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南邊壓根兒就不存在自耕農這麼一回事。
因為開墾土地的全是士族家的家生子。
可能就是因為是家生子,是自家的財產。對於自己家的財產,南邊的士族吃相好看點,總給人留一條活路。
當然更可能是南邊的士族占地多,同時南邊還能一年兩熟至三熟。
當然南邊的瘴氣更嚴重。這開墾嘛,總會遇上更多的難事。
可問題在於開墾這是家生子的活計,壓根輪不著士族擔憂。
就是填了人命,也是家生子的人命去填。跟高高在上的士族沒一毛的關系。
士族只會高高在上,曲高和寡,指點江山,縱橫談論了天下大事。
在酒樓與劉胤吃過酒,二人談論一些各自聽聞的趣事。
這般打發一些時辰。爾後,各自告辭。
離開酒樓,東方渭醒醒酒。這會兒他的心情不錯。
於是不急著回府,東方渭在市井上走一走。聽一聽市井趣聞。
從百姓的口中,東方渭聽到了南邊的糖國貢使上貢一說。
「說那唐國的由來,就是因著貢糖。真羨慕,指定那一國就是到處都是貢糖。要不然,哪能送來神京城賣得那般多。」
「這糖精貴著,再多,神京城的老少爺們也能吃下。」
「那貢使的模樣咋那般丑,這夷人真難看。」
「……」
聽著百姓們的議論,東方渭心頭笑一笑。
貢使,不止有他的心腹。領頭的一人是島上的蠻人酋長。
或者說聽酋長自己講述由來,他的祖輩早年也是戰亂,才從前朝末年移居於大島上。
年歲太久遠了,這跟島上的蠻人通婚。這模樣就有一些變化。
可能這落在神京城的百姓眼中,這就是夷人丑的說法。
要讓東方渭看來,那酋長也流著中原人的血脈,哪裡丑了?就過就是黑一點,矮一點。
可能就像夢裡的說法,用後世的說法,那是營養不夠,慢慢的後輩的身高變矮了。
這些年裡,東方渭幹的事情不多。就是移民,組織更多的民戶開墾更多的土地。組織更多的丁口練鋼鐵,造船,製糖,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後,當然就是拉起護衛司,用護衛司的武力保護移民來的丁戶。
這些年裡的成果不錯。或者說憑著更先進的武器,更強大的武力,大島之上的部落不是投降效忠於東方渭這一位大郎君的。
那麼,就成了東方渭的俘虜。至於俘虜的用法,那當然就是用來當大牲口。一些捨不得讓丁戶們做的苦活累活,可能要人命的活,那就讓俘虜干。
開墾新的土地,挖了礦石,總是缺著俘虜的。再多的俘虜,在東方渭的心頭也不夠。
沒法子,一片白紙好做畫,大島之上真造紙。
可是呢,那一旦開啟了模樣的發家之路。丁戶人口,那總也不夠的。
畢竟無論是造船出海打漁,練了護衛司的海卒。
還是練鋼鐵,造武器和農具,這些全要人手。便是制了鹹魚、魚乾、糖,這些一樣要人手。
無論大島之上的方方面面,那都需要越來越多的丁口。
對於大周皇朝制下的流民,東方渭羨慕著。他巴不得移了更多的民戶去大島之上。
至於在大周朝的治下,東方渭還是蟄伏著。
這一個天下確實讓普通的黎明百姓難活啊。
可是士族們的實力太強大。這些士族在自己掌握的地盤上,他們有土地、糧食、丁口,也有護衛的資源。
這些士族跟一個一個的小軍閥,在東方渭眼中沒兩樣。
更不要說還有一等士族,他們一代一代的為官,那積攢的家底有多厚?
東方渭不敢想像。
若說原來的東方渭見著張暌之前,他覺得張暌是禍亂天下之輩。
可有著夢裡的見聞,再是多聽一聽後世的知識後。東方渭知道,便是沒有張暌,可能還有李暌、越暌。
因為百姓過得太苦,這就像乾柴之上,只要落一點火星,那就一定會燃起熊熊的大火,一發不可收拾。
在後世的見聞告訴了東方渭,便是張暌的那一起義舉動才是搖動了大周皇朝的統治根基。
這些年,東方渭跟張暌有聯繫。對方行善,他也幫襯著。
從這些舉動里,東方渭知道一些實情。實則便是張暌的行善,張暌的背後還有人。
那些人全是士族。
挖皇朝牆角的是士族,想踢幾腳天下社稷治安的還是士族。
士族總站在岸上,總高高在上,莫說張暌再遇上東方渭時,還是感慨一回士族,羨慕了士族。
擱東方渭的想法,士族尚存,這天下便是改朝換代了,又能如何?
幾朝大事,全成門庭私計。
換了皇帝,換了皇朝,士族還盤據在這一片大地的頂端。一切哪有改變?
