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一月十四日,胤禛晉封了四位總理事務大臣。

  十三阿哥胤祥為其一,因其無爵,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

  餘下三人為胤禩、富察.馬齊、隆科多。

  同日,胤禛晉封延信為貝子,命延信馳驛赴甘州,掌撫遠大將軍印信,並下了一道密諭給他:「你抵達後,將大將軍王所有奏摺、所有硃批諭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繳封固後奏送。如果將軍要親自帶來,你從速開列緣由,在伊家信帶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軟疏怠,檢閱奏文後,並不全部交來,朕就生你的氣了!若在路上遇見大將軍,勿將此諭稍有泄露。」

  同日,胤禛諭禮部,言說要將弘晳封為多羅郡王。

  雖有悖於康熙遺命,然則胤禛另有打算。

  他知皇父終不能忘,為大清江山,置二哥胤礽於那般境地,直至臨終,亦耿耿於懷。

  他定要彌補皇父的憾事。

  隨後,雍正二年十二月,允礽病危,雍正開始安排允礽後事,並令弘晳克盡子道。

  於同月十四日,允礽病故後,追封其為和碩理親王,諡號曰:密。

  六年後,於雍正八年五月,雍正下令理郡王弘晳晉升繼承其生父允礽和碩理親王之位子,成為同輩中王爵最高者。

  他復了二哥的親王位,也滿足了皇父命弘皙為親王的遺詔。

  這都是後話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雍正命人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及阿薩納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以一等公散秩大臣,其舅伯起管理。

  此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烏雅家本為正黃旗包衣,早在康熙年間就抬旗。

  如今抬的是以烏瑪祿為準,上下四代內的烏雅家的親族,如叔伯兄弟及其夫妻子女等親眷。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

  即位便頒立詔書於天下。

  詔曰:「朕皇考大行皇帝德妃之子,昔皇二子弱齡建立,深為聖慈鍾愛,寢處時依恩勤倍篤,不幸中年神志昏憒病類風狂,皇考念宗社重任付託為艱,不得已再行廢斥,待至十有餘年,沈疾如故,痊可無期,是以皇考升遐之日,詔朕纘承大統,朕之子侄甚多,惟思一體相關敦睦罔替,共享昇平之福,永圖磐石之安……」

  同時,奉其生母德妃為聖母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

  不久,定下年號為雍正。

  同月,西征戰事尚在談判議和,胤禎得知自己皇父病逝,當即由西北前線暫返京師。

  胤禟聞言,耗費大量錢財,將胤禎的花園修葺一新。

  等雍正暫且可以得出兩分空閒後,見了烏瑪祿一面。

  烏瑪祿在屋裡烤火,正和萬琉哈柳煙說話,看他來了,萬琉哈柳煙先行告退。

  烏瑪祿招呼他坐下。

  「忙完了?」

  「暫時忙完了。」

  「你不好好歇息,怎麼來我這兒了。」烏瑪祿嘆道,「這些日子你沒睡好,眼睛都青了一圈。」

  雍正道:「雖為皇額娘上了尊號,但後宮的事,還未處理,所以來擾皇額娘了。」

  烏瑪祿微微搖頭:「有靜姝在,哪兒用你擔憂了。」

  「還是得問過皇額娘才是。」

  烏瑪祿聞言,嘆息道:「你皇父最終還是定了我的孩子繼承大統……我卻並不想要……」

  她嘆息著,落下淚來。

  雍正伸手接過:「讓皇額娘落淚,是兒子之過。」

  「非你之過,只我在為你哭。你這雙手會沾滿血腥,會殺得人頭滾滾。你會眾叛親離,父子離心,兄弟鬩牆,孤家寡人。」她仿佛只是將她看見的有關他的結局說出。

  她早已不再為自己而哭,而是為憐憫蒼生而哭。

  他雖是她兒,又何嘗不是蒼生。

  她心憐他。

  她在淚中笑著:「以後,你不再是我的兒,而是這天地借我肚中生出來的帝王。」

  她看著他:「十四才是我的兒。所以,他可以只憑著性子,你卻不能。」

  烏瑪祿悲傷的看著他:「以後你要謹言慎行,凡事三思,不能喜怒隨心。」

  她隔著紫禁城,仿佛看了出去,看見了整個天下:「你為蒼生計,怎能隨你心意,置天下蒼生於不顧。」

  她招他半跪下,將他抱在自己懷裡,垂首看他:「我的兒……」

  潸然淚下。

  她的兒子,她沒有親手養過一天,就已經這麼大了。

  她鬆開他:「我的兒,你只需記住,我不要烏雅家如何尊崇,也不要你為了同胞之誼而退讓。我要你為在無數選擇里,都堅定的選擇天下蒼生。」

  她能為他做的,也就這樣了。

  她無法成為他的助力,至少不要成為他的阻礙。

  「是。」

  她伸手摸了摸他的臉頰,他已經老了,頰上已經有了皺紋。

  這是她最後一次摸他。

  以後,再來的,不是她的兒子胤禛,而是這天下之主雍正。

  「你要好好的,縱然做了皇帝,也不要輕佻驕縱,還是要為百姓做些實事。」她叮囑著。

  雍正道:「自然的。」

  烏瑪祿定定的看了他一會兒,笑道:「你都這個年紀了,我就更老了……也許……我也快死了。」

  她半開玩笑道:「要是走早些,興許還能在黃泉路上見到故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