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如約俯了俯身,“多謝太夫人體諒。上回您說過,不想讓余家塌了門頭,今兒皇上親口允諾了,將來讓清羨襲爵。我不能為余家做什麼,獨這一件,就算我對清羨的交代吧。”
余老夫人聞言,心下倒是一動。本朝的爵位,鮮少有能承襲的,尤其這種死後追封的,下一輩兒至多沾個直入緹騎的光,哪兒有襲爵一說。現在金口玉言,答應讓清羨受蔭庇,可見實實在在是瞧著她的情面。
先前還對她諸多怨言,但得了好處,想法就有了轉變。都是做女人的,哪能不知道其中緣故,爺們兒這個時候最愛掏心挖肺,但凡有什麼要求,趁著當下請命,沒有不答應的。
“難為你了,好孩子。”老夫人站起身,悵然道,“你是余家的好兒媳,怪只怪元直福薄,只和你做了半道兒夫妻。”
那些客氣的場面話,其實不必再說了。如約道:“我這一去,想是再也沒有機會見您的面了。雖說最後是這樣收場,但我心裡依舊很感激您,我沒了母親,卻在您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影子……五年了,我都快忘了被人疼愛,是什麼樣的感覺了。”
余老夫人怔在那裡,看她含著淚向自己褔了福,沒有再停留,轉身匆匆走出了院子,一晃人就不見了。
或許是這話對老夫人的衝擊很大,她腳下蹣跚著,坐回了圈椅里。細想了想,自己也哭出來,“我這心裡,真不是滋味兒,又覺得她可恨,又覺得她可憐。她說往後再也不能見了,為什麼?我身上有誥命,少不得要進宮見太后的,難道那種場合,她再也不露面了嗎?”
塗嬤嬤掖著手,只管嘆氣,“誰知道呢。男人興頭上熱絡一陣子,她畢竟嫁過人,要迎進宮去,只怕不妥當。朝堂上那些言官是吃素的嗎,回頭一道接一道上摺子彈劾,唾沫星子能淹死人,皇上也怕。”
余老夫人垂著腦袋,還是不大明白,“五年?她說五年是什麼意思?她不是自小沒了娘嗎,她那親爹是今年才沒的呀……”
無奈再多不解,也找不到答案了。橫豎就是心裡不安穩,總覺得她這話像訣別似的,聽上去不大吉利。
那廂如約把東西收拾出來,余家的一樣沒有帶走,只挑自己的物件裝進了包袱里。
汪軫在二門上接應,見她回身望了望,料想住了這麼長時間,還是有些留戀的。不過前事都像過眼雲煙似的,散了就散了吧,汪軫道:“您往後就要過好日子去了,以前的種種別放在心上,琢磨得多了,心境兒不好。您就想想在宮裡那會兒,往來於永壽宮和養心殿之間,那會兒多自在,還有閒心和奴婢逗悶子呢。”
那時候其實過得也不怎麼樣,但比起現在,竟也算安穩的了。
舉步邁出門檻,正要登車的時候,閃嬤嬤和谷兒、小秋急急追了出來,慘然叫著夫人,“您要離開余家了嗎?奴婢們可怎麼辦,您帶上我們吧,我們照舊伺候您。”
如約這才想起來,前陣子把她們安頓在別處,因不常在自己跟前,一時竟把她們給忘了。
思忖了下,取出一包銀子放到閃嬤嬤手上,“這些錢你們分一分,我沒法子帶著你們。魏家散攤子那會兒,你們的身契都已經毀了,不必給人為奴為婢了,往後就各奔前塵,自謀生路去吧。”
閃嬤嬤托著銀子,愁眉苦臉望著她,“夫人要進宮做娘娘,奴婢們本以為也有好造化呢。”
如約抿唇笑了笑,沒有應她。
轉回身登上馬車,穿過窗,看街道兩旁的屋舍快速倒退著,約摸兩刻鐘光景吧,就到了陟山門前。
馬車停住了,汪軫上前打簾回稟:“夫人,到地方了。”
如約踩著腳凳下車,陟山門前的水廊直通瓊華島,這是上島最便捷的一條路。時值仲秋,周遭景致開始變得蕭索了,她還記得上巳節登島,彼時一派生機盎然的樣子,即便當時一門心思尋找機會,得空的時候也深深為這景色沉醉。現在半年過去了,樹上的枝葉由綠轉黃,許多人和事都悄然發生了改變。自己的心情也如秋景,逐漸地、逐漸地,變得破敗不堪。
汪軫在前面引路,邊引邊回頭,“萬歲老爺爺說了,島上的漪瀾堂景色最好,讓人仔細收拾出來,把坐臥用度全搬到那兒去。回頭宮裡御膳房的人也一併過來,必會好生照顧夫人飲食起居的。夫人您瞧,往後奴婢就在您跟前服侍吧,您有什麼示下,只管吩咐奴婢,奴婢一定給您辦得妥妥帖帖的。”
如約一步步從水廊上走過,淡淡一笑道:“你在萬歲爺跟前伺候得不好嗎,怎麼要來伺候我?”
