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我想聽你忘情的聲音,而不是現在這樣拼命抑制,不盡興……」李蘊玉笑了聲,把她抱到床上,「睡吧,過幾天我再來看你。」
蘇寶珠把被子蒙過頭頂,小腳輕輕踢了他一下,「討厭,走吧你。」
腳被他攥住,又放回被子裡,窗子響了聲,室內重新陷入安靜之中。
蘇寶珠從被子裡探出頭,看著空蕩蕩的屋子發呆,猛地反應過來,他什麼準話也沒給,甜頭卻是吃了個夠。
真是……虧大了!
-
每月初一為朔望日,按例舉行大朝會,所有在長安的九品以上的文武官都要參加,因官員眾多,歷來皇帝對此都非常重視。
自昌平帝病倒,大朝會一度中斷了。
這次六月初一的大朝會,人們以為也會取消,可五月三十這天晚上,昌平帝突然下了旨意:明日大朝會照常舉行。
朔望日的大朝,一般宣布敕旨赦令,或者僅僅是朝臣們朝參,並不奏事議事,說白了,就是君臣禮儀性的朝會。
皇上都病得起不了身,有必要硬撐著參加大朝會嗎?
朝臣們心裡犯嘀咕,但皇上有旨,莫敢不從,初一天還沒亮,就準備著進宮了。
宮裡,昌平帝也在做準備。
高太監捧著滿滿一碗藥,小心翼翼端到床前,又慢慢送到昌平帝嘴邊,拿著勺子一口一口餵到昌平帝嘴裡。
一邊喂,一邊拿濕棉巾擦著昌平帝的嘴角。
好容易喝完了,昌平帝點點頭,喉嚨發出幾個模糊的字眼,「梳……梳洗。」
「誒誒。」高太監應著,仔細給他擦了臉和手,用小梳子把略顯雜亂的鬍鬚整理好,重新梳了鬆散的髮髻。
他轉身走到大衣櫃的功夫,用袖子偷偷揩了揩眼角。
柜子最裡面,是一套明黃的龍袍,和一頂九龍翼善冠。
高太監深深彎下腰,雙手從最底下一抄,將龍袍和翼善冠一起捧了出來,顫巍巍地走到床邊,聲音都有些喑啞了,「老奴伺候皇上更衣。」
他和兩個當值的宦官費力地給昌平帝換好衣服,剛要替他穿靴,便聽殿外傳來一陣腳步。
李蘊玉走了進來,「我來吧。」他說,彎著腰半跪在床上,輕柔地給昌平帝穿好靴子。
「父皇,兒臣扶你起來。」李蘊玉將昌平帝的胳膊搭在自己的肩上,一手抓著他的胳膊,一手托著他的腰背,聲音也有點顫抖了。
高太監急忙上前幫忙,兩人半扶半扛地把昌平帝架起來,穩穩端坐在早已預備好的肩輿上。
李蘊玉低頭時,一滴淚悄然滴落。
昌平帝艱難地拍拍他的手。
高太監在昌平帝身邊服侍多年,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因紅著眼睛對李蘊玉道:「殿下,老奴托大說句僭越的話,你將來是這萬里江山、千萬子民的主子,你要明白皇上今日的用心。待會兒到了大朝會,可不能再流眼淚了。」
「嗯。」李蘊玉深深吸了口氣,抬起頭,扶著肩輿一側,迎著金光四射的太陽,大踏步走向那片無與倫比的燦爛。
第74章
萬里晴空,朝陽曬得白玉石台階亮閃閃的,通道旁,禁衛軍一個個站得筆直,挺胸凹肚腰手持長矛,表情肅穆莊重,自有一番皇家衛隊的威儀。
文武百官不由放輕了腳步,循著台階步入宣政殿,安靜地按位次站好。
殿上已鋪設好躡席、熏爐、香案等物,宦官、宮婢、侍衛俱已候在殿前,所有人都到齊了,方聽典儀唱贊:「聖駕到,跪——」
百官頓時呼啦啦如倒伏的麥子一樣稽首跪拜。
昌平帝已經不能走路了,李蘊玉和高太監幾乎是把他抬到龍椅上的。
李蘊玉彎腰替父皇整理好衣擺,剛要退下與百官同拜,卻被昌平帝顫巍巍的手攔了下,示意他站在自己身旁。
從來沒有皇子站在皇帝身邊接受百官朝拜的,李蘊玉有些遲疑。
高太監小聲勸道:「皇上金口玉言,他的意思就是規矩,殿下只管堂堂正正站在這裡,切莫辜負皇上一片苦心。」
李蘊玉眼眶微微發燙,忍著滿腔的酸熱,挺直腰板,如昌平帝所期望的那樣,昂然立於高台之上,垂眸俯視著跪拜的文武百官們。
無人敢仰視。
一君一臣,便是一天一地,無論是藩王權貴,還是叔祖長輩,見了他,都要恪守君臣之禮。
此後,這些人,不,全天下的人,生殺榮辱全在他的一念之間。
這種感覺,叫人激動,又叫人迷戀,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李蘊玉看到角落裡的李素詰,他已被褫奪爵位,整個人瘦如枯枝,臉色蠟黃,略一點動靜就嚇得抖如篩糠,已然是廢了。
目光越過眾臣,越過這宮,這牆,向著更遠的東南望去。
承繼,承繼……大皇子出生時,想必也是寄託著父皇殷切的希望吧,可是李承繼沒能承擔起這份希望。
自幼受大儒重臣教導的皇子尚且如此,在佛門長大的他,可以把這偌大的重擔撐起來嗎?
