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皇后的手一頓,再看向帖子的神色,就變了幾分。三皇子是不是看上了誰家的女兒,又用了什麼手段,皇后沒耐煩管,可想照著二皇子的老路,從齊瑄這裡挖牆角,她可就不樂意了。
「聽母親說,謝家已經明確拒了三弟。但三弟不以為意,還想用謝伯父的差事做威脅。昨兒又下了這帖子去謝家,謝伯母無法,才託了母親,求到兒臣面前。」
「簡直無法無天,」皇后將帖子拍在小几上,沉著臉問裴良玉,「本宮記得,這京城謝家,和前朝名相謝英是本家?」
「是,」裴良玉知道皇后最在意什麼,特意把謝相和謝家的關係說的清楚。
「謝相出身金城謝氏,前朝末年因避難之故,舉族遷往靈州,後來本朝初定,金城沒了戰亂,謝家本家便遷回原處。到本朝正式定都,改金城為京城,謝家才換稱京城謝氏。細論起來,謝五這一房,還是謝相嫡支嫡脈的後人。」
皇后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卻沉住氣問:「你是怎麼想的?」
「謝五姑娘已有婚約,三弟這樣,實乃不當之舉,謝家數百年清名,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侮辱的。」
裴良玉頓了頓,繼續道,「何況,謝家伯父不止有才名,也是有能耐之人,三弟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一位能臣,兒臣以為不妥。」
「再則,謝伯父如今是在吏部,他兢兢業業做事,頂頭有吏部上官在,有父皇在,余的人,又怎能平白說出以差事作威脅的話?」
「這種事……」裴良玉看了皇后一眼,「遠非兒臣能做主的,便特來向母后請教。」
「可問過冬郎了?」
「尚未,」裴良玉答道,「這事細算來,還是兒女私事,太子在紫宸殿中議政,那才是正經大事,兒臣便沒叫人去傳信。」
「你做的很對,」皇后滿意的誇了一句,才說,「這事的確是老三不對,他雖是皇子,可朝中大臣的任免,怎麼能由他胡言亂語。」
皇后坐著,就親自派人去紫宸殿傳話,說是有事要同皇帝說,請他到鳳儀宮用晚膳。
皇后當著裴良玉的面下了命令,卻沒多留裴良玉,只說這事她會如實轉告皇帝。
雖說裴良玉有心留下,親自告上一狀,也不能再多留。
但她並沒直接回東宮去,而是等在了宮學不遠處。
這個時辰,若她從宮中回到東宮,差不多正是宮學散學,倒不如略等一等,直接接了福瑜、衛羅春一道,不費什麼事,也為她的好形象再添上一筆。
裴良玉等了小半個時辰,宮學裡便有了動靜。先是各位先生離開宮學,而後就是各家皇子王孫出來。
裴良玉特意派姜寸寸等在宮學外,他眼睛尖,一眼就能瞧見福瑜幾個。
「寸寸,你怎麼來了?」福瑜瞧見姜寸寸,下意識便在周圍尋找起來。
而福瑜身邊,衛羅春是不大關心,王景程則是撇了撇嘴。
姜寸寸將幾人神色記在心裡,笑道:「太子妃殿下今日進宮了,想著離大公子、表公子散學不久,便想等二位一同回東宮。
「母親來了?」福瑜這會兒也找到了裴良玉的妃輿所在。他領著衛羅春同王景程告別,才一路行到裴良玉身邊,上了妃輿。
「母親怎麼進宮了?」幾乎是一上妃輿,福瑜就注意到裴良玉身上的穿戴,同平日進宮時的不同,但他沒說,只問了這麼一句出來。
「有些事去了鳳儀宮,」裴良玉沒打算在福瑜面前提這些,便隨口問起福瑜兩個今日的學業功課。
兩個孩子都一一答了。
既然已經接了人回來,裴良玉總不好進了東宮,就讓他們回自己的院子去,便都一同領到了長平殿中用晚膳,又另派人去接了福盈過來。
夜裡燭火熏眼睛,兩個孩子便在長平殿中擺了功課出來。
福瑜不是頭次在長平殿做功課,行事比衛羅春自然得多,有什麼不明白的,順口問了裴良玉,她都能隨意答出來,讓衛羅春很有些驚訝。
「衛羅春,你這是什麼表情?」福盈原是在一旁自己玩自己的,偶然瞥見兩回衛羅春,一時有些好奇,就問了出來。
衛羅春淡淡的看了福盈一眼,問福瑜:「小殿下從前遇到不會的,也會這樣向太子妃請教?」
福瑜面上顯出幾分迷茫:「若我在長平殿中,爹也不在,自然是向母親請教。」
「可是,」衛羅春猶豫片刻,才輕聲道,「福瑜殿下如今學的,可不是蒙學的書,太子妃殿下也是像今日這樣,此次都能答上?」
他這麼一提,福瑜面上露出幾分明悟,倒是福盈,不知道兩人什麼意思:「這又怎麼了?」
見衛羅春不樂意說話,福瑜才道:「羅春的意思是,母親是很有才學的人。」
「裴侍郎是大儒啊,母親是他的女兒,有才學很奇怪嗎?」
這回,福瑜和衛羅春都沒再回答,事實上,他們自己也只是懵懂的意識到裴良玉與旁人的不同。
