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朕心裡總是時刻記掛你。」他捏了捏她的手,只覺得柔若無骨,如暖玉般滑膩。
「皇上….」清音臉頰適時染上了一縷薄紅,如白玉染上胭脂,清雅中透著一絲清純的嫵媚。
有美顏丹加持,縱使年過三十,她依舊肌膚細膩光滑,更增添了幾分歲月的風情。
那雙嫵媚的杏眸仿若含情,卻又若有似無地透著幾分冷清,若即若離,讓人抓心撓肺。
康熙看著那雙清澈的眼眸,眼神微暗,微微低頭。
清音被他按在懷裡,呼吸頃刻間被奪了去。
微風拂來,碧玉串成的珠簾輕輕晃動。
透過珠簾的縫隙,明黃色蟒袍和淡綠色薄衫幾乎融為一體。淡綠色衣袖下露出一雙白玉似的手,那雙手推拒了片刻,卻被放在明黃色的腰間,在整齊的龍袍上留下凌亂的痕跡。
外間的若溪等人聽見動靜,都有些吃驚,連忙退去了外間。
雖說白日宣淫不是正道,但是裡面的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兩個人,沒人敢置喙。
六月二十六日,是個碧空如洗的大晴天。
朝陽初升之時,御駕從紫禁城出發。精挑細選的八旗精英眾星捧月般圍繞著明黃色的車架而行,飛揚的龍旗隨風招展。
清音坐在中間的鳳輿之中,閉目養神。
後面跟隨著幾架妃嬪鸞車,似乎和往年並無兩樣,除了第二輛金黃色貴妃車駕中換了一個主人。
佟貴妃果然心想事成,鈕祜祿貴妃和她的侄女一般,都因貪涼感染了風寒,此時正臥床不起,只能留守宮中。
出巡隊伍從東直門出發,出古北口,渡灤河,經熱河,直抵塞北。
抵達圍場之後,八旗子弟在康熙的指令下,迅速搭建好行圍。
行營內方外圓,中建黃幔城,設邊帳百七十有五,是為內城,是皇帝和后妃住所。外設邊帳二百五十有四,為外城,是康熙和六部官員處理朝政之處。
此時康熙在外城會見蒙古各部王公,清音帶著后妃們陪同太皇太后接見蒙古福晉們。
康熙既然帶太皇太后來賽北,自然考慮到了她對故土的思念,此刻離上首最近的就是科爾沁的福晉。
內蒙古有二十四部,科爾沁部不大不小,其中巴林部最為顯赫,因此巴林部福晉坐在上首另一側。
而隨同福晉們到來的,還有花骨朵般的蒙古貴女們。
「瞧見兩位和碩公主的樣子後,以前看見的美人都入不了眼了,果然是大清的水土養人。」科爾沁福晉一身蒙古服飾,妝容艷麗,言語利落。
康熙名義上有兩個女兒,一個是常寧的長女,稱為大格格,今年十三歲;一個是惠妃所出的琪琪格,稱二格格,今年十二歲。
兩個格格都養在太皇太后宮裡,琪琪格封為和碩公主的時候,康熙沒有漏了大格格,一併冊封了和碩公主。
「福晉過譽了,科爾沁素來出美人,本宮早有耳聞。」清音的目光在科爾沁格格身上掃過,嘴角掛著一絲疏遠的笑意。
康熙時期起,就改變了娶科爾沁后妃的聯姻政策,清音自然不會傻到給胤礽娶蒙古妃嬪。
見皇后似乎不大熱情,科爾沁福晉笑臉僵了僵,轉而看向太皇太后,笑著道:「太皇太后多年不回科爾沁,不知道咱們部落發生了許多事。不如讓薩日娜陪著解解悶,也盡到小輩們的一片心意。」
說著看了一眼身後的小姑娘,那姑娘走到正中行禮:「薩日娜見過太皇太后,見過皇后娘娘,見過幾位娘娘。」
這小姑娘長得濃眉大眼,笑起來的時候十分爽朗,看起來倒有幾分討喜。
清音把目光轉向太皇太后,眸光微深。
太皇太后雖然嫁到大清多年,但對科爾沁的眷戀卻依舊很深,難保她要給科爾沁留後路。
果然見太皇太后露出一絲慈愛的微笑,招手讓薩日娜坐在身側,笑道:「看見薩日娜,讓哀家想起年輕的時候,也像她這般活潑開朗。」
科爾沁福晉喜笑顏開:「誰人不知太皇太后年輕的時候是科爾沁第一美人,薩日娜遠遠不如呢。」
她今天把女兒帶來,目的自然不是陪著太皇太后,而是想搭上皇后,把女兒送進太子的後院。
雖然皇后頗為冷淡,但有太皇太后在背後支持,想來皇上也不會拂了這份好意。
「太皇太后乃是千年難出的人物,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後輩們能學到太皇太后一兩分智慧,就已經難得了。」清音見太皇太后果然留下了科爾沁格格,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面上卻依舊笑意盈盈。
太皇太后是難得的人物,但其他人可不像太皇太后那麼幸運,成為大清的主宰。
皇后娘娘的言外之意自然被大家聽了出來,眼見皇后和太皇太后意見相左,福晉們面面相覷,帳篷內氣氛陡然冷淡下來。
清音見此,給旁邊惠妃使了個眼色。
惠妃捏了捏手帕,鼓起勇氣笑道:「太皇太后的智慧自然非一般女子可比,和碩公主以往也是皮猴子一般的人,如今在老祖宗身邊,也變得懂事了許多呢。」
