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蕭勖怎會聽不出他話中暗藏的刺探,他並不遮掩,如實相告:「手下人一封信遞到殿下眼前,殿下便立即決定要來救徐二姑娘,恰巧下官也在宮中,殿下自知無人准他出京,便悄悄讓下官陪同。」
「願想著在汝寧解救徐二姑娘,不想一打探,人已經被擄去了寶定,下官也擔心殿下的安危,但殿下執意要來,下官也不敢不從。」
他朝郎琢拱手,「大人要怪,就怪下官吧。下官自知回京後免不了陛下的罰,倒不如大人先罰了,下官也能安心幾分。」
郎琢心頭冷嘲,將一切都推給太子,他倒是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郎琢眉頭一蹙,抱怨道:「這不是責怪公子的事,本官已經差人告知殿下,徐二姑娘已經救出安然無恙,勸殿下即刻回京,殿下怎麼還讓公子來探望呢?殿下吃過樂平王大虧,這般時候了還不知輕重!該罰的人是殿下,本官真該一直奏摺遞到陛下跟前好好告告他的狀,自己不知輕重,還要連累公子。」
蕭勖一挑眉,眼神溫和了幾分,只道:「君命,臣雖不敢不從,但下官與徐二姑娘也有深情厚誼,理應前來探望。姑娘臉上帶了傷,下官回京也會告知國公爺,尋遍良醫盡力為姑娘醫治,畢竟徐二姑娘也是殿下的心頭人,未來成為國母也說不定。」
深情厚誼?殿下的心頭人?未來的國母?
幾句話一句比一句狠,如同刀子一樣,一刀一刀往郎琢的心窩裡刺。
郎琢的眉頭越蹙越緊,心頭的酸氣如同岩漿般在翻湧。
他一聲冷笑,「這裡是寶定,公子這話可不敢亂說,徐二姑娘是不是殿下心頭人,本官不知道,但未來國母一定是盛樂王女。盛樂王已經答應送王女拓跋珊入京參選太子妃,此事本官已經寫了奏摺向陛下澄明,這是兩國大事,不可繆言。」
蕭勖唇角微微一揚,郎琢的心思詭譎難辨,雖覺得未來國母是盛樂人不妥,但蕭勖終究沒說什麼。
說到底,未來國母是誰,均與他無關。
只挑挑眉頭,嘆口氣道:「太子爺若是當真,怕是要失望了。」
以郎琢的心性,即便這是他算計盛樂的一環,盛樂王女當不了國母,太子心心念念的徐二姑娘,也住不進東宮了。
郎琢的眼眸沉了三分,陶土做的茶盞在手中晃了一圈,將裡頭盡剩的一點茶水一飲而盡,茶水都有些涼了。
他眉宇間沒有一絲愧疚,反倒有些理所當然的笑意,「殿下是君,不管是娶親還是納妾,皆要考慮國運,哪像你我,只考慮喜歡與否。」
蕭勖訝然地看向他。
一路北上,蕭珣向他說了很多信任和誇耀郎琢的話,還說郎琢讓徐二姑娘出宮,免了徐二姑娘在宮中受排擠委屈,等一切塵埃落定,郎琢會助他直接迎娶徐二姑娘為太子妃之類的話。
如是現在,他不知道該說郎琢奸詐呢,還是該怨太子單純?
第170章 殺了蕭勖
郎琢可是太子之師,整個朝廷上下都認為他是最清正的人。
分明只喝了一盞茶,郎琢已經不想留客了。
他道:「殿下是心懷天下之人,必不會因為兒女情長誤了大事。徐二姑娘出身卑微,長於鄉間,也無國母之威,配不上殿下,但因也安國公之女,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攀附的。」
蕭勖聽得出來,他這話是對自己說的。
但這已經沒那麼緊要。
他和徐北笙的之間的事,無需向外人道。
他永遠都不會忘記徐北笙那句「勖公子是我徐北笙護著的人」。
還有在安國公府門外,她站在門口的石階上,遙遙說的句「恭喜蕭大人!雲起翻飛之日,便是風鵬正舉之時。」
隔得那麼遠,他卻聽得分明。
外頭風雪甚急,搖曳的枯木快要被風吹斷了。
他起身向郎琢行禮告辭,待到門口時,又停下了腳步。
轉過身來,眉眼微抬,凝視著郎琢沉默了片刻,忽然問:「大人究竟是長公主什麼人?」
郎琢眉目一緊,默默良久之後,他起身直視蕭勖,「公子猜呢?」
蕭勖唇角微揚一笑,「算了,當我沒問。」
朝郎琢拱了一下手,便打開了房門,匆匆而走。
二十多年就這樣過來了,那個真相好像很重要,但又沒那麼重要了。
往後人生已有新的道路要走,即便知道那個真相,也會成為他往前走的累贅,反倒不如不知道的好。
郎琢怔怔的,頭一次心頭泛起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他辛苦求學,從汝寧走到京城,到聖上身旁侍奉,無愧於心。
唯獨蕭勖,是橫亘在他心頭的一根刺。
這根刺越來越大,裹在血肉里,再也拔不出來。
「青陽,」郎琢朝外喊了一聲。
青燕本是要跟下樓送蕭勖一陣的,突然聽到召喚,只好讓反身回來。
郎琢的面色不怎麼好看,青陽進來小心的問:「大人何事?」
「殺了蕭勖。」
他語氣平靜到像是在囑咐青陽今晚吃什麼。
青陽強壓心頭震驚,微微抬眸,應了「是」,便後退三步,手扶於腰間的劍上,轉身出了門。
北笙在自己屋子裡坐了一會兒後,才去找郎琢。
她心裡裝了太多事,怕被郎琢看出她的心緒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願想著在汝寧解救徐二姑娘,不想一打探,人已經被擄去了寶定,下官也擔心殿下的安危,但殿下執意要來,下官也不敢不從。」
他朝郎琢拱手,「大人要怪,就怪下官吧。下官自知回京後免不了陛下的罰,倒不如大人先罰了,下官也能安心幾分。」
郎琢心頭冷嘲,將一切都推給太子,他倒是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郎琢眉頭一蹙,抱怨道:「這不是責怪公子的事,本官已經差人告知殿下,徐二姑娘已經救出安然無恙,勸殿下即刻回京,殿下怎麼還讓公子來探望呢?殿下吃過樂平王大虧,這般時候了還不知輕重!該罰的人是殿下,本官真該一直奏摺遞到陛下跟前好好告告他的狀,自己不知輕重,還要連累公子。」
蕭勖一挑眉,眼神溫和了幾分,只道:「君命,臣雖不敢不從,但下官與徐二姑娘也有深情厚誼,理應前來探望。姑娘臉上帶了傷,下官回京也會告知國公爺,尋遍良醫盡力為姑娘醫治,畢竟徐二姑娘也是殿下的心頭人,未來成為國母也說不定。」
深情厚誼?殿下的心頭人?未來的國母?
