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聽她問出這種話,幾位阿嬤不禁笑了。
「你是誰家的女娃,一定是沒下過地的吧?咱們可沒去南部草原看過,那驚人的畝產,也全是道聽途說的。」
「咱們祖祖輩輩在草原上生活了上百年,可就從來沒見過什麼改良麥肥田法,不遵祖訓,可沒什麼好下場噢!」
倒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但一家七八口,不同意的占了大半。
一位阿嬤說:「我倒是覺得可以試試,只是家裡兒孫都不願意冒險,我又不能做事,哪能強迫他們。」
「有這功夫,倒不如多搓一點麻繩,也好多換一點口糧,也給家裡減輕點負擔。」
聽到這裡,明窈大概明白了。
對於大部分草原遊牧族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微薄的糧食產量,要是長個三五十斤尚能接受,可一下子從一二百斤變成五六百斤,便是換成明窈,她也是不會相信的。
再加上對新部族的不信任,促使他們很難做出改變,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故意做對,便是心裡有所認同,行動上也要反著來,甚至鼓動大家一起反對新政。
據明窈所知,北部草原大多已經將均田法推行到底,幾年來的成效大為可觀。
唯有中部,均出去的耕田不足兩成。
她沒有再問,隨意找了個藉口,便從阿嬤間離開了。
明窈逕自回了氈帳,在裝有行裝的箱匣里翻找半天,終於找出幾條軟乎乎的帕子,帕子只有巴掌大,原本是給布赫備著擦汗的,只這回布赫沒跟著,小帕也失了用處,如今拿來做個展示倒還行。
隨後她又問族兵要了幾捧青麥面,還有七八個全是肉的羊肉包。
拿好這些東西後,她又找到那幾位阿嬤。
對於她的去而復返,幾個阿嬤很是奇怪。
明窈卻是把小帕給每人分了一條,不等她們問,率先解釋說:「阿嬤且看,這是用羊毛紡的軟帕,多是用邊角料做成的,你們可知,就這小小一方帕子,價值幾何?」
幾個阿嬤稍一尋思:「能值兩個饃饃?」
羊毛在草原上並不是多麼值錢的玩意兒,氈布也只有在草原上才是必需品,阿嬤們活了大半輩子,並不覺得用羊毛做出的東西能有多值錢。
之前說話的阿嬤又道:「這小帕子倒是軟乎,可比氈布軟多了,也不知是怎麼做的,要是能學會,正好給我小孫孫縫小衣裳穿。」
明窈笑:「就這一條小帕,要是送去了大瑜,能值五十幾枚銅板,而一個白面饅頭,也不過一文錢,也就是這一方小帕,能換五十多個白面饅頭。」
「嘶——」
話音才落,阿嬤們倒吸一口涼氣。
幾人不可思議地看著手裡的小小一方帕子,這時再看,只覺手心裡攤著的簡直是個小金疙瘩。
明窈又說:「幾位阿嬤家裡可有紡車?」
「我們家裡沒有,但我知道誰家有……」
「那就好辦了。」明窈說,「我碰巧知道這種軟帕是怎麼做的,只是要用到紡車,不知道阿嬤們願不願意試上一試,要是真能做出來,無論是給家裡人做衣裳,還是把布賣給我賺錢銀兩,想來都是好的。」
明窈說的輕鬆,偏幾位阿嬤都愣住了。
一時間,她們都不知道是驚訝明窈的大方,還是驚訝她願意做收購的人。
「就按照這方軟帕的尺寸算,軟帕大小的一塊布三十文,要是能做出這等帕子上面的花紋刺繡的,就按五十文來收。」
明窈給出的價格,已經是在草原商行出售的價格了。
別看這些小帕子作用不大,可都是出自繡房姑娘們的巧手的,再送去商行,無論是做贈禮還是單獨售賣,都很討小姐們的喜歡。
小姐們不一定會親自使用,但三五十文錢,賞給手下的丫鬟們,名聲好聽,拿出去也面上有光。
明窈沒想著阿嬤們能做出如軟帕一般成色的布匹,只好降低一些價錢。
阿嬤們仍有些遲疑:「我們也用不到銀兩……」
「沒事。」明窈早想到了,「族裡不收銀兩,赤那首領是收的,十三文就能買到一斤粗面,十八文就能買一斤精面了。」
阿嬤們日夜不休地搓麻繩,無非就是為了那點口糧。
如今有了利潤更大的方法,如何叫她們不心動。
打頭的阿嬤一咬牙:「那行,我帶你去找紡車,勞煩女娃你教教我們了。」
幾人把搓了一半的麻繩收起來,準備一起去有紡車的人家。
等大傢伙走了一半了,才有人想起:「女娃你是哪家的啊?我怎麼不記得見過你,你還知道這樣賺錢的生意,之前怎沒聽過風聲。」
明窈輕笑,回身指了指在後面不遠不近跟著的族兵,族兵身上的漆黑盔甲格外打眼,那是只有汗王親衛才有的打扮。
幾個阿嬤一愣,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直到她們又遇見一隊搬東西的族兵,族兵撫肩行禮:「見過王后。」
明窈微微頷首:「辛苦。」
心底的猜測變為現實,幾個阿嬤一臉空白,好半天才去看明窈。
但她們意外地沒有什麼畏懼,望著明窈明艷又不是柔和的面龐,心底一片安然。
等到了目的地,幾個阿嬤才一同撫肩:「見過王后。」
