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雖然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烏雅氏本就恨他同養母佟佳氏關係好,因為心裡的結,她一直在找碴,有麻煩讓自己上,有好處給老十四,就連福晉那拉氏也吃了不少苦頭。
本來以為只是這樣的小打小鬧,沒想到她真下的了手。
臨盆的當天讓那拉氏吃下逍遙散。
這樣陰損的法子也只有宮鬥了幾十年的她才想得出來,若不是老九府上賈側福晉經驗豐富,這回已經糟糕了。
胤禛聽了康熙的想法,說是不處置烏雅氏,暫時揭過。
他沒說好也沒說不好,只是漠然的接受了這個決定。
雖然改了玉牒,生母總歸是生母,即便是形同陌路了,在胤禛心裡,烏雅氏依然占了一小塊地方,即便過去不美好,對生了他的母親,還是有感激的。
便是那句話,人活著才能打拼,這個機會是烏雅氏給他的。
沒想到會鬧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胤禛從乾清宮出來,步行至神武門,有些恍惚。
☆、第103章
四阿哥也是能人,用了三五天時間就調整過來,好似忘了生母烏雅氏造的孽。小阿哥的名字是洗三那日萬歲爺賜的,叫弘曄,李德全年初這道旨意的時候,在場的許多人都變了臉色。大臣們面面相覷,形勢已經這樣明朗,他們是不是該站隊了?阿哥們則是百樣表情,有衷心祝願的,有羨慕嫉妒的,也有恨得咬牙切齒只想掐死小阿哥的。
因為萬歲爺叫玄燁,在本朝,yè是需要避諱的禁字。若是胤禛自己取名,大抵會用晝或者昶,弘曄這個名字實在太令人遐想。
弘是弘揚的意思,曄與萬歲爺名字里的“燁”同音。
這名字簡直比得上早夭的六阿哥胤祚。
名字太好也得看本人有沒有命消受。
老九、老十、老十三都笑著給胤禛道喜,五阿哥也不冷不熱的說了一句,他從毀容之後一直是這德行,胤禛點點頭,並沒有怨怪。噁心人的還是老三,有句話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同三福晉董鄂氏是一路貨色。區別在於,董鄂氏說話不動腦子,太容易被人拿住把柄,而老三隻是拈酸而已。
譬如此刻,他那句恭喜就說得陰陽怪氣,直讓人犯噁心。
要是這種程度都受不了,胤禛也不會有今天,老三那樣,作為鑑定四爺黨的胤祥都看不下去了,想刺他兩句,胤禛卻笑了笑,“依弟弟看,三哥向皇阿瑪打個申請還是將三嫂接回來吧,事情都過去了,罰也罰了,人得向前看。再說,這麼吊著不是個事兒,總得有個嫡子才是。”
若是從前,這種話,老四是不會說的。
如今不同了,從長幼秩序上說,他是做弟弟的,不該議論兄長,不過,凌駕於長幼秩序之上的還有嫡庶出身。生母是宮女上位,也不疼他,沒關係,既然改了玉牒他就是孝懿皇后佟佳氏的兒子,在胤礽被革除黃帶子之後,老四就是唯一的嫡子。
有這樣一層身份在,有不平事說幾句也是應該。
董鄂氏被遣送回家那已經是一兩年前的事,鵬春身為正一品都統,也是皇上親封的勇勤公,這麼長的時間他府上還調/教不好三福晉?
皇上當初是說讓鵬春把人領回去好生教養,按照正常推論,後面應該是“教好了再把人送回來”。胤祉頂著巨大的壓力,寧可府上無嫡子也不想法子將董鄂氏接回來,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他若還想要這個福晉,當初就該控制影響範圍,儘可能早的把人接回來。
他沒有,甚至不著急。
這說明董鄂氏已經被放棄了。
畢竟是上了玉牒的正經福晉,不是他不想要就可以丟掉,正是抓住這一點,胤禛才說了這番話。這樣一來,話題就轉移了,幾乎所有阿哥都將注意力投到了老三身上,他們你一言我一語,鼓勵胤祉快點去接人。
“多虧老四提起這事,不說爺都忘了,三弟妹回娘家都這麼長時間,胤祉你進宮去同皇阿瑪說一聲把人接回來唄。”
“說起來,也不過是口舌之爭,得了教訓就成。”
“這種事還要讓老四提起,三哥你真不懂憐香惜玉。”
……
呵呵。
這個話題若是一年前提起,胤祉還會猶豫,他那是方才同完顏家勾搭上,意志並不十分堅決。到如今,他已經同完顏家主說好了,只要董鄂氏能順利去死,稍微動點手腳就能在明年大選的時候娶小完顏氏進門。
都談到這份上,他還有退路?
不行,當然不行。
“這個嘛,不是我不懂得憐香惜玉,而是不能罔顧咱大清朝的王法,董鄂氏她犯下大錯,這種程度的懲罰還是太輕了,至少讓她反省三年。”
勇勤公鵬春就在這院子裡,應該這麼說,滿朝文武幾乎都來給四阿哥道賀,恭喜那拉福晉一舉得男,府上後繼有人。在這樣的場合,胤祉說出如此不給面子的話,簡直是和董鄂家過不去。
因為董妃娘娘的關係,這個家族為宮中貴人所不喜,即便如此,他們依然有極大的勢力,不是憑主觀意願就能拔出的。
董鄂家好幾脈人,聽到這話臉色鐵青。
好得很!
三阿哥真真有本事!
