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廂如約返回永壽宮,守在門上的汪軫見她回來,忙上前回稟:“夫人,萬歲爺已經過延春閣了,您的物件也全搬走了,咱們這就過去吧。”

  如約道好,從螽斯門進西二長街,經過咸熙門的時候頓住了步子,想了想,還是順道拐進咸福宮,給太后磕了個頭。

  她是有禮有節的人,雖然和皇帝那些出格的事兒鬧得人盡皆知,但太后也並不當真怪罪她。

  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那份擰勁兒,那份死心眼兒,再加上猖狂霸道,誰能做得了他的主!他要女人,要當著內外命婦扛人,大家也只有巴巴兒看著,誰還敢阻止他?

  那天眾人臊眉耷眼,只有金貴妃興致勃勃,滿臉寫著高興,悄悄和身邊的宮人說:“嘿,成事兒了!”

  太后看見她,腦仁兒都炸開了,皇后不問事,問事的又是這麼個主兒,這大鄴後宮簡直亂了套。橫豎事到如今木已成舟,把人留住也好,將來晉個位,不比金氏有體統?太后不是個守舊的人,當天就想明白了,算了,搶了就搶了,所以她來磕頭,也沒打算為難她。

  “往後可要消停。”這是太后唯一的要求,“你們這麼折騰,臉都丟到門頭溝了,還不知道外頭怎麼笑話呢。”

  如約說是,“太后老祖宗,都是我的不是,是我引得皇上那樣,您狠狠責罰我吧。”

  太后一哂,“是你引得他那樣兒,我可不信。我自己生的兒子,自己不知道?自小爭強好勝,就是個驢托生的,他要是不情願,誰能攛掇得了他!”一面吩咐楚嬤嬤。“把人攙起來吧。余家那頭不是事兒,做得他家媳婦,也做得我家媳婦麼。余大人是什麼時候過身的?我瞧滿了三個月就把孝脫了,早早兒定下名分,好歹講個章程。”

  太后一遞一聲說著,話里沒有苛責,如約聽出來了,皇帝在西海子受傷的事兒,太后到現在都不知道。所以她願意接受自己,並不因他們的荒唐而震怒,可內情一旦敗露,那就不好說了。母子終究是母子,別懷疑到了緊要關頭,太后不會向著自己的兒子。

  如約呢,始終是討人喜歡的性格,乖順道:“過陣子就是寒衣節了,老祖宗這頭有什麼吩咐,只管分派我吧,我跟著楚嬤嬤一塊兒預備,多個人多個幫手,楚嬤嬤也好輕省些。”

  太后先前不止一回讓她做過攸寧的燒化用品,這會兒她都跟了皇帝了,還能像以前一樣嗎?可思來想去,又舍不下她的好手藝,便模稜兩可地敲缸沿,“如今再支使你,恐怕皇帝不答應。”

  如約笑著說哪兒能,“我孝敬老祖宗,萬歲爺也管不著呀。我近來閒著,無事可做,老祖宗分派我些活計,也好讓我打發時間。”

  其實親近不為討好,她有她的用意,太后是這宮裡的老人兒,沒有誰比她知道的內情更多。自己願意相信皇帝,也能體諒他的苦衷,但她必須從另一個知情者口中證實,只有確認一切無誤,她才能心安理得地留下。

  所以她的針線活計又成了打通關卡的牙牌,寒衣節是給死去的親人燒化衣裳的日子,不光是小寧王,還有太子、先帝,每一個都等著陽世間的至親給他們送寒衣。

  太后見她心境沒什麼變化,還是十分滿意的,“你沒因著水漲船高而驕縱,這點很好。該預備的,實則已經差不多了,這也沒多少日子了,就差些通稟文書。再者,給先帝預備的衣裳,還沒寫上諡號,等你哪天得閒了,一塊兒來張羅張羅,就圖個熱鬧吧。”

  如約說是,“老祖宗,我回稟了萬歲爺,搬到後頭延春閣去了。那地方離您近,萬一您有什麼示下,我好立時承辦。”

  太后一笑,“難為你細心,不過這會兒不像早前了,別拿自己當小宮女兒似的。唉,皇帝辦事出格,但把你弄進宮來倒是好事兒。他後宮那些人,沒有一個稱我的心意,反倒是你,還能好好說上兩句話。”

  “這是太后老祖宗抬舉我。”她抿著笑在邊上侍奉,陪著太后用了一盞茶,才從咸福宮退出來。

  結果剛進西花園,遠遠就看見皇帝站在廊廡上,穿一身寶藍底紫金行龍的常服,負著手,頗有睥睨天下的氣度。看見她走來,那肅然的眉目淺淺浮上了笑意,“怎麼去了那麼久?我一個人站在這裡,身上都生寒了。”

  邊上的汪軫縮了縮脖子,心道怎麼是一個人呢,自己不也是人嗎。不過哪兒敢和萬歲爺叫板,趕緊上前,解下了如約身上的斗篷。

  “我上南邊逛逛,回來路過咸福宮,進去向太后請了個安。”她說著,恬淡地笑了笑,“自打重陽那天后,我就沒再見過太后,一直沒為那事兒作交代。我想著,躲避不是辦法,乾脆去陪個罪,太后要是有氣,朝我撒了就完了。”

  皇帝懸起了心,“太后朝你發火了?”

  如約說沒有,“太后體恤,說有錯也是你的錯,我一個婦道人家,哪能做得了你的主。”

  皇帝這才露出笑臉,“還是太后知道我,向來只有我強求別人,沒有別人強求我的。”

  她垂眼打量他的手,原來今天已經把紗布拆了,忙上前查看。傷口是新鮮的,雖然不流血了,但模樣猙獰,引得心頭一陣哆嗦。

  “還疼麼?”她又輕撫他的後背,“這裡好些了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