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棟斜睨了壽王一眼,冷聲質問道:「壽王言下之意是說朕錯怪蕭璨了?」

  「陛下息怒。」清河郡王躬身勸道,「臣以為,若大軍當真已至城外,眼下再去談論雍王為何如此行事已無用處。我們已慢了一步,當務之急,還是商議如何應對,是否要派人到各州府集結屯田軍回援京城?微臣兵法懂得不多,只是私以為…平南侯和靖北王這等戰功赫赫之人絕無可能只率軍攻伐一處城門。」

  清河王之言點醒了在場眾人,他們之中不乏行伍出身,有人出言附和道:「陛下,恰如郡王所說!京城易守難攻,如今外面的人無非是仗著京中能抵抗他們的人少,才會行此奇襲之法。若想解圍,須得趁九門尚未傳來合圍消息前,派遣一可靠將領帶兵突出重圍,持虎符前往各處調兵回援京師,形成內外包夾之勢,屆時拖得久了,攻城叛軍糧草短缺又腹背受敵,定然不攻自破!」

  那人一番布置說得極在理,對兵法並無涉獵的文臣聽來便覺得安心不少,似乎解除眼下危機是件只需要耐心等待的小事。

  蕭棟的臉色也稍稍緩和了些,在他聽來,此法同樣可行,至於這齣去求援的人選——「此等危急存亡之時,眾卿可有舉薦求援之人選?」

  這一問,眾臣又是一陣沉默。

  本朝重文輕武,除了極少數如葉飛林那般的武將還能受到天子信任,其餘的要麼鬱郁抱病、要麼辭官離京。而原本京中有些真本事的武將,如平南侯、襄陽侯等人,竟都站到了雍王的陣營里去,以至於此刻天子詢問眾臣,竟無人敢應。

  「陛下…不知…葉大將軍是否?」

  蕭棟沒等那臣子說完便斷然拒絕道:「不可!如今京中情勢危急,朕須得有葉大將軍在此坐鎮!」

  其實在場之中還有貴妃之父廖將軍,只不過這位在京中享福多年,但是看他大腹便便的富態模樣,旁人也只能收了這個念頭。

  一直沒說話的禮王世子蕭興海此刻方開口附和道:「陛下說的是。葉將軍是如今禁軍的主心骨,若派去求援,這京中禁軍豈不是無人指揮了?陛下,臣倒是有一人選。」

  「哦?你且說來聽聽。」

  「葉大將軍的長子,前千牛衛中郎將——葉虞。臣以為,雖說葉少將軍曾受毒害,可到底原本的底子還在,又養了這麼些時日,想來領兵求援這事對他來說並非難事。這二來嘛……」蕭興海頓了頓,故意勾起眾人的好奇心,「陛下和諸位大人想來應當沒忘記,少將軍同那叛賊裴玉戈曾經私交甚好。若少將軍忠於陛下,必定會顧念葉將軍在京中的安危,利用好與裴玉戈的這點情分,突圍求援。」

  好一招毒計!

  清河王都不由多看了眼蕭興海這人。

  天子面上陰晴不定,思考多時終是認下了蕭興海的這一諫言,不過為保萬一,他還是下旨令廖貴妃之弟與葉虞一同出兵求援,而虎符則交託給了貴妃之弟。

  「眾卿不必憂心,先前禁軍東大營遣人來報時便是已然發覺叛軍蹤跡,即便他們再如何驍勇善戰,有數萬禁軍與京師要塞在此,他們也沒那麼容易兵臨城下。當務之急,胡愛卿。」

  中書令胡榮應聲:「臣在。」

  「你即刻擬一道旨昭告天下!雍王蕭璨狂悖無形、有負皇恩,竟舉兵行謀逆之事,其罪黨誅!著除其一切尊封,宗碟除名!並將其大不敬之罪昭示天下,舉凡執迷不悟助其謀反者,視作同罪,誅…九族。若有幡然醒悟者,可酌情從寬發落,若能生擒逆賊蕭璨者,即刻封侯,賞萬金、食邑萬戶!」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即便不能真的生擒叛臣,也能挑撥離間人心。

  似乎想像到了不久之後自己平叛再立君威的場景,蕭棟嘴角難得勾起一抹笑來,只是這點子笑容尚沒能維持片刻,便聽得殿外有人高聲急報。

  那報信的內監哆哆嗦嗦撲在殿門口,仿佛丟了魂兒般,被催促著問了二遍後才猛地回過神來,以頭搶地,幾乎要哭出來一般喊道:「陛、陛下!宮、宮門破了,叛軍已闖進宮,馬、馬上就過來了啊!!」

  「這怎麼可能?!」

  有人難以置信喊出這聲,方才剛剛穩住的人心登時又亂了。

  蕭棟臉色已難看至極,他一把推開湊過來的大太監趙園,揮手撥開殿中站著的朝臣。也顧不得什麼天子的體面,幾乎是衝到那報信的太監跟前,一把揪著人的衣領將人提起來,雙目通紅質問道:「他們怎麼進來的?!九門監門衛呢?啊?!禁軍呢?怎麼可能這麼快……」

  天子暴怒,殿內外朝臣宮人皆跪,齊聲勸說陛下息怒。

  被揪著衣裳質問的那太監幾乎要嚇暈過去了,蕭棟鬆手將人丟在地上,又難以抑制心中憤怒,抬腳將那太監用力踢開。

  那人在地上滾了兩圈,哆嗦著爬起來伏跪在地,抖得不成樣子。

  「說!到底怎麼回事!」

  「稟、稟陛下,九門開門放行…不止是東面,還、還有南北…都、都有幾萬人。禁軍、禁軍…」

  「說!禁軍怎麼了?葉飛林呢?!」

  「西郊大營…不、不奉詔,葉將軍根本沒來!宮門也有人策應,直接給…給叛軍開了門,此刻怕是已經……」

  那太監的話沒有說完,也不需要說完了,因為遠處已有陣陣馬蹄踏地之聲,光是聽那足以令大地為之震顫的聲響,便知道大軍距此不遠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