要想拉近蒙古和大清的關係,除了將格格嫁到大清,還可以娶大清格格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皇上….」清音臉頰適時染上了一縷薄紅,如白玉染上胭脂,清雅中透著一絲清純的嫵媚。
有美顏丹加持,縱使年過三十,她依舊肌膚細膩光滑,更增添了幾分歲月的風情。
那雙嫵媚的杏眸仿若含情,卻又若有似無地透著幾分冷清,若即若離,讓人抓心撓肺。
康熙看著那雙清澈的眼眸,眼神微暗,微微低頭。
清音被他按在懷裡,呼吸頃刻間被奪了去。
微風拂來,碧玉串成的珠簾輕輕晃動。
透過珠簾的縫隙,明黃色蟒袍和淡綠色薄衫幾乎融為一體。淡綠色衣袖下露出一雙白玉似的手,那雙手推拒了片刻,卻被放在明黃色的腰間,在整齊的龍袍上留下凌亂的痕跡。
外間的若溪等人聽見動靜,都有些吃驚,連忙退去了外間。
雖說白日宣淫不是正道,但是裡面的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兩個人,沒人敢置喙。
六月二十六日,是個碧空如洗的大晴天。
朝陽初升之時,御駕從紫禁城出發。精挑細選的八旗精英眾星捧月般圍繞著明黃色的車架而行,飛揚的龍旗隨風招展。
清音坐在中間的鳳輿之中,閉目養神。
後面跟隨著幾架妃嬪鸞車,似乎和往年並無兩樣,除了第二輛金黃色貴妃車駕中換了一個主人。
佟貴妃果然心想事成,鈕祜祿貴妃和她的侄女一般,都因貪涼感染了風寒,此時正臥床不起,只能留守宮中。
出巡隊伍從東直門出發,出古北口,渡灤河,經熱河,直抵塞北。
抵達圍場之後,八旗子弟在康熙的指令下,迅速搭建好行圍。
行營內方外圓,中建黃幔城,設邊帳百七十有五,是為內城,是皇帝和后妃住所。外設邊帳二百五十有四,為外城,是康熙和六部官員處理朝政之處。
此時康熙在外城會見蒙古各部王公,清音帶著后妃們陪同太皇太后接見蒙古福晉們。
康熙既然帶太皇太后來賽北,自然考慮到了她對故土的思念,此刻離上首最近的就是科爾沁的福晉。
內蒙古有二十四部,科爾沁部不大不小,其中巴林部最為顯赫,因此巴林部福晉坐在上首另一側。
而隨同福晉們到來的,還有花骨朵般的蒙古貴女們。
「瞧見兩位和碩公主的樣子後,以前看見的美人都入不了眼了,果然是大清的水土養人。」科爾沁福晉一身蒙古服飾,妝容艷麗,言語利落。
康熙名義上有兩個女兒,一個是常寧的長女,稱為大格格,今年十三歲;一個是惠妃所出的琪琪格,稱二格格,今年十二歲。
兩個格格都養在太皇太后宮裡,琪琪格封為和碩公主的時候,康熙沒有漏了大格格,一併冊封了和碩公主。
「福晉過譽了,科爾沁素來出美人,本宮早有耳聞。」清音的目光在科爾沁格格身上掃過,嘴角掛著一絲疏遠的笑意。
康熙時期起,就改變了娶科爾沁后妃的聯姻政策,清音自然不會傻到給胤礽娶蒙古妃嬪。
見皇后似乎不大熱情,科爾沁福晉笑臉僵了僵,轉而看向太皇太后,笑著道:「太皇太后多年不回科爾沁,不知道咱們部落發生了許多事。不如讓薩日娜陪著解解悶,也盡到小輩們的一片心意。」
說著看了一眼身後的小姑娘,那姑娘走到正中行禮:「薩日娜見過太皇太后,見過皇后娘娘,見過幾位娘娘。」
這小姑娘長得濃眉大眼,笑起來的時候十分爽朗,看起來倒有幾分討喜。
清音把目光轉向太皇太后,眸光微深。
太皇太后雖然嫁到大清多年,但對科爾沁的眷戀卻依舊很深,難保她要給科爾沁留後路。
果然見太皇太后露出一絲慈愛的微笑,招手讓薩日娜坐在身側,笑道:「看見薩日娜,讓哀家想起年輕的時候,也像她這般活潑開朗。」
科爾沁福晉喜笑顏開:「誰人不知太皇太后年輕的時候是科爾沁第一美人,薩日娜遠遠不如呢。」
她今天把女兒帶來,目的自然不是陪著太皇太后,而是想搭上皇后,把女兒送進太子的後院。
雖然皇后頗為冷淡,但有太皇太后在背後支持,想來皇上也不會拂了這份好意。
「太皇太后乃是千年難出的人物,自然非一般人可比。後輩們能學到太皇太后一兩分智慧,就已經難得了。」清音見太皇太后果然留下了科爾沁格格,眼中閃過一絲冷意,面上卻依舊笑意盈盈。
太皇太后是難得的人物,但其他人可不像太皇太后那麼幸運,成為大清的主宰。
皇后娘娘的言外之意自然被大家聽了出來,眼見皇后和太皇太后意見相左,福晉們面面相覷,帳篷內氣氛陡然冷淡下來。
清音見此,給旁邊惠妃使了個眼色。
惠妃捏了捏手帕,鼓起勇氣笑道:「太皇太后的智慧自然非一般女子可比,和碩公主以往也是皮猴子一般的人,如今在老祖宗身邊,也變得懂事了許多呢。」
要想拉近蒙古和大清的關係,除了將格格嫁到大清,還可以娶大清格格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