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頁
「朕半昏睡發燒這幾日,宮中可有什麼事情?」
「回皇上,宮中無事發生,宜妃娘娘跟榮妃娘娘將東西六宮協理得很好,後宮井然有序。」
「嗯。」
康熙坐在床上,他的腿已經被包紮起來,他隱約記得自己迷糊時說過什麼,但現在回想又想不起來。
「皇上,可要用膳?」
「端上來吧。」
端著一碗溫熱肉沫粥的是念夏,她現在已經是乾清宮的掌事姑姑,原先皇上身邊的一等宮女有些年紀到了就出宮,有些是病歿了,她滿二十五歲沒有出宮,一直待在乾清宮,慢慢升成了掌事姑姑。
梁九功等人除了服侍皇上,還負責對外傳達皇上的旨意或是出去辦事,她只負責內侍,只專門伺候皇上,乾清宮的宮女大多如此。
念夏手很穩,一勺一勺餵皇上喝粥,很是安然自若,當初是小宮女時對皇上畏懼已經沒有,只剩下敬重,處事上更加成熟了。
「皇上還要吃嗎?奴婢再去盛。」
「來盛一碗吧。」
康熙有胃口吃點東西,這粥軟爛,入口即化,連嚼都不用嚼,他不知不覺中就喝完一碗。
念夏再去盛一碗過來,慢慢餵給皇上。
等皇上喝完後,她讓人給皇上擦嘴。
過一會兒,康熙叫來宮外的密探,詢問宮外是否有事發生,當密探說胤禛遇襲時,他皺眉,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想除掉一個阿哥。
過了十幾天,康熙終於有病癒的跡象,身子沒前陣子那麼羸弱了,雖然腿傷還是沒好,不能真正落地走路,他才把胤禛叫進宮裡,直接在寢殿裡審問他,為何不將遇襲的事告訴他。
「阿瑪,兒臣雖不知道是何人所為,但兒臣知道那些人背後是兒臣的兄弟,兒臣沒有大礙,兄弟相爭一事是兒臣不想見到的,也是阿瑪不想見到的,兒臣不想告訴阿瑪是因為兒臣不想讓阿瑪追查,查出來是誰,兒臣會很難受,阿瑪也會難受,阿瑪還在病中,兒臣只想讓阿瑪趕快康復,平平安安的,把身子養好,不必為這些事煩心,兒臣唯一的心愿就是阿瑪能長命百歲,而兒臣與兄弟們一起為阿瑪分憂。」
「你這孩子有心了,你難道不怕他們對你再下手嗎?」
「阿瑪,兒臣不怕,兒臣若真的出事了,那是兒臣的命,兒臣認命,兒臣不會怪他們,他們是兒臣的親兄弟,兒臣永遠都記得跟兄弟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情義,也請阿瑪千萬不要怪罪於他們,他們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他們沒有錯。」
「胤禛,你太心善了,他們想要你的命,你卻大度不計較。」
「阿瑪,兒臣還活著,說明他們沒真的要了兒臣的命,兒臣只要還活著,就代表他們並非真的想要兒臣的命,還請阿瑪別追查了,讓此事過去吧,阿瑪好好養病是最重要的。」
「朕知道了,你既然受傷,也好好養傷吧。」
「兒臣謹遵阿瑪所言。」
康熙讓胤禛下去,第二日,他就叫來隆科多,讓隆科多追查胤禛遇襲一事,在京城,那些人都敢動手,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只想殘害兄弟,這樣的人不配當皇帝。
隆科多身為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本就負責京城內外的穩定,皇子在京城內城遇襲,這算是隆科多的失職,他追查此事算是戴罪立功,查不到背後的人是誰,康熙準備撤去隆科多的官職。
康熙吩咐下去後,身子有些疲乏,又睡半個時辰,過後才讓梁九功給他念奏摺。
……
皇上先前病得厲害,不見人,將後宮小主嬪妃擋在外面,當後宮小主嬪妃聽說皇上開始病癒,也陸陸續續接近一些嬪妃,她們才過去乾清宮探望皇上。
定嬪也在其中之一,皇上看上去氣色還行,不過人剛剛病一場,腿傷還沒好,皇上只在床上坐著接見她們。
皇上老了,又坐著,已經沒有以前帝王威壓的氣勢,定嬪以前是有些懼怕皇上的,現在好像沒有懼怕的這份心。
她回到咸福宮後,跟王庶妃說起這份心境時,王庶妃說她這是知道皇上不會對她怎麼樣才會如此,若是她犯錯,皇上想殺她時,也許她又會開始懼怕。
「說得也是,話說胤禑是不是快要回宮了?」
「我在咸福宮,消息沒有姐姐靈通。」
定嬪想想也是,她不小心說錯話了,王庶妃的消息大多是從她口中得知,奴才打聽消息的範圍始終有限,她好歹可以打聽到宮外一些消息。
不過十五阿哥回宮這事的確是有風聲的,此次賑災,十五阿哥去了兩個多月,皇上也病了兩個多月,她是聽說此次十五阿哥表現很好,聯合當地官員將災民安置妥當,一些屍體處理及時,沒有發生時疫,沒有發生大的動亂。
直隸離京城比較近,若是發生時疫,絕對會影響到京城。
不過十五阿哥到底幾月幾日能回到皇宮就不是特別確定,畢竟回程路程中總會有所耽擱。
十五阿哥此次前去賑災,是很受當地官員好評的,說十五阿哥沒有皇子架勢,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甚至有官員在前一陣子就上摺子到京城稱讚十五阿哥的能幹。
