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四人都是一身甲冑未褪,見副將領了人進來才起身相迎。梁時雖不識得幾人都是誰,可那沙場錘鍊出的威儀氣勢卻令他知曉四人都是正兒八經戰場拼殺過的大將。
「下官良州別駕梁時,奉盧刺史之命,護送郡主至此。」
沈貢沒說話,與他同在主位的年長者此時出聲道:「有勞梁大人,本王在此謝過。」
聽到這人自稱,梁時便明白眼前人正是靖北雙王中的一位,連忙又行了一禮。
靖北王抬手虛扶了一把,轉頭看向落後梁時半步的俏麗女子,點頭道:「東華郡主一路奔波,也辛苦了。」
「小女久聞北境兩位王爺大名,今日一見,三生有幸。」
「郡主客氣了。賀函,你去送送梁大人。」
帳中年輕些的那位將軍抱拳領命,梁時在對方走到自己身邊時又轉頭看向靖北王,追問道:「下官唐突,請問王爺是否知曉京中情勢如何?」
他這話問得實在冒失了些,帳中一時寂靜無聲,靖北王斂了些笑,面色如常問道:「梁大人為何這麼問?」
梁時被這這麼一反問,也察覺到自己剛剛實在欠考慮了些,便急忙解釋道:「下官並非要探查什麼。長安…裴世子乃下官舊識,下官當年受殷家戕害,險些丟了一條命去,也是幸得裴侯爺和長安鼎力相助才有今日。如今京中情勢不明,好友又處境艱難,下官只是擔心,絕無別的意思。若王爺知曉什麼,煩請告知,下官感激不盡。」
梁時說得真誠,靖北王眯了眯眼,過會兒坦言道:「梁大人放心,裴世侄在京中運籌帷幄,還有雍王殿下的人護著,旁人想近身害他也沒那麼容易。」
「謝王爺告知,那下官…告辭了。」
賀函將梁時送了出去,靖北王才又看回那東華郡主身上,此刻他斂了笑意,神情嚴肅問道:「此番前去,郡主是餌。來日京中大變,東江王若知曉郡主未像他期盼的那樣安分嫁人,郡主可有想清楚此後一切後果,是否會後悔?」
東華郡主不答反問道:「到這一步,小女若是後悔,王爺又待如何處置我?」
靖北王只是搖搖頭,淡淡道:「郡主誤會了。此番這樣問郡主並非本王之意,乃是京中的意思。此番合作,本就是郡主主動書信賺來的,無論雍王殿下還是本王那賢侄都視郡主為盟友,無意視郡主為隨時可犧牲的棋子。賢侄前日最後一封書信的意思是讓本王在出發前問一問郡主,若郡主後悔,本王會為郡主備下盤纏和通關符節,遣人護送郡主一路往西或往北,去到任何一處東江王無法插手的地方,絕不逼迫、更不會事後清算什麼。」
「呵…哈哈!」女人聽了掩唇發笑,「這般有趣的人若不能親眼見上一見,豈不是小女畢生遺憾?何況父王一面說要風光送我出嫁,一面假藉此名義籌措兵力意圖叛而自立,便是從一開始就沒把我這個女兒的命放在眼裡。如今小女除了一個郡主虛名已一無所有,又有什麼需要顧忌的?」
言下之意便是並不打算就此後悔離去,靖北王抱拳淺行一禮道:「郡主高義!本王已為郡主備好了歇息的帳篷,日落之後,大軍便會連夜開拔,請郡主見諒。」
「小女明白。」
中明元年臘月初八,今日是臘八,雖說離過年還有大半個月,但年前喜慶的日子,京中各家門戶內外也開始掛起了紅燈籠。京中亦有人支起了粥棚,給窮苦人發些臘八粥和吃食,全當是為來年積福。
宮中也依舊例給各皇親公卿府中賜了粥菜,這幾日更是面了早朝。
