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事還沒過去,江行趁熱打鐵,私下裡見了承元帝,將順國公府私藏朝廷要犯一事揭發出來。

  「春獵時,臣想湊個熱鬧,便去了密林行獵。」江行道, 「可不曾想遇到一位頭戴帷帽的人,同旁人正說著些什麼。」

  「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竟被他二人發現了。尚未反應過來,那頭戴帷帽的人就將刀逼在微臣的脖子上。」

  承元帝看了遞交上來的摺子,眉頭緊鎖: 「既如此,那出來時,愛卿怎麼不說林中有此異樣?」

  江行總不能說其實他根本就沒放在心上。還是阿鳴仔細,里里外外查了一通。

  江行於是道: 「臣想著那人來歷不明,貿然告知陛下,恐生禍端。再者,微臣畢竟毫髮無傷,為此而大動干戈,不免小題大做,擾陛下興致。」

  承元帝不置可否。

  江行繼續道: 「後來微臣查明,當日林中頭戴帷帽者名為何越,便是偽裝成門客、居於順國公府的燕王殿下李洵。」

  相關的事宜,在摺子里都已經寫明白了。

  承元帝表情凝重,捏著摺子的手不自覺摩挲著。上好的紙張被手指摸過,發出細不可聞的「沙沙」聲。

  可惜大殿內太過安靜,這陣子聲音被江行收入耳底,帶來一陣的緊張。江行恭謹跪著,忐忑地等承元帝發話。

  終於,承元帝狀似無意道: 「滕家二公子,確實不是合適的人選。」

  江行不知他為何又提到滕野,只得眼觀鼻鼻觀心,未曾答話。

  承元帝本就沒打算讓他答話,君臣之間微妙的對峙以一句「此事朕會徹查,你且去吧」結尾。

  江行方要起身,承元帝目光忽地犀利,落在他身上,竟令人不敢直視, 「皇家舊事,早該處理了。不過,這事兒擱置到現在,外人看來只當無事。」

  這是在處理結果出來之前,要他封口了。

  江行理解,也並不意外,恭謹行禮告退道: 「是。」

  算是做成了吧。江行按捺下狂跳不止的心,心想,這回應當夠了。

  滕野不過是一根導火索,燕王才是陛下的心腹大患。承元帝早年因為先帝寵幼廢長之事,吃了好一番苦頭。

  如今先帝不在,既有機會收拾燕王,又可以整飭世家,承元帝沒道理不接下遞到手中的把柄。

  接下來需要做的只是等。

  江行想,等燕王被捉拿歸案,時先生在地下冤魂,也可安息了。

  算是告慰先靈。

  此事一過,江行發誓自己好好做官,再也不要趟朝堂的這灘子渾水。等到年紀一到,就致仕關門過小日子去。

  朝堂爭鬥令人心力交瘁,恨不能以頭搶地耳。

  御前的人辦事很快。有了方向,在江行揭發後不過幾日,五石散案幕後黑手狩月被捉拿歸案。

  朝堂之下,對外的通緝令用的是「狩月」此名,因而百姓並不清楚皇家那點事情。他們只知,一位作惡多端的壞蛋被朝廷抓住,由陛下親自審理。

  而那位壞蛋,卻並沒有如百姓所料想的那般下了大牢,而是好端端地坐在御書房,同皇帝說著話,似尋常兄弟那般。

  「真是好久不見。」

  承元帝的指節輕輕敲擊著椅子, 「朕現在應該叫你什麼?狩月,何越,還是燕王李洵?」

  李洵難得摘下帷帽,露出一張皇室的標誌性臉龐來——任誰看了,都不會覺得這人和皇帝沒關係。

  他短促地笑出聲,道: 「李淳,您可是大不一樣了。」

  四周侍衛宮人聽他說起這個名字,臉色齊齊大變;承元帝近前大太監李公公更是呵斥: 「大膽!竟敢直呼陛下名諱!」

  有侍衛橫刀,架在李洵脖子前,是一個隨時可以血濺當場的架勢。

  李淳,則是承元帝本名了。這個名字久違地被提起,承元帝額間隱隱跳動,須臾又壓下去,威嚴道: 「放肆。」

  李洵卻沒有怕: 「皇兄,我們兄弟倆許久未見,我不過一句寒暄,怎麼又成放肆了呢?」

  承元帝笑了: 「成王敗寇。罷了罷了,朕有話要問你。」

  李洵不等他問,自個兒就先竹筒倒豆子一般說出來: 「對,狩月是我,何越也說我,燕王李洵,仍然是我。」

  「您是不是想問,為什麼?」

  第100章 水落石出多流放

  承元帝道: 「那日林貴妃大勢已去, 朕念你年幼,放你一馬,不想竟讓你惹出這麼多禍端。」

  聽了這話, 李洵笑意諷刺: 「放我一馬?啊, 意思是,讓我在某個京郊的院子裡被圈禁到死, 還是去廟裡當個癩頭和尚?你不會真的認為, 這是恩賜吧?」

  「成王敗寇,我沒什麼可說的。可你非要彰顯你那點微不足道的仁慈, 想將我扭曲成皇恩浩蕩的吉祥物。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承元帝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般: 「向來如此, 朕難不成還要對你禮遇有加?」

  這話太荒唐。自古奪嫡爭鬥,失敗者哪有好下場?如李洵這般已經世所罕見。

  李洵不緊不慢: 「用不著。五石散不過是我斂財的工具,至於斂財幹什麼——皇兄,您不妨猜一下?」

  「皇兄最好查得仔細些。這京城權貴里, 究竟有誰沾了五石散的邊,又有誰沾了我的邊。皇兄,您且仔細留意著吧。」

  他的視線掃過在場的宮人, 目光微不可察地停了停,眼底露出一抹笑意,又很快消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