手,暗暗攥緊了。
-
朔望日的朝會後,長安是一派的祥和寧靜,先前還有幾個質疑李蘊玉理政能力,聯手想著「從旁指點」的皇叔、元老重臣,也都暫時偃旗息鼓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蘇寶珠把被子蒙過頭頂,小腳輕輕踢了他一下,「討厭,走吧你。」
腳被他攥住,又放回被子裡,窗子響了聲,室內重新陷入安靜之中。
蘇寶珠從被子裡探出頭,看著空蕩蕩的屋子發呆,猛地反應過來,他什麼準話也沒給,甜頭卻是吃了個夠。
真是……虧大了!
-
每月初一為朔望日,按例舉行大朝會,所有在長安的九品以上的文武官都要參加,因官員眾多,歷來皇帝對此都非常重視。
自昌平帝病倒,大朝會一度中斷了。
這次六月初一的大朝會,人們以為也會取消,可五月三十這天晚上,昌平帝突然下了旨意:明日大朝會照常舉行。
朔望日的大朝,一般宣布敕旨赦令,或者僅僅是朝臣們朝參,並不奏事議事,說白了,就是君臣禮儀性的朝會。
皇上都病得起不了身,有必要硬撐著參加大朝會嗎?
朝臣們心裡犯嘀咕,但皇上有旨,莫敢不從,初一天還沒亮,就準備著進宮了。
宮裡,昌平帝也在做準備。
高太監捧著滿滿一碗藥,小心翼翼端到床前,又慢慢送到昌平帝嘴邊,拿著勺子一口一口餵到昌平帝嘴裡。
一邊喂,一邊拿濕棉巾擦著昌平帝的嘴角。
好容易喝完了,昌平帝點點頭,喉嚨發出幾個模糊的字眼,「梳……梳洗。」
「誒誒。」高太監應著,仔細給他擦了臉和手,用小梳子把略顯雜亂的鬍鬚整理好,重新梳了鬆散的髮髻。
他轉身走到大衣櫃的功夫,用袖子偷偷揩了揩眼角。
柜子最裡面,是一套明黃的龍袍,和一頂九龍翼善冠。
高太監深深彎下腰,雙手從最底下一抄,將龍袍和翼善冠一起捧了出來,顫巍巍地走到床邊,聲音都有些喑啞了,「老奴伺候皇上更衣。」
他和兩個當值的宦官費力地給昌平帝換好衣服,剛要替他穿靴,便聽殿外傳來一陣腳步。
李蘊玉走了進來,「我來吧。」他說,彎著腰半跪在床上,輕柔地給昌平帝穿好靴子。
「父皇,兒臣扶你起來。」李蘊玉將昌平帝的胳膊搭在自己的肩上,一手抓著他的胳膊,一手托著他的腰背,聲音也有點顫抖了。
高太監急忙上前幫忙,兩人半扶半扛地把昌平帝架起來,穩穩端坐在早已預備好的肩輿上。
李蘊玉低頭時,一滴淚悄然滴落。
昌平帝艱難地拍拍他的手。
高太監在昌平帝身邊服侍多年,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因紅著眼睛對李蘊玉道:「殿下,老奴托大說句僭越的話,你將來是這萬里江山、千萬子民的主子,你要明白皇上今日的用心。待會兒到了大朝會,可不能再流眼淚了。」
「嗯。」李蘊玉深深吸了口氣,抬起頭,扶著肩輿一側,迎著金光四射的太陽,大踏步走向那片無與倫比的燦爛。
第74章
萬里晴空,朝陽曬得白玉石台階亮閃閃的,通道旁,禁衛軍一個個站得筆直,挺胸凹肚腰手持長矛,表情肅穆莊重,自有一番皇家衛隊的威儀。
文武百官不由放輕了腳步,循著台階步入宣政殿,安靜地按位次站好。
殿上已鋪設好躡席、熏爐、香案等物,宦官、宮婢、侍衛俱已候在殿前,所有人都到齊了,方聽典儀唱贊:「聖駕到,跪——」
百官頓時呼啦啦如倒伏的麥子一樣稽首跪拜。
昌平帝已經不能走路了,李蘊玉和高太監幾乎是把他抬到龍椅上的。
李蘊玉彎腰替父皇整理好衣擺,剛要退下與百官同拜,卻被昌平帝顫巍巍的手攔了下,示意他站在自己身旁。
從來沒有皇子站在皇帝身邊接受百官朝拜的,李蘊玉有些遲疑。
高太監小聲勸道:「皇上金口玉言,他的意思就是規矩,殿下只管堂堂正正站在這裡,切莫辜負皇上一片苦心。」
李蘊玉眼眶微微發燙,忍著滿腔的酸熱,挺直腰板,如昌平帝所期望的那樣,昂然立於高台之上,垂眸俯視著跪拜的文武百官們。
無人敢仰視。
一君一臣,便是一天一地,無論是藩王權貴,還是叔祖長輩,見了他,都要恪守君臣之禮。
此後,這些人,不,全天下的人,生殺榮辱全在他的一念之間。
這種感覺,叫人激動,又叫人迷戀,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李蘊玉看到角落裡的李素詰,他已被褫奪爵位,整個人瘦如枯枝,臉色蠟黃,略一點動靜就嚇得抖如篩糠,已然是廢了。
目光越過眾臣,越過這宮,這牆,向著更遠的東南望去。
承繼,承繼……大皇子出生時,想必也是寄託著父皇殷切的希望吧,可是李承繼沒能承擔起這份希望。
自幼受大儒重臣教導的皇子尚且如此,在佛門長大的他,可以把這偌大的重擔撐起來嗎?
手,暗暗攥緊了。
-
朔望日的朝會後,長安是一派的祥和寧靜,先前還有幾個質疑李蘊玉理政能力,聯手想著「從旁指點」的皇叔、元老重臣,也都暫時偃旗息鼓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