到了襄陽侯府這兒,是長女裴素鐧與侯夫人蕭氏帶全府跪接的。裴玉戈的身子弱滿京城都知道,一到了冬天必得病上些時日,所以宮中內官對裴玉戈沒出面這事全無懷疑,將宮中恩賞賜下,又受了蕭夫人身邊嬤嬤遞過來的一包銀子後便笑著告辭了。
裴素鐧拎著賜下的宮中佳肴走進書房時,狄群和徐正禮正幫著裴玉戈穿上新制的輕甲,那是她特意打造來送給弟弟的。輕甲並不重,穿在外衫裡面並不會累贅,護心鏡是裴素鐧從自己的盔甲上拆下來的,那東西堅韌無比,尋常刀劍弓弩皆不能洞穿。
「行!有幾分裴家兒郎的英武氣概!」裴素鐧拍了拍弟弟的肩,但她沒有立刻撤手,而是用力攥了下裴玉戈的肩頭,沉聲叮囑,「玉戈,此行…萬事小心!府里你便放心交給你姐姐我!」
裴玉戈用力點了點頭,帶著狄群與姐姐擦身而過。
臘八雖不是什麼喜慶的大日子,可或許是這一年憋屈不安的日子太多了,這一兩個月難得有了些安生日子,蕭棟便著意吩咐在宮中擺了個小宴席,只帶著宮中嬪妃慶賀一番。不過這次宮宴諸事都沒經過殷皇后的手,而是被全權交給了廖貴妃。
宴上歌舞和從前一般無二,其實並沒有新意,不過天子心情不錯,宮中上下便也跟著喜慶一回。
絲竹妙舞、美人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蕭棟今日難得多喝了幾杯,面上已見醉意,懶洋洋靠坐在龍椅之上。
忽得大殿的門被推開,有內監飛快跑進殿內,跨過大殿門檻時因為腳下著急還絆了一下,倒騰了幾步還是沒能站穩,普通往前一撲,正撞到了末席的嬪妃桌邊。
女子的驚叫聲伴隨著絲竹錯弦之聲攪亂了殿內原本的喜氣,天子於上首不悅怒斥道:「哪兒的奴才這麼沒規矩?」
「下官良州別駕梁時,奉盧刺史之命,護送郡主至此。」
沈貢沒說話,與他同在主位的年長者此時出聲道:「有勞梁大人,本王在此謝過。」
聽到這人自稱,梁時便明白眼前人正是靖北雙王中的一位,連忙又行了一禮。
靖北王抬手虛扶了一把,轉頭看向落後梁時半步的俏麗女子,點頭道:「東華郡主一路奔波,也辛苦了。」
「小女久聞北境兩位王爺大名,今日一見,三生有幸。」
「郡主客氣了。賀函,你去送送梁大人。」
帳中年輕些的那位將軍抱拳領命,梁時在對方走到自己身邊時又轉頭看向靖北王,追問道:「下官唐突,請問王爺是否知曉京中情勢如何?」
他這話問得實在冒失了些,帳中一時寂靜無聲,靖北王斂了些笑,面色如常問道:「梁大人為何這麼問?」
梁時被這這麼一反問,也察覺到自己剛剛實在欠考慮了些,便急忙解釋道:「下官並非要探查什麼。長安…裴世子乃下官舊識,下官當年受殷家戕害,險些丟了一條命去,也是幸得裴侯爺和長安鼎力相助才有今日。如今京中情勢不明,好友又處境艱難,下官只是擔心,絕無別的意思。若王爺知曉什麼,煩請告知,下官感激不盡。」
梁時說得真誠,靖北王眯了眯眼,過會兒坦言道:「梁大人放心,裴世侄在京中運籌帷幄,還有雍王殿下的人護著,旁人想近身害他也沒那麼容易。」
「謝王爺告知,那下官…告辭了。」
賀函將梁時送了出去,靖北王才又看回那東華郡主身上,此刻他斂了笑意,神情嚴肅問道:「此番前去,郡主是餌。來日京中大變,東江王若知曉郡主未像他期盼的那樣安分嫁人,郡主可有想清楚此後一切後果,是否會後悔?」
