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頁
第268章
壽安五年冬,貢院。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一群身著文士服的男男女女早早就來到了貢院前心急如焚等待放榜。
眾人等的腳都麻了,終於等來了張貼榜單的幾個小吏,小吏一踏出貢院大門就被一群人團團圍住,這幾個小吏已經習慣了眾人的視線,不慌不忙走到貢院牆前把偌大的黃紙榜單展開,貼到牆上。
眾人刷一下圍了上來,各個睜大眼睛試圖從金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
“咦!我中了!”
很快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高興大喊了起來,周圍眾人沒有人責怪他大喊大叫,反而紛紛投來了羨慕的視線。
這幾年雖然朝廷每年擇錄的進士多了,可年年參加科考的人也多了,想要考中進士依然是千難萬難。
更多人找不著自己的名字,只能唉聲嘆氣。
“陳兄,某欲再考一年,陳兄有何打算?”
“我也打算再考一年,孫兄呢?”
“我家無力支持我再多考一年,我打算轉考吏科了,我有一個表姐就是去歲考了吏科……”
幾個沒考上的舉子湊在一起嘀嘀咕咕。
吏科是前年剛開的考試科目,如今還只在長安洛陽兩地試運行,進士科考上之後能立刻當官員,吏科考上之後則是能當官府小吏。俸祿待遇比不上進士,但是也算安穩,不失為一條好路子。
街道對面的茶樓二樓,有兩人正俯瞰著這一群舉子。其中一人身著青衣,雖然已經不再年輕,面上卻帶著笑容,看著這群舉子眼中滿是欣慰,另一人則是一青年女郎,貴氣十足,看著下面這些新鮮勞動力亦是滿面滿足。
都是年輕力壯、有幹勁的勞動力啊。
“老師今日約我出宮就是為了看這些新舉子嗎?”李長安十分滿意,這些人各個都是幹活的一把好手,現在大唐缺官員缺得不得了,新人進來正好能狠狠為百姓謀福祉。
沈初指著正在榜下看榜的一個身穿樸素長袍的舉子:“我是為他而來。”
李長安順著沈初的手指看向這個舉子,仔細打量了一番,相貌平平無奇,腰有些彎,離得太遠看不清神情。
“此人是誰?”
沈初嘴角含笑:“他姓劉名牛。”
“劉牛。”李長安仔細思考了一下,面上露出迷茫,她不記得自己曾經聽過這個名字。
“此人有用?”李長安乾脆開口問沈初。
沈初點點頭,又搖搖頭:“無用,亦有用。”
不等李長安接著往下問,沈初徑直娓娓道來:“劉牛,四十三歲,壽安五年進士,名列全榜倒數第一。此人為人呆板,只通學問不通政務,考了五年才考上進士,他參加的四門考試科目之中策論最低,中規中矩無甚靈性,全靠其他三門硬補才能考上進士。”
這樣的天資實在算不上好。
沈初卻笑了,笑容是前所未有的輕鬆:“他的父親是一個農夫,母親是一個紡織工,他自己和妻子在長安城一處賣棺材的鋪子裡做活,偶爾活不忙的時候會到長安國子監中旁聽或者借書。”
換句話說,這個叫劉牛的新進士連寒門都算不上,寒門子弟也要尚且有門第才能稱作寒門。種地的阿爺織布的娘,在棺材鋪里做工的夫妻二人,劉牛就是大唐最普通的一個百姓。
沈初拎起了身側酒桌上的酒壺,到了滿滿兩杯酒,遞給李長安一杯,神情輕鬆舉杯道:“此樂事也,為師今生所願成真,當浮一大白!”
溫和的陽光穿過大敞的窗戶,一如當年,在荊州張九齡府中的書房裡,沈初準備考科舉。
他覺得科舉不公平,用了整整一日的時間寫出了數萬字改革科舉的措施,而後又將其毀之一旦。
根基打不穩,科舉公平便猶如空中樓閣。
那次沈初考上了狀元,可到底是他的本事還是李長安的本事,就連沈初也說不清。
沈初覺得他的學問足夠讓他考上狀元,可他的門第名望不夠,又得罪了人,險些就被主考官把試卷挑出來扔了,最後還是靠著李長安才被點為了狀元。
那時候他確立了他此生的志向。
無論是男是女,是貧是富,出身是高是低,起碼做這張試卷的時候,應當是公平的人。農夫的子女和宰相的子女都有資格金榜題名。
沈初望著下方貢院前的人群,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爾來一十九年矣。”
這一日沈初伶仃大醉,喝醉了後沈初就拉著李長安嘮叨。
醉倒之前還在拉著李長安的手問她的志向是什麼。
李長安好不容易才把醉鬼老師送回府中,而後才帶著一身酒氣回宮。
她的志向是什麼?平定安史之亂,當女帝。
現在也都完成了。
壽安五年冬,貢院。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一群身著文士服的男男女女早早就來到了貢院前心急如焚等待放榜。
眾人等的腳都麻了,終於等來了張貼榜單的幾個小吏,小吏一踏出貢院大門就被一群人團團圍住,這幾個小吏已經習慣了眾人的視線,不慌不忙走到貢院牆前把偌大的黃紙榜單展開,貼到牆上。
眾人刷一下圍了上來,各個睜大眼睛試圖從金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
“咦!我中了!”
