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攤主來了興趣,十分熱情的說:「隨便看,您要是那個不滿意,我這兒還有,您瞧瞧這個。」
第165章 永樂青花大盤
攤主從旁邊拿起一個藍色的琺瑯彩的瓷瓶,極力的推薦著。
「您瞧瞧這個色彩,多漂亮,這是乾隆孔雀藍琺瑯彩瓷瓶,皇帝用過的,我算您便宜點兒?二千怎麼樣?」
杜若的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顏色倒是挺漂亮,這也太舊了,擺在書桌上也不好看,我看這個瓷盤子不錯,夠新。」
攤主……
他真的想說我賣的是古董啊,大姐。又看了兩個人的穿著打扮,行吧,有錢的人是大爺。
杜若把盤子拿在手裡,反反覆覆的看著,這個東西她真的不能確認,這也太新了,鋥亮鋥亮的,跟商店裡賣的新盤子一模一樣,看了一下盤子底部,連個款兒都沒有,這……
可是她明明看見兩個人頭上劇烈的波動啊……
袁霆川用手提了一下西褲的褲腳,俯身蹲在杜若旁邊,伸手拿過杜若手裡的瓷盤子,他看的很認真,半天點了點頭,說道:「回家裝餃子正好。」
杜若會意,對老闆說道:「多少錢?」
老闆心裡正納悶呢,這兩個人瞧也不是土大款啊,看著氣質不像,他的眼神閃了閃:「這是明永樂青花大盤,十萬。」
「裝個餃子還用十萬塊錢的盤子啊?」杜若嘴裡嘟囔著把盤子放下了,起來轉身就走。
袁霆川拉住她的胳膊,回頭對老闆說道:「我媳婦兒是真挺喜歡這個盤子的,五百塊錢,你賣我們就買了,你自己也知道古董下面都有款兒,你這東西有沒有自個兒心裡有數。」
這個也是老闆的一塊心病,其實這個盤子他已經拿去鑑定過了,所有的人都說是假的,原因很簡單,太新了,還沒有款兒,哪個年代的都不知道。
老闆咬了咬牙,賣就賣了吧。
「行,你拿著吧。」五百錢也不少了,要是真的放到雜貨鋪里就值五塊錢了。
杜若和袁霆川逛了一圈,剛回到縣裡的招待所,陳紅已經站在了門口。
為女子弱,為母則強。陳紅的臉上帶著一絲堅毅,聲音很平靜的說:「我們離婚了,孩子歸我,但是我沒有一分錢,我來請您給我一個活路。」
杜若打開門,做了一個請進的手勢。
眾人分賓主落座之後,陳紅平靜的說:「我家裡開過瓷器廠子,幾輩子都是做瓷器的,只不過我的手藝已經丟了十幾年了,得慢慢的熟悉,我不能騙你。」
她說著從兜里掏出十幾個銀元,放到茶几上。
「我唯一值錢的就是這麼幾個銀元了,算是家裡的老物件,我留著做紀念的,我也知道這東西不太值錢,但總算是我的誠意,剩下的錢我以後再還給你。」
銀元又稱「圓銀」,俗稱「大洋」,銀元起源於十五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要流通貨幣,清政府在乾隆五十八年首次鑄行「乾隆寶藏」,在光緒十六年。正式鑄造「光緒元寶」,既是後來的「龍洋」。
陳紅的這十幾塊銀元當中。有一塊銀元引起了杜若的注意,她拿起來看了兩眼,隨手遞給袁霆川。
袁霆川把銀元夾在指尖上,挑了挑眉。
杜若說道:「這塊銀元非同一般,你確定要給我嗎?」
陳紅驚訝地看著那一塊銀元,她精通瓷器,對這些雜項還真不太清楚。
屋子裡響起了袁霆川低沉的聲音:「這是乾隆後藏班禪銀幣,是乾隆朝首次鑄造的鐫有班禪頭像的紀念性銀元,雖然不能說是價值連城,也非常有收藏價值,你確定要賣嗎?」
陳紅激tຊ動的一下子站了起來,她磕磕巴巴的說不出來話,好半天才又哭又笑的說道:「老天爺開眼了,天不絕我們母子,賣,我要賣。」
既然都是自己人,杜若也不藏假:「這東西現在賣給我,我給你五十萬,但是日後肯定是會升值的,你不後悔就行。」
「我不後悔,永遠都不後悔。」錢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救兒子一命,這東西後世就是翻出天價來,她也不後悔。
杜若帶著陳紅和她兒子一起回了省城,送到省城二院安置下來,又打電話交代理秘書照應著點兒,自己才和袁霆川一起回了家。
到家以後,杜若迫不及待的捧出她的「餃子盤」。
茶几上的青花大盤,端莊秀美,線條流暢自然。
明成祖時期,正是明代國力鼎盛的時期,燒制瓷器的技術也不斷進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紋飾優美,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華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那個小老闆因為這個青花大盤沒有底款兒而犯愁,殊不知正是因為如此才證明這件瓷器是真品,明永樂青花的鑑定方式之一,就是因為沒有底款。
杜若的眼睛亮晶晶的,好東西呀,這東西再放十幾年,最少也得值九位數,保存的是真的好,嶄新嶄新的。
想來是因為原主人對它的愛重,數百年來都是珍之重之,反而讓它看著不像是個古董。
這真是此行最大的驚喜了。
永樂青花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瓷胎更是注意淘煉,胎質純淨,含雜質極少,質地細膩,胎體薄厚適中,靈巧凝重,較之洪武朝更輕薄一些,讓人看著就賞心悅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第165章 永樂青花大盤
