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散了宴後,他帶著輕微醉意回軍帳。
翌日醒來,得知李玹竟真給他派了一個文吏。說是文吏,實則是來看著他的起居生活,防止他又熬夜不顧身體。
而且好巧不巧,來的人竟是裴椹的弟弟——裴棹。
李禪秀再次無言,暗忖:裴椹該不會施了什麼妖法,竟真能說動阿爹。
裴棹初來乍到,戰戰兢兢,生怕太子以為自己是兄長派來抓姦……哦不,是盯梢的。
李禪秀反倒寬慰他幾句,然後帶他一起去見董堅的部下。
前不久,木舸的事已經被上報給李玹,並核實。加上這次招納流民軍,董遠作為董堅的孫子,出力不小。尤其舊部們多是因為董遠在這,才願意投靠。
李玹昨日已經下旨,封木舸為晉王世子,董遠為忠勇侯,以示恩澤。
當然,木舸已經改名李舸。將此事昭告天下,也是希望能引李舸的父母主動現身。
董堅的舊部沒想到他們的少主能被封侯,他們也都被提拔重用,這比在薄胤那邊受到的對待好得多。
見到李禪秀後,他們一時都有些激動,紛紛行禮感謝。
李禪秀將善水戰的人都交給閻嘯鳴,安排去訓練水師。至於那些會造船的匠人,也都安排到水寨,等木料運來,就著手造船。
李舸這幾日都與匠人們一起研究圖紙,並未露面。
倒是董遠,見舊部中的叔叔伯伯們如今又能領兵,心中羨慕,一直小尾巴似的跟在李禪秀身後。
等李禪秀終於忙完,轉頭問他有何事時,他才終於撓頭上前,不好意思說:「太子殿下,我……臣也想當兵。」
李禪秀略一思忖,道:「你到趙律軍中,先跟水師一起訓練吧,你爺爺的那些舊部也在那。」
董遠眼睛一亮:「那殿下,下次薄胤再來攻打時,我能上戰場嗎?」
李禪秀失笑:「你才十五歲,刀劍無眼,先好好訓練,不必那麼早就上戰場衝鋒。」
董遠立刻挺起胸膛,道:「十五不小了,之前我族中的兄長,十五歲都成親了。再者,我聽說北地的裴椹十三歲時就已經上戰場,豈不比我更小?」
李禪秀一愣,道:「你敬仰裴椹?」
「不,我覺得我以後比他還厲害。」董遠繼續挺胸。
李禪秀啼笑皆非,鼓勵道:「嗯,有志氣。」
不過董遠自己倒先泄氣,嘿嘿笑道:「其實是有一點敬仰他,另外我不夠聰明,可能還是比不上他。」
但很快又說:「不過我跟小舟加起來,再過十年的話,說不定能跟他比一比。」
這樣應該就有勇也有謀了。
李禪秀忍笑:「你加小舟,那他也加別人怎麼辦?」
董遠愣住:「他加誰?」
李禪秀笑而不語,道:「你先去水師訓練吧,若訓練得好,等你過了十六歲,就讓你上戰場。」
……
又過兩月,從西南山中運來的木料終於陸續抵達,北軍也開始如火如荼地造船。
李禪秀期間回過兩次洛陽,但因要監造造船,每次都很快又返回水寨。
直到深冬,細雪微飄,年關將至時,李玹不知第幾次下旨催李禪秀回京。
而李禪秀在得知北邊暫時安穩,裴椹也已經率軍回京時,終於帶著李舸、董遠等人,同樣踏上回京的路。
官道漫長,思念萬千。
快到點洛陽時,李禪秀便不時從馬車探出身,向前方張望。
董遠在車後好奇跟李舸咬耳朵:「殿下好像迫不及待要見誰。」
李舸輕輕瞪他一眼,讓他到了京城後要謹言慎行,別再跟以前一樣亂說話。
城門處,李玹知道李禪秀回來,特意到城外接他。
李禪秀遠遠看見父親身影,便忍不住露出笑意,馬車剛停穩,就忍不住跳下車,一步並作兩步上前,高興道:「阿爹!」
因李玹是微服前來,他便沒喊聖上或父皇。
李玹站在細雪中,數著佛珠的手微頓,很快抬起撣去他肩上幾片雪花,而後凝視他愈發成熟但依舊秀麗的面容,嘆道:「瘦了,也沉穩了。」
李禪秀眼睛微濕,道:「阿爹也有些瘦了,是不是最近又經常熬夜批摺子?您還讓裴棹去盯著我,我看下次應該我叫人也盯著阿爹……」
父子倆一番寒暄,而後李禪秀又忙向李玹介紹李舸和董遠。
兩個少年好奇看李玹一眼,但攝於對方的氣勢,都沒敢多看,很快恭敬行禮。
李玹淡笑讓他們起身,先仔細看了一陣李舸,點頭道:「長得像你爺爺,但更像你祖母。」
對董遠,他同樣問了幾句,並感慨:「若你祖父當初沒出意外,我們興許早與你祖父結盟,說不定能早日認識,也早日認出李舸。」
李禪秀在旁靜靜聽父親說話,目光卻忍不住望向城裡。
然而可過了許久,也沒人再出來迎接。
終於,在李玹帶他們一起回宮時,他忍不住湊近到李玹身邊,小聲問:「阿爹,不是說裴椹也回洛陽了嗎?怎麼沒看見他?」
明明他之前特意給裴椹寫信,說過自己今日能到。
第145章
李玹聞言腳步一頓, 偏過頭,眼神意味不明地覷他。
李禪秀被看得莫名心虛,輕咳一聲, 小聲找補:「我也分外思念阿爹, 只是……只不過……也關心北邊的戰事……」