很快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高興大喊了起來,周圍眾人沒有人責怪他大喊大叫,反而紛紛投來了羨慕的視線。
這幾年雖然朝廷每年擇錄的進士多了,可年年參加科考的人也多了,想要考中進士依然是千難萬難。
更多人找不著自己的名字,只能唉聲嘆氣。
“陳兄,某欲再考一年,陳兄有何打算?”
“我也打算再考一年,孫兄呢?”
“我家無力支持我再多考一年,我打算轉考吏科了,我有一個表姐就是去歲考了吏科……”
幾個沒考上的舉子湊在一起嘀嘀咕咕。
吏科是前年剛開的考試科目,如今還只在長安洛陽兩地試運行,進士科考上之後能立刻當官員,吏科考上之後則是能當官府小吏。俸祿待遇比不上進士,但是也算安穩,不失為一條好路子。
街道對面的茶樓二樓,有兩人正俯瞰著這一群舉子。其中一人身著青衣,雖然已經不再年輕,面上卻帶著笑容,看著這群舉子眼中滿是欣慰,另一人則是一青年女郎,貴氣十足,看著下面這些新鮮勞動力亦是滿面滿足。
都是年輕力壯、有幹勁的勞動力啊。
“老師今日約我出宮就是為了看這些新舉子嗎?”李長安十分滿意,這些人各個都是幹活的一把好手,現在大唐缺官員缺得不得了,新人進來正好能狠狠為百姓謀福祉。
沈初指著正在榜下看榜的一個身穿樸素長袍的舉子:“我是為他而來。”
李長安順著沈初的手指看向這個舉子,仔細打量了一番,相貌平平無奇,腰有些彎,離得太遠看不清神情。
“此人是誰?”
沈初嘴角含笑:“他姓劉名牛。”
“劉牛。”李長安仔細思考了一下,面上露出迷茫,她不記得自己曾經聽過這個名字。
“此人有用?”李長安乾脆開口問沈初。
沈初點點頭,又搖搖頭:“無用,亦有用。”
不等李長安接著往下問,沈初徑直娓娓道來:“劉牛,四十三歲,壽安五年進士,名列全榜倒數第一。此人為人呆板,只通學問不通政務,考了五年才考上進士,他參加的四門考試科目之中策論最低,中規中矩無甚靈性,全靠其他三門硬補才能考上進士。”
這樣的天資實在算不上好。
沈初卻笑了,笑容是前所未有的輕鬆:“他的父親是一個農夫,母親是一個紡織工,他自己和妻子在長安城一處賣棺材的鋪子裡做活,偶爾活不忙的時候會到長安國子監中旁聽或者借書。”
換句話說,這個叫劉牛的新進士連寒門都算不上,寒門子弟也要尚且有門第才能稱作寒門。種地的阿爺織布的娘,在棺材鋪里做工的夫妻二人,劉牛就是大唐最普通的一個百姓。
沈初拎起了身側酒桌上的酒壺,到了滿滿兩杯酒,遞給李長安一杯,神情輕鬆舉杯道:“此樂事也,為師今生所願成真,當浮一大白!”
溫和的陽光穿過大敞的窗戶,一如當年,在荊州張九齡府中的書房裡,沈初準備考科舉。
他覺得科舉不公平,用了整整一日的時間寫出了數萬字改革科舉的措施,而後又將其毀之一旦。
根基打不穩,科舉公平便猶如空中樓閣。
那次沈初考上了狀元,可到底是他的本事還是李長安的本事,就連沈初也說不清。
沈初覺得他的學問足夠讓他考上狀元,可他的門第名望不夠,又得罪了人,險些就被主考官把試卷挑出來扔了,最後還是靠著李長安才被點為了狀元。
那時候他確立了他此生的志向。
無論是男是女,是貧是富,出身是高是低,起碼做這張試卷的時候,應當是公平的人。農夫的子女和宰相的子女都有資格金榜題名。
沈初望著下方貢院前的人群,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爾來一十九年矣。”
這一日沈初伶仃大醉,喝醉了後沈初就拉著李長安嘮叨。
醉倒之前還在拉著李長安的手問她的志向是什麼。
李長安好不容易才把醉鬼老師送回府中,而後才帶著一身酒氣回宮。
她的志向是什麼?平定安史之亂,當女帝。
現在也都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