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思緒一下子翻回至十五年前,宋慈儘可能地回想蟲達的身形樣貌。他記得當年蟲達跟隨在年僅十歲的韓?身邊,幾乎是寸步不離地護衛著韓?,其人身形矮壯,右手末尾二指缺失,只餘三根手指,與眼前這具屍骨極為相符。他望著這具屍骨,在原地呆立了半晌,直到劉克莊輕拍他的肩膀,他才回過神來。他檢查了一遍屍骨,沒有發現明顯的骨傷,又不忘在撬挖下來的泥土中撥尋一番,希望像當初發現燒過的通木和獐獅玉那樣,能找到與這具屍骨相關的線索,但最終一無所獲。
宋慈想了一想,命許義下山找來一床草蓆,將這具屍骨收撿到一起,決定帶上這具屍骨,即刻下山。
四人來到山下。宋慈沒有立刻回城,而是去了一趟淨慈報恩寺,在靈壇附近找到了居簡和尚。新發現的那具屍骨,不管是不是蟲達,總之它與劉扁的屍骨埋得那麼近,死狀又如出一轍,極可能存在關聯。當年劉扁是死在德輝禪師的禪房之中,那一晚一同死在禪房裡的人,除了臥病在床的德輝禪師,還有一人,是守在病榻前照顧德輝禪師的道隱和尚。
「居簡大師,」宋慈問道,「敢問一年前在大火中圓寂的道隱禪師,右手可是只有三根指頭?」
居簡和尚應道:「道隱師叔的右手沒有小指和無名指,是只有三根指頭。」
「那他年歲幾何?」
「道隱師叔剛過四十,比我稍長兩歲。」
「他是何時來貴寺出家的?」
居簡和尚想了一想,道:「沒記錯的話,道隱師叔到本寺出家,比道濟師叔早兩年,應該是在六年前。」
宋慈最初聽說道隱和尚時,因其人是淨慈報恩寺前任住持德輝禪師的弟子,是現任住持道濟禪師的師兄,而德輝禪師與道濟禪師都是七八十歲的高齡,他想當然地認為道隱和尚年歲已高,殊不知其人才年過四十,來到淨慈報恩寺拜德輝禪師為師,也只是六年前的事。這一下,不單是身形、斷指與蟲達相符,連年齡也對上了,再加上蟲達叛宋投金是在六年前,從此便沒了音信,宋慈有理由相信,這位道隱和尚極可能便是蟲達。
從淨慈報恩寺出來,四人沿原路回城。
劉克莊以為宋慈此番回城,一定會去提刑司停放新發現的屍骨,並對屍骨進行檢驗。可是當走到太學中門外時,宋慈卻忽地停住了腳步。他說今日四處奔波,實在太過疲累,再加上案情還有不少疑點,需要他靜下心來推敲,所以他不打算再去提刑司。他吩咐許義將新發現的屍骨帶回提刑司偏廳停放,又拿出查驗紫草屍骨時書填的檢屍格目,交由許義帶回提刑司,保管在書吏房,然後便回了太學。
進入中門後,宋慈沒有回習是齋,而是就近等了片刻,然後帶著劉克莊和辛鐵柱又走出太學,一路穿城向南,直到朝天門附近,方才找了一家茶樓,在二樓上要了一間臨街的雅閣,點了一些茶點。
辛鐵柱全然不明白宋慈的用意,他也不願去想這些費神的事,有茶便喝,有點心便吃,只是覺得少了滋味,若能把茶點換作酒肉,那便痛快多了。劉克莊深知宋慈的脾性,若是為了填飽肚子,一定會回齋舍熱幾個太學饅頭,絕不會特意跑這麼遠來吃茶點。對於宋慈的用意,他倒是猜到了一二,道:「你莫不是在避著許義?」
宋慈點了點頭,應道:「不錯。」他抬眼望向窗外。這家茶樓叫御街茶樓,從二樓上眺望出去,不遠處朝天門的一切,可以盡收於眼底。
自打在泥溪村遇襲之後,宋慈便對許義生出了懷疑。他之前只對劉克莊和許義說過開棺驗骨一事,也只有劉克莊和許義知道他今早會去泥溪村。劉克莊自然不會對外泄密,那麼泄露此事的只可能是許義,更別說今早在泥溪村遇襲時,許義還藉故從他身邊離開了,他沒法不起疑。他雖然不知道那些襲擊他的黑衣人是什麼來路,但他能隱隱感覺到,劉扁和劉鵲的案子似乎與韓侂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只怕韓侂胄與這一切都脫不了干係。為了證實這一猜想,他才來到了朝天門。朝天門位於臨安城正南方向,出了此門,行經太史局和城隍廟,便到了吳山,韓侂胄的南園便建在那裡。也就是說,出城去往吳山南園,必會經過朝天門。今日發生了這麼多事,查案時又有這麼多新發現,倘若昨天的事真是許義泄密,那麼許義極大可能還會把今天的事泄露出去。許義泄密的對象若真是韓侂胄,那許義一定會去吳山南園,也就一定會從朝天門過。所以宋慈故意在途經太學時與許義分開,再帶著劉克莊和辛鐵柱趕來朝天門守候,只要看到許義出朝天門而去,便能驗證他的這番猜想。
在太學中門與宋慈等人分別後,許義回到了提刑司。他將新發現的屍骨停放在偏廳,又將檢屍格目送去了書吏房。做完這一切後,他回到役房,換了一身常服,戴上帽子,走側門出提刑司,穿城向南,一如昨天那般,打算去往吳山南園,向夏震稟報宋慈今日查案時的一舉一動。
