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季桓道:“諸事繁瑣,人力短缺。”
大楚朝傾覆的徹徹底底的,不管是文武百官,抑或大小勛貴,統統一個不留。如今大齊開國,魏景固然有一套班子在,但人還少的,不管是朝堂還是地方,人手都極短缺。
尤其洛京,一個人當幾個人使,忙忙碌碌至今,人人俱是兩眼昏花,衣帶漸寬。
戴光深以為然,“宜多多徵辟和薦舉。”
現行的官員委任制度,乃徵辟察舉制。皇帝徵召為徵,官府徵召為辟;另外,官員也有能薦舉賢才。
不過這徵辟和薦舉都太過主觀,在皇帝英明、吏治清廉的情況下,倒是很好使的。可惜到了王朝末年,往往會買官賣官、薦舉唯親蔚然成風。好比之前的大楚朝。
而且,這徵辟察舉制,對寒門學子是十分不友好的,舉薦極其艱難,就算幸運被舉薦上了,局限於出身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是當個小吏的。
站在天子的立場吧,就是選用真才實幹者的範圍大大被局限了。
邵箐靈光一現:“徵辟和薦舉難解近渴,不如開科取士?天下學子俱可應考,擇賢能而取之?”
科舉。
不論出身,不論貧富,皆可參與,不但大大拓寬了朝廷選用人才的途徑,而且還讓中下層階級有機會向上層發展。不但有利於皇帝任用有才之士,還對於社會穩定起到相當的作用。
公平公正,人人都站在一個同等的階梯上起步。
邵箐此言一出,殿上君臣俱眼前一亮。
魏景本不拘泥於士族寒門,能者他俱用之,此舉於國於朝廷有大利,他當場就思索起細節;季桓戴光等人的眼光也非庸常,紛紛附議;另有張雍陳琦等寒門出身者更是大力贊同。
十一月中旬,魏景頒下詔令,新增科舉取士制,大齊朝的首次恩科將是十二月中旬舉行,年前進行院試鄉試,明年三月在洛京進行會試殿試。
目前科舉制和徵辟察舉制並行,魏景自清楚急不得,先試行著,等科舉制一步步成熟後,再慢慢削減徵辟察覺名額,進而逐漸取締。
此舉,其實是有些觸動了士族階層的利益,不過魏景乃大齊開國君王極為強勢,歷來是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科舉制迅速推行開去。
詔令一出,天下震動,無數寒門學子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同時傳揚天下的還有一個人的名字。
建元帝之元後,邵氏。
科舉取士,乃邵後提議並大力促成的。
邵後,真真當世奇女子也。她長於政務,輔助建元帝取得天下,至今仍活躍在朝堂之中。天子非但沒有微詞,反愛重敬之,與她攜手登極。
有酸儒怒斥牝雞司晨,痛心疾首建元帝一代開國英主,竟會在這等事上犯了糊塗。
皇后涉朝,古往今來前所未見,這言論附和者真不少,更多的是不置可否,不贊同,但也不反對。
如今科舉取士一出,風潮立轉,感激涕零並不鮮見,諸學子歌功頌德,偶爾有一兩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都被眾人攻擊得抱頭鼠竄。
邵後之賢慧,諸學子詩賦以溢贊之,高度一時拔至開國英主建元帝同等的幅度。
這裡面,有魏景的功勞。
他一直怕妻子被人看輕,被人非議,一直很重視,某些言論讓他耿耿於懷,但無奈這種情況不好硬堵,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
科舉制一出,正好造勢,他頒下詔令的同時,立即使人將此乃邵箐所提議並促成宣揚出去。
效果果然一如意料。
他心下大暢,近來走路都帶風。
魏景在背後悄悄做的事,邵箐不知道,她也不知道自己已經名揚天下,目前,她正被孫氏催著懷二胎呢。
孫氏說:“姁兒都一歲多了,再懷一個差不多了。”
邵箐摸摸肚子,是差不了,身體歇息得差不多,生活也安定了,開國後,魏景確實需要一個繼承人的。
魏景本人倒不是很在意,他和妻子都年輕,身體康健,順其自然即可。
下頭這群都是跟著打江山的老臣將,頗了解主子,也不在這上頭說些什麼表忠心,唯獨季桓暗示過一次,太子來了也差不多了。
當時魏景隨口敷衍過去,也沒放在心上,不過回頭聽了妻子說想要一個孩子,他倒是歡喜起來了。
孩子好啊,努力耕耘吧。
魏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惜沒等他賣力耕耘多久,正旦歲首,朝賀結束後,邵箐格外疲憊還眼暈,他焦急,喚來太醫一診,有孕快兩月了。
他不強求,但妻子再給自己懷孩子,他還是異常歡欣雀躍的。
夫妻倆大喜,頭挨著頭,竊竊私語一陣,魏景摸了摸她小腹,高興道:“今年花燈節,添了他一起看了。”
正月十五,有花燈節。
邵箐舊年眼睛暫失明時,他曾說待她好了,就再辦一次一模一樣的花燈節,和她一起看。
那年那盞巨大的鹿兒燈,他還小心存著呢。
後來屢屢征戰,時間趕不上,花燈節一拖再拖,但他始終都沒忘記。
他日理萬機,卻要親自督辦。
邵箐泛起一絲甜笑,“那好,我就等著看了。”
……
半個月時間,眨眼就至,玉兔東升,御花園火樹銀花。
大楚朝傾覆的徹徹底底的,不管是文武百官,抑或大小勛貴,統統一個不留。如今大齊開國,魏景固然有一套班子在,但人還少的,不管是朝堂還是地方,人手都極短缺。
尤其洛京,一個人當幾個人使,忙忙碌碌至今,人人俱是兩眼昏花,衣帶漸寬。
戴光深以為然,“宜多多徵辟和薦舉。”
現行的官員委任制度,乃徵辟察舉制。皇帝徵召為徵,官府徵召為辟;另外,官員也有能薦舉賢才。
不過這徵辟和薦舉都太過主觀,在皇帝英明、吏治清廉的情況下,倒是很好使的。可惜到了王朝末年,往往會買官賣官、薦舉唯親蔚然成風。好比之前的大楚朝。
而且,這徵辟察舉制,對寒門學子是十分不友好的,舉薦極其艱難,就算幸運被舉薦上了,局限於出身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是當個小吏的。
站在天子的立場吧,就是選用真才實幹者的範圍大大被局限了。
邵箐靈光一現:“徵辟和薦舉難解近渴,不如開科取士?天下學子俱可應考,擇賢能而取之?”
