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事的,他是我小學初中同學,我了解他,他就是悶葫蘆,就算聽到了也什麼都不會說的。”袁陽擺擺手隨意地說。至於那位學長,也還是沒說一句話。

  “秦絳,你可以去關注一下XX比賽里的YYY,這個辯手的辯風挺符合你的,你可以學習一下。”袁陽認真地說道,隨看他看向我,“金涵,你可以了解一下ZZZ這個人,也是這個比賽,她的年紀跟你們都差不多,還挺有學習意義的。”

  我點點頭,在心裡悄悄地記下了。秦絳問道:“ZZZ是一辯嗎?”

  “不是,是三辯,這個人的風格聽起來又大方又舒服。”袁陽回答。

  我心裡說不出什麼感受,秦絳其實並不了解我的真實想法,這也說明我展現在別人面前的都是一個不溫不火的一辯形象,這其實讓我有些不甘心。但是袁陽卻讓我去學習一個三辯辯手的辯風,也許他知道我在想什麼,他知道我渴望著什麼,就像一年前他問我的那個問題:“金涵,你是不是其實不想做一辯的?”他果然是個很聰明的人,也許我所有的見不得人的心思都會被他看透。

  也許,他也經歷過我經歷過的這段心路歷程。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

  計程車到了地鐵站,我們分別了之後,就剩下我和秦絳兩人繼續同行。幸好地鐵上還有座位,我坐在秦絳的身邊,跟她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聊聊學習,聊聊這段時間的忙碌,聊聊學長學姐的八卦。這時,秦絳好像收到了一條消息,我無意識地順著她的手指看過去——這真是一個不禮貌的習慣——我也不知為何鬼使神差地看了。

  我先是看到了那個微信群的頭像,只有三個人。在聊天界面,先是袁陽的頭像出現,後又是方雨的頭像出現,然後秦絳回了什麼消息,我沒看清這個群聊的名字——也許是三個安平人什麼的。

  我停止了自己這不禮貌的行為,為什麼我要養成這種留意別人手機屏幕的壞習慣?我靠在地鐵的塑料椅背上,閉上眼睛,忙活了這一天,我確實也累了。要裝作什麼也沒看到是不可能的,這件事我卻也只能放在心裡。

  我睡不著,睜開眼睛,沒有什麼興致再輕鬆聊天,秦絳還在手機聊天,我還是又瞥了一眼,我可以確定是只有他們三個人了,我沒有收到任何群聊消息,與此同時,秦絳的手機屏幕上卻獨獨只有他們三個人的頭像反覆出現——他們三個人的頭像我再熟悉不過——可是也許他們沒一個人記得我的頭像。

  我握緊了拳頭,又無奈地鬆開,也許他們只是私下裡覺得聊得來所以建了個群聊聊天而已,也許……

  曾經有那麼一顆種子悄悄地掉進了我的心臟里,我一直壓制著它,想剔除它,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現在它已經發芽了,也許有一天它會穿透我的整顆心,讓我徹底死亡。

  第46章 第42次見面

  因為我們學校輸了比賽,因此也就無緣之後的安平市大學生辯論賽了。袁陽因此也得了許多空閒,現在已經接近學期末了,他預備在我們系內部再組織一次隊內交流賽。通知一出,報名的學弟妹們還挺多,總共分成了6個四人小組,每組都分派一名大二同學帶著他們。袁陽還要求小朋友比完之後,我們這些大二的人也得1V1照辯論的簡化流程來比一比。舉個例子,按照我們定的賽程,我帶的這組小朋友是和秦絳帶的那組小朋友做對手的,那麼我就得和秦絳做對手來1V1。

  我組織了小朋友一起破題出論點之後,就讓他們自己回去找資料了,我自己也在網上瘋狂的搜尋資料,找到了好想法既作為自己到時候用的素材,也給小朋友分享,如果他們覺得好就可以拿去用。

  這次帶小朋友隊內交流賽倒是風波不斷。秦絳和她的小朋友們建了一個群,可是不管她在群里說什麼,總是沒有人回應她,她對於這樣的冷暴力很生氣,在大群里質問小朋友們,甚至發了一條動態感慨,我心疼她之餘,勸她不必太放在心上,若是爛泥扶不上牆還扶它幹嘛,我們又不是非要這些人不可,到時候表現差了是他們,有沒有收穫也是他們,與我們何干,我們已經做了自己該做的了。

  這次交流賽,大二裡面比較活躍的也就是秦絳、方雨、王浩和我了,王宇因為合唱隊的表演將至,也不過是掛了個名帶著小朋友,至於1V1則根本沒有時間了。袁陽在我們六人小群里說:王宇就算了,你們四個必須1V1,小朋友表現怎麼樣我一點都不關心,反正他們是歸你們管的。我現在就只關心你們的表現,就抓著你們管。

  這話說得我倒是心中有些感動,我一直以來都有些私心,我希望袁陽永遠是我大一時的那個樣子,是我眼中最優秀的人,而我永遠都需要他教一些東西,永遠期待著他越來越多的讚揚和鼓勵。可是一切都要繼續前進,我終歸會碰到比袁陽更出色的人,終歸會認識到袁陽不過是個普通人,我終歸會慢慢成熟,終歸會有自己的選擇。

  “我好像誤會小朋友們了,他們自己私底下還討論來著,算了,他們討論就行,也不用非得我參與,只要能討論就好。”秦絳在群里發來消息,像是欣慰,又像是自我安慰。

  我又想起我自己那組小朋友,討論到是挺積極的,只是討論的都是些有的沒的無關話題。有一個小朋友上網找了這次辯題的一場比賽視頻,分享到群里,意思是照著這裡面人的話講就行了。我有些反感,怕他們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只能語重心長地同他們說:“看別人的比賽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借鑑一下他們的論點和思路,把這些融到自己的內容里,但是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完全照搬。最主要我們可以從這個比賽知道對手可能是什麼樣的想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