東華郡主不答反問道:「到這一步,小女若是後悔,王爺又待如何處置我?」
靖北王只是搖搖頭,淡淡道:「郡主誤會了。此番這樣問郡主並非本王之意,乃是京中的意思。此番合作,本就是郡主主動書信賺來的,無論雍王殿下還是本王那賢侄都視郡主為盟友,無意視郡主為隨時可犧牲的棋子。賢侄前日最後一封書信的意思是讓本王在出發前問一問郡主,若郡主後悔,本王會為郡主備下盤纏和通關符節,遣人護送郡主一路往西或往北,去到任何一處東江王無法插手的地方,絕不逼迫、更不會事後清算什麼。」
「呵…哈哈!」女人聽了掩唇發笑,「這般有趣的人若不能親眼見上一見,豈不是小女畢生遺憾?何況父王一面說要風光送我出嫁,一面假藉此名義籌措兵力意圖叛而自立,便是從一開始就沒把我這個女兒的命放在眼裡。如今小女除了一個郡主虛名已一無所有,又有什麼需要顧忌的?」
言下之意便是並不打算就此後悔離去,靖北王抱拳淺行一禮道:「郡主高義!本王已為郡主備好了歇息的帳篷,日落之後,大軍便會連夜開拔,請郡主見諒。」
「小女明白。」
中明元年臘月初八,今日是臘八,雖說離過年還有大半個月,但年前喜慶的日子,京中各家門戶內外也開始掛起了紅燈籠。京中亦有人支起了粥棚,給窮苦人發些臘八粥和吃食,全當是為來年積福。
宮中也依舊例給各皇親公卿府中賜了粥菜,這幾日更是面了早朝。
到了襄陽侯府這兒,是長女裴素鐧與侯夫人蕭氏帶全府跪接的。裴玉戈的身子弱滿京城都知道,一到了冬天必得病上些時日,所以宮中內官對裴玉戈沒出面這事全無懷疑,將宮中恩賞賜下,又受了蕭夫人身邊嬤嬤遞過來的一包銀子後便笑著告辭了。
裴素鐧拎著賜下的宮中佳肴走進書房時,狄群和徐正禮正幫著裴玉戈穿上新制的輕甲,那是她特意打造來送給弟弟的。輕甲並不重,穿在外衫裡面並不會累贅,護心鏡是裴素鐧從自己的盔甲上拆下來的,那東西堅韌無比,尋常刀劍弓弩皆不能洞穿。
「行!有幾分裴家兒郎的英武氣概!」裴素鐧拍了拍弟弟的肩,但她沒有立刻撤手,而是用力攥了下裴玉戈的肩頭,沉聲叮囑,「玉戈,此行…萬事小心!府里你便放心交給你姐姐我!」
裴玉戈用力點了點頭,帶著狄群與姐姐擦身而過。
臘八雖不是什麼喜慶的大日子,可或許是這一年憋屈不安的日子太多了,這一兩個月難得有了些安生日子,蕭棟便著意吩咐在宮中擺了個小宴席,只帶著宮中嬪妃慶賀一番。不過這次宮宴諸事都沒經過殷皇后的手,而是被全權交給了廖貴妃。
宴上歌舞和從前一般無二,其實並沒有新意,不過天子心情不錯,宮中上下便也跟著喜慶一回。
絲竹妙舞、美人美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蕭棟今日難得多喝了幾杯,面上已見醉意,懶洋洋靠坐在龍椅之上。
忽得大殿的門被推開,有內監飛快跑進殿內,跨過大殿門檻時因為腳下著急還絆了一下,倒騰了幾步還是沒能站穩,普通往前一撲,正撞到了末席的嬪妃桌邊。
女子的驚叫聲伴隨著絲竹錯弦之聲攪亂了殿內原本的喜氣,天子於上首不悅怒斥道:「哪兒的奴才這麼沒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