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想到神農乃是慧智法師之友人,而他的師父慧智法師則是菩薩行走人間界的化身,莫文遠一時按捺不住,提出了問題,他道:“不知連山兄也否也身具神異之能,乃是天上仙人?”
神農氏驚訝道:“我可未說過?”
莫文遠先看大黑羊,只見大黑羊目露迷惘之色,瘋狂搖頭,顯然對方並沒有說過什麼,而大黑羊也不知道其身份。
“未曾說過。”
神農氏道:“連山乃我別稱。”
連山、連山、連山……
莫文遠想:好像有點耳熟,但此稱呼實在有些偏門,即便他飽讀詩書,一時間也沒想起來。
故而神農道:“我還有一名,莫約為眾人所知,其稱曰為神農。”
莫文遠:“……”
他身邊真是藏龍臥虎。
……
安南與占城國離得很近,按行走路程來看,雖說是跨越了國境線,卻不如從長安到洛陽的距離。
但與道路平坦的兩京走廊不同,越往內深入,道路就越發泥濘,而周身的景致也變成了真正的山野之景,偶爾還可聽聞虎嘯猿啼,莫文遠抬起頭,往前方看,只見樹木高大,上有藤蔓纏繞,樹葉不復春日的翠綠,色深近於黑,各色說不出性命的野花雜草纏繞在一起,樹叢中植株眾多,又生得高,遮天蔽日,幾乎擋住了陽光。
眼前的景色,若是按後世的詞彙,說是熱帶雨林也不為過了。
道路上行人並未變得稀少,但他們的身份,或是說國籍卻發生了改變。
“本地之人越發多了。”
且行人多為山野小民,不通漢話。
走著走著,忽見一年老之人坐在路邊,身前放倆扁擔,看他深棕色的皮膚,以及矮小的身材,很容易變判斷出其為本地老農,莫文遠先前還沒多注意,等看見他扁擔中放置何物,眼睛都睜大了,加快腳步,走到那人面前。
唐玄奘等人也停下腳步,好奇地看向莫文遠,不知他欲行何事。
莫文遠的語言能力還不錯,在到安南之後,還學了點本土的話,安南常年與中國的領土相接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還幾次被收為中國的領土,這對他們本地的語言形成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即使是安南本地的土話中,也帶有揮之不去的,漢族語言的影子。
既然能夠學會艱深晦澀的梵文,並且還能運用自如同母語一般,學會說安南本地的土話就不是什麼難事了,故他立刻操著生疏的話上前攀談。
那老農抬頭看人,見莫文遠身量很高,膚色偏白,五官又與常見的郎君有迥異之處,當即就睜大了眼睛,臉上煥發出神采,對他來說能夠見到大唐的郎君,是很值得吹噓,頂了不起的一件事。
莫文遠指了指扁擔中的吃食道:“此乃何物?”
老人用上了手指筆劃,莫文遠聽了半天,只知此物之名中的一音節很像是“蕉”,他的眉眼更加舒展了。彎彎的,新月似的形狀,金燦燦的,觸感順滑的皮,除了短了點以外,此物之長相與他記憶中的香蕉一模一樣。
甚之連沁入鼻腔中的,香蕉皮的淺淡香味,都很讓他懷念。
關於香蕉的產地,按歷史記載共有兩說,一說是香蕉為中國本土的水果,有兩千年以上的培育歷史,在屈原的《九歌》中說香蕉還能做紡織用,漢代的時候有一種叫做“甘蕉”的食物,甜而脆,後世也有人認為這或許是香蕉。
當然了,按照現代人的觀念來看,香蕉並不脆,也不可能做紡織,所以那些記載中的肯定不是香蕉,而莫文遠在唐代生活這麼多年,也並沒有見到這種水果的影子。所以說,起碼在玄幻大唐,香蕉並不是本土的產物。
還有一種記載是說,香蕉到了元代才從東南亞傳入中國,色黃,剝皮即為白,肉軟嫩甘甜,即受人喜愛。
安南屬於東南亞,能在這裡發現香蕉,實在是意外之喜。
兩扁擔的香蕉他都買了下來,考慮到無手可提,就連扁擔也一併拿走了,因為補償了扁擔的錢,那老農不僅沒有不高興,相反非常愉快地將它們給了莫文遠,並且還告訴他了一件事兒。
“若想要蕉,再往前行十里的村莊中也有賣的。”他道,“附近幾個村落都有種植此物,但數量不多,只能吃了玩玩。”
從他的話中,莫文遠還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在安南等地,香蕉已經從野生的養殖,變成了可人工種植,若是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說不定還能大量種植。
他真心實意道:“謝過老丈。”
別看他身板似乎不很壯實,扛起扁擔卻輕輕鬆鬆,扛著兩筐香蕉到眾人面前,即便是嚴肅的唐玄奘都面露好奇之色,而大黑羊更是一邊“咩咩咩咩咩咩咩”撒嬌一邊迎了上來,詢問道:此乃何物,能吃否?
莫文遠道:“當然是能吃的。”不過他並不準備先讓大黑羊吃了,而是另有打算。
他帶著笑意的眼眸鎖定了孫悟空,後者的感官十分敏銳,原本還盯著金燦燦的香蕉發呆,感受到莫文遠的視線後卻突然抬頭。
“此物大聖可想吃得?”
大黑羊:!!!
