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明窈甚至不知,這兩人也想過府一敘。
就這樣過完年,狄霄清點了要一同回去的族人。
寧湘他們一家是要留在冠京的,還有幾個在這裡拜師學藝的族人,也是走不開,等統計結束,零零散散加起來,竟有三四十號人要留下。
狄霄皺著眉,雖然沒說不許,但也不是多麼支持的態度。
明窈寬慰他:「給大家留足銀兩便是,等日後把草原商行開到冠京來了,族人們遇事也能有個依靠。」
「汗王要早早習慣才是,以後往大瑜來的,可不止這三四十人了。」
可不,百年合約一簽,以後的大瑜還草原,還不定多出多少外族人。
狄霄他們能做的,也就是多多開辦商行,讓族人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找到依靠和後盾。
二月初一,草原眾人離京。
皇帝染了風寒,無法親自相送,便派了四皇子代勞。
四皇子一直送到城郊才止步,望著馬上的狄霄,抱拳作別。
四皇子打下大越,將大瑜疆土擴大數倍,又力主與草原交好,為大瑜結下強有力的友邦,單從功績上,他之貢獻,已遠遠超出其餘皇子。
皇帝雖然沒有下旨立太子,卻日日傳四皇子入御書房,一同批閱奏章,又令皇后張羅選秀,欲為四皇子覓一賢妃。
種種跡象,無一不預示著太子的真正人選。
一時間,朝堂多是暗潮翻湧,大皇子一黨尤且掙扎,然面對四皇子身上的聖眷,也頗有種無力回天的無奈。
半年後,就在狄霄等人抵達風錦關時,卻聽城中百姓皆在討論冠京政變。
聽說大皇子貪墨、徇私枉法、插手皇商選拔等事敗露,不等聖上宣判,他先起兵圍了皇城,欲逼宮上位。
不料四皇子親兵實在強悍,不過三五千人,就破了五萬叛軍的圍困。
大皇子被擒,數罪併罰,削去親王番號,終身圈禁。
大皇子妃身份作假,除去皇家玉牒,秋後問斬。
明家知情不報,亦受牽連,被徹底奪去皇商名號,之後三十年,明家皆不可參與皇商競選,明家人亦不可參加科考,經此一事,明家徹底敗落。
大皇子圈禁後一月,皇帝退位,傳位給四皇子,退居江南行宮。
一朝天子一朝臣,隨著四皇子即位,大瑜各地廣開恩科,同時招攬能人,去往原大越疆土,對逆反之人進行教化。
而投誠百姓,則減免苛稅,仕子亦可參加科考。
這些大瑜朝堂上的事,只聽上一耳朵也就算了。
知曉四皇子將登大寶,狄霄倒是樂見其成,旁的不說,只他和四皇子在位的這幾十年裡,天下當得太平。
明窈聽說了明家的下場後,亦無半分色變,轉頭就忘了個乾淨。
她帶著布赫去了將軍府,先跟姨母好好道別,再問問唐崢和唐夫人,要不要去拔都兒部住幾個月。
一行人在風錦關停留半月,再次踏上回族的旅程。
一月初,拔都兒部城門打開,迎接歸族的族人。
汗王和王后離開一年,族人多是想念。
面對歸來的眾人,族人舞著彩帶,敲響鑼鼓,從城門開始夾到迎接,所過之處,皆是對汗王和王后的呼喚。
從進到城門開始,明窈就下了馬車,無論被誰叫到,她都會停一停腳步,駐足問一聲對方近況。
「今年青麥的畝產竟有六百斤嗎?哪裡是我的功勞,分明是阿姑照看的好……恭喜阿姑大豐收呀!」
「這不是罕爾嗎?我臨走前留下的作業可完成了?趕明兒我去了學堂,一定第一個檢查你!」
明窈全無王后的架子,跟誰都能話兩句家常,小半個時辰過去了,一回頭,仍能看見城門的影子。
狄霄索性送了韁繩,放烏木蘭自己去吃草。
一個懷有半月身孕的草原姑娘擠在最前面,滿臉慈愛地摸著肚子:「希望我的孩子,以後能跟小王子一樣可愛。」
明窈笑了笑:「小寶貝一定能成為拔都兒部最漂亮的孩子。」
姑娘沒想到能得這等祝福,驚喜地捂住嘴巴。
因汗王王后回歸,族裡可是熱鬧了幾日。
狄霄休息兩日後,緊跟著就去了兵營,而明窈又要清點倉房帳簿,又要給玩嗨了的孩子們敲敲警鐘,整日奔波在族裡,可一點不比在路上輕鬆。
就這樣操勞了一個多月,兩人才得了幾分空閒。
又過半年,春暖花開,整個拔都兒部被綠色汪洋環繞。
等族人們春耕結束,卻見族兵集結,蘇格勒首領親自開路,提前半月出發,率兵在前掃清障礙。
而汗王和王后緊隨其後,開始為期三年之久的巡視。
從中部草原到北部草原,凡拔都兒部所屬,皆將留下他們的腳印。
作者有話說:
第105章
◎中部草原之行(一)◎
從拔都兒部王城,到草原最北的西嵐旗,單是趕路,就需要大半年時間,再加上中間在各處停留,三年時間仍有些緊俏。
臨走前,狄霄特意叫來族裡的管事們,若日後有大瑜的使臣來,他與王后不在,就由狄宇出面接待,族裡若有想出去求學的,交待好歸來時間與大致去處,就能到倉房領了銀兩,自行安排。
汗王王后離開月余,族人們也慢慢習慣了兩人不在的日子,每日去耕田裡轉轉,閒暇了就到族外打打獵,又或者去學堂外面旁聽,日子不緊不慢,悠閒中又不乏幾分秩序井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就這樣過完年,狄霄清點了要一同回去的族人。
