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依照張居正的設想,該法可按田計算負擔,將賦役合為一編,由此簡化百姓交稅手續,也便利於官府賦稅征輸。
基本上將本色轉為折色,促進國家財政從糧本位向銀本位的過渡,而且將力差改為銀差,一切正雜徭役均由官府雇役擔任,無疑是對現行兩稅法與徭役制度的衝擊。
此法甫一面世即遭多人反對,因而於嘉靖、隆慶年間俱實施了一段時日被叫停,張居正下令推行時,吏部侍郎楊巍便稱條鞭「徒利士大夫,而害於小民」,地方豪強、保守官僚也為此對峙不下。
但張居正力排眾議,由福建率先試點,如今湖廣、北直隸、山東、江西、河南、陝西等地陸續通行各州縣,幾無處不條鞭,正是改革如火如荼之時。
張四維將一卷詔旨擬罷,見他將龐尚鵬的奏疏一一覽過,又提筆批答,才欲踏出閣外,陡然被他自背後喚住。
「張子維。」
「元輔有何指示?」張四維回轉身,揖首問。
張居正冷冷視他,目有厲色:「王用汲削職之詔可是你所擬?」
張四維低首:「正是。莫非不合元輔心意?」
王用汲上疏怒劾宰輔任人唯親,相權直逼皇權,威望甚或足可取而代之。
若是旁的罪名,張居正皆可寬宥,偏這指控觸及到他推行新政的核心,他能朝下令而夕奉行,皆是憑靠這凌駕於內閣之上的近乎攝政之權,王用汲的詰難自然令他忍無可忍。
「我實不知子維從輕發落是何意。」張四維近來擬旨常曲解他意圖,張居正已不願假以辭色,緊攥奏疏慍怒相對,「你若有致仕之心,大可上疏陛下乞歸蒲州,我定一力成全。」
「師相。」申時行見閣中氣氛僵硬,忙捧著一疊摺子步來,「潘季馴又來為疏浚河道請批錢糧,時行不知如何回復,還請師相裁奪。」
瞥著張居正蘸墨書寫私函,申時行掃了沉默的張四維一眼。
張四維偏過身去,甩動袍角,一語不發回座。
.
「控制好力度,雙足微微打開,像這樣保持手臂穩定,讓你的短箭按拋物線扔進去,多練會兒準確度就能提高。」
張居正步入庭院內時,恰逢顧清稚在教張敬修投壺。天色已暗,月光尚還晰亮,家僕於旁邊點了一排蠟燭tຊ,暫且足供照明。
疲憊身軀終於在此一方安寧之地得到喘息,他放輕腳步踱去一側,於角落處旁觀妻兒。
男孩顯然聽不大明白,眨巴著懵懂大眼問道:「阿娘,何為拋物線?」
「……呃,」顧清稚踟躕,想了想及時作出解釋,「便是你拋擲一樣物什時,它在空中滑過的軌跡。」
「噢。」張敬修若有所悟,將那支小箭塞進顧清稚手中。
「阿娘能不能演示一次再予我瞧瞧?」他面露期待。
顧清稚欣然答應,捲起袖口,從兒子小手裡接過短箭攥於掌間。她對準目標將欲擲出,手腕卻不由自主地發起顫。
「緊張了。」顧清稚抱歉地牽了牽唇角,放棄在他面前展示最擅長的投壺,笑眯眯道,「今天阿娘不在狀態,下回再教你。」
「呀,你爹回家了。」聞聽後方有腳步聲走近,她驀然回首,拍了拍張敬修的肩。
「爹爹。」孩童亦轉過身,乖巧喚。
「用過晡食了?」張居正垂眸望他。
「兩刻前便同阿娘一塊兒用過了。」他脆生生答,「爹爹吃了麼?」
張居正頷首。
「你想來與小修投壺麼?」顧清稚退往一旁,有意將空地讓予父子倆,「他已經掌握了要領,比原先會玩許多了,張先生不如陪他玩兩局。」
張居正本不愛於此道上鑽研,但也未嘗不予以包容,見張敬修眸中既含拘謹,又隱約透出與父親遊戲的期待,不禁微笑。
他挽袖,取了一支箭杆,集中心力屏息凝神,只眨眸一瞬間,那箭已然穩穩落入壺中。
「爹真厲害!」張敬修由衷鼓掌,不吝嗇對父親的誇讚,「還有甚麼是爹不會的。」
顧清稚含笑佇立一旁,驚覺敬修已長至張居正的胸口處,心下感嘆孩子果然長大了。
她走上前去,捏著帕子為張敬修拭去額頭微汗,揉了揉他的面頰:「玩累了麼?」
他點頭:「是有些累了。」
望了眼父親面色,復又自覺添了一句:「那我先去讀會兒書。」
他拔足剛要走,張居正驀地拋出問題,生生將他腳步頓在原地:「最近《禮記》讀至了哪章?」
張敬修當即低首答:「回爹爹的話,還有兩章就能將這本書習讀罷了。」
「師傅怎麼說?」
「師傅誇我學得認真。」張敬修向來乖巧誠實,不用擔心他會虛言,「他還說我很用功,將來科舉一定能中二甲之上。」
他雖非穎悟絕倫的天才神童,但論刻苦勤勉與沉著懂事,已不知教多少客人贊過。
無論讀書起居,俱毋須張居正牽念,然而縱事務繁忙無法時時過問,亦不放鬆嚴格要求他的機會。
