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那確實,江若望是黃教授的得意門生,不止說過一回讓她靠自己研究生的那種。
聞嘉嘉:「別覺得賣茶葉蛋的生意小,從茶葉蛋能衍生到早餐店,慢慢的打出品牌來,開成連鎖早餐店,到時候就是大生意了。」
「說的是,但那是萬中取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而且利潤不算高,不划算。」江若望搖了搖頭。
聞嘉嘉抽抽嘴角,這時候的人多單純吶。
就算是江若望,對早餐店的規劃都是真正現磨的豆漿,真正的手工包子,餡兒也得是當天做的餡兒,半點不會想到「預製」上去。
這種情況下早餐店靠的就是薄利多銷,她自然覺得不划算。
說實在的,要不是江若望已經決定要考研究生,規劃著名留校了,聞嘉嘉還打算拉她一起入伙開廠呢。
江若望性格好成績好,還當過會計,進入到工作中時能拼命,比聞嘉嘉還能拼勁兒,是優秀的合伙人。
聞嘉嘉開個化機廠的想法就沒消失過,她覺得自己金手指太利好這方面了,如果不開的話好像有點兒浪費。
甚至選址都已經想好,定在省會。
去年聞嘉嘉去看望魏岱時,發現省會在這方面有點兒空白,沒啥競爭力。
而且交通好,旁邊的幾個市的市場頗大,廠子還是很有希望做大做強的。
聞嘉嘉都規劃好了,先別一步登天,就從制氧機廠做起吧。
她能搞到一批相關設備,剛好還能無縫銜接80年代蓬勃發展的石油行業。
液化石油氣貯罐,冷藏車冷藏箱等等,都能做啊。
聞嘉嘉越想越激動,恨不得跑回家繼續做規劃。
太久沒工作了,竟然還挺想工作的,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第103章 大學畢業
聞嘉嘉在1981年時從大學畢業。
這年她28歲,而聞春和聞萱也已經13歲,早在前年時她們就已經小學畢業,升入初中。
她們算是比較幸運一屆,因為她們小學畢業的那年,海市就開始實行小學六年制。
只是逃過了小學沒逃過中學,原本的五二二變成六三三,聞嘉嘉本以為自己能跟她們同步畢業的,誰曉得還得再讀一年。
兩姐妹如今在附中讀書,依然離不開聞嘉嘉的大學圈。
自從她們升入初中後表姨便輕鬆許多,她們每天能夠自己上下學了,再加上小妹也進入幼兒園,表姨閒得只能掙錢。
鍾慧勝沒有靠吃食賺錢,聞嘉嘉曾經提過的做滷味被她否決了,因為沒有專門的廚房,怕客人吃出問題來。
再者鍾慧勝也不想一直呆在廚房,便選擇了其他方法賺錢。
做啥呢?做衣服。
聞嘉嘉這才曉得,表姨竟然會做旗袍,而且做得很是不錯。
海市好些上歲數的人就喜歡旗袍,所以她的手工旗袍還挺有市場的。剛起步時業績不算高,但也有四五十。等口碑打好,名氣傳開後就不得了了,幾乎每月都能拿個近百元,有幾回甚至能達到120以上。
要說忙,表姨也沒多忙。
每天基本就在這上面花4小時的時間,可見衣服的工費有多高。
攢了兩年的錢,表姨成功拿下那套石庫門住宅,都沒動用老底。
不過她裝修有得愁了,聞嘉嘉去看過,因為是幾家人合住的原因房子破損得很厲害。好在不急著住,表姨就也沒著急裝修。
目前兩人在考慮要不要回臨和。
表姨道:「春兒和萱萱都要初三了,關鍵時候轉校不太好。她們上學得早,本來就比同齡人小一歲兩歲的學習更加吃力,現在要轉學,太影響孩子了。」
自從高考恢復後,鍾慧勝就對兩孩子的學習看重許多。從前是聞嘉嘉會盯著她們學習,後來鍾慧勝也同樣如此。
也是因為有她盯著,兩孩子才能把成績維持在班級前三里。
聞嘉嘉嘆道:「您說的也對,小妹還小沒啥影響,聞春和聞萱在關鍵期。我去和魏岱商量商量,他都周周來信問了。」
這人就等著她們一家子回臨和呢。
可還沒等聞嘉嘉問,魏岱就傳來消息,說是讓她們暫且先別回去。
為啥?因為他再次高升,然後被調到省會軍區。
因為剛調過去事情多,就讓聞嘉嘉幾人先留在海市一陣子,等他把那邊理清了再過去。
聞嘉嘉挺高興,本來都做好往後在臨和省會之間兩邊跑的準備了,沒想到魏岱也去到省會。
這樣一來,自己省不少事兒。
就是臨和的院子沒法修了,當然聞嘉嘉現在也沒錢修,修座園林得不少錢。
81年的海市還沒有進入高速發展中,不過街上卻悄悄的出現了不少的個體商鋪。
她家附近就開了一家服裝店,裡面甚至有牛仔褲。
聞嘉嘉沒忍住,跑去買了一條穿。
嗯,時隔多年再次穿上牛仔褲,感覺很一般,憋悶還硬。
吃食店也有,特別是早餐店,聞嘉嘉算是過足了口癮。
畢業後的一個月,聞嘉嘉沒嫌熱,把海市逛了個遍。
大家都去單位了,只有她在到處轉。