科舉。
不論出身,不論貧富,皆可參與,不但大大拓寬了朝廷選用人才的途徑,而且還讓中下層階級有機會向上層發展。不但有利於皇帝任用有才之士,還對於社會穩定起到相當的作用。
公平公正,人人都站在一個同等的階梯上起步。
邵箐此言一出,殿上君臣俱眼前一亮。
魏景本不拘泥於士族寒門,能者他俱用之,此舉於國於朝廷有大利,他當場就思索起細節;季桓戴光等人的眼光也非庸常,紛紛附議;另有張雍陳琦等寒門出身者更是大力贊同。
十一月中旬,魏景頒下詔令,新增科舉取士制,大齊朝的首次恩科將是十二月中旬舉行,年前進行院試鄉試,明年三月在洛京進行會試殿試。
目前科舉制和徵辟察舉制並行,魏景自清楚急不得,先試行著,等科舉制一步步成熟後,再慢慢削減徵辟察覺名額,進而逐漸取締。
此舉,其實是有些觸動了士族階層的利益,不過魏景乃大齊開國君王極為強勢,歷來是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科舉制迅速推行開去。
詔令一出,天下震動,無數寒門學子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同時傳揚天下的還有一個人的名字。
建元帝之元後,邵氏。
科舉取士,乃邵後提議並大力促成的。
邵後,真真當世奇女子也。她長於政務,輔助建元帝取得天下,至今仍活躍在朝堂之中。天子非但沒有微詞,反愛重敬之,與她攜手登極。
有酸儒怒斥牝雞司晨,痛心疾首建元帝一代開國英主,竟會在這等事上犯了糊塗。
皇后涉朝,古往今來前所未見,這言論附和者真不少,更多的是不置可否,不贊同,但也不反對。
如今科舉取士一出,風潮立轉,感激涕零並不鮮見,諸學子歌功頌德,偶爾有一兩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都被眾人攻擊得抱頭鼠竄。
邵後之賢慧,諸學子詩賦以溢贊之,高度一時拔至開國英主建元帝同等的幅度。
這裡面,有魏景的功勞。
他一直怕妻子被人看輕,被人非議,一直很重視,某些言論讓他耿耿於懷,但無奈這種情況不好硬堵,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
科舉制一出,正好造勢,他頒下詔令的同時,立即使人將此乃邵箐所提議並促成宣揚出去。
效果果然一如意料。
他心下大暢,近來走路都帶風。
魏景在背後悄悄做的事,邵箐不知道,她也不知道自己已經名揚天下,目前,她正被孫氏催著懷二胎呢。
孫氏說:“姁兒都一歲多了,再懷一個差不多了。”
邵箐摸摸肚子,是差不了,身體歇息得差不多,生活也安定了,開國後,魏景確實需要一個繼承人的。
魏景本人倒不是很在意,他和妻子都年輕,身體康健,順其自然即可。
下頭這群都是跟著打江山的老臣將,頗了解主子,也不在這上頭說些什麼表忠心,唯獨季桓暗示過一次,太子來了也差不多了。
當時魏景隨口敷衍過去,也沒放在心上,不過回頭聽了妻子說想要一個孩子,他倒是歡喜起來了。
孩子好啊,努力耕耘吧。
魏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惜沒等他賣力耕耘多久,正旦歲首,朝賀結束後,邵箐格外疲憊還眼暈,他焦急,喚來太醫一診,有孕快兩月了。
他不強求,但妻子再給自己懷孩子,他還是異常歡欣雀躍的。
夫妻倆大喜,頭挨著頭,竊竊私語一陣,魏景摸了摸她小腹,高興道:“今年花燈節,添了他一起看了。”
正月十五,有花燈節。
邵箐舊年眼睛暫失明時,他曾說待她好了,就再辦一次一模一樣的花燈節,和她一起看。
那年那盞巨大的鹿兒燈,他還小心存著呢。
後來屢屢征戰,時間趕不上,花燈節一拖再拖,但他始終都沒忘記。
他日理萬機,卻要親自督辦。
邵箐泛起一絲甜笑,“那好,我就等著看了。”
……
半個月時間,眨眼就至,玉兔東升,御花園火樹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