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一會兒宋慈來了,你用不著迴避。」韓侂胄道,「為不為難他,要看你怎麼做。」
喬行簡知道韓侂胄對他並不信任,怕他又有陽奉陰違之舉,這是要他當面收回宋慈的查案之權,與宋慈劃清界限。他應道:「下官明白。」
過了不一會兒,夏震領著宋慈、劉克莊和辛鐵柱,來到了歸耕之莊。
眼見喬行簡身在莊內,宋慈不免有些驚訝。他之前去提刑司找過喬行簡,得知喬行簡有事外出,沒想到是來了吳山南園。他上前拜見了韓侂胄,道:「學生宋慈、劉克莊、辛鐵柱,聞聽太師身體抱恙,特來探望。」劉克莊和辛鐵柱一同上前參拜行禮。宋慈又向喬行簡行了一禮,道:「見過喬大人。」喬行簡微微點了點頭。
韓侂胄的目光從劉克莊和辛鐵柱的身上掃過,沒怎麼在意劉克莊,倒是對辛鐵柱多看了兩眼,道:「你便是辛稼軒的兒子?倒是生得壯勇。」
辛鐵柱只是拱手多行了一禮,未有其他表示。
韓侂胄目光一轉,落在了宋慈身上,道:「宋慈,你怎知我身體抱恙?」
宋慈應道:「城北劉太丞家發生命案,我前去查案時,聽說太師患上背疾,曾請過劉太丞看診,是以前來探望。」
「些許小痛,早已無大礙了。」韓侂胄見宋慈等人空手而來,知道探病云云,不過是藉口而已,「你特地來南園,應該不只是為了探病吧?」
「太師明見。」宋慈道,「我查案遇疑,想來向太師打聽一個人。」
「什麼人?」
「蟲達。」
「蟲達?」韓侂胄語調一揚。
宋慈道:「據我所知,蟲達過去曾是太師的下屬,太師應該不會忘了吧?」他記得十五年前,蟲達曾寸步不離地跟在韓?身邊,那時韓?才十歲,蟲達能成為韓?的貼身護衛,顯然是韓侂胄的人。
韓侂胄道:「蟲達此人,我自然忘不了。他曾是我身邊一虞侯,我見他勇武有加,曾向聖上舉薦,提拔他領兵打仗,有意栽培他,盼著將來北伐之時,他能堪大用。不承想我看走了眼,他竟叛投了金國。一個背國投敵的叛將,你打聽他做什麼?」
「不瞞太師,今日我在淨慈報恩寺後山,發現了一具屍骨,其右掌只有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指骨。」宋慈道,「據我所知,蟲達的右手末尾二指皆斷,與這具屍骨相符,因此我懷疑這具屍骨有可能是蟲達,這才來向太師打聽,希望能知道更多蟲達的特徵,以確認屍骨的身份。」
韓侂胄故作驚訝,道:「有這等事?蟲達這人,雖說勇武,但身形樣貌平平無奇,除了斷指,沒什麼特徵。他早就投了金國,在淨慈寺後山發現的屍骨,怎麼可能是他?再說,單憑几根斷指,恐怕也不足以指認身份吧?」
「太師所言甚是,單憑几根斷指,的確不能指認身份。」宋慈道,「發現這具屍骨的地方,與掩埋劉扁屍骨之處,只有數步之隔,其死狀與劉扁極為相似。當年劉扁死在淨慈報恩寺中,這具斷指屍骨不管是不是蟲達,極可能與淨慈報恩寺有關。我想一併調查這具斷指屍骨的案子,只是提刑幹辦限期將至,因而斗膽來見太師,望太師能向聖上請旨,延長幹辦期限,讓我能接手此案,徹查真相。」
韓侂胄道:「聖上旨意,豈是我說請就能請的?真是胡鬧。」說罷目光一偏,向喬行簡看去。
喬行簡會意,道:「宋慈,你說新發現的這具屍骨,死狀與劉扁極為相似?」
「不錯。」宋慈應道,「二者都是骨色發黑,角弓反張,呈牽機之狀。」
