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頁
但凡他朝著北戎逃,只怕都逃不脫昭夜的算計必死無疑,但是逃來大聿,卻實實在在是唯一的生路。
這時,旁邊一個大聿的陳將軍開口道:「殿下,北戎奸詐不守諾,咱們不如殺了他,將他的人頭挑在陣前,定然能大振我大聿軍隊的士氣,殺北戎賊子一個片甲不留!」
兩軍抗爭,斬殺對方一員大將,的確能夠鼓舞士氣。更何況這是北戎的大親王,名義上北戎未來的大汗!
是以,陳將軍的提議絕不是信口開河。
沈風荷突然開口道:「殿下,殺了北戎大親王固然能振奮士氣,但不殺他,才是對我大聿有益的長遠之策。」
一旁的陳將軍聽了,很是不服,說道:「太子妃娘娘,我老陳說話直,不怕得罪娘娘,但這戰場上的事,還是交給殿下和末將們來定奪為好。娘娘受了驚嚇,還是早些回後方營帳休息為是。」
沈風荷看了陳將軍一眼,道:「陳將軍,我素知陳將軍常年與北戎作戰,對北戎兵將瞭若指掌,敢問陳將軍,北戎大軍中,最會打仗的時哪一人?」
陳將軍被帶了個高帽子,高興了些,道:「自然是北戎的二親王昭夜。那狗崽子的戰術,著實叫人預想不到,我老陳在他手下吃過不少虧,這次定要手刃了那狗崽子……」
他一向罵北戎大汗是狗賊,因此昭夜自然就是狗崽子了。
沈風荷聽他這樣罵,多少有些想笑,還是忍住了,道:「既然陳將軍在昭夜手裡也吃過虧,那麼想必一定不願意看到昭夜變成北戎大汗吧?」
「那是自然!若是他做了大汗,咱們邊關可不好防衛!不過,怎麼著也輪不到他啊,不還有一個大親王呢嗎?」
「若是北戎大親王被大聿殺了以振軍心士氣呢?」
陳將軍這下反應過來了,一拍大腿,道:「哎呀!我老陳怎麼把這一茬兒給忘了?狗大死了,那豈不是昭夜那狗二就要當大汗了?這不就跟咱們大聿一般,太子……」
說到這裡,陳將軍回過神來,趕忙打自己的嘴,撲通一聲跪下告罪道:「殿下,末將口無遮攔,還望殿下恕罪!」
蕭雲朔又好氣又好笑,讓他起來,道:「本宮知道陳將軍直性子,無妨。不過太子妃所分析的句句切中要害,陳將軍可服了?」
陳將軍嘿嘿笑道:「太子妃娘娘和殿下一樣,都深謀遠慮,末將服了。那狗大親王,我老陳一定好好地把他送回北戎,讓他回去,讓他們狗咬狗爭著當大汗去!最好以後狗大能贏了狗二,那才解氣呢!」
沈風荷倒是不贊成陳將軍所說的讓大親王做北戎大汗的意思,當然即便大聿將大親王平安送回北戎,他大概率也贏不過昭夜,最終還是會死。
而且,昭夜做北戎大汗,從長遠來說,興許對大聿百姓會是一件好事。
大聿有蕭雲朔治理,再加上原本便國富民強,昭夜再厲害,北戎也不可能攻下雁門關入主中原。
若是大親王做大汗,可能會憑著自己的野蠻兇猛,一直侵犯騷擾大聿邊城百姓,絕不會和大聿講和,而大聿要將北戎徹底打敗,趕去更北邊的苦寒之地,也需要窮全國之力置備糧草軍需,才能實現。
窮兵黷武,能讓一國獲取更廣闊的疆域,得到四方朝拜,能讓帝王青史留名,但對百姓來說,卻是實實在在要變成更多的苛捐雜稅,更多的徭役兵役,絕對是百姓之苦。
但若是昭夜做大汗,昭夜也好,蕭雲朔也好,都是聰明人,他們權衡利弊之後,反而有希望坐下來,兩國達成和平協議,開放互市。
