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要是有權勢的大臣,都有眼線在宮中,他們第一時間得知詳細情況,也學康熙,囤積了食物之後立刻關閉府門,拒絕與外面往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每次到這種時候眾生平等這個理念就會深入人心。

  在天災面前,大臣也好,庶民也罷,都是同樣的……不分尊卑貴賤。

  只要是感染了瘟疫,吃好穿好有萬貫家財無數妻妾也沒用,要麼挺過去,要麼死。

  概率都相同。

  因為這……百姓之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他們的確擔心自己就是下一個被感染的人,同時又有大快人心的爽感,那些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二世祖也不敢出來了。身份有貴賤,人命的重量卻是一樣的,斷頭台上都是一刀必死,染上瘟疫也基本活不過一個月。

  你說也有人燒過了就熬過來?

  那樣的太少了。

  少到無法動搖大局。

  九門提督衙門被指定為太醫院的唯一合作夥伴,他們“請”來幾位成功挺過來的,讓他們口述發熱之後吃過什麼東西,做過什麼事。希望從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或者找到一味能夠抵禦病毒的藥。

  這個做法是很科學的,不過,進展卻不順利。

  吃過什麼?

  不就是白領回的稀粥和粗面饃饃,難不成還有山珍海味不成?

  做過什麼?

  去醫館抓藥來喝,別的就沒有了。

  ……

  匯總之後,得到的都是這樣的內容,官家賑災的稀粥和饃饃?……吃的人那麼多,別人咋就沒挺過來?難不成米麵還能抵禦病毒入侵?別鬧了。

  太醫院的進展不順利,官老爺們更是緊張,非但大門緊閉,連存糧也省著吃,就怕在瘟疫結束之前就將家底掏空了,好不容易避免被病死,結果卻餓死在府中這簡直不能忍。

  在其位,謀其政。

  當官的大多是一個想法,看宮中風向以及萬歲爺的安排。

  阿哥們情況也都差不多,確認沒被感染的話,他們倒是能進出宮門,不過有限制次數,不能隨進隨出。康熙是真的不好了,京城接連出事,好不容易挺過地動,又鬧出瘟疫,簡直是逼死人的節奏。他也不容易,在位四十七年,自詡沒做過喪盡天良之事,甚至為百姓謀了不少福利,減輕賦稅,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

  作為皇帝,他簡直少有的平易近人,一路走來卻這樣坎坷。

  外頭謠言滿天飛,朱三太子的人又開始鬧事,天地會也不安分,宮裡也不見得有多好。雖然暫時沒出現發病的狀況,後宮妃嬪卻太不懂事,先是哭鬧著要見兒子,還有些想借這個機會讓死對頭感染瘟疫,就此暴斃。她們也不想想關閉宮門是為了什麼……不就是想讓皇宮和外城隔絕開。

  康熙嚴肅處理了那些心術不正的妃嬪,找鄒齊問話,得到的答案是,情況依然很棘手,還沒找到解決的辦法,因為之前有太多人聚集在醫館,加上統一發賑災糧,許多被感染的百姓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依然堅持不懈的出來領稀粥,一來二去,被感染的人就多了。

  鄒齊已經找過老九,問他是不是知道些什麼,胤禟挑了挑眉,反問他:“太醫院才是權威的,爺能知道什麼?”

  一句話險些把他氣死,九阿哥胤禟就是這樣記仇的,不過好在,萬歲爺問意見的時候,他雖然猶豫,倒也贊同九爺的觀點,看在這個面子上,胤禟鬆了口。

  “提出瘟疫這種可能的,另有其人。”

  “……難道是賈側福晉?”

  這就是事實,不過胤禟會告訴他?

  不,當然不。

  他翹著腿坐在椅子上,悠哉哉開口:“內宅婦人哪能想到這些,是我家元寶。他不知從哪裡翻出一本《林氏醫典》,說要學習林家的醫道,以渡疾病纏身的百姓,讓他們重回健康。那裡面提到這種可能,但凡是天災過後,恐有*……這次的瘟疫不是老鼠帶來的,是自作孽。”

  鄒齊知道元寶是誰,不就是頗受萬歲爺寵愛的弘相阿哥,聽說學問極好,在上書房也是橫著走的……他竟然學起醫術來了,還有超出常理的見解。

  “臣不明白,請九爺賜教。”

  這個態度倒是不錯,胤禟滿意的點點頭,道:“大地動才過了不到一個月,京城並不是災難的中心,卻也受了不小的影響,當然,主要是房屋垮塌,死傷還在可接受範圍。”

  這番話有特別之處?

  同前陣子眾大臣在朝堂上做的報告簡直一模一樣。

  “地動帶來的後果臣當然知道,這和瘟疫有關?”

  “你想想看,京城是繁華富庶之地,連這兒都受了如此大的影響,那麼處於地動中心地帶的北直隸,是不是更嚴重?”地動更厲害,房屋更破舊,結果當然是垮塌更嚴重。對這個說法鄒齊不反對,“然後呢?”

  “我得到的說法是,北直隸好幾座城都是斷壁殘垣,從地動之中逃出生天的不足五成。死的人太多,倖存下來的都忙著尋覓落腳地以及吃食,我的意思你可明白?那些上千上萬的屍體就那麼擺著,如今可是伏天,不用五天就會屍變……這次當然不是鼠疫,是屍瘟。當地人很快就被感染,半個月時間,京城也受到牽連,這不是理所當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