了楚國的國都,給他每個月分的俸祿很高,比一般的侯爺還高,說是感激他的大義,為天下百姓感激他。

  其實這還不如給他一塊小的封地呢!

  可是對方卻連一塊封地都不願意給,還將他們全部遷移到楚國國都,可想而知,是只想給好處,不想給任何權利,當然,這也是正常。

  畢竟,自古亡國之君,死的死傷的傷,一個比一個悽慘,他這還能有個侯爺名頭,給的俸祿還不錯,也算善終了。

  宋王最終,也只能接下了這潑天的富貴,成為一個楚都一個普通的富貴閒人。

  至此,天下一分為二。

  大崇和楚國並列,兩方的地盤都大得可怕,楚國更是占據了原本不在大崇地盤的外族所有地盤,領土疆域史無前例。

  不過,大崇和楚國的關係有點曖昧了。

  兩方說起來,算得上聯姻的關係。

  有崇景在,自然打不起來。

  所以既然打不起來,個個謀臣就開始進言納策,推行興國之道了。

  大崇嘉和六年,楚國徹底地整頓了名下所有的領土,完全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政治體制。

  而在那一年,楚國也更改了國名,稱之為大綏,這年,稱之為景安元年,改國都楚都為聖陽。

  楚季暘封禪登基,成為大綏的天子。

  而始終與他並肩而立的,只有崇景一人。

  他們二人受到了楚國所有臣民的擁護,在他們心中,崇景這位王后的地位絲毫不比楚季暘差。

  甚至於某些時候,和崇景說的建議,似乎比楚季暘還要有效,因為楚王陛下,氣場太過說一不二了,要是沒這位王后,怕是更為專.制,有崇景在,還能商量。

  出乎意料的是,大崇的天子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日,楚國封不封禪,其實對於他來說影響不大。

  甚至於,特意在楚季暘封帝的那一日,奉上了珍貴的禮物,送上了祝賀。

  當然,崇景始終是那唯一的皇后,後宮已空,唯有一人。

  帝王的寵愛長盛不衰,似乎並沒有因為男子的年歲漸長而有所改變。

  相反這些年來,楚國的那位皇后身上那種溫潤的氣息,時時讓人挪不開目光。

  為了杜絕此事,楚季暘甚至同樣製造了王后的旒冠,生怕下面的臣子多看自己的皇后一眼。

  崇景能怎麼辦?當然是寵著唄。

  封禪之後,國都聖陽,卻突然之間張燈結彩,到處熱鬧起來。

  整個王城,紅綢萬里,家家戶戶掛上了喜燈。

  剛開始崇景還沒有察覺,直到到那一日朝政頗累,心血來潮地拉著楚季暘去坊間玩,才突然發現,大街小巷到處喜氣洋洋,一派熱鬧之情。

  「封禪之喜不是已經過了嗎?我記得你封天子的時候也沒有如此熱鬧啊,如今可是有什麼喜事?」

  「有啊,綏之,你忘了,我還欠你一個婚禮。」

  楚季暘握緊了崇景的手。

  「天下平定,我已無憾事,唯一憾事便是那場被打亂的婚禮。我們這一輩子,什麼遺憾也不要留好嗎?如今四海平定,你我二人,是該補上那一場婚禮了。」

  「如今的天下沒有任何人會議論你我,即便議論,也是議論你我如何相配,如何痴情。」

  「我要讓天下真心實意地祝福我們,我要讓這場婚禮成為史上最為熱鬧盛大的婚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