汪軫靦著臉道:“萬歲爺跟前已經有我師父和康掌事了,哪兒輪得著我冒頭。奴婢來伺候您,伺候得好了,萬歲爺都瞧在眼裡,沒準兒還能升我個帶班噹噹。這叫愛屋及烏,奴婢在宮裡這些年,眼力勁兒早練出來了,知道往哪兒巴結,才能謀個好前程。”
如約聽他說完,心道這眼力勁兒未必靈驗。要是知道跟著她,有朝一日會受牽連,他還會上趕著討好兒,要來伺候她嗎?
她不應,汪軫就蹬鼻子上臉,“您不說話,奴婢可當您答應了。”邊說邊笑著搓手,“回頭我就回師父去,就說夫人待見我,指明了要我服侍。往後我在您跟前辦事兒,連我師父都管不著我,還能在萬歲爺跟前多露臉,嘿!奴婢是個有造化的,也叫那起子瞧不起我的人看看,這叫莫欺少年窮,是吧夫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余老夫人聞言,心下倒是一動。本朝的爵位,鮮少有能承襲的,尤其這種死後追封的,下一輩兒至多沾個直入緹騎的光,哪兒有襲爵一說。現在金口玉言,答應讓清羨受蔭庇,可見實實在在是瞧著她的情面。
先前還對她諸多怨言,但得了好處,想法就有了轉變。都是做女人的,哪能不知道其中緣故,爺們兒這個時候最愛掏心挖肺,但凡有什麼要求,趁著當下請命,沒有不答應的。
“難為你了,好孩子。”老夫人站起身,悵然道,“你是余家的好兒媳,怪只怪元直福薄,只和你做了半道兒夫妻。”
那些客氣的場面話,其實不必再說了。如約道:“我這一去,想是再也沒有機會見您的面了。雖說最後是這樣收場,但我心裡依舊很感激您,我沒了母親,卻在您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影子……五年了,我都快忘了被人疼愛,是什麼樣的感覺了。”
余老夫人怔在那裡,看她含著淚向自己褔了福,沒有再停留,轉身匆匆走出了院子,一晃人就不見了。
或許是這話對老夫人的衝擊很大,她腳下蹣跚著,坐回了圈椅里。細想了想,自己也哭出來,“我這心裡,真不是滋味兒,又覺得她可恨,又覺得她可憐。她說往後再也不能見了,為什麼?我身上有誥命,少不得要進宮見太后的,難道那種場合,她再也不露面了嗎?”
