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他瞬間明白了:網線對面的,大概就是謝行了。
一剎那,沛誠心中五味雜陳,既欣慰又激動,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懼怕,仿佛一件期待已久的事終於見著眉目,反而令人卻步。
他印象中森澤航應該是研究生畢業之後才開始創業的,當時他應該是做成了幾個小的口碑項目,再有森氏長孫的頭銜加持,結合閃亮光鮮的名校背景,在圈子裡小有名氣,於是被邀請去人工智慧大會演講。在活動現場,彼時的森澤航應該才第一次遇到謝行,兩人當時應該是下台就吵了一架,從此開始了互懟的合作關係。從時間線上而言,這個世界的每個重要節點似乎都提早了不少,許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加速了進度,迫使森澤航從大三就開始積極籌備創業,也更早地遇到了他重要的合作夥伴。
沛誠在複雜且洶湧的情緒下沒能很好地管理表情,但森澤航只以為他也被這個模型所驚艷,看起來既興奮又雀躍,拉著他看了一遍VR演示視頻。草莓鎮的每條街巷沛誠都瞭若指掌,賭場老闆娘、鐵匠鋪大叔、雜貨店那兇巴巴的員工……如今再從這個視角看去,他忍不住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沛誠緩了緩情緒,只鼓勵森澤航和對方聯繫。
於是接下來的幾日,森澤航都在線上和謝行激情聊天,那副喜滋滋的樣子全然看不出原來兩人相看兩厭、互相嫌棄的感覺。沛誠甚至忍不住想,要是26歲的森澤航看見這一幕,不知道表情該如何精彩,指不定要拉著小森去洗手。
不過20歲的小森仍然處在興頭上,這幾日嘴上根本不離這事兒,經常拉著他分享對方的技術和構想、在這個基礎上自己產生的點子,以及和對方交流碰撞之後的進展。他們的想法目前還停留在搭建一個新型的、AI引擎的虛擬社交平台上,如何通過實現深度的網絡互動,加快引擎AI的信息收集和成長,尚未走到靈魂上載臨終關懷這麼垂直的領域裡。沛誠聽得多說得少,畢竟他算是偷看過答案的人,至多偶爾問一句啟發性的問題。
只是聽著聽著,沛誠漸漸發現這位網友的想法意見和核心理念簡直熟悉得驚人,同森澤航從前和自己闡述過的思路非常貼近,難怪二人一見如故,除去時差的隔閡,其餘時間段都在聊天。但細思一下,這倒不太像是謝行的思考模式——他印象中的謝行是更加技術、更加務實的人,他不喜歡長篇大論地探討宏觀構想和展望未來,更願意集中有限的資源精力到力所能及的事,也更耐得住性子去反覆測試、優化、性能提升。
難不成是謝總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演化成了這種謹慎保守、一板一眼的性格?沛誠看著森澤航聊天框裡一大串「哈哈哈」、感嘆號和表情包,覺得實在難以想像。
於是在圍觀了一周之後,沛誠終於想起來證實一下這人叫什麼。
「我也不知道他真名是什麼,沒問過。」森澤航說,「他的論壇叫Lee,大家都叫他L神,我只知道他是劍橋的學長,現在普林斯頓讀研。」
「哦……」老實說沛誠對謝行的背景記不太清楚,也不好判斷,只是微妙地覺得有些奇怪,畢竟Lee這個暱稱聽起來和謝行也八竿子打不著。
「聽說普林斯頓好幾個老師都想直招他讀博呢,但是Lee似乎是打算直接投身應用科學,不想繼續搞理論研究了。」森澤航還在十分投入地安利L神,但沛城的心緒已經飄遠了。