攤主從旁邊拿起一個藍色的琺瑯彩的瓷瓶,極力的推薦著。
「您瞧瞧這個色彩,多漂亮,這是乾隆孔雀藍琺瑯彩瓷瓶,皇帝用過的,我算您便宜點兒?二千怎麼樣?」
杜若的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顏色倒是挺漂亮,這也太舊了,擺在書桌上也不好看,我看這個瓷盤子不錯,夠新。」
攤主……
他真的想說我賣的是古董啊,大姐。又看了兩個人的穿著打扮,行吧,有錢的人是大爺。
杜若把盤子拿在手裡,反反覆覆的看著,這個東西她真的不能確認,這也太新了,鋥亮鋥亮的,跟商店裡賣的新盤子一模一樣,看了一下盤子底部,連個款兒都沒有,這……
可是她明明看見兩個人頭上劇烈的波動啊……
袁霆川用手提了一下西褲的褲腳,俯身蹲在杜若旁邊,伸手拿過杜若手裡的瓷盤子,他看的很認真,半天點了點頭,說道:「回家裝餃子正好。」
杜若會意,對老闆說道:「多少錢?」
老闆心裡正納悶呢,這兩個人瞧也不是土大款啊,看著氣質不像,他的眼神閃了閃:「這是明永樂青花大盤,十萬。」
「裝個餃子還用十萬塊錢的盤子啊?」杜若嘴裡嘟囔著把盤子放下了,起來轉身就走。
袁霆川拉住她的胳膊,回頭對老闆說道:「我媳婦兒是真挺喜歡這個盤子的,五百塊錢,你賣我們就買了,你自己也知道古董下面都有款兒,你這東西有沒有自個兒心裡有數。」
這個也是老闆的一塊心病,其實這個盤子他已經拿去鑑定過了,所有的人都說是假的,原因很簡單,太新了,還沒有款兒,哪個年代的都不知道。
老闆咬了咬牙,賣就賣了吧。
「行,你拿著吧。」五百錢也不少了,要是真的放到雜貨鋪里就值五塊錢了。
杜若和袁霆川逛了一圈,剛回到縣裡的招待所,陳紅已經站在了門口。
為女子弱,為母則強。陳紅的臉上帶著一絲堅毅,聲音很平靜的說:「我們離婚了,孩子歸我,但是我沒有一分錢,我來請您給我一個活路。」
杜若打開門,做了一個請進的手勢。
眾人分賓主落座之後,陳紅平靜的說:「我家裡開過瓷器廠子,幾輩子都是做瓷器的,只不過我的手藝已經丟了十幾年了,得慢慢的熟悉,我不能騙你。」
她說著從兜里掏出十幾個銀元,放到茶几上。
「我唯一值錢的就是這麼幾個銀元了,算是家裡的老物件,我留著做紀念的,我也知道這東西不太值錢,但總算是我的誠意,剩下的錢我以後再還給你。」
銀元又稱「圓銀」,俗稱「大洋」,銀元起源於十五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要流通貨幣,清政府在乾隆五十八年首次鑄行「乾隆寶藏」,在光緒十六年。正式鑄造「光緒元寶」,既是後來的「龍洋」。
陳紅的這十幾塊銀元當中。有一塊銀元引起了杜若的注意,她拿起來看了兩眼,隨手遞給袁霆川。
袁霆川把銀元夾在指尖上,挑了挑眉。
杜若說道:「這塊銀元非同一般,你確定要給我嗎?」
陳紅驚訝地看著那一塊銀元,她精通瓷器,對這些雜項還真不太清楚。
屋子裡響起了袁霆川低沉的聲音:「這是乾隆後藏班禪銀幣,是乾隆朝首次鑄造的鐫有班禪頭像的紀念性銀元,雖然不能說是價值連城,也非常有收藏價值,你確定要賣嗎?」
陳紅激tຊ動的一下子站了起來,她磕磕巴巴的說不出來話,好半天才又哭又笑的說道:「老天爺開眼了,天不絕我們母子,賣,我要賣。」
既然都是自己人,杜若也不藏假:「這東西現在賣給我,我給你五十萬,但是日後肯定是會升值的,你不後悔就行。」
「我不後悔,永遠都不後悔。」錢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救兒子一命,這東西後世就是翻出天價來,她也不後悔。
杜若帶著陳紅和她兒子一起回了省城,送到省城二院安置下來,又打電話交代理秘書照應著點兒,自己才和袁霆川一起回了家。
到家以後,杜若迫不及待的捧出她的「餃子盤」。
茶几上的青花大盤,端莊秀美,線條流暢自然。
明成祖時期,正是明代國力鼎盛的時期,燒制瓷器的技術也不斷進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紋飾優美,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華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那個小老闆因為這個青花大盤沒有底款兒而犯愁,殊不知正是因為如此才證明這件瓷器是真品,明永樂青花的鑑定方式之一,就是因為沒有底款。
杜若的眼睛亮晶晶的,好東西呀,這東西再放十幾年,最少也得值九位數,保存的是真的好,嶄新嶄新的。
想來是因為原主人對它的愛重,數百年來都是珍之重之,反而讓它看著不像是個古董。
這真是此行最大的驚喜了。
永樂青花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瓷胎更是注意淘煉,胎質純淨,含雜質極少,質地細膩,胎體薄厚適中,靈巧凝重,較之洪武朝更輕薄一些,讓人看著就賞心悅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