許義一路上走得很快,不多時來到了朝天門。眼見離吳山南園已經不遠,他本就足夠快的腳步,不禁又加快了幾分。然而他剛出朝天門,手臂忽然一緊,被人從身後拽住了。他一回頭,瞧見了辛鐵柱,驚訝道:「辛……辛公子。」他記得辛鐵柱明明隨宋慈回了太學,沒想到竟會突然出現在此。
宋慈想了一想,命許義下山找來一床草蓆,將這具屍骨收撿到一起,決定帶上這具屍骨,即刻下山。
四人來到山下。宋慈沒有立刻回城,而是去了一趟淨慈報恩寺,在靈壇附近找到了居簡和尚。新發現的那具屍骨,不管是不是蟲達,總之它與劉扁的屍骨埋得那麼近,死狀又如出一轍,極可能存在關聯。當年劉扁是死在德輝禪師的禪房之中,那一晚一同死在禪房裡的人,除了臥病在床的德輝禪師,還有一人,是守在病榻前照顧德輝禪師的道隱和尚。
「居簡大師,」宋慈問道,「敢問一年前在大火中圓寂的道隱禪師,右手可是只有三根指頭?」
居簡和尚應道:「道隱師叔的右手沒有小指和無名指,是只有三根指頭。」
「那他年歲幾何?」
「道隱師叔剛過四十,比我稍長兩歲。」
「他是何時來貴寺出家的?」
居簡和尚想了一想,道:「沒記錯的話,道隱師叔到本寺出家,比道濟師叔早兩年,應該是在六年前。」
宋慈最初聽說道隱和尚時,因其人是淨慈報恩寺前任住持德輝禪師的弟子,是現任住持道濟禪師的師兄,而德輝禪師與道濟禪師都是七八十歲的高齡,他想當然地認為道隱和尚年歲已高,殊不知其人才年過四十,來到淨慈報恩寺拜德輝禪師為師,也只是六年前的事。這一下,不單是身形、斷指與蟲達相符,連年齡也對上了,再加上蟲達叛宋投金是在六年前,從此便沒了音信,宋慈有理由相信,這位道隱和尚極可能便是蟲達。
從淨慈報恩寺出來,四人沿原路回城。
劉克莊以為宋慈此番回城,一定會去提刑司停放新發現的屍骨,並對屍骨進行檢驗。可是當走到太學中門外時,宋慈卻忽地停住了腳步。他說今日四處奔波,實在太過疲累,再加上案情還有不少疑點,需要他靜下心來推敲,所以他不打算再去提刑司。他吩咐許義將新發現的屍骨帶回提刑司偏廳停放,又拿出查驗紫草屍骨時書填的檢屍格目,交由許義帶回提刑司,保管在書吏房,然後便回了太學。
進入中門後,宋慈沒有回習是齋,而是就近等了片刻,然後帶著劉克莊和辛鐵柱又走出太學,一路穿城向南,直到朝天門附近,方才找了一家茶樓,在二樓上要了一間臨街的雅閣,點了一些茶點。
辛鐵柱全然不明白宋慈的用意,他也不願去想這些費神的事,有茶便喝,有點心便吃,只是覺得少了滋味,若能把茶點換作酒肉,那便痛快多了。劉克莊深知宋慈的脾性,若是為了填飽肚子,一定會回齋舍熱幾個太學饅頭,絕不會特意跑這麼遠來吃茶點。對於宋慈的用意,他倒是猜到了一二,道:「你莫不是在避著許義?」
宋慈點了點頭,應道:「不錯。」他抬眼望向窗外。這家茶樓叫御街茶樓,從二樓上眺望出去,不遠處朝天門的一切,可以盡收於眼底。
自打在泥溪村遇襲之後,宋慈便對許義生出了懷疑。他之前只對劉克莊和許義說過開棺驗骨一事,也只有劉克莊和許義知道他今早會去泥溪村。劉克莊自然不會對外泄密,那麼泄露此事的只可能是許義,更別說今早在泥溪村遇襲時,許義還藉故從他身邊離開了,他沒法不起疑。他雖然不知道那些襲擊他的黑衣人是什麼來路,但他能隱隱感覺到,劉扁和劉鵲的案子似乎與韓侂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只怕韓侂胄與這一切都脫不了干係。為了證實這一猜想,他才來到了朝天門。朝天門位於臨安城正南方向,出了此門,行經太史局和城隍廟,便到了吳山,韓侂胄的南園便建在那裡。也就是說,出城去往吳山南園,必會經過朝天門。今日發生了這麼多事,查案時又有這麼多新發現,倘若昨天的事真是許義泄密,那麼許義極大可能還會把今天的事泄露出去。許義泄密的對象若真是韓侂胄,那許義一定會去吳山南園,也就一定會從朝天門過。所以宋慈故意在途經太學時與許義分開,再帶著劉克莊和辛鐵柱趕來朝天門守候,只要看到許義出朝天門而去,便能驗證他的這番猜想。
在太學中門與宋慈等人分別後,許義回到了提刑司。他將新發現的屍骨停放在偏廳,又將檢屍格目送去了書吏房。做完這一切後,他回到役房,換了一身常服,戴上帽子,走側門出提刑司,穿城向南,一如昨天那般,打算去往吳山南園,向夏震稟報宋慈今日查案時的一舉一動。
許義一路上走得很快,不多時來到了朝天門。眼見離吳山南園已經不遠,他本就足夠快的腳步,不禁又加快了幾分。然而他剛出朝天門,手臂忽然一緊,被人從身後拽住了。他一回頭,瞧見了辛鐵柱,驚訝道:「辛……辛公子。」他記得辛鐵柱明明隨宋慈回了太學,沒想到竟會突然出現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