敢算計董鄂家,用完就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紅果果打臉。
烏雅氏本就恨他同養母佟佳氏關係好,因為心裡的結,她一直在找碴,有麻煩讓自己上,有好處給老十四,就連福晉那拉氏也吃了不少苦頭。
本來以為只是這樣的小打小鬧,沒想到她真下的了手。
臨盆的當天讓那拉氏吃下逍遙散。
這樣陰損的法子也只有宮鬥了幾十年的她才想得出來,若不是老九府上賈側福晉經驗豐富,這回已經糟糕了。
胤禛聽了康熙的想法,說是不處置烏雅氏,暫時揭過。
他沒說好也沒說不好,只是漠然的接受了這個決定。
雖然改了玉牒,生母總歸是生母,即便是形同陌路了,在胤禛心裡,烏雅氏依然占了一小塊地方,即便過去不美好,對生了他的母親,還是有感激的。
便是那句話,人活著才能打拼,這個機會是烏雅氏給他的。
沒想到會鬧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胤禛從乾清宮出來,步行至神武門,有些恍惚。
☆、第103章
四阿哥也是能人,用了三五天時間就調整過來,好似忘了生母烏雅氏造的孽。小阿哥的名字是洗三那日萬歲爺賜的,叫弘曄,李德全年初這道旨意的時候,在場的許多人都變了臉色。大臣們面面相覷,形勢已經這樣明朗,他們是不是該站隊了?阿哥們則是百樣表情,有衷心祝願的,有羨慕嫉妒的,也有恨得咬牙切齒只想掐死小阿哥的。
因為萬歲爺叫玄燁,在本朝,yè是需要避諱的禁字。若是胤禛自己取名,大抵會用晝或者昶,弘曄這個名字實在太令人遐想。
弘是弘揚的意思,曄與萬歲爺名字里的“燁”同音。
這名字簡直比得上早夭的六阿哥胤祚。
名字太好也得看本人有沒有命消受。
老九、老十、老十三都笑著給胤禛道喜,五阿哥也不冷不熱的說了一句,他從毀容之後一直是這德行,胤禛點點頭,並沒有怨怪。噁心人的還是老三,有句話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同三福晉董鄂氏是一路貨色。區別在於,董鄂氏說話不動腦子,太容易被人拿住把柄,而老三隻是拈酸而已。
譬如此刻,他那句恭喜就說得陰陽怪氣,直讓人犯噁心。
要是這種程度都受不了,胤禛也不會有今天,老三那樣,作為鑑定四爺黨的胤祥都看不下去了,想刺他兩句,胤禛卻笑了笑,“依弟弟看,三哥向皇阿瑪打個申請還是將三嫂接回來吧,事情都過去了,罰也罰了,人得向前看。再說,這麼吊著不是個事兒,總得有個嫡子才是。”
若是從前,這種話,老四是不會說的。
如今不同了,從長幼秩序上說,他是做弟弟的,不該議論兄長,不過,凌駕於長幼秩序之上的還有嫡庶出身。生母是宮女上位,也不疼他,沒關係,既然改了玉牒他就是孝懿皇后佟佳氏的兒子,在胤礽被革除黃帶子之後,老四就是唯一的嫡子。
有這樣一層身份在,有不平事說幾句也是應該。
董鄂氏被遣送回家那已經是一兩年前的事,鵬春身為正一品都統,也是皇上親封的勇勤公,這麼長的時間他府上還調/教不好三福晉?
皇上當初是說讓鵬春把人領回去好生教養,按照正常推論,後面應該是“教好了再把人送回來”。胤祉頂著巨大的壓力,寧可府上無嫡子也不想法子將董鄂氏接回來,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他若還想要這個福晉,當初就該控制影響範圍,儘可能早的把人接回來。
他沒有,甚至不著急。
這說明董鄂氏已經被放棄了。
畢竟是上了玉牒的正經福晉,不是他不想要就可以丟掉,正是抓住這一點,胤禛才說了這番話。這樣一來,話題就轉移了,幾乎所有阿哥都將注意力投到了老三身上,他們你一言我一語,鼓勵胤祉快點去接人。
“多虧老四提起這事,不說爺都忘了,三弟妹回娘家都這麼長時間,胤祉你進宮去同皇阿瑪說一聲把人接回來唄。”
“說起來,也不過是口舌之爭,得了教訓就成。”
“這種事還要讓老四提起,三哥你真不懂憐香惜玉。”
……
呵呵。
這個話題若是一年前提起,胤祉還會猶豫,他那是方才同完顏家勾搭上,意志並不十分堅決。到如今,他已經同完顏家主說好了,只要董鄂氏能順利去死,稍微動點手腳就能在明年大選的時候娶小完顏氏進門。
都談到這份上,他還有退路?
不行,當然不行。
“這個嘛,不是我不懂得憐香惜玉,而是不能罔顧咱大清朝的王法,董鄂氏她犯下大錯,這種程度的懲罰還是太輕了,至少讓她反省三年。”
勇勤公鵬春就在這院子裡,應該這麼說,滿朝文武幾乎都來給四阿哥道賀,恭喜那拉福晉一舉得男,府上後繼有人。在這樣的場合,胤祉說出如此不給面子的話,簡直是和董鄂家過不去。
因為董妃娘娘的關係,這個家族為宮中貴人所不喜,即便如此,他們依然有極大的勢力,不是憑主觀意願就能拔出的。
董鄂家好幾脈人,聽到這話臉色鐵青。
好得很!
三阿哥真真有本事!
敢算計董鄂家,用完就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紅果果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