塗嬤嬤掖著手,只管嘆氣,“誰知道呢。男人興頭上熱絡一陣子,她畢竟嫁過人,要迎進宮去,只怕不妥當。朝堂上那些言官是吃素的嗎,回頭一道接一道上摺子彈劾,唾沫星子能淹死人,皇上也怕。”
余老夫人垂著腦袋,還是不大明白,“五年?她說五年是什麼意思?她不是自小沒了娘嗎,她那親爹是今年才沒的呀……”
無奈再多不解,也找不到答案了。橫豎就是心裡不安穩,總覺得她這話像訣別似的,聽上去不大吉利。
那廂如約把東西收拾出來,余家的一樣沒有帶走,只挑自己的物件裝進了包袱里。
汪軫在二門上接應,見她回身望了望,料想住了這麼長時間,還是有些留戀的。不過前事都像過眼雲煙似的,散了就散了吧,汪軫道:“您往後就要過好日子去了,以前的種種別放在心上,琢磨得多了,心境兒不好。您就想想在宮裡那會兒,往來於永壽宮和養心殿之間,那會兒多自在,還有閒心和奴婢逗悶子呢。”
那時候其實過得也不怎麼樣,但比起現在,竟也算安穩的了。
舉步邁出門檻,正要登車的時候,閃嬤嬤和谷兒、小秋急急追了出來,慘然叫著夫人,“您要離開余家了嗎?奴婢們可怎麼辦,您帶上我們吧,我們照舊伺候您。”
如約這才想起來,前陣子把她們安頓在別處,因不常在自己跟前,一時竟把她們給忘了。
思忖了下,取出一包銀子放到閃嬤嬤手上,“這些錢你們分一分,我沒法子帶著你們。魏家散攤子那會兒,你們的身契都已經毀了,不必給人為奴為婢了,往後就各奔前塵,自謀生路去吧。”
閃嬤嬤托著銀子,愁眉苦臉望著她,“夫人要進宮做娘娘,奴婢們本以為也有好造化呢。”
如約抿唇笑了笑,沒有應她。
轉回身登上馬車,穿過窗,看街道兩旁的屋舍快速倒退著,約摸兩刻鐘光景吧,就到了陟山門前。
馬車停住了,汪軫上前打簾回稟:“夫人,到地方了。”
如約踩著腳凳下車,陟山門前的水廊直通瓊華島,這是上島最便捷的一條路。時值仲秋,周遭景致開始變得蕭索了,她還記得上巳節登島,彼時一派生機盎然的樣子,即便當時一門心思尋找機會,得空的時候也深深為這景色沉醉。現在半年過去了,樹上的枝葉由綠轉黃,許多人和事都悄然發生了改變。自己的心情也如秋景,逐漸地、逐漸地,變得破敗不堪。
汪軫在前面引路,邊引邊回頭,“萬歲老爺爺說了,島上的漪瀾堂景色最好,讓人仔細收拾出來,把坐臥用度全搬到那兒去。回頭宮裡御膳房的人也一併過來,必會好生照顧夫人飲食起居的。夫人您瞧,往後奴婢就在您跟前服侍吧,您有什麼示下,只管吩咐奴婢,奴婢一定給您辦得妥妥帖帖的。”
如約一步步從水廊上走過,淡淡一笑道:“你在萬歲爺跟前伺候得不好嗎,怎麼要來伺候我?”
汪軫靦著臉道:“萬歲爺跟前已經有我師父和康掌事了,哪兒輪得著我冒頭。奴婢來伺候您,伺候得好了,萬歲爺都瞧在眼裡,沒準兒還能升我個帶班噹噹。這叫愛屋及烏,奴婢在宮裡這些年,眼力勁兒早練出來了,知道往哪兒巴結,才能謀個好前程。”
如約聽他說完,心道這眼力勁兒未必靈驗。要是知道跟著她,有朝一日會受牽連,他還會上趕著討好兒,要來伺候她嗎?
她不應,汪軫就蹬鼻子上臉,“您不說話,奴婢可當您答應了。”邊說邊笑著搓手,“回頭我就回師父去,就說夫人待見我,指明了要我服侍。往後我在您跟前辦事兒,連我師父都管不著我,還能在萬歲爺跟前多露臉,嘿!奴婢是個有造化的,也叫那起子瞧不起我的人看看,這叫莫欺少年窮,是吧夫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