哪怕這和平可能最多也只能維持幾十年,但這對兩國百姓,也已經是真正的幸事了。
沈風荷覺得昭夜做大汗好,卻還贊同將大親王放回大聿的真正原因是,
蕭雲朔目前已經亮明了身份,甚至是半威脅逼迫著二皇子交出了虎符兵權,這對聿成帝來說,根本就是大逆不道。
聿成帝對此事,絕不會善罷甘休。
而蕭雲朔想要平安回宮重新做回太子,只怕也少不得打起『清君側』的名號來。
屆時大聿內亂,而北戎——沈風荷猜測大汗已經被昭夜設計殺了,若是大親王也死了,那麼昭夜名正言順登基做新大汗,以他的軍事才能,定然會趁著大聿內亂之際,再次起兵南下。
真的到了那樣的地步,那麼蕭雲朔就是腹背受敵,處境會極其艱難。
所以,為了長遠考慮,最好的局面便是,讓北戎也內亂起來。大親王雖然愚蠢,但擁護者不少,一旦平安回到北戎,昭夜再想要獲勝當大汗,至少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那時,蕭雲朔想必已經登基為帝了。
這些考慮,她並未詳細告訴蕭雲朔。
在剛剛回來的路上,她已經將自己看到昭夜的心腹扮做大親王的不下偷偷潛入北戎大汗帳中的事情告訴了蕭雲朔。
以他的城府才智,對現在形勢的分析預測,只怕比她更要長遠透徹,不必她多言。
剛剛她之所以開口插話,也是因為以蕭雲朔的身份,駁斥陳將軍的合理諫言,無論初衷如何,只怕都要留下些許芥蒂。
而且軍中普通的士兵將士,只怕也不會理解為何要將殺了那麼多大聿同胞的北戎大親王平安送回去,久而久之,蕭雲朔的威望便會受損。
所以,她做個惡人,將緣由說出來,便是日後還有人不理解,也可以怪她妖言惑主,婦人之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時,旁邊一個大聿的陳將軍開口道:「殿下,北戎奸詐不守諾,咱們不如殺了他,將他的人頭挑在陣前,定然能大振我大聿軍隊的士氣,殺北戎賊子一個片甲不留!」
兩軍抗爭,斬殺對方一員大將,的確能夠鼓舞士氣。更何況這是北戎的大親王,名義上北戎未來的大汗!
是以,陳將軍的提議絕不是信口開河。
沈風荷突然開口道:「殿下,殺了北戎大親王固然能振奮士氣,但不殺他,才是對我大聿有益的長遠之策。」
一旁的陳將軍聽了,很是不服,說道:「太子妃娘娘,我老陳說話直,不怕得罪娘娘,但這戰場上的事,還是交給殿下和末將們來定奪為好。娘娘受了驚嚇,還是早些回後方營帳休息為是。」
沈風荷看了陳將軍一眼,道:「陳將軍,我素知陳將軍常年與北戎作戰,對北戎兵將瞭若指掌,敢問陳將軍,北戎大軍中,最會打仗的時哪一人?」
陳將軍被帶了個高帽子,高興了些,道:「自然是北戎的二親王昭夜。那狗崽子的戰術,著實叫人預想不到,我老陳在他手下吃過不少虧,這次定要手刃了那狗崽子……」
他一向罵北戎大汗是狗賊,因此昭夜自然就是狗崽子了。
沈風荷聽他這樣罵,多少有些想笑,還是忍住了,道:「既然陳將軍在昭夜手裡也吃過虧,那麼想必一定不願意看到昭夜變成北戎大汗吧?」
「那是自然!若是他做了大汗,咱們邊關可不好防衛!不過,怎麼著也輪不到他啊,不還有一個大親王呢嗎?」
「若是北戎大親王被大聿殺了以振軍心士氣呢?」
