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柯文遠急切道,「好好,我與你寫信讓你早日離京,你為何不聽?」
張好好道,「柯大人應當知道,我是被賣入樊樓,並非自由身,哪裡是我說走就能走的?」
「我連著信附了一張千兩銀票,理應足夠你的贖金才是。」
「我並非看到銀票,想來是路上落了吧。」
柯文遠並未疑心,從懷中摸出一張銀票塞進張好好的手中,「丟了便丟了,這些理應足夠,明日清晨便速速離開。」
張好好這才抬頭看向柯文遠。
窗門未關,朗月入內照亮柯文遠的臉龐,照亮張好好的眼。
「柯大人,既然您一心要讓妾身離開京城,請恕妾僭越求問。王繼恩並非善類,你入他的帳下,究竟有何圖謀?」
柯文遠欲言又止,最後只深深嘆了一口氣,「好好不要再問,請務必離開即可!」
柯文遠說完便跳窗離開。
汴梁沒有宵禁。
即便是如今大戰在即,汴梁仍舊歌舞昇平。
柯文遠走在街上抬頭想要望月,卻發現明月已被烏雲遮蔽,但前路依舊一片通亮,只因汴梁的夜燈火無數。
一陣狂風呼嘯而過,燈籠被吹得七零八落,滅了大半。
「這風怎麼這麼邪乎,真晦氣!」
「看樣子要下雨了,收了攤回家去得了。」
*
堂間穩穩噹噹坐了四人。
顧善長、張遂、杜充、狗一刀都在此。
張遂猶猶豫豫開口道,「咱們在此議事卻不叫官家,不大妥當吧?」
這話說得顧善長與杜充都不好接,唯獨狗一刀輕嗤一聲,「你要討好他倒不如給他找點兒奇石珍寶送去。」
狗一刀看著杜充道,「你剛剛說得王繼恩究竟是什麼人?」
「王繼恩乃是太宗信臣,而後歷了三朝,是本朝至今唯一掌握實權的宦官。」
王繼恩之所以是太宗的信臣,只因為當年太祖病危命王繼恩傳信出宮時,他私自將此事告知了太宗,由此太宗以太祖之弟身份登基,皇位由此易了一脈。
至趙吉時,仍舊對王繼恩信任有加。
杜充憂心忡忡道,「京中傳來密信,王繼恩近些時日與契丹人來往密切。」
張遂道,「他難不成還能和契丹人合謀做什麼?就算他合謀,總得圖個什麼吧。他一個太監,沒根沒後,又老的不成樣子,金銀權色官家可從沒缺過他的份。」
杜充也想不通,「此時與契丹人來往,必然是與即將開始的戰事有關,我們還是小心行事為佳。」
狗一刀想到今晨收到的信,看向杜充,「契丹人入關後的兵馬都被帶出了嗎?」
杜充還真知道,畢竟當日入關是他給辦的,出關時他雖不在北境,卻特地打聽過,想到這事憂心更重,「入關五千人馬,出關時少了兩千人馬。」
兩千黑甲會藏在哪裡。
這兩千人又是否與王繼恩有關,一切成了懸題。
幾人散了後,狗一刀找到阿飛,請他務必去找到楚留香說明此事,讓楚留香幫著調查。
阿飛聽了兩千黑甲與王繼恩的事,知道此事非小,當夜便策馬出發。
阿飛走的第二日,便有斥候來報,遼兵來了。
*
蕭成齊率領二十萬遼兵駐紮,中帳設在霸縣與歸義中間,正對文安,其餘兵力以此為中心點向兩側散開,對文安呈包圍態勢,斷了文安與外界的聯絡之路。
糧草、信息全都傳不進來。
所有人都知道,攻城開始了。
攻城的辦法有很多種,蕭成齊並非是個急躁的人,以文攻為始。
蕭成齊在派人在城下勸降三日,然後散去。
此時城中糧草尚足,這時候的勸降不過是為了向世人表現他的儒將名頭,展示個先禮後兵。
狗一刀還在校場練兵,忽然看見眾人行色匆匆。
狗一刀拉住一人問,「怎麼回事?」
那尉官罵罵咧咧,「狗日的契丹兵在挖地道!」
蕭成齊自稱儒將,攻城時候卻無所不用其極,他從來不會直接強攻,而是各種法子都試一遍。
顧善長的兵法學得不錯用的也不錯,算得上是大宋難得的有腦子的將軍。
早就派人守在城中各個水井邊,只要井水渾濁就開始探查地洞。
從企圖挖地道鑽進來,再到挖城牆地基,就這麼一個挖地道的法子蕭成齊就足足用了十天,
張遂不禁笑著感嘆道,「這傢伙怎麼這麼軸?」
顧善長卻沒那麼輕鬆,「因為他不必著急。」
總歸斷糧的不是他們,作為守軍他們自然被動許多。
遼軍安靜了幾天後,再次來了。
這回所有人知道,強攻開始了。
灰暗的蒼穹之下漂浮著一片黑雲,數隻禿鷲在參差的雲層間穿梭,繞著文安城低空盤旋,陣陣高亢刺耳的叫聲穿透整座城。
杜充抬頭看著久久不去的禿鷲,嘟囔道,「不吉利,太不吉利了!這比烏鴉來叫喚還煩人。」
狗一刀無所謂道,「吃你還得等些日子呢,你怕什麼。」
杜充本想賭氣的說句「先吃你」,結果剛轉頭看見狗一刀手臂處滲出的鮮血,生生吞下了那句話。
