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田嘯過去很長時間都駐於齊五都之一的莒,於臨淄的人與事不算熟悉,想不起見過令翊。田光卻瞪大眼睛:「是你!」
令翊一笑:「是我,與將軍在臨淄街頭比過射箭。」
燕南一戰,齊軍大敗,大將軍田嘯及數位軍將被俘,兵卒降者萬餘。十萬大軍,逃回齊境的只數千而已。
這是幾代人以來,燕國對齊未曾有過的大捷,燕國獨立取得的大捷。
憑此一戰,令翊躋身當世名將之列。
消息傳回武陽,燕國君臣上下一片歡欣鼓舞。
老相邦燕杵與俞嬴誇讚令翊:「老先君見此兒身大頭圓、哭聲洪亮,本擬賜名曰『偉』,問他父親此兒可有名了…… 非鷹非雁,長羽利爪,雙翅展開有一丈長……果然是一員猛將……」
俞嬴笑,手不自覺地去摸掛在手腕上的狼牙墜子。
第133章 回到武陽去
齊國臨淄
趁著魏國公子嶸、公子緩打得熱鬧,齊從魏手裡奪回聊城、博望、博陵,並順便攻下了兩國幾次相爭的清氏,取得對魏之大捷。齊國君臣臉上的笑容沒掛幾天,北邊傳來消息——田嘯十萬大軍慘敗於燕!
十萬大軍,敗給燕國……這是齊人萬萬想不到的。
知道了此戰詳情,齊國君臣沉默,燕國確實不是從前的燕國了。齊國的強敵又增加了一個。
齊侯午問相邦田向:「兄長以為該當如何?」
「我們中北諸都邑大營沒有兵力再次伐燕了。依臣之見,與燕議和吧。北面兵力不足,還要防備趙人趁火打劫。」田向道。
「燕人會不會趁機攻伐我們?」 齊侯午接著問。
「燕侯友新喪,燕國的內政革新還未全穩,燕太傅不是急躁之人,況且她本來也主張止攻伐,燕國應該不會做什麼。」
齊侯午點頭。經此一戰,他已經像對待魏趙那樣慎重地對待燕國了。他思索燕國國內之事:「實在想不到令翊竟然還活著,還帶了一支強兵出來……淶偃老邁,經此一戰,燕侯或許會將燕南之軍交給令翊。」
田向點頭。
齊侯午嘆氣,鄰國有一個既擅內政又懂邦交之道的太傅,又有年富力強、謀勇雙全的將軍掌兵……真是沒有比這更讓人糟心的事了。
他想起五年前的舊事,燕國太傅俞嬴出謀劃策助自己殺剡奪位,令翊半路伏擊剡的衛隊,自己讓人殺令翊,相邦去「追」俞嬴……可惜俞嬴和令翊這樣的人不能為齊所用,當時又沒能殺了他們。
齊侯午雖也多疑,但他比齊侯剡明智。他知道,像相邦與燕國太傅俞嬴這樣的人,私情自私情,國事歸國事,故而齊侯午並不多試探什麼,只是就事論事道:「不知道燕國這支強兵與我們的技擊之士比,會如何?」
相邦田向沉默片刻,道:「總有一日會遇上的。」
齊侯午再點頭,突然生出豪氣:「下一回就說不定是誰贏了!」
***
兩國議和。
安頓好各城守軍,上將軍淶偃、將軍令翊、將軍衛池、將軍安梁等帶大軍和俘虜回朝。燕侯啟出郭相迎。眾朝臣相隨。
俞嬴一眼看見令翊。他黑了,瘦了,長相越發稜角分明。當年初見時,他還是個美少年的樣子,如今卻是個英俊硬朗的偉丈夫。
俞嬴想起令翊寫的那封「攻訐」美少年的書信來,不自覺臉上帶了笑意,他穿甲戴胄,倒看不出頭髮弄成什麼樣了。
令翊也看俞嬴,她比先前更加清瘦,甚至有些憔悴。令翊知道這裡面有自己一份「功勞」,還有先君之喪,朝內朝外這一攤子事……令翊覺得有些心酸,很想好好地抱抱她,好好地疼她。
大軍得勝歸來,君主郊迎,祭祀、讚頌、獻俘自有一套莊重繁複的禮儀。從城外回到朝上,說的也都是大面上的話。作為朝中重臣,俞嬴對得勝歸來的將軍們自然也各有嘉許勉勵之詞。令翊卻在太傅抬手行禮的瞬間,看到她腕上系的狼牙……
她猶在認真地聽淶老將軍說燕南布防,令翊只覺心軟己極。
其實這許多人中,最受矚目的,是令翊自己。先敗東胡數萬大軍,解燕北邊患,又率武騎武卒馳援燕南,以一手漂亮的連環釣魚分兵計,攪動之前僵持的戰局,使燕取得大捷,就像燕國史官士奚記載這兩次大戰時所評贊的,「有智有勇,世之良將」。
朝中不少人都能猜到,淶老將軍此戰之後功成身退,燕南之軍便會交到令長羽手中。他又是令氏宗子,日後或會是許多年以來少有的同時統帥燕南燕北之軍的上將軍。
因還在先君服期,不便宴飲,朝後,諸將便各自還家。
安祁見了幼子令敏和侄子令翊,拉著又是哭又是笑,青雲更是圍著兩個兄長打轉——前幾年令翊失蹤,燕北諸般事宜又多,令朔便從燕南轉去了燕北,此時並不在武陽家中。
一家人吃了頓無酒的小宴。又終於打發走纏人的小堂妹,令翊從家中出來到了俞嬴府上。此時已月上樹梢。
俞嬴沒穿外袍便快步奔出來,到了令翊面前卻止住腳,笑道:「長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令翊一笑:「是我,與將軍在臨淄街頭比過射箭。」
燕南一戰,齊軍大敗,大將軍田嘯及數位軍將被俘,兵卒降者萬餘。十萬大軍,逃回齊境的只數千而已。
這是幾代人以來,燕國對齊未曾有過的大捷,燕國獨立取得的大捷。
憑此一戰,令翊躋身當世名將之列。
消息傳回武陽,燕國君臣上下一片歡欣鼓舞。
老相邦燕杵與俞嬴誇讚令翊:「老先君見此兒身大頭圓、哭聲洪亮,本擬賜名曰『偉』,問他父親此兒可有名了…… 非鷹非雁,長羽利爪,雙翅展開有一丈長……果然是一員猛將……」
俞嬴笑,手不自覺地去摸掛在手腕上的狼牙墜子。
第133章 回到武陽去
齊國臨淄
趁著魏國公子嶸、公子緩打得熱鬧,齊從魏手裡奪回聊城、博望、博陵,並順便攻下了兩國幾次相爭的清氏,取得對魏之大捷。齊國君臣臉上的笑容沒掛幾天,北邊傳來消息——田嘯十萬大軍慘敗於燕!