陳將軍這下反應過來了,一拍大腿,道:「哎呀!我老陳怎麼把這一茬兒給忘了?狗大死了,那豈不是昭夜那狗二就要當大汗了?這不就跟咱們大聿一般,太子……」
說到這裡,陳將軍回過神來,趕忙打自己的嘴,撲通一聲跪下告罪道:「殿下,末將口無遮攔,還望殿下恕罪!」
蕭雲朔又好氣又好笑,讓他起來,道:「本宮知道陳將軍直性子,無妨。不過太子妃所分析的句句切中要害,陳將軍可服了?」
陳將軍嘿嘿笑道:「太子妃娘娘和殿下一樣,都深謀遠慮,末將服了。那狗大親王,我老陳一定好好地把他送回北戎,讓他回去,讓他們狗咬狗爭著當大汗去!最好以後狗大能贏了狗二,那才解氣呢!」
沈風荷倒是不贊成陳將軍所說的讓大親王做北戎大汗的意思,當然即便大聿將大親王平安送回北戎,他大概率也贏不過昭夜,最終還是會死。
而且,昭夜做北戎大汗,從長遠來說,興許對大聿百姓會是一件好事。
大聿有蕭雲朔治理,再加上原本便國富民強,昭夜再厲害,北戎也不可能攻下雁門關入主中原。
若是大親王做大汗,可能會憑著自己的野蠻兇猛,一直侵犯騷擾大聿邊城百姓,絕不會和大聿講和,而大聿要將北戎徹底打敗,趕去更北邊的苦寒之地,也需要窮全國之力置備糧草軍需,才能實現。
窮兵黷武,能讓一國獲取更廣闊的疆域,得到四方朝拜,能讓帝王青史留名,但對百姓來說,卻是實實在在要變成更多的苛捐雜稅,更多的徭役兵役,絕對是百姓之苦。
但若是昭夜做大汗,昭夜也好,蕭雲朔也好,都是聰明人,他們權衡利弊之後,反而有希望坐下來,兩國達成和平協議,開放互市。
哪怕這和平可能最多也只能維持幾十年,但這對兩國百姓,也已經是真正的幸事了。
沈風荷覺得昭夜做大汗好,卻還贊同將大親王放回大聿的真正原因是,
蕭雲朔目前已經亮明了身份,甚至是半威脅逼迫著二皇子交出了虎符兵權,這對聿成帝來說,根本就是大逆不道。
聿成帝對此事,絕不會善罷甘休。
而蕭雲朔想要平安回宮重新做回太子,只怕也少不得打起『清君側』的名號來。
屆時大聿內亂,而北戎——沈風荷猜測大汗已經被昭夜設計殺了,若是大親王也死了,那麼昭夜名正言順登基做新大汗,以他的軍事才能,定然會趁著大聿內亂之際,再次起兵南下。
真的到了那樣的地步,那麼蕭雲朔就是腹背受敵,處境會極其艱難。
所以,為了長遠考慮,最好的局面便是,讓北戎也內亂起來。大親王雖然愚蠢,但擁護者不少,一旦平安回到北戎,昭夜再想要獲勝當大汗,至少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那時,蕭雲朔想必已經登基為帝了。
這些考慮,她並未詳細告訴蕭雲朔。
在剛剛回來的路上,她已經將自己看到昭夜的心腹扮做大親王的不下偷偷潛入北戎大汗帳中的事情告訴了蕭雲朔。
以他的城府才智,對現在形勢的分析預測,只怕比她更要長遠透徹,不必她多言。
剛剛她之所以開口插話,也是因為以蕭雲朔的身份,駁斥陳將軍的合理諫言,無論初衷如何,只怕都要留下些許芥蒂。
而且軍中普通的士兵將士,只怕也不會理解為何要將殺了那麼多大聿同胞的北戎大親王平安送回去,久而久之,蕭雲朔的威望便會受損。
所以,她做個惡人,將緣由說出來,便是日後還有人不理解,也可以怪她妖言惑主,婦人之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