羊看向孫悟空,眼中熊熊燃燒著嫉妒的火焰,天吶,有了好吃的莫小遠竟然不第一個想到我,你這小妖精究竟給他下了什麼迷魂藥!
神農氏驚訝道:“我可未說過?”
莫文遠先看大黑羊,只見大黑羊目露迷惘之色,瘋狂搖頭,顯然對方並沒有說過什麼,而大黑羊也不知道其身份。
“未曾說過。”
神農氏道:“連山乃我別稱。”
連山、連山、連山……
莫文遠想:好像有點耳熟,但此稱呼實在有些偏門,即便他飽讀詩書,一時間也沒想起來。
故而神農道:“我還有一名,莫約為眾人所知,其稱曰為神農。”
莫文遠:“……”
他身邊真是藏龍臥虎。
……
安南與占城國離得很近,按行走路程來看,雖說是跨越了國境線,卻不如從長安到洛陽的距離。
但與道路平坦的兩京走廊不同,越往內深入,道路就越發泥濘,而周身的景致也變成了真正的山野之景,偶爾還可聽聞虎嘯猿啼,莫文遠抬起頭,往前方看,只見樹木高大,上有藤蔓纏繞,樹葉不復春日的翠綠,色深近於黑,各色說不出性命的野花雜草纏繞在一起,樹叢中植株眾多,又生得高,遮天蔽日,幾乎擋住了陽光。
眼前的景色,若是按後世的詞彙,說是熱帶雨林也不為過了。
道路上行人並未變得稀少,但他們的身份,或是說國籍卻發生了改變。
“本地之人越發多了。”
且行人多為山野小民,不通漢話。
走著走著,忽見一年老之人坐在路邊,身前放倆扁擔,看他深棕色的皮膚,以及矮小的身材,很容易變判斷出其為本地老農,莫文遠先前還沒多注意,等看見他扁擔中放置何物,眼睛都睜大了,加快腳步,走到那人面前。
唐玄奘等人也停下腳步,好奇地看向莫文遠,不知他欲行何事。
莫文遠的語言能力還不錯,在到安南之後,還學了點本土的話,安南常年與中國的領土相接壤,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還幾次被收為中國的領土,這對他們本地的語言形成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即使是安南本地的土話中,也帶有揮之不去的,漢族語言的影子。
既然能夠學會艱深晦澀的梵文,並且還能運用自如同母語一般,學會說安南本地的土話就不是什麼難事了,故他立刻操著生疏的話上前攀談。
那老農抬頭看人,見莫文遠身量很高,膚色偏白,五官又與常見的郎君有迥異之處,當即就睜大了眼睛,臉上煥發出神采,對他來說能夠見到大唐的郎君,是很值得吹噓,頂了不起的一件事。
莫文遠指了指扁擔中的吃食道:“此乃何物?”
老人用上了手指筆劃,莫文遠聽了半天,只知此物之名中的一音節很像是“蕉”,他的眉眼更加舒展了。彎彎的,新月似的形狀,金燦燦的,觸感順滑的皮,除了短了點以外,此物之長相與他記憶中的香蕉一模一樣。
甚之連沁入鼻腔中的,香蕉皮的淺淡香味,都很讓他懷念。
關於香蕉的產地,按歷史記載共有兩說,一說是香蕉為中國本土的水果,有兩千年以上的培育歷史,在屈原的《九歌》中說香蕉還能做紡織用,漢代的時候有一種叫做“甘蕉”的食物,甜而脆,後世也有人認為這或許是香蕉。
當然了,按照現代人的觀念來看,香蕉並不脆,也不可能做紡織,所以那些記載中的肯定不是香蕉,而莫文遠在唐代生活這麼多年,也並沒有見到這種水果的影子。所以說,起碼在玄幻大唐,香蕉並不是本土的產物。
還有一種記載是說,香蕉到了元代才從東南亞傳入中國,色黃,剝皮即為白,肉軟嫩甘甜,即受人喜愛。
安南屬於東南亞,能在這裡發現香蕉,實在是意外之喜。
兩扁擔的香蕉他都買了下來,考慮到無手可提,就連扁擔也一併拿走了,因為補償了扁擔的錢,那老農不僅沒有不高興,相反非常愉快地將它們給了莫文遠,並且還告訴他了一件事兒。
“若想要蕉,再往前行十里的村莊中也有賣的。”他道,“附近幾個村落都有種植此物,但數量不多,只能吃了玩玩。”
從他的話中,莫文遠還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在安南等地,香蕉已經從野生的養殖,變成了可人工種植,若是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說不定還能大量種植。
他真心實意道:“謝過老丈。”
別看他身板似乎不很壯實,扛起扁擔卻輕輕鬆鬆,扛著兩筐香蕉到眾人面前,即便是嚴肅的唐玄奘都面露好奇之色,而大黑羊更是一邊“咩咩咩咩咩咩咩”撒嬌一邊迎了上來,詢問道:此乃何物,能吃否?
莫文遠道:“當然是能吃的。”不過他並不準備先讓大黑羊吃了,而是另有打算。
他帶著笑意的眼眸鎖定了孫悟空,後者的感官十分敏銳,原本還盯著金燦燦的香蕉發呆,感受到莫文遠的視線後卻突然抬頭。
“此物大聖可想吃得?”
大黑羊:!!!
羊看向孫悟空,眼中熊熊燃燒著嫉妒的火焰,天吶,有了好吃的莫小遠竟然不第一個想到我,你這小妖精究竟給他下了什麼迷魂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