不是有一句話嘛,沒有千年的皇族,但有千年的世家。
世家,患也。還是心腹之患。
至少這是東方渭的看法。因為這些士族占著土地,讓普通的黎庶們沒活路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因為開墾土地的全是士族家的家生子。
可能就是因為是家生子,是自家的財產。對於自己家的財產,南邊的士族吃相好看點,總給人留一條活路。
當然更可能是南邊的士族占地多,同時南邊還能一年兩熟至三熟。
當然南邊的瘴氣更嚴重。這開墾嘛,總會遇上更多的難事。
可問題在於開墾這是家生子的活計,壓根輪不著士族擔憂。
就是填了人命,也是家生子的人命去填。跟高高在上的士族沒一毛的關系。
士族只會高高在上,曲高和寡,指點江山,縱橫談論了天下大事。
在酒樓與劉胤吃過酒,二人談論一些各自聽聞的趣事。
這般打發一些時辰。爾後,各自告辭。
離開酒樓,東方渭醒醒酒。這會兒他的心情不錯。
於是不急著回府,東方渭在市井上走一走。聽一聽市井趣聞。
從百姓的口中,東方渭聽到了南邊的糖國貢使上貢一說。
「說那唐國的由來,就是因著貢糖。真羨慕,指定那一國就是到處都是貢糖。要不然,哪能送來神京城賣得那般多。」
「這糖精貴著,再多,神京城的老少爺們也能吃下。」
「那貢使的模樣咋那般丑,這夷人真難看。」
「……」
聽著百姓們的議論,東方渭心頭笑一笑。
貢使,不止有他的心腹。領頭的一人是島上的蠻人酋長。
或者說聽酋長自己講述由來,他的祖輩早年也是戰亂,才從前朝末年移居於大島上。
年歲太久遠了,這跟島上的蠻人通婚。這模樣就有一些變化。
可能這落在神京城的百姓眼中,這就是夷人丑的說法。
要讓東方渭看來,那酋長也流著中原人的血脈,哪裡丑了?就過就是黑一點,矮一點。
可能就像夢裡的說法,用後世的說法,那是營養不夠,慢慢的後輩的身高變矮了。
這些年裡,東方渭幹的事情不多。就是移民,組織更多的民戶開墾更多的土地。組織更多的丁口練鋼鐵,造船,製糖,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後,當然就是拉起護衛司,用護衛司的武力保護移民來的丁戶。
這些年裡的成果不錯。或者說憑著更先進的武器,更強大的武力,大島之上的部落不是投降效忠於東方渭這一位大郎君的。
那麼,就成了東方渭的俘虜。至於俘虜的用法,那當然就是用來當大牲口。一些捨不得讓丁戶們做的苦活累活,可能要人命的活,那就讓俘虜干。
開墾新的土地,挖了礦石,總是缺著俘虜的。再多的俘虜,在東方渭的心頭也不夠。
沒法子,一片白紙好做畫,大島之上真造紙。
可是呢,那一旦開啟了模樣的發家之路。丁戶人口,那總也不夠的。
畢竟無論是造船出海打漁,練了護衛司的海卒。
還是練鋼鐵,造武器和農具,這些全要人手。便是制了鹹魚、魚乾、糖,這些一樣要人手。
無論大島之上的方方面面,那都需要越來越多的丁口。
對於大周皇朝制下的流民,東方渭羨慕著。他巴不得移了更多的民戶去大島之上。
至於在大周朝的治下,東方渭還是蟄伏著。
這一個天下確實讓普通的黎明百姓難活啊。
可是士族們的實力太強大。這些士族在自己掌握的地盤上,他們有土地、糧食、丁口,也有護衛的資源。
這些士族跟一個一個的小軍閥,在東方渭眼中沒兩樣。
更不要說還有一等士族,他們一代一代的為官,那積攢的家底有多厚?
東方渭不敢想像。
若說原來的東方渭見著張暌之前,他覺得張暌是禍亂天下之輩。
可有著夢裡的見聞,再是多聽一聽後世的知識後。東方渭知道,便是沒有張暌,可能還有李暌、越暌。
因為百姓過得太苦,這就像乾柴之上,只要落一點火星,那就一定會燃起熊熊的大火,一發不可收拾。
在後世的見聞告訴了東方渭,便是張暌的那一起義舉動才是搖動了大周皇朝的統治根基。
這些年,東方渭跟張暌有聯繫。對方行善,他也幫襯著。
從這些舉動里,東方渭知道一些實情。實則便是張暌的行善,張暌的背後還有人。
那些人全是士族。
挖皇朝牆角的是士族,想踢幾腳天下社稷治安的還是士族。
士族總站在岸上,總高高在上,莫說張暌再遇上東方渭時,還是感慨一回士族,羨慕了士族。
擱東方渭的想法,士族尚存,這天下便是改朝換代了,又能如何?
幾朝大事,全成門庭私計。
換了皇帝,換了皇朝,士族還盤據在這一片大地的頂端。一切哪有改變?
不是有一句話嘛,沒有千年的皇族,但有千年的世家。
世家,患也。還是心腹之患。
至少這是東方渭的看法。因為這些士族占著土地,讓普通的黎庶們沒活路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