別的女子讀書識字,多好詩文,但從裴良玉現在展露的才學看,她去考童試是定沒問題的。甚至秀才功名,說不定也能上榜。只這一點,裴良玉便不知勝過了天下多少自詡的讀書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聽母親說,謝家已經明確拒了三弟。但三弟不以為意,還想用謝伯父的差事做威脅。昨兒又下了這帖子去謝家,謝伯母無法,才託了母親,求到兒臣面前。」
「簡直無法無天,」皇后將帖子拍在小几上,沉著臉問裴良玉,「本宮記得,這京城謝家,和前朝名相謝英是本家?」
「是,」裴良玉知道皇后最在意什麼,特意把謝相和謝家的關係說的清楚。
「謝相出身金城謝氏,前朝末年因避難之故,舉族遷往靈州,後來本朝初定,金城沒了戰亂,謝家本家便遷回原處。到本朝正式定都,改金城為京城,謝家才換稱京城謝氏。細論起來,謝五這一房,還是謝相嫡支嫡脈的後人。」
皇后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卻沉住氣問:「你是怎麼想的?」
「謝五姑娘已有婚約,三弟這樣,實乃不當之舉,謝家數百年清名,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侮辱的。」
裴良玉頓了頓,繼續道,「何況,謝家伯父不止有才名,也是有能耐之人,三弟以這樣的態度對待一位能臣,兒臣以為不妥。」
「再則,謝伯父如今是在吏部,他兢兢業業做事,頂頭有吏部上官在,有父皇在,余的人,又怎能平白說出以差事作威脅的話?」
「這種事……」裴良玉看了皇后一眼,「遠非兒臣能做主的,便特來向母后請教。」
「可問過冬郎了?」
「尚未,」裴良玉答道,「這事細算來,還是兒女私事,太子在紫宸殿中議政,那才是正經大事,兒臣便沒叫人去傳信。」
「你做的很對,」皇后滿意的誇了一句,才說,「這事的確是老三不對,他雖是皇子,可朝中大臣的任免,怎麼能由他胡言亂語。」
皇后坐著,就親自派人去紫宸殿傳話,說是有事要同皇帝說,請他到鳳儀宮用晚膳。
皇后當著裴良玉的面下了命令,卻沒多留裴良玉,只說這事她會如實轉告皇帝。
雖說裴良玉有心留下,親自告上一狀,也不能再多留。
但她並沒直接回東宮去,而是等在了宮學不遠處。
這個時辰,若她從宮中回到東宮,差不多正是宮學散學,倒不如略等一等,直接接了福瑜、衛羅春一道,不費什麼事,也為她的好形象再添上一筆。
裴良玉等了小半個時辰,宮學裡便有了動靜。先是各位先生離開宮學,而後就是各家皇子王孫出來。
裴良玉特意派姜寸寸等在宮學外,他眼睛尖,一眼就能瞧見福瑜幾個。
「寸寸,你怎麼來了?」福瑜瞧見姜寸寸,下意識便在周圍尋找起來。
而福瑜身邊,衛羅春是不大關心,王景程則是撇了撇嘴。
姜寸寸將幾人神色記在心裡,笑道:「太子妃殿下今日進宮了,想著離大公子、表公子散學不久,便想等二位一同回東宮。
「母親來了?」福瑜這會兒也找到了裴良玉的妃輿所在。他領著衛羅春同王景程告別,才一路行到裴良玉身邊,上了妃輿。
「母親怎麼進宮了?」幾乎是一上妃輿,福瑜就注意到裴良玉身上的穿戴,同平日進宮時的不同,但他沒說,只問了這麼一句出來。
「有些事去了鳳儀宮,」裴良玉沒打算在福瑜面前提這些,便隨口問起福瑜兩個今日的學業功課。
兩個孩子都一一答了。
既然已經接了人回來,裴良玉總不好進了東宮,就讓他們回自己的院子去,便都一同領到了長平殿中用晚膳,又另派人去接了福盈過來。
夜裡燭火熏眼睛,兩個孩子便在長平殿中擺了功課出來。
福瑜不是頭次在長平殿做功課,行事比衛羅春自然得多,有什麼不明白的,順口問了裴良玉,她都能隨意答出來,讓衛羅春很有些驚訝。
「衛羅春,你這是什麼表情?」福盈原是在一旁自己玩自己的,偶然瞥見兩回衛羅春,一時有些好奇,就問了出來。
衛羅春淡淡的看了福盈一眼,問福瑜:「小殿下從前遇到不會的,也會這樣向太子妃請教?」
福瑜面上顯出幾分迷茫:「若我在長平殿中,爹也不在,自然是向母親請教。」
「可是,」衛羅春猶豫片刻,才輕聲道,「福瑜殿下如今學的,可不是蒙學的書,太子妃殿下也是像今日這樣,此次都能答上?」
他這麼一提,福瑜面上露出幾分明悟,倒是福盈,不知道兩人什麼意思:「這又怎麼了?」
見衛羅春不樂意說話,福瑜才道:「羅春的意思是,母親是很有才學的人。」
「裴侍郎是大儒啊,母親是他的女兒,有才學很奇怪嗎?」
這回,福瑜和衛羅春都沒再回答,事實上,他們自己也只是懵懂的意識到裴良玉與旁人的不同。
別的女子讀書識字,多好詩文,但從裴良玉現在展露的才學看,她去考童試是定沒問題的。甚至秀才功名,說不定也能上榜。只這一點,裴良玉便不知勝過了天下多少自詡的讀書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