張好好道,「柯大人應當知道,我是被賣入樊樓,並非自由身,哪裡是我說走就能走的?」
「我連著信附了一張千兩銀票,理應足夠你的贖金才是。」
「我並非看到銀票,想來是路上落了吧。」
柯文遠並未疑心,從懷中摸出一張銀票塞進張好好的手中,「丟了便丟了,這些理應足夠,明日清晨便速速離開。」
張好好這才抬頭看向柯文遠。
窗門未關,朗月入內照亮柯文遠的臉龐,照亮張好好的眼。
「柯大人,既然您一心要讓妾身離開京城,請恕妾僭越求問。王繼恩並非善類,你入他的帳下,究竟有何圖謀?」
柯文遠欲言又止,最後只深深嘆了一口氣,「好好不要再問,請務必離開即可!」
柯文遠說完便跳窗離開。
汴梁沒有宵禁。
即便是如今大戰在即,汴梁仍舊歌舞昇平。
柯文遠走在街上抬頭想要望月,卻發現明月已被烏雲遮蔽,但前路依舊一片通亮,只因汴梁的夜燈火無數。
一陣狂風呼嘯而過,燈籠被吹得七零八落,滅了大半。
「這風怎麼這麼邪乎,真晦氣!」
「看樣子要下雨了,收了攤回家去得了。」
*
堂間穩穩噹噹坐了四人。
顧善長、張遂、杜充、狗一刀都在此。
張遂猶猶豫豫開口道,「咱們在此議事卻不叫官家,不大妥當吧?」
這話說得顧善長與杜充都不好接,唯獨狗一刀輕嗤一聲,「你要討好他倒不如給他找點兒奇石珍寶送去。」
狗一刀看著杜充道,「你剛剛說得王繼恩究竟是什麼人?」
「王繼恩乃是太宗信臣,而後歷了三朝,是本朝至今唯一掌握實權的宦官。」
王繼恩之所以是太宗的信臣,只因為當年太祖病危命王繼恩傳信出宮時,他私自將此事告知了太宗,由此太宗以太祖之弟身份登基,皇位由此易了一脈。
至趙吉時,仍舊對王繼恩信任有加。
杜充憂心忡忡道,「京中傳來密信,王繼恩近些時日與契丹人來往密切。」
張遂道,「他難不成還能和契丹人合謀做什麼?就算他合謀,總得圖個什麼吧。他一個太監,沒根沒後,又老的不成樣子,金銀權色官家可從沒缺過他的份。」
杜充也想不通,「此時與契丹人來往,必然是與即將開始的戰事有關,我們還是小心行事為佳。」
狗一刀想到今晨收到的信,看向杜充,「契丹人入關後的兵馬都被帶出了嗎?」
杜充還真知道,畢竟當日入關是他給辦的,出關時他雖不在北境,卻特地打聽過,想到這事憂心更重,「入關五千人馬,出關時少了兩千人馬。」
兩千黑甲會藏在哪裡。
這兩千人又是否與王繼恩有關,一切成了懸題。
幾人散了後,狗一刀找到阿飛,請他務必去找到楚留香說明此事,讓楚留香幫著調查。
阿飛聽了兩千黑甲與王繼恩的事,知道此事非小,當夜便策馬出發。
阿飛走的第二日,便有斥候來報,遼兵來了。
*
蕭成齊率領二十萬遼兵駐紮,中帳設在霸縣與歸義中間,正對文安,其餘兵力以此為中心點向兩側散開,對文安呈包圍態勢,斷了文安與外界的聯絡之路。
糧草、信息全都傳不進來。
所有人都知道,攻城開始了。
攻城的辦法有很多種,蕭成齊並非是個急躁的人,以文攻為始。
蕭成齊在派人在城下勸降三日,然後散去。
此時城中糧草尚足,這時候的勸降不過是為了向世人表現他的儒將名頭,展示個先禮後兵。
狗一刀還在校場練兵,忽然看見眾人行色匆匆。
狗一刀拉住一人問,「怎麼回事?」
那尉官罵罵咧咧,「狗日的契丹兵在挖地道!」
蕭成齊自稱儒將,攻城時候卻無所不用其極,他從來不會直接強攻,而是各種法子都試一遍。
顧善長的兵法學得不錯用的也不錯,算得上是大宋難得的有腦子的將軍。
早就派人守在城中各個水井邊,只要井水渾濁就開始探查地洞。
從企圖挖地道鑽進來,再到挖城牆地基,就這麼一個挖地道的法子蕭成齊就足足用了十天,
張遂不禁笑著感嘆道,「這傢伙怎麼這麼軸?」
顧善長卻沒那麼輕鬆,「因為他不必著急。」
總歸斷糧的不是他們,作為守軍他們自然被動許多。
遼軍安靜了幾天後,再次來了。
這回所有人知道,強攻開始了。
灰暗的蒼穹之下漂浮著一片黑雲,數隻禿鷲在參差的雲層間穿梭,繞著文安城低空盤旋,陣陣高亢刺耳的叫聲穿透整座城。
杜充抬頭看著久久不去的禿鷲,嘟囔道,「不吉利,太不吉利了!這比烏鴉來叫喚還煩人。」
狗一刀無所謂道,「吃你還得等些日子呢,你怕什麼。」
杜充本想賭氣的說句「先吃你」,結果剛轉頭看見狗一刀手臂處滲出的鮮血,生生吞下了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