喬行簡微微點頭,忽然道:「這具斷指屍骨的案子,還有劉扁與劉鵲的案子,往後你都不必再查了。」
宋慈微露詫異之色,道:「喬大人,這是為何?」
「此案一再出現新的死者,牽連實在太廣,往後由我接手,親自查辦。」喬行簡道,「你且回太學去,繼續學業功課,查案的事,你就不必再管了。」
「喬大人,你答應給我三日期限,讓我查明劉扁和劉鵲之死。」宋慈道,「這期限明日才到,你就算不讓我查斷指屍骨的案子,總該讓我查完劉太丞的案子才是。」
「說了不用再管查案的事,你就不用再管。我之前說過的話,你難道忘了嗎?」喬行簡目光如炬,直視著宋慈。
宋慈只覺喬行簡的目光似曾相識,猛然想起,之前喬行簡授命他兩案並查時,便曾用這種目光看過他。「你能保證不管遇到什麼阻力,都會追查到底,決不放棄嗎?」這句當時喬行簡說過的話,霎時間迴響在他的耳邊。他一下子明白過來,喬行簡這是有意提醒他,要他不要忘了自己說過的話,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決不能退縮放棄,哪怕這壓力是來自喬行簡本人。「喬大人的命令,宋慈自當遵從。」他朗聲應道,「只是劉扁和劉鵲的案子,眼下我已經查明,兇手是誰,我也已經知道。明明我已經破了案,難道還要我放棄此案嗎?」
喬行簡著實吃了一驚,道:「你已經破了此案?」
宋慈應道:「正是。」說完目光一轉,向韓侂胄看去,「我現在便可前往劉太丞家,揪出殺人兇手。以太師之尊,難道要阻止我揭秘已破之案,放任真兇逍遙法外嗎?」
「你當真破了案?」韓侂胄道。
宋慈道:「我來拜見太師,一為探病,二為請旨,三為請太師移步劉太丞家,作為見證,共破此疑。」
喬行簡知道韓侂胄對他並不信任,怕他又有陽奉陰違之舉,這是要他當面收回宋慈的查案之權,與宋慈劃清界限。他應道:「下官明白。」
過了不一會兒,夏震領著宋慈、劉克莊和辛鐵柱,來到了歸耕之莊。
眼見喬行簡身在莊內,宋慈不免有些驚訝。他之前去提刑司找過喬行簡,得知喬行簡有事外出,沒想到是來了吳山南園。他上前拜見了韓侂胄,道:「學生宋慈、劉克莊、辛鐵柱,聞聽太師身體抱恙,特來探望。」劉克莊和辛鐵柱一同上前參拜行禮。宋慈又向喬行簡行了一禮,道:「見過喬大人。」喬行簡微微點了點頭。
韓侂胄的目光從劉克莊和辛鐵柱的身上掃過,沒怎麼在意劉克莊,倒是對辛鐵柱多看了兩眼,道:「你便是辛稼軒的兒子?倒是生得壯勇。」
辛鐵柱只是拱手多行了一禮,未有其他表示。
韓侂胄目光一轉,落在了宋慈身上,道:「宋慈,你怎知我身體抱恙?」
宋慈應道:「城北劉太丞家發生命案,我前去查案時,聽說太師患上背疾,曾請過劉太丞看診,是以前來探望。」
「些許小痛,早已無大礙了。」韓侂胄見宋慈等人空手而來,知道探病云云,不過是藉口而已,「你特地來南園,應該不只是為了探病吧?」
「太師明見。」宋慈道,「我查案遇疑,想來向太師打聽一個人。」
「什麼人?」
「蟲達。」
「蟲達?」韓侂胄語調一揚。
宋慈道:「據我所知,蟲達過去曾是太師的下屬,太師應該不會忘了吧?」他記得十五年前,蟲達曾寸步不離地跟在韓?身邊,那時韓?才十歲,蟲達能成為韓?的貼身護衛,顯然是韓侂胄的人。
