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
觀音菩薩:“……”
我都沒天天有吃的,你怎就有了?
一菩薩一老虎精大眼瞪小眼許久,都沒甚結果,還是莫文遠咳嗽一聲道:“日日吃怕是不成,然而我常送供奉給菩薩,你同他一起,便也能吃的。”
觀音菩薩:???
誰說的。
老虎精道:“那好,我便入了佛門又何妨。”
此事結束後,觀音菩薩本該帶著老虎精離開,哪裡知道他一朝吃美食,竟不願意走了,非要吃飽了才可上路,菩薩是個慈悲人,只能等他。
期間觀音菩薩不斷跟莫文遠使眼色,望他說點什麼,莫文遠接到眼神,無端覺得有點熟悉,莫大郎是個八面玲瓏的,當即便道:“今日粥做得多些,我雖知此物鄙陋,卻也不得不腆顏發問,菩薩可要用些。”後面的話都是自謙語。
大黑羊與玄奘法師的徒弟們都用心碎的眼神看向莫文遠:不是吧,多了這大胃王老虎精,我們都不夠吃,現在還要擠一觀音菩薩?
他們都要仇視菩薩了。
呵呵,誰沒看見你使的眼色?
觀音菩薩聽此言,心滿意足地點點頭,嘴上故作矜持:“出家人不重外物,即便是山間野露也可吃得,更別說是香甜的粥食。”他從袖裡乾坤中拿出一缽,半點不客氣。
卻不知,莫文遠在看清楚缽的模樣時,睜大眼睛。
和尚都以缽化緣,那缽的質地不錯,許多僧人一生只有一缽,莫文遠的師父慧智和尚也是如此,他視力好,心又細,看見缽的時候就心生懷疑,等拿到手上給菩薩盛粥的時候看缽看得更加清楚。
莫文遠不動聲色,把缽遞給觀音菩薩,見他喝了一口,眉頭舒展,嘖嘖稱嘆,冷不丁問了一句道:“味道如何,慧智師父?”
觀音菩薩順口道:“甚好——”
話還沒說話,他就像是被命運掐住咽喉的公雞,說不出話來,先抬頭環視一周,且別說別人,即便是喜怒不形於色如孫悟空,都流露出了驚訝的神采。
神農與觀音菩薩交好,但他與莫文遠不是很熟,感覺不出此刻微妙而又複雜的情況,只能送給菩薩一屬於友人的鼓勵眼神,而那大黑羊,難得從吃食中分出了點神思,看向自己,眼中充滿嘲笑。
大黑羊:嘎嘎嘎嘎嘎!菩薩你也有今天。
不要讓我們說好,最後還不是掉馬了?而且掉馬姿勢一點都不好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蠢死了蠢死了!
儼然不記得他曾經給饕餮的照顧,還有被騷擾的日日夜夜。
再回頭看一眼莫文遠,只見他的眼神十分複雜,敬重還是有的,只不過有點少,更多的是疑問。
師父你幹嘛?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師父!
更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菩薩!
觀音菩薩:“……”
我招惹誰了我?
……
老虎精被帶走之後,往安南行的路上就沒遇見甚大事。精怪還是有的,但都是些食人的精怪,冷酷的玄奘法師自然不會對他們手下留情,該物理度化的就物理度化了,羊還是叫囂著想要吃精怪,卻礙於玄奘法師在,並不如此行事。
行走三個月後,他們終於到了安南。
此時安南之中心並不叫做安南都護府,此都護府是唐高宗設立的,現在安南的中心還是交州都護府。這裡的交,取自交趾之意。
古代越南又有交趾之名。
唐前期國力強盛,對邊遠地區的看管也十分得力,統治穩固,安南當地所用的稅法被稱為兩稅法,當地的農人也需要交農稅,服勞役,甚至被徵收手工產品。
而安南的州縣,除了向唐王朝政府上包涵土特產在內的歲貢之外,還要交鹽稅、鐵稅、珠寶稅、麻稅等,規定相對嚴格。
什麼為顯示國威,賜附屬藩國技術、農產品以及一眾寶物而不求回報,是不存在的,唐代統治者身上可沒有不求回報的好品質。
莫文遠見此地商賈貨車,絡繹不絕,船順水道而下,將一箱箱的貨物送入安南,還挺驚訝:“此地商業之繁華,略遜於西域,然也未差太多。”商人很多,貨物流通量也很大。
然而敏銳的孫悟空在看了一會兒後卻道:“我看未必。”
“大聖何出此言?”
“我觀此地商船驢馬車隊頗多,卻皆是由大唐送往安南,少見安南商賈即物運往東土。”
莫文遠對此還算有點研究,跟李三娘在一起久了,他對商道之事了熟於心:“我未聽說過安南有甚土產品的,然後大唐之瓷器茶葉等物,即便是在西域都銷量亨通,怕是在安南也是如此。”
事實上莫文遠所言之語並非有錯漏,安南之地漢化已久,尤其是當地的國主貴族,皆習漢人之生活習性,好喝茶,鑑賞瓷器,故此些物件在安南很有市場。
神農是標準的農學家,對商賈之事的興趣不大,故而便提醒道:“我等來此地,各有事物要為,不若商討之後,分散為之。”
莫文遠點點頭道我:“如此甚好,我欲到集市看看,見此地為米價如何去。”
神農道歉:“此地炎熱,明明時令已入冬,卻很溫暖,可堪種植,我欲往田裡去。”
我都沒天天有吃的,你怎就有了?
