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頁
明濟心推開門走出屋外,卻先被日光晃了一下眼睛,不知覺間,竟然一夜都過去了。
緋跟著他走出屋門,眼中還帶有些許擔憂,明濟心回過頭看了他一眼,安撫的說:
「放心,隨你前往檀州的人選,我已經有些許的籌謀,只需要再與聖上——」
明濟心一句話還沒說完,便見有侍從匆忙走了進來,神色慌張,看了一眼緋,是有些欲言又止,不知該不該說的意思。
明濟心立刻生出不好的預感——他甚至猜出來對方可能要說什麼,但卻還是當做什麼也沒有猜到一樣,讓他說明來意:
「霖州的那位龍王殿下……死了!」
明濟心感到一陣莫大的暈眩襲來,讓他身影晃了兩下,緋連忙過去扶了一把,明濟心在穩住身形之後,閉眼良久,才睜開眼睛,平靜的問:
「怎麼死的?」
那侍從咽了咽喉嚨,小聲回答:
「據傳來的消息……是說侍奉的宮人一早進去庭院內的時候,就見殿下坐在庭院花壇之中,抱著一株梅花了無生息,而他渾身被露水打死——應當是在外冷坐一夜,抱梅而死。」
簡而言之,竟然是活生生凍死。
可宮門並未落鎖,不存在他進不去屋子的可能,而屋內有錦被緞褥,又為何要活生生凍死自己呢?
有關於沈循策究竟因何而死,由此成為九州最大的疑案之一。
在匆匆奔赴霖州,親手將沈循策安葬之後,明濟心也徹底做出了一個決定。
有關於大師兄所詢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明濟心再沒有任何糾結的地方了。
他回去王都,面見了姬徹天,還沒有說明自己的來意,姬徹天便先說:
「明濟心,你該知曉,我沒殺沈循策的理由——殺他,不會讓你對其徹底死心為我所用,只會換來你的離心。」
明濟心垂眸,說道:
「聖上不必如此——此事究竟如何,我心如明鏡,絕無任何怪罪聖上的意思。」
話雖然是這樣說,姬徹天卻並沒有什麼喜悅的心情,而是嘆了一口氣,說:
「但你還是選擇離開,是麼?」
明濟心說道:
「只是到了該要我離去的時候——人間界再無禍事,而我想要跟隨聖上的意願也早已經圓滿,而對於如何料理九州,實在是有心無力,九州太大,我的心思太小,只能著眼一州之事,而內域有諸多人才可供聖上挑選任用,檀州這等荒蕪之地,卻無人願意前往遭受磋磨。」
說到此處,明濟心撩起衣擺,單膝跪下,擲地有聲的說道:
「是以——還請聖上能夠應允,臣自願前往檀州,以身作則,奉天子命令,教化檀州民眾,若無成就,則絕不返還內域一步。」
姬徹天只是看著他,眼中意味不明。
所謂的成就,又是怎樣的目標呢?
是教會那些檀州的民眾使用器具就算完成使命,還是說,要檀州也如內域一樣富饒繁華才算滿意?
這是一項沒有具體目標的任務,究竟何時才算結束,那隻看明濟心什麼時候想回來了。
姬徹天與一眾官員站在城牆之上,看著明濟心跟著緋一道前往檀州離去。
這就是明濟心最終的選擇了,不是返還霖州,也不是停留王都,而是前往那世世代代信奉神明的荒蕪之地。
說不清是怎樣的心情,但煩悶的情緒卻總要有發泄的埠。
葉迷津不知何時留下書信,說:
【聖上恨我嗎?恨我的話,就下令殺我吧。】
【聖上想要管轄江湖,叫江湖此後能聽從王都戒律,無論殺傷之事,皆需有法可依,那就用我來以儆效尤吧,我曾設計謀殺無數人眾,實在罪無可恕。】
……
魔禍既除,天下平定,自然該到了清算的時候。
但是又要從何清算呢?
在天下民眾還沉浸在躲過魔禍的喜悅中時,有關於誅殺葉迷津的消息甚囂塵上,是說葉迷津所作所為,很有成為下一個禍害九州的魔頭,必須要將他除之後快。
況且,他曾設計謀殺諸多江湖人士,又盜竊偷學太玄宗頂級秘法,乃至先前戰亂,後續魔禍,他的立場都是左右搖擺不定,不知橫添多少波折困苦,妄送多少無辜性命。
甚至據說導致聖上與明公子決裂的緣由——沈循策之死,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如此看來,此人真是劣跡斑斑,罪惡滿滿,就算不論留他性命的後果,只看這些事情,他也有非死不可的理由。
但想殺葉迷津,又豈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窮盡人力,用盡手段,最後才將其逼入逃無可逃的境界。
既無懸崖,也沒湖泊,光禿禿一片荒山,不想死在追殺的眾人手中,那就只能一頭撞山自盡。
追殺的人問:
「葉迷津!你還有什麼活命的手段嗎!」
這個問題,葉迷津也想知道。
他抬起頭看向天空,無聲的問:
大師兄,這種必死的局面,難道你還能神兵天降,讓我死不了嗎?