十萬大軍,敗給燕國……這是齊人萬萬想不到的。
知道了此戰詳情,齊國君臣沉默,燕國確實不是從前的燕國了。齊國的強敵又增加了一個。
齊侯午問相邦田向:「兄長以為該當如何?」
「我們中北諸都邑大營沒有兵力再次伐燕了。依臣之見,與燕議和吧。北面兵力不足,還要防備趙人趁火打劫。」田向道。
「燕人會不會趁機攻伐我們?」 齊侯午接著問。
「燕侯友新喪,燕國的內政革新還未全穩,燕太傅不是急躁之人,況且她本來也主張止攻伐,燕國應該不會做什麼。」
齊侯午點頭。經此一戰,他已經像對待魏趙那樣慎重地對待燕國了。他思索燕國國內之事:「實在想不到令翊竟然還活著,還帶了一支強兵出來……淶偃老邁,經此一戰,燕侯或許會將燕南之軍交給令翊。」
田向點頭。
齊侯午嘆氣,鄰國有一個既擅內政又懂邦交之道的太傅,又有年富力強、謀勇雙全的將軍掌兵……真是沒有比這更讓人糟心的事了。
他想起五年前的舊事,燕國太傅俞嬴出謀劃策助自己殺剡奪位,令翊半路伏擊剡的衛隊,自己讓人殺令翊,相邦去「追」俞嬴……可惜俞嬴和令翊這樣的人不能為齊所用,當時又沒能殺了他們。
齊侯午雖也多疑,但他比齊侯剡明智。他知道,像相邦與燕國太傅俞嬴這樣的人,私情自私情,國事歸國事,故而齊侯午並不多試探什麼,只是就事論事道:「不知道燕國這支強兵與我們的技擊之士比,會如何?」
相邦田向沉默片刻,道:「總有一日會遇上的。」
齊侯午再點頭,突然生出豪氣:「下一回就說不定是誰贏了!」
***
兩國議和。
安頓好各城守軍,上將軍淶偃、將軍令翊、將軍衛池、將軍安梁等帶大軍和俘虜回朝。燕侯啟出郭相迎。眾朝臣相隨。
俞嬴一眼看見令翊。他黑了,瘦了,長相越發稜角分明。當年初見時,他還是個美少年的樣子,如今卻是個英俊硬朗的偉丈夫。
俞嬴想起令翊寫的那封「攻訐」美少年的書信來,不自覺臉上帶了笑意,他穿甲戴胄,倒看不出頭髮弄成什麼樣了。
令翊也看俞嬴,她比先前更加清瘦,甚至有些憔悴。令翊知道這裡面有自己一份「功勞」,還有先君之喪,朝內朝外這一攤子事……令翊覺得有些心酸,很想好好地抱抱她,好好地疼她。
大軍得勝歸來,君主郊迎,祭祀、讚頌、獻俘自有一套莊重繁複的禮儀。從城外回到朝上,說的也都是大面上的話。作為朝中重臣,俞嬴對得勝歸來的將軍們自然也各有嘉許勉勵之詞。令翊卻在太傅抬手行禮的瞬間,看到她腕上系的狼牙……
她猶在認真地聽淶老將軍說燕南布防,令翊只覺心軟己極。
其實這許多人中,最受矚目的,是令翊自己。先敗東胡數萬大軍,解燕北邊患,又率武騎武卒馳援燕南,以一手漂亮的連環釣魚分兵計,攪動之前僵持的戰局,使燕取得大捷,就像燕國史官士奚記載這兩次大戰時所評贊的,「有智有勇,世之良將」。
朝中不少人都能猜到,淶老將軍此戰之後功成身退,燕南之軍便會交到令長羽手中。他又是令氏宗子,日後或會是許多年以來少有的同時統帥燕南燕北之軍的上將軍。
因還在先君服期,不便宴飲,朝後,諸將便各自還家。
安祁見了幼子令敏和侄子令翊,拉著又是哭又是笑,青雲更是圍著兩個兄長打轉——前幾年令翊失蹤,燕北諸般事宜又多,令朔便從燕南轉去了燕北,此時並不在武陽家中。
一家人吃了頓無酒的小宴。又終於打發走纏人的小堂妹,令翊從家中出來到了俞嬴府上。此時已月上樹梢。
俞嬴沒穿外袍便快步奔出來,到了令翊面前卻止住腳,笑道:「長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