韓侂胄道:「蟲達此人,我自然忘不了。他曾是我身邊一虞侯,我見他勇武有加,曾向聖上舉薦,提拔他領兵打仗,有意栽培他,盼著將來北伐之時,他能堪大用。不承想我看走了眼,他竟叛投了金國。一個背國投敵的叛將,你打聽他做什麼?」
「不瞞太師,今日我在淨慈報恩寺後山,發現了一具屍骨,其右掌只有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指骨。」宋慈道,「據我所知,蟲達的右手末尾二指皆斷,與這具屍骨相符,因此我懷疑這具屍骨有可能是蟲達,這才來向太師打聽,希望能知道更多蟲達的特徵,以確認屍骨的身份。」
韓侂胄故作驚訝,道:「有這等事?蟲達這人,雖說勇武,但身形樣貌平平無奇,除了斷指,沒什麼特徵。他早就投了金國,在淨慈寺後山發現的屍骨,怎麼可能是他?再說,單憑几根斷指,恐怕也不足以指認身份吧?」
「太師所言甚是,單憑几根斷指,的確不能指認身份。」宋慈道,「發現這具屍骨的地方,與掩埋劉扁屍骨之處,只有數步之隔,其死狀與劉扁極為相似。當年劉扁死在淨慈報恩寺中,這具斷指屍骨不管是不是蟲達,極可能與淨慈報恩寺有關。我想一併調查這具斷指屍骨的案子,只是提刑幹辦限期將至,因而斗膽來見太師,望太師能向聖上請旨,延長幹辦期限,讓我能接手此案,徹查真相。」
韓侂胄道:「聖上旨意,豈是我說請就能請的?真是胡鬧。」說罷目光一偏,向喬行簡看去。
喬行簡會意,道:「宋慈,你說新發現的這具屍骨,死狀與劉扁極為相似?」
「不錯。」宋慈應道,「二者都是骨色發黑,角弓反張,呈牽機之狀。」
喬行簡微微點頭,忽然道:「這具斷指屍骨的案子,還有劉扁與劉鵲的案子,往後你都不必再查了。」
宋慈微露詫異之色,道:「喬大人,這是為何?」
「此案一再出現新的死者,牽連實在太廣,往後由我接手,親自查辦。」喬行簡道,「你且回太學去,繼續學業功課,查案的事,你就不必再管了。」
「喬大人,你答應給我三日期限,讓我查明劉扁和劉鵲之死。」宋慈道,「這期限明日才到,你就算不讓我查斷指屍骨的案子,總該讓我查完劉太丞的案子才是。」
「說了不用再管查案的事,你就不用再管。我之前說過的話,你難道忘了嗎?」喬行簡目光如炬,直視著宋慈。
宋慈只覺喬行簡的目光似曾相識,猛然想起,之前喬行簡授命他兩案並查時,便曾用這種目光看過他。「你能保證不管遇到什麼阻力,都會追查到底,決不放棄嗎?」這句當時喬行簡說過的話,霎時間迴響在他的耳邊。他一下子明白過來,喬行簡這是有意提醒他,要他不要忘了自己說過的話,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決不能退縮放棄,哪怕這壓力是來自喬行簡本人。「喬大人的命令,宋慈自當遵從。」他朗聲應道,「只是劉扁和劉鵲的案子,眼下我已經查明,兇手是誰,我也已經知道。明明我已經破了案,難道還要我放棄此案嗎?」
喬行簡著實吃了一驚,道:「你已經破了此案?」
宋慈應道:「正是。」說完目光一轉,向韓侂胄看去,「我現在便可前往劉太丞家,揪出殺人兇手。以太師之尊,難道要阻止我揭秘已破之案,放任真兇逍遙法外嗎?」
「你當真破了案?」韓侂胄道。
宋慈道:「我來拜見太師,一為探病,二為請旨,三為請太師移步劉太丞家,作為見證,共破此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