寧湘他們一家是要留在冠京的,還有幾個在這裡拜師學藝的族人,也是走不開,等統計結束,零零散散加起來,竟有三四十號人要留下。
狄霄皺著眉,雖然沒說不許,但也不是多麼支持的態度。
明窈寬慰他:「給大家留足銀兩便是,等日後把草原商行開到冠京來了,族人們遇事也能有個依靠。」
「汗王要早早習慣才是,以後往大瑜來的,可不止這三四十人了。」
可不,百年合約一簽,以後的大瑜還草原,還不定多出多少外族人。
狄霄他們能做的,也就是多多開辦商行,讓族人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找到依靠和後盾。
二月初一,草原眾人離京。
皇帝染了風寒,無法親自相送,便派了四皇子代勞。
四皇子一直送到城郊才止步,望著馬上的狄霄,抱拳作別。
四皇子打下大越,將大瑜疆土擴大數倍,又力主與草原交好,為大瑜結下強有力的友邦,單從功績上,他之貢獻,已遠遠超出其餘皇子。
皇帝雖然沒有下旨立太子,卻日日傳四皇子入御書房,一同批閱奏章,又令皇后張羅選秀,欲為四皇子覓一賢妃。
種種跡象,無一不預示著太子的真正人選。
一時間,朝堂多是暗潮翻湧,大皇子一黨尤且掙扎,然面對四皇子身上的聖眷,也頗有種無力回天的無奈。
半年後,就在狄霄等人抵達風錦關時,卻聽城中百姓皆在討論冠京政變。
聽說大皇子貪墨、徇私枉法、插手皇商選拔等事敗露,不等聖上宣判,他先起兵圍了皇城,欲逼宮上位。
不料四皇子親兵實在強悍,不過三五千人,就破了五萬叛軍的圍困。
大皇子被擒,數罪併罰,削去親王番號,終身圈禁。
大皇子妃身份作假,除去皇家玉牒,秋後問斬。
明家知情不報,亦受牽連,被徹底奪去皇商名號,之後三十年,明家皆不可參與皇商競選,明家人亦不可參加科考,經此一事,明家徹底敗落。
大皇子圈禁後一月,皇帝退位,傳位給四皇子,退居江南行宮。
一朝天子一朝臣,隨著四皇子即位,大瑜各地廣開恩科,同時招攬能人,去往原大越疆土,對逆反之人進行教化。
而投誠百姓,則減免苛稅,仕子亦可參加科考。
這些大瑜朝堂上的事,只聽上一耳朵也就算了。
知曉四皇子將登大寶,狄霄倒是樂見其成,旁的不說,只他和四皇子在位的這幾十年裡,天下當得太平。
明窈聽說了明家的下場後,亦無半分色變,轉頭就忘了個乾淨。
她帶著布赫去了將軍府,先跟姨母好好道別,再問問唐崢和唐夫人,要不要去拔都兒部住幾個月。
一行人在風錦關停留半月,再次踏上回族的旅程。
一月初,拔都兒部城門打開,迎接歸族的族人。
汗王和王后離開一年,族人多是想念。
面對歸來的眾人,族人舞著彩帶,敲響鑼鼓,從城門開始夾到迎接,所過之處,皆是對汗王和王后的呼喚。
從進到城門開始,明窈就下了馬車,無論被誰叫到,她都會停一停腳步,駐足問一聲對方近況。
「今年青麥的畝產竟有六百斤嗎?哪裡是我的功勞,分明是阿姑照看的好……恭喜阿姑大豐收呀!」
「這不是罕爾嗎?我臨走前留下的作業可完成了?趕明兒我去了學堂,一定第一個檢查你!」
明窈全無王后的架子,跟誰都能話兩句家常,小半個時辰過去了,一回頭,仍能看見城門的影子。
狄霄索性送了韁繩,放烏木蘭自己去吃草。
一個懷有半月身孕的草原姑娘擠在最前面,滿臉慈愛地摸著肚子:「希望我的孩子,以後能跟小王子一樣可愛。」
明窈笑了笑:「小寶貝一定能成為拔都兒部最漂亮的孩子。」
姑娘沒想到能得這等祝福,驚喜地捂住嘴巴。
因汗王王后回歸,族裡可是熱鬧了幾日。
狄霄休息兩日後,緊跟著就去了兵營,而明窈又要清點倉房帳簿,又要給玩嗨了的孩子們敲敲警鐘,整日奔波在族裡,可一點不比在路上輕鬆。
就這樣操勞了一個多月,兩人才得了幾分空閒。
又過半年,春暖花開,整個拔都兒部被綠色汪洋環繞。
等族人們春耕結束,卻見族兵集結,蘇格勒首領親自開路,提前半月出發,率兵在前掃清障礙。
而汗王和王后緊隨其後,開始為期三年之久的巡視。
從中部草原到北部草原,凡拔都兒部所屬,皆將留下他們的腳印。
作者有話說:
第105章
◎中部草原之行(一)◎
從拔都兒部王城,到草原最北的西嵐旗,單是趕路,就需要大半年時間,再加上中間在各處停留,三年時間仍有些緊俏。
臨走前,狄霄特意叫來族裡的管事們,若日後有大瑜的使臣來,他與王后不在,就由狄宇出面接待,族裡若有想出去求學的,交待好歸來時間與大致去處,就能到倉房領了銀兩,自行安排。
汗王王后離開月余,族人們也慢慢習慣了兩人不在的日子,每日去耕田裡轉轉,閒暇了就到族外打打獵,又或者去學堂外面旁聽,日子不緊不慢,悠閒中又不乏幾分秩序井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