難道這人不是謝行?不可能啊,草莓鎮我總不會認錯吧?這破房子、破石頭路、破馬車……化成灰我也認得。
沛誠在這邊獨自疑惑,森澤航說了半天沒得到什麼反應,也不太在意,放下手機又去繼續惡補數據結構和編程算法了——計算機這方面他只懂個皮毛,但絕不專精,為了能更好理解L神的模型,並且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想法,森澤航在繁重課業和實驗室項目之外,又開展了艱難卻興致盎然的自學,所幸他數學基礎不錯,語言邏輯也很有天賦。於是乎每天一到晚上,家裡的學習氛圍簡直比自習室還濃——兩人的書桌挨著,各自對這一台顯示屏,這邊在學計算機和機器學習,那邊在查資料寫稿子,經常能安靜好幾個小時也沒人聊天,偶爾轉悠一圈倒點水,活動一下筋骨,誰也不打擾誰。然後到了十一點半,兩人準時關機起身,洗臉刷牙,熄燈睡覺。
又過了幾日,沛誠本來趁著沒課在家裡吸塵洗衣服,只聽見走廊里傳來跑動的聲音,便知道是哈士奇來了。果不其然,幾秒鐘之後,門鎖響起,森澤航一陣風般刮進來,嘴裡大聲嚷嚷道:「和他約見面了!就在這個月二十號,他被邀請回母校演講!」
「他?誰?」沛誠下意識問,隨即立刻又明白了,「哦,你L神。」
他接過森澤航手機,定睛一看社科學院發的宣傳通知,卻不由得愣住了:「啊?」
嘉賓:Chongwen Lee。
「怎麼了?」森澤航手指著這個名字說:「就是這個,李翀汶,就是Lee的中文名。他好像私人原因回英國一趟,剛好時間湊巧,就被老師邀請來做分享了。」
沛誠盯著簡介的宣傳看來看去,實在想不明白怎麼冒出來一個叫李翀汶的人,謝行呢?他那麼大一個謝總呢?
「你表情怎麼這麼奇怪,」森澤航觀察了他一會兒,忽然福至心靈,一副臭屁的模樣:「寶寶是不是吃醋呀?我和老李可是純潔的學術討論關係,我還是最愛你。」
一剎那,沛誠心中五味雜陳,既欣慰又激動,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懼怕,仿佛一件期待已久的事終於見著眉目,反而令人卻步。
他印象中森澤航應該是研究生畢業之後才開始創業的,當時他應該是做成了幾個小的口碑項目,再有森氏長孫的頭銜加持,結合閃亮光鮮的名校背景,在圈子裡小有名氣,於是被邀請去人工智慧大會演講。在活動現場,彼時的森澤航應該才第一次遇到謝行,兩人當時應該是下台就吵了一架,從此開始了互懟的合作關係。從時間線上而言,這個世界的每個重要節點似乎都提早了不少,許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加速了進度,迫使森澤航從大三就開始積極籌備創業,也更早地遇到了他重要的合作夥伴。
沛誠在複雜且洶湧的情緒下沒能很好地管理表情,但森澤航只以為他也被這個模型所驚艷,看起來既興奮又雀躍,拉著他看了一遍VR演示視頻。草莓鎮的每條街巷沛誠都瞭若指掌,賭場老闆娘、鐵匠鋪大叔、雜貨店那兇巴巴的員工……如今再從這個視角看去,他忍不住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沛誠緩了緩情緒,只鼓勵森澤航和對方聯繫。
於是接下來的幾日,森澤航都在線上和謝行激情聊天,那副喜滋滋的樣子全然看不出原來兩人相看兩厭、互相嫌棄的感覺。沛誠甚至忍不住想,要是26歲的森澤航看見這一幕,不知道表情該如何精彩,指不定要拉著小森去洗手。