幾句話一句比一句狠,如同刀子一樣,一刀一刀往郎琢的心窩裡刺。
郎琢的眉頭越蹙越緊,心頭的酸氣如同岩漿般在翻湧。
他一聲冷笑,「這裡是寶定,公子這話可不敢亂說,徐二姑娘是不是殿下心頭人,本官不知道,但未來國母一定是盛樂王女。盛樂王已經答應送王女拓跋珊入京參選太子妃,此事本官已經寫了奏摺向陛下澄明,這是兩國大事,不可繆言。」
蕭勖唇角微微一揚,郎琢的心思詭譎難辨,雖覺得未來國母是盛樂人不妥,但蕭勖終究沒說什麼。
說到底,未來國母是誰,均與他無關。
只挑挑眉頭,嘆口氣道:「太子爺若是當真,怕是要失望了。」
以郎琢的心性,即便這是他算計盛樂的一環,盛樂王女當不了國母,太子心心念念的徐二姑娘,也住不進東宮了。
郎琢的眼眸沉了三分,陶土做的茶盞在手中晃了一圈,將裡頭盡剩的一點茶水一飲而盡,茶水都有些涼了。
他眉宇間沒有一絲愧疚,反倒有些理所當然的笑意,「殿下是君,不管是娶親還是納妾,皆要考慮國運,哪像你我,只考慮喜歡與否。」
蕭勖訝然地看向他。
一路北上,蕭珣向他說了很多信任和誇耀郎琢的話,還說郎琢讓徐二姑娘出宮,免了徐二姑娘在宮中受排擠委屈,等一切塵埃落定,郎琢會助他直接迎娶徐二姑娘為太子妃之類的話。
如是現在,他不知道該說郎琢奸詐呢,還是該怨太子單純?
第170章 殺了蕭勖
郎琢可是太子之師,整個朝廷上下都認為他是最清正的人。
分明只喝了一盞茶,郎琢已經不想留客了。
他道:「殿下是心懷天下之人,必不會因為兒女情長誤了大事。徐二姑娘出身卑微,長於鄉間,也無國母之威,配不上殿下,但因也安國公之女,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攀附的。」
蕭勖聽得出來,他這話是對自己說的。
但這已經沒那麼緊要。
他和徐北笙的之間的事,無需向外人道。
他永遠都不會忘記徐北笙那句「勖公子是我徐北笙護著的人」。
還有在安國公府門外,她站在門口的石階上,遙遙說的句「恭喜蕭大人!雲起翻飛之日,便是風鵬正舉之時。」
隔得那麼遠,他卻聽得分明。
外頭風雪甚急,搖曳的枯木快要被風吹斷了。
他起身向郎琢行禮告辭,待到門口時,又停下了腳步。
轉過身來,眉眼微抬,凝視著郎琢沉默了片刻,忽然問:「大人究竟是長公主什麼人?」
郎琢眉目一緊,默默良久之後,他起身直視蕭勖,「公子猜呢?」
蕭勖唇角微揚一笑,「算了,當我沒問。」
朝郎琢拱了一下手,便打開了房門,匆匆而走。
二十多年就這樣過來了,那個真相好像很重要,但又沒那麼重要了。
往後人生已有新的道路要走,即便知道那個真相,也會成為他往前走的累贅,反倒不如不知道的好。
郎琢怔怔的,頭一次心頭泛起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他辛苦求學,從汝寧走到京城,到聖上身旁侍奉,無愧於心。
唯獨蕭勖,是橫亘在他心頭的一根刺。
這根刺越來越大,裹在血肉里,再也拔不出來。
「青陽,」郎琢朝外喊了一聲。
青燕本是要跟下樓送蕭勖一陣的,突然聽到召喚,只好讓反身回來。
郎琢的面色不怎麼好看,青陽進來小心的問:「大人何事?」
「殺了蕭勖。」
他語氣平靜到像是在囑咐青陽今晚吃什麼。
青陽強壓心頭震驚,微微抬眸,應了「是」,便後退三步,手扶於腰間的劍上,轉身出了門。
北笙在自己屋子裡坐了一會兒後,才去找郎琢。
她心裡裝了太多事,怕被郎琢看出她的心緒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