姬徹天看著他的舉止,也抬頭望向天空,是同樣以為大師兄會從天而降,然後笑吟吟的說你們好歹是師兄弟,看在我這個大師兄的面子上,就留他一命吧。
但到底大師兄也沒有出現。
而就在姬徹天要下令將葉迷津萬箭射殺的時候,一道人聲傳來:
緋跟著他走出屋門,眼中還帶有些許擔憂,明濟心回過頭看了他一眼,安撫的說:
「放心,隨你前往檀州的人選,我已經有些許的籌謀,只需要再與聖上——」
明濟心一句話還沒說完,便見有侍從匆忙走了進來,神色慌張,看了一眼緋,是有些欲言又止,不知該不該說的意思。
明濟心立刻生出不好的預感——他甚至猜出來對方可能要說什麼,但卻還是當做什麼也沒有猜到一樣,讓他說明來意:
「霖州的那位龍王殿下……死了!」
明濟心感到一陣莫大的暈眩襲來,讓他身影晃了兩下,緋連忙過去扶了一把,明濟心在穩住身形之後,閉眼良久,才睜開眼睛,平靜的問:
「怎麼死的?」
那侍從咽了咽喉嚨,小聲回答:
「據傳來的消息……是說侍奉的宮人一早進去庭院內的時候,就見殿下坐在庭院花壇之中,抱著一株梅花了無生息,而他渾身被露水打死——應當是在外冷坐一夜,抱梅而死。」
簡而言之,竟然是活生生凍死。
可宮門並未落鎖,不存在他進不去屋子的可能,而屋內有錦被緞褥,又為何要活生生凍死自己呢?
有關於沈循策究竟因何而死,由此成為九州最大的疑案之一。
在匆匆奔赴霖州,親手將沈循策安葬之後,明濟心也徹底做出了一個決定。
有關於大師兄所詢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明濟心再沒有任何糾結的地方了。
他回去王都,面見了姬徹天,還沒有說明自己的來意,姬徹天便先說:
「明濟心,你該知曉,我沒殺沈循策的理由——殺他,不會讓你對其徹底死心為我所用,只會換來你的離心。」
明濟心垂眸,說道:
「聖上不必如此——此事究竟如何,我心如明鏡,絕無任何怪罪聖上的意思。」
話雖然是這樣說,姬徹天卻並沒有什麼喜悅的心情,而是嘆了一口氣,說:
「但你還是選擇離開,是麼?」
明濟心說道:
「只是到了該要我離去的時候——人間界再無禍事,而我想要跟隨聖上的意願也早已經圓滿,而對於如何料理九州,實在是有心無力,九州太大,我的心思太小,只能著眼一州之事,而內域有諸多人才可供聖上挑選任用,檀州這等荒蕪之地,卻無人願意前往遭受磋磨。」
說到此處,明濟心撩起衣擺,單膝跪下,擲地有聲的說道:
「是以——還請聖上能夠應允,臣自願前往檀州,以身作則,奉天子命令,教化檀州民眾,若無成就,則絕不返還內域一步。」
姬徹天只是看著他,眼中意味不明。
所謂的成就,又是怎樣的目標呢?
是教會那些檀州的民眾使用器具就算完成使命,還是說,要檀州也如內域一樣富饒繁華才算滿意?
這是一項沒有具體目標的任務,究竟何時才算結束,那隻看明濟心什麼時候想回來了。
姬徹天與一眾官員站在城牆之上,看著明濟心跟著緋一道前往檀州離去。
這就是明濟心最終的選擇了,不是返還霖州,也不是停留王都,而是前往那世世代代信奉神明的荒蕪之地。
說不清是怎樣的心情,但煩悶的情緒卻總要有發泄的埠。
葉迷津不知何時留下書信,說:
【聖上恨我嗎?恨我的話,就下令殺我吧。】
【聖上想要管轄江湖,叫江湖此後能聽從王都戒律,無論殺傷之事,皆需有法可依,那就用我來以儆效尤吧,我曾設計謀殺無數人眾,實在罪無可恕。】
……
魔禍既除,天下平定,自然該到了清算的時候。
但是又要從何清算呢?
在天下民眾還沉浸在躲過魔禍的喜悅中時,有關於誅殺葉迷津的消息甚囂塵上,是說葉迷津所作所為,很有成為下一個禍害九州的魔頭,必須要將他除之後快。
況且,他曾設計謀殺諸多江湖人士,又盜竊偷學太玄宗頂級秘法,乃至先前戰亂,後續魔禍,他的立場都是左右搖擺不定,不知橫添多少波折困苦,妄送多少無辜性命。
甚至據說導致聖上與明公子決裂的緣由——沈循策之死,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如此看來,此人真是劣跡斑斑,罪惡滿滿,就算不論留他性命的後果,只看這些事情,他也有非死不可的理由。
但想殺葉迷津,又豈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窮盡人力,用盡手段,最後才將其逼入逃無可逃的境界。
既無懸崖,也沒湖泊,光禿禿一片荒山,不想死在追殺的眾人手中,那就只能一頭撞山自盡。
追殺的人問:
「葉迷津!你還有什麼活命的手段嗎!」
這個問題,葉迷津也想知道。
他抬起頭看向天空,無聲的問:
大師兄,這種必死的局面,難道你還能神兵天降,讓我死不了嗎?
姬徹天看著他的舉止,也抬頭望向天空,是同樣以為大師兄會從天而降,然後笑吟吟的說你們好歹是師兄弟,看在我這個大師兄的面子上,就留他一命吧。
但到底大師兄也沒有出現。
而就在姬徹天要下令將葉迷津萬箭射殺的時候,一道人聲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