一菩薩一老虎精大眼瞪小眼許久,都沒甚結果,還是莫文遠咳嗽一聲道:“日日吃怕是不成,然而我常送供奉給菩薩,你同他一起,便也能吃的。”
觀音菩薩:???
誰說的。
老虎精道:“那好,我便入了佛門又何妨。”
此事結束後,觀音菩薩本該帶著老虎精離開,哪裡知道他一朝吃美食,竟不願意走了,非要吃飽了才可上路,菩薩是個慈悲人,只能等他。
期間觀音菩薩不斷跟莫文遠使眼色,望他說點什麼,莫文遠接到眼神,無端覺得有點熟悉,莫大郎是個八面玲瓏的,當即便道:“今日粥做得多些,我雖知此物鄙陋,卻也不得不腆顏發問,菩薩可要用些。”後面的話都是自謙語。
大黑羊與玄奘法師的徒弟們都用心碎的眼神看向莫文遠:不是吧,多了這大胃王老虎精,我們都不夠吃,現在還要擠一觀音菩薩?
他們都要仇視菩薩了。
呵呵,誰沒看見你使的眼色?
觀音菩薩聽此言,心滿意足地點點頭,嘴上故作矜持:“出家人不重外物,即便是山間野露也可吃得,更別說是香甜的粥食。”他從袖裡乾坤中拿出一缽,半點不客氣。
卻不知,莫文遠在看清楚缽的模樣時,睜大眼睛。
和尚都以缽化緣,那缽的質地不錯,許多僧人一生只有一缽,莫文遠的師父慧智和尚也是如此,他視力好,心又細,看見缽的時候就心生懷疑,等拿到手上給菩薩盛粥的時候看缽看得更加清楚。
莫文遠不動聲色,把缽遞給觀音菩薩,見他喝了一口,眉頭舒展,嘖嘖稱嘆,冷不丁問了一句道:“味道如何,慧智師父?”
觀音菩薩順口道:“甚好——”
話還沒說話,他就像是被命運掐住咽喉的公雞,說不出話來,先抬頭環視一周,且別說別人,即便是喜怒不形於色如孫悟空,都流露出了驚訝的神采。
神農與觀音菩薩交好,但他與莫文遠不是很熟,感覺不出此刻微妙而又複雜的情況,只能送給菩薩一屬於友人的鼓勵眼神,而那大黑羊,難得從吃食中分出了點神思,看向自己,眼中充滿嘲笑。
大黑羊:嘎嘎嘎嘎嘎!菩薩你也有今天。
不要讓我們說好,最後還不是掉馬了?而且掉馬姿勢一點都不好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蠢死了蠢死了!
儼然不記得他曾經給饕餮的照顧,還有被騷擾的日日夜夜。
再回頭看一眼莫文遠,只見他的眼神十分複雜,敬重還是有的,只不過有點少,更多的是疑問。
師父你幹嘛?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師父!
更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菩薩!
觀音菩薩:“……”
我招惹誰了我?
……
老虎精被帶走之後,往安南行的路上就沒遇見甚大事。精怪還是有的,但都是些食人的精怪,冷酷的玄奘法師自然不會對他們手下留情,該物理度化的就物理度化了,羊還是叫囂著想要吃精怪,卻礙於玄奘法師在,並不如此行事。
行走三個月後,他們終於到了安南。
此時安南之中心並不叫做安南都護府,此都護府是唐高宗設立的,現在安南的中心還是交州都護府。這裡的交,取自交趾之意。
古代越南又有交趾之名。
唐前期國力強盛,對邊遠地區的看管也十分得力,統治穩固,安南當地所用的稅法被稱為兩稅法,當地的農人也需要交農稅,服勞役,甚至被徵收手工產品。
而安南的州縣,除了向唐王朝政府上包涵土特產在內的歲貢之外,還要交鹽稅、鐵稅、珠寶稅、麻稅等,規定相對嚴格。
什麼為顯示國威,賜附屬藩國技術、農產品以及一眾寶物而不求回報,是不存在的,唐代統治者身上可沒有不求回報的好品質。
莫文遠見此地商賈貨車,絡繹不絕,船順水道而下,將一箱箱的貨物送入安南,還挺驚訝:“此地商業之繁華,略遜於西域,然也未差太多。”商人很多,貨物流通量也很大。
然而敏銳的孫悟空在看了一會兒後卻道:“我看未必。”
“大聖何出此言?”
“我觀此地商船驢馬車隊頗多,卻皆是由大唐送往安南,少見安南商賈即物運往東土。”
莫文遠對此還算有點研究,跟李三娘在一起久了,他對商道之事了熟於心:“我未聽說過安南有甚土產品的,然後大唐之瓷器茶葉等物,即便是在西域都銷量亨通,怕是在安南也是如此。”
事實上莫文遠所言之語並非有錯漏,安南之地漢化已久,尤其是當地的國主貴族,皆習漢人之生活習性,好喝茶,鑑賞瓷器,故此些物件在安南很有市場。
神農是標準的農學家,對商賈之事的興趣不大,故而便提醒道:“我等來此地,各有事物要為,不若商討之後,分散為之。”
莫文遠點點頭道我:“如此甚好,我欲到集市看看,見此地為米價如何去。”
神農道歉:“此地炎熱,明明時令已入冬,卻很溫暖,可堪種植,我欲往田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