翌日醒來,得知李玹竟真給他派了一個文吏。說是文吏,實則是來看著他的起居生活,防止他又熬夜不顧身體。
而且好巧不巧,來的人竟是裴椹的弟弟——裴棹。
李禪秀再次無言,暗忖:裴椹該不會施了什麼妖法,竟真能說動阿爹。
裴棹初來乍到,戰戰兢兢,生怕太子以為自己是兄長派來抓姦……哦不,是盯梢的。
李禪秀反倒寬慰他幾句,然後帶他一起去見董堅的部下。
前不久,木舸的事已經被上報給李玹,並核實。加上這次招納流民軍,董遠作為董堅的孫子,出力不小。尤其舊部們多是因為董遠在這,才願意投靠。
李玹昨日已經下旨,封木舸為晉王世子,董遠為忠勇侯,以示恩澤。
當然,木舸已經改名李舸。將此事昭告天下,也是希望能引李舸的父母主動現身。
董堅的舊部沒想到他們的少主能被封侯,他們也都被提拔重用,這比在薄胤那邊受到的對待好得多。
見到李禪秀後,他們一時都有些激動,紛紛行禮感謝。
李禪秀將善水戰的人都交給閻嘯鳴,安排去訓練水師。至於那些會造船的匠人,也都安排到水寨,等木料運來,就著手造船。
李舸這幾日都與匠人們一起研究圖紙,並未露面。
倒是董遠,見舊部中的叔叔伯伯們如今又能領兵,心中羨慕,一直小尾巴似的跟在李禪秀身後。
等李禪秀終於忙完,轉頭問他有何事時,他才終於撓頭上前,不好意思說:「太子殿下,我……臣也想當兵。」
李禪秀略一思忖,道:「你到趙律軍中,先跟水師一起訓練吧,你爺爺的那些舊部也在那。」
董遠眼睛一亮:「那殿下,下次薄胤再來攻打時,我能上戰場嗎?」
李禪秀失笑:「你才十五歲,刀劍無眼,先好好訓練,不必那麼早就上戰場衝鋒。」
董遠立刻挺起胸膛,道:「十五不小了,之前我族中的兄長,十五歲都成親了。再者,我聽說北地的裴椹十三歲時就已經上戰場,豈不比我更小?」
李禪秀一愣,道:「你敬仰裴椹?」
「不,我覺得我以後比他還厲害。」董遠繼續挺胸。
李禪秀啼笑皆非,鼓勵道:「嗯,有志氣。」
不過董遠自己倒先泄氣,嘿嘿笑道:「其實是有一點敬仰他,另外我不夠聰明,可能還是比不上他。」
但很快又說:「不過我跟小舟加起來,再過十年的話,說不定能跟他比一比。」
這樣應該就有勇也有謀了。
李禪秀忍笑:「你加小舟,那他也加別人怎麼辦?」
董遠愣住:「他加誰?」
李禪秀笑而不語,道:「你先去水師訓練吧,若訓練得好,等你過了十六歲,就讓你上戰場。」
……
又過兩月,從西南山中運來的木料終於陸續抵達,北軍也開始如火如荼地造船。
李禪秀期間回過兩次洛陽,但因要監造造船,每次都很快又返回水寨。
直到深冬,細雪微飄,年關將至時,李玹不知第幾次下旨催李禪秀回京。
而李禪秀在得知北邊暫時安穩,裴椹也已經率軍回京時,終於帶著李舸、董遠等人,同樣踏上回京的路。
官道漫長,思念萬千。
快到點洛陽時,李禪秀便不時從馬車探出身,向前方張望。
董遠在車後好奇跟李舸咬耳朵:「殿下好像迫不及待要見誰。」
李舸輕輕瞪他一眼,讓他到了京城後要謹言慎行,別再跟以前一樣亂說話。
城門處,李玹知道李禪秀回來,特意到城外接他。
李禪秀遠遠看見父親身影,便忍不住露出笑意,馬車剛停穩,就忍不住跳下車,一步並作兩步上前,高興道:「阿爹!」
因李玹是微服前來,他便沒喊聖上或父皇。
李玹站在細雪中,數著佛珠的手微頓,很快抬起撣去他肩上幾片雪花,而後凝視他愈發成熟但依舊秀麗的面容,嘆道:「瘦了,也沉穩了。」
李禪秀眼睛微濕,道:「阿爹也有些瘦了,是不是最近又經常熬夜批摺子?您還讓裴棹去盯著我,我看下次應該我叫人也盯著阿爹……」
父子倆一番寒暄,而後李禪秀又忙向李玹介紹李舸和董遠。
兩個少年好奇看李玹一眼,但攝於對方的氣勢,都沒敢多看,很快恭敬行禮。
李玹淡笑讓他們起身,先仔細看了一陣李舸,點頭道:「長得像你爺爺,但更像你祖母。」
對董遠,他同樣問了幾句,並感慨:「若你祖父當初沒出意外,我們興許早與你祖父結盟,說不定能早日認識,也早日認出李舸。」
李禪秀在旁靜靜聽父親說話,目光卻忍不住望向城裡。
然而可過了許久,也沒人再出來迎接。
終於,在李玹帶他們一起回宮時,他忍不住湊近到李玹身邊,小聲問:「阿爹,不是說裴椹也回洛陽了嗎?怎麼沒看見他?」
明明他之前特意給裴椹寫信,說過自己今日能到。
第145章
李玹聞言腳步一頓, 偏過頭,眼神意味不明地覷他。
李禪秀被看得莫名心虛,輕咳一聲, 小聲找補:「我也分外思念阿爹, 只是……只不過……也關心北邊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