眼見張居正啟又欲考問兒子功課,顧清稚搶先截下話頭替兒子解圍,笑嘻嘻道:「既然如此,那我得好好考考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基本上將本色轉為折色,促進國家財政從糧本位向銀本位的過渡,而且將力差改為銀差,一切正雜徭役均由官府雇役擔任,無疑是對現行兩稅法與徭役制度的衝擊。
此法甫一面世即遭多人反對,因而於嘉靖、隆慶年間俱實施了一段時日被叫停,張居正下令推行時,吏部侍郎楊巍便稱條鞭「徒利士大夫,而害於小民」,地方豪強、保守官僚也為此對峙不下。
但張居正力排眾議,由福建率先試點,如今湖廣、北直隸、山東、江西、河南、陝西等地陸續通行各州縣,幾無處不條鞭,正是改革如火如荼之時。
張四維將一卷詔旨擬罷,見他將龐尚鵬的奏疏一一覽過,又提筆批答,才欲踏出閣外,陡然被他自背後喚住。
「張子維。」
「元輔有何指示?」張四維回轉身,揖首問。
張居正冷冷視他,目有厲色:「王用汲削職之詔可是你所擬?」
張四維低首:「正是。莫非不合元輔心意?」
王用汲上疏怒劾宰輔任人唯親,相權直逼皇權,威望甚或足可取而代之。
若是旁的罪名,張居正皆可寬宥,偏這指控觸及到他推行新政的核心,他能朝下令而夕奉行,皆是憑靠這凌駕於內閣之上的近乎攝政之權,王用汲的詰難自然令他忍無可忍。
「我實不知子維從輕發落是何意。」張四維近來擬旨常曲解他意圖,張居正已不願假以辭色,緊攥奏疏慍怒相對,「你若有致仕之心,大可上疏陛下乞歸蒲州,我定一力成全。」
「師相。」申時行見閣中氣氛僵硬,忙捧著一疊摺子步來,「潘季馴又來為疏浚河道請批錢糧,時行不知如何回復,還請師相裁奪。」
瞥著張居正蘸墨書寫私函,申時行掃了沉默的張四維一眼。
張四維偏過身去,甩動袍角,一語不發回座。
.
「控制好力度,雙足微微打開,像這樣保持手臂穩定,讓你的短箭按拋物線扔進去,多練會兒準確度就能提高。」
張居正步入庭院內時,恰逢顧清稚在教張敬修投壺。天色已暗,月光尚還晰亮,家僕於旁邊點了一排蠟燭tຊ,暫且足供照明。
疲憊身軀終於在此一方安寧之地得到喘息,他放輕腳步踱去一側,於角落處旁觀妻兒。
男孩顯然聽不大明白,眨巴著懵懂大眼問道:「阿娘,何為拋物線?」
「……呃,」顧清稚踟躕,想了想及時作出解釋,「便是你拋擲一樣物什時,它在空中滑過的軌跡。」
「噢。」張敬修若有所悟,將那支小箭塞進顧清稚手中。
「阿娘能不能演示一次再予我瞧瞧?」他面露期待。
顧清稚欣然答應,捲起袖口,從兒子小手裡接過短箭攥於掌間。她對準目標將欲擲出,手腕卻不由自主地發起顫。
「緊張了。」顧清稚抱歉地牽了牽唇角,放棄在他面前展示最擅長的投壺,笑眯眯道,「今天阿娘不在狀態,下回再教你。」
「呀,你爹回家了。」聞聽後方有腳步聲走近,她驀然回首,拍了拍張敬修的肩。
「爹爹。」孩童亦轉過身,乖巧喚。
「用過晡食了?」張居正垂眸望他。
「兩刻前便同阿娘一塊兒用過了。」他脆生生答,「爹爹吃了麼?」
張居正頷首。
「你想來與小修投壺麼?」顧清稚退往一旁,有意將空地讓予父子倆,「他已經掌握了要領,比原先會玩許多了,張先生不如陪他玩兩局。」
張居正本不愛於此道上鑽研,但也未嘗不予以包容,見張敬修眸中既含拘謹,又隱約透出與父親遊戲的期待,不禁微笑。
他挽袖,取了一支箭杆,集中心力屏息凝神,只眨眸一瞬間,那箭已然穩穩落入壺中。
「爹真厲害!」張敬修由衷鼓掌,不吝嗇對父親的誇讚,「還有甚麼是爹不會的。」
顧清稚含笑佇立一旁,驚覺敬修已長至張居正的胸口處,心下感嘆孩子果然長大了。
她走上前去,捏著帕子為張敬修拭去額頭微汗,揉了揉他的面頰:「玩累了麼?」
他點頭:「是有些累了。」
望了眼父親面色,復又自覺添了一句:「那我先去讀會兒書。」
他拔足剛要走,張居正驀地拋出問題,生生將他腳步頓在原地:「最近《禮記》讀至了哪章?」
張敬修當即低首答:「回爹爹的話,還有兩章就能將這本書習讀罷了。」
「師傅怎麼說?」
「師傅誇我學得認真。」張敬修向來乖巧誠實,不用擔心他會虛言,「他還說我很用功,將來科舉一定能中二甲之上。」
他雖非穎悟絕倫的天才神童,但論刻苦勤勉與沉著懂事,已不知教多少客人贊過。
無論讀書起居,俱毋須張居正牽念,然而縱事務繁忙無法時時過問,亦不放鬆嚴格要求他的機會。
眼見張居正啟又欲考問兒子功課,顧清稚搶先截下話頭替兒子解圍,笑嘻嘻道:「既然如此,那我得好好考考你。」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