定嬪便只說個大概,三五天便會回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回皇上,宮中無事發生,宜妃娘娘跟榮妃娘娘將東西六宮協理得很好,後宮井然有序。」
「嗯。」
康熙坐在床上,他的腿已經被包紮起來,他隱約記得自己迷糊時說過什麼,但現在回想又想不起來。
「皇上,可要用膳?」
「端上來吧。」
端著一碗溫熱肉沫粥的是念夏,她現在已經是乾清宮的掌事姑姑,原先皇上身邊的一等宮女有些年紀到了就出宮,有些是病歿了,她滿二十五歲沒有出宮,一直待在乾清宮,慢慢升成了掌事姑姑。
梁九功等人除了服侍皇上,還負責對外傳達皇上的旨意或是出去辦事,她只負責內侍,只專門伺候皇上,乾清宮的宮女大多如此。
念夏手很穩,一勺一勺餵皇上喝粥,很是安然自若,當初是小宮女時對皇上畏懼已經沒有,只剩下敬重,處事上更加成熟了。
「皇上還要吃嗎?奴婢再去盛。」
「來盛一碗吧。」
康熙有胃口吃點東西,這粥軟爛,入口即化,連嚼都不用嚼,他不知不覺中就喝完一碗。
念夏再去盛一碗過來,慢慢餵給皇上。
等皇上喝完後,她讓人給皇上擦嘴。
過一會兒,康熙叫來宮外的密探,詢問宮外是否有事發生,當密探說胤禛遇襲時,他皺眉,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想除掉一個阿哥。
過了十幾天,康熙終於有病癒的跡象,身子沒前陣子那麼羸弱了,雖然腿傷還是沒好,不能真正落地走路,他才把胤禛叫進宮裡,直接在寢殿裡審問他,為何不將遇襲的事告訴他。
「阿瑪,兒臣雖不知道是何人所為,但兒臣知道那些人背後是兒臣的兄弟,兒臣沒有大礙,兄弟相爭一事是兒臣不想見到的,也是阿瑪不想見到的,兒臣不想告訴阿瑪是因為兒臣不想讓阿瑪追查,查出來是誰,兒臣會很難受,阿瑪也會難受,阿瑪還在病中,兒臣只想讓阿瑪趕快康復,平平安安的,把身子養好,不必為這些事煩心,兒臣唯一的心愿就是阿瑪能長命百歲,而兒臣與兄弟們一起為阿瑪分憂。」
「你這孩子有心了,你難道不怕他們對你再下手嗎?」
「阿瑪,兒臣不怕,兒臣若真的出事了,那是兒臣的命,兒臣認命,兒臣不會怪他們,他們是兒臣的親兄弟,兒臣永遠都記得跟兄弟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情義,也請阿瑪千萬不要怪罪於他們,他們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他們沒有錯。」
「胤禛,你太心善了,他們想要你的命,你卻大度不計較。」
「阿瑪,兒臣還活著,說明他們沒真的要了兒臣的命,兒臣只要還活著,就代表他們並非真的想要兒臣的命,還請阿瑪別追查了,讓此事過去吧,阿瑪好好養病是最重要的。」
「朕知道了,你既然受傷,也好好養傷吧。」
「兒臣謹遵阿瑪所言。」
康熙讓胤禛下去,第二日,他就叫來隆科多,讓隆科多追查胤禛遇襲一事,在京城,那些人都敢動手,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只想殘害兄弟,這樣的人不配當皇帝。
隆科多身為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本就負責京城內外的穩定,皇子在京城內城遇襲,這算是隆科多的失職,他追查此事算是戴罪立功,查不到背後的人是誰,康熙準備撤去隆科多的官職。
康熙吩咐下去後,身子有些疲乏,又睡半個時辰,過後才讓梁九功給他念奏摺。
……
皇上先前病得厲害,不見人,將後宮小主嬪妃擋在外面,當後宮小主嬪妃聽說皇上開始病癒,也陸陸續續接近一些嬪妃,她們才過去乾清宮探望皇上。
定嬪也在其中之一,皇上看上去氣色還行,不過人剛剛病一場,腿傷還沒好,皇上只在床上坐著接見她們。
皇上老了,又坐著,已經沒有以前帝王威壓的氣勢,定嬪以前是有些懼怕皇上的,現在好像沒有懼怕的這份心。
她回到咸福宮後,跟王庶妃說起這份心境時,王庶妃說她這是知道皇上不會對她怎麼樣才會如此,若是她犯錯,皇上想殺她時,也許她又會開始懼怕。
「說得也是,話說胤禑是不是快要回宮了?」
「我在咸福宮,消息沒有姐姐靈通。」
定嬪想想也是,她不小心說錯話了,王庶妃的消息大多是從她口中得知,奴才打聽消息的範圍始終有限,她好歹可以打聽到宮外一些消息。
不過十五阿哥回宮這事的確是有風聲的,此次賑災,十五阿哥去了兩個多月,皇上也病了兩個多月,她是聽說此次十五阿哥表現很好,聯合當地官員將災民安置妥當,一些屍體處理及時,沒有發生時疫,沒有發生大的動亂。
直隸離京城比較近,若是發生時疫,絕對會影響到京城。
不過十五阿哥到底幾月幾日能回到皇宮就不是特別確定,畢竟回程路程中總會有所耽擱。
十五阿哥此次前去賑災,是很受當地官員好評的,說十五阿哥沒有皇子架勢,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甚至有官員在前一陣子就上摺子到京城稱讚十五阿哥的能幹。
定嬪便只說個大概,三五天便會回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