不過20歲的小森仍然處在興頭上,這幾日嘴上根本不離這事兒,經常拉著他分享對方的技術和構想、在這個基礎上自己產生的點子,以及和對方交流碰撞之後的進展。他們的想法目前還停留在搭建一個新型的、AI引擎的虛擬社交平台上,如何通過實現深度的網絡互動,加快引擎AI的信息收集和成長,尚未走到靈魂上載臨終關懷這麼垂直的領域裡。沛誠聽得多說得少,畢竟他算是偷看過答案的人,至多偶爾問一句啟發性的問題。
只是聽著聽著,沛誠漸漸發現這位網友的想法意見和核心理念簡直熟悉得驚人,同森澤航從前和自己闡述過的思路非常貼近,難怪二人一見如故,除去時差的隔閡,其餘時間段都在聊天。但細思一下,這倒不太像是謝行的思考模式——他印象中的謝行是更加技術、更加務實的人,他不喜歡長篇大論地探討宏觀構想和展望未來,更願意集中有限的資源精力到力所能及的事,也更耐得住性子去反覆測試、優化、性能提升。
難不成是謝總在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演化成了這種謹慎保守、一板一眼的性格?沛誠看著森澤航聊天框裡一大串「哈哈哈」、感嘆號和表情包,覺得實在難以想像。
於是在圍觀了一周之後,沛誠終於想起來證實一下這人叫什麼。
「我也不知道他真名是什麼,沒問過。」森澤航說,「他的論壇叫Lee,大家都叫他L神,我只知道他是劍橋的學長,現在普林斯頓讀研。」
「哦……」老實說沛誠對謝行的背景記不太清楚,也不好判斷,只是微妙地覺得有些奇怪,畢竟Lee這個暱稱聽起來和謝行也八竿子打不著。
「聽說普林斯頓好幾個老師都想直招他讀博呢,但是Lee似乎是打算直接投身應用科學,不想繼續搞理論研究了。」森澤航還在十分投入地安利L神,但沛城的心緒已經飄遠了。
難道這人不是謝行?不可能啊,草莓鎮我總不會認錯吧?這破房子、破石頭路、破馬車……化成灰我也認得。
沛誠在這邊獨自疑惑,森澤航說了半天沒得到什麼反應,也不太在意,放下手機又去繼續惡補數據結構和編程算法了——計算機這方面他只懂個皮毛,但絕不專精,為了能更好理解L神的模型,並且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想法,森澤航在繁重課業和實驗室項目之外,又開展了艱難卻興致盎然的自學,所幸他數學基礎不錯,語言邏輯也很有天賦。於是乎每天一到晚上,家裡的學習氛圍簡直比自習室還濃——兩人的書桌挨著,各自對這一台顯示屏,這邊在學計算機和機器學習,那邊在查資料寫稿子,經常能安靜好幾個小時也沒人聊天,偶爾轉悠一圈倒點水,活動一下筋骨,誰也不打擾誰。然後到了十一點半,兩人準時關機起身,洗臉刷牙,熄燈睡覺。
又過了幾日,沛誠本來趁著沒課在家裡吸塵洗衣服,只聽見走廊里傳來跑動的聲音,便知道是哈士奇來了。果不其然,幾秒鐘之後,門鎖響起,森澤航一陣風般刮進來,嘴裡大聲嚷嚷道:「和他約見面了!就在這個月二十號,他被邀請回母校演講!」
「他?誰?」沛誠下意識問,隨即立刻又明白了,「哦,你L神。」
他接過森澤航手機,定睛一看社科學院發的宣傳通知,卻不由得愣住了:「啊?」
嘉賓:Chongwen Lee。
「怎麼了?」森澤航手指著這個名字說:「就是這個,李翀汶,就是Lee的中文名。他好像私人原因回英國一趟,剛好時間湊巧,就被老師邀請來做分享了。」
沛誠盯著簡介的宣傳看來看去,實在想不明白怎麼冒出來一個叫李翀汶的人,謝行呢?他那麼大一個謝總呢?
「你表情怎麼這麼奇怪,」森澤航觀察了他一會兒,忽然福至心靈,一副臭屁的模樣:「寶寶是不是吃醋呀?我和老李可是純潔的學術討論關係,我還是最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