這時候是包分配的年代,都說「包分配,吃皇糧,一個蘿蔔一個坑」,分配個好單位是所有學生的心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聞嘉嘉:「別覺得賣茶葉蛋的生意小,從茶葉蛋能衍生到早餐店,慢慢的打出品牌來,開成連鎖早餐店,到時候就是大生意了。」
「說的是,但那是萬中取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而且利潤不算高,不划算。」江若望搖了搖頭。
聞嘉嘉抽抽嘴角,這時候的人多單純吶。
就算是江若望,對早餐店的規劃都是真正現磨的豆漿,真正的手工包子,餡兒也得是當天做的餡兒,半點不會想到「預製」上去。
這種情況下早餐店靠的就是薄利多銷,她自然覺得不划算。
說實在的,要不是江若望已經決定要考研究生,規劃著名留校了,聞嘉嘉還打算拉她一起入伙開廠呢。
江若望性格好成績好,還當過會計,進入到工作中時能拼命,比聞嘉嘉還能拼勁兒,是優秀的合伙人。
聞嘉嘉開個化機廠的想法就沒消失過,她覺得自己金手指太利好這方面了,如果不開的話好像有點兒浪費。
甚至選址都已經想好,定在省會。
去年聞嘉嘉去看望魏岱時,發現省會在這方面有點兒空白,沒啥競爭力。
而且交通好,旁邊的幾個市的市場頗大,廠子還是很有希望做大做強的。
聞嘉嘉都規劃好了,先別一步登天,就從制氧機廠做起吧。
她能搞到一批相關設備,剛好還能無縫銜接80年代蓬勃發展的石油行業。
液化石油氣貯罐,冷藏車冷藏箱等等,都能做啊。
聞嘉嘉越想越激動,恨不得跑回家繼續做規劃。
太久沒工作了,竟然還挺想工作的,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第103章 大學畢業
聞嘉嘉在1981年時從大學畢業。
這年她28歲,而聞春和聞萱也已經13歲,早在前年時她們就已經小學畢業,升入初中。
她們算是比較幸運一屆,因為她們小學畢業的那年,海市就開始實行小學六年制。
只是逃過了小學沒逃過中學,原本的五二二變成六三三,聞嘉嘉本以為自己能跟她們同步畢業的,誰曉得還得再讀一年。
兩姐妹如今在附中讀書,依然離不開聞嘉嘉的大學圈。
自從她們升入初中後表姨便輕鬆許多,她們每天能夠自己上下學了,再加上小妹也進入幼兒園,表姨閒得只能掙錢。
鍾慧勝沒有靠吃食賺錢,聞嘉嘉曾經提過的做滷味被她否決了,因為沒有專門的廚房,怕客人吃出問題來。
再者鍾慧勝也不想一直呆在廚房,便選擇了其他方法賺錢。
做啥呢?做衣服。
聞嘉嘉這才曉得,表姨竟然會做旗袍,而且做得很是不錯。
海市好些上歲數的人就喜歡旗袍,所以她的手工旗袍還挺有市場的。剛起步時業績不算高,但也有四五十。等口碑打好,名氣傳開後就不得了了,幾乎每月都能拿個近百元,有幾回甚至能達到120以上。
要說忙,表姨也沒多忙。
每天基本就在這上面花4小時的時間,可見衣服的工費有多高。
攢了兩年的錢,表姨成功拿下那套石庫門住宅,都沒動用老底。
不過她裝修有得愁了,聞嘉嘉去看過,因為是幾家人合住的原因房子破損得很厲害。好在不急著住,表姨就也沒著急裝修。
目前兩人在考慮要不要回臨和。
表姨道:「春兒和萱萱都要初三了,關鍵時候轉校不太好。她們上學得早,本來就比同齡人小一歲兩歲的學習更加吃力,現在要轉學,太影響孩子了。」
自從高考恢復後,鍾慧勝就對兩孩子的學習看重許多。從前是聞嘉嘉會盯著她們學習,後來鍾慧勝也同樣如此。
也是因為有她盯著,兩孩子才能把成績維持在班級前三里。
聞嘉嘉嘆道:「您說的也對,小妹還小沒啥影響,聞春和聞萱在關鍵期。我去和魏岱商量商量,他都周周來信問了。」
這人就等著她們一家子回臨和呢。
可還沒等聞嘉嘉問,魏岱就傳來消息,說是讓她們暫且先別回去。
為啥?因為他再次高升,然後被調到省會軍區。
因為剛調過去事情多,就讓聞嘉嘉幾人先留在海市一陣子,等他把那邊理清了再過去。
聞嘉嘉挺高興,本來都做好往後在臨和省會之間兩邊跑的準備了,沒想到魏岱也去到省會。
這樣一來,自己省不少事兒。
就是臨和的院子沒法修了,當然聞嘉嘉現在也沒錢修,修座園林得不少錢。
81年的海市還沒有進入高速發展中,不過街上卻悄悄的出現了不少的個體商鋪。
她家附近就開了一家服裝店,裡面甚至有牛仔褲。
聞嘉嘉沒忍住,跑去買了一條穿。
嗯,時隔多年再次穿上牛仔褲,感覺很一般,憋悶還硬。
吃食店也有,特別是早餐店,聞嘉嘉算是過足了口癮。
畢業後的一個月,聞嘉嘉沒嫌熱,把海市逛了個遍。
大家都去單位了,只有她在到處轉。
這時候是包分配的年代,都說「包分配,吃皇糧,一個蘿蔔一個坑」,分配個好單位是所有學生的心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