阿嬤們眼神不好,學紡布的速度也慢,直到過了晌午,才稍稍學會一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你是誰家的女娃,一定是沒下過地的吧?咱們可沒去南部草原看過,那驚人的畝產,也全是道聽途說的。」
「咱們祖祖輩輩在草原上生活了上百年,可就從來沒見過什麼改良麥肥田法,不遵祖訓,可沒什麼好下場噢!」
倒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但一家七八口,不同意的占了大半。
一位阿嬤說:「我倒是覺得可以試試,只是家裡兒孫都不願意冒險,我又不能做事,哪能強迫他們。」
「有這功夫,倒不如多搓一點麻繩,也好多換一點口糧,也給家裡減輕點負擔。」
聽到這裡,明窈大概明白了。
對於大部分草原遊牧族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微薄的糧食產量,要是長個三五十斤尚能接受,可一下子從一二百斤變成五六百斤,便是換成明窈,她也是不會相信的。
再加上對新部族的不信任,促使他們很難做出改變,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故意做對,便是心裡有所認同,行動上也要反著來,甚至鼓動大家一起反對新政。
據明窈所知,北部草原大多已經將均田法推行到底,幾年來的成效大為可觀。
唯有中部,均出去的耕田不足兩成。
她沒有再問,隨意找了個藉口,便從阿嬤間離開了。
明窈逕自回了氈帳,在裝有行裝的箱匣里翻找半天,終於找出幾條軟乎乎的帕子,帕子只有巴掌大,原本是給布赫備著擦汗的,只這回布赫沒跟著,小帕也失了用處,如今拿來做個展示倒還行。
隨後她又問族兵要了幾捧青麥面,還有七八個全是肉的羊肉包。
拿好這些東西後,她又找到那幾位阿嬤。
對於她的去而復返,幾個阿嬤很是奇怪。
明窈卻是把小帕給每人分了一條,不等她們問,率先解釋說:「阿嬤且看,這是用羊毛紡的軟帕,多是用邊角料做成的,你們可知,就這小小一方帕子,價值幾何?」
幾個阿嬤稍一尋思:「能值兩個饃饃?」
羊毛在草原上並不是多麼值錢的玩意兒,氈布也只有在草原上才是必需品,阿嬤們活了大半輩子,並不覺得用羊毛做出的東西能有多值錢。
之前說話的阿嬤又道:「這小帕子倒是軟乎,可比氈布軟多了,也不知是怎麼做的,要是能學會,正好給我小孫孫縫小衣裳穿。」
明窈笑:「就這一條小帕,要是送去了大瑜,能值五十幾枚銅板,而一個白面饅頭,也不過一文錢,也就是這一方小帕,能換五十多個白面饅頭。」
「嘶——」
話音才落,阿嬤們倒吸一口涼氣。
幾人不可思議地看著手裡的小小一方帕子,這時再看,只覺手心裡攤著的簡直是個小金疙瘩。
明窈又說:「幾位阿嬤家裡可有紡車?」
「我們家裡沒有,但我知道誰家有……」
「那就好辦了。」明窈說,「我碰巧知道這種軟帕是怎麼做的,只是要用到紡車,不知道阿嬤們願不願意試上一試,要是真能做出來,無論是給家裡人做衣裳,還是把布賣給我賺錢銀兩,想來都是好的。」
明窈說的輕鬆,偏幾位阿嬤都愣住了。
一時間,她們都不知道是驚訝明窈的大方,還是驚訝她願意做收購的人。
「就按照這方軟帕的尺寸算,軟帕大小的一塊布三十文,要是能做出這等帕子上面的花紋刺繡的,就按五十文來收。」
明窈給出的價格,已經是在草原商行出售的價格了。
別看這些小帕子作用不大,可都是出自繡房姑娘們的巧手的,再送去商行,無論是做贈禮還是單獨售賣,都很討小姐們的喜歡。
小姐們不一定會親自使用,但三五十文錢,賞給手下的丫鬟們,名聲好聽,拿出去也面上有光。
明窈沒想著阿嬤們能做出如軟帕一般成色的布匹,只好降低一些價錢。
阿嬤們仍有些遲疑:「我們也用不到銀兩……」
「沒事。」明窈早想到了,「族裡不收銀兩,赤那首領是收的,十三文就能買到一斤粗面,十八文就能買一斤精面了。」
阿嬤們日夜不休地搓麻繩,無非就是為了那點口糧。
如今有了利潤更大的方法,如何叫她們不心動。
打頭的阿嬤一咬牙:「那行,我帶你去找紡車,勞煩女娃你教教我們了。」
幾人把搓了一半的麻繩收起來,準備一起去有紡車的人家。
等大傢伙走了一半了,才有人想起:「女娃你是哪家的啊?我怎麼不記得見過你,你還知道這樣賺錢的生意,之前怎沒聽過風聲。」
明窈輕笑,回身指了指在後面不遠不近跟著的族兵,族兵身上的漆黑盔甲格外打眼,那是只有汗王親衛才有的打扮。
幾個阿嬤一愣,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直到她們又遇見一隊搬東西的族兵,族兵撫肩行禮:「見過王后。」
明窈微微頷首:「辛苦。」
心底的猜測變為現實,幾個阿嬤一臉空白,好半天才去看明窈。
但她們意外地沒有什麼畏懼,望著明窈明艷又不是柔和的面龐,心底一片安然。
等到了目的地,幾個阿嬤才一同撫肩:「見過王后。」
阿嬤們眼神不好,學紡布的速度也慢,直到過了晌午,才稍稍學會一點。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