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頁
蘇茉安排了人事行政部去接人,還給他們弄了個接風宴,蘇茉和陸長征都去了。鄉里鄉親的,第一次出來,他們自然得露個面,跟大家說說話打打氣。
接風宴過後,便有各廠的人事把人帶走了,姑娘們去了服裝廠,小伙子們則去了建築公司。這餘下的,公司有專門的人會負責,不用蘇茉操心了。
倒是陸國平,蘇茉交代了建築公司的人事要多關照,給找個手藝好有耐心的師傅帶他。未來二三十年是房地產的黃金期,陸國平只要學好了手藝,不愁沒飯吃。
人事把人先帶去宿舍,給他們先安排住宿。
這兩年,外地來的員工越來越多,蘇家旗下的公司和工廠,都配備了宿舍和食堂。
宿舍是8人一個大開間,上下鋪鐵架床,每間房有單獨的浴室和廁所,還有晾衣服的小陽台。羊城天熱,每間宿舍還配了吊扇。
這住宿環境,是頂好的,比不少員工家的環境都好,尤其是鄉下出來打工的那些。
陸家村的人看到這麼明亮整潔的宿舍樓房,一個個高興的不行,比起家裡的土胚房,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打電話回去報平安的時候,個個都是一頓夸。
這些話,經他們家長傳播出去後,那些沒被選上的心癢的不行,三天兩頭就去問陸清安還招不招人。特別是那些去了粵省的開始寄錢回來後,登陸家門的人就更多了。
陸清安被煩得不行,跟蘇茉那邊打了商量,對外說半年後才招人,這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他也不好推了說不招人了,畢竟村裡有人過去了,招不招人他們看得見。如果他完全推了,鄉里鄉親的也說不過去,陸清安現在覺得,自己可能惹了一樁麻煩事。
可村里人消停了沒幾天,外村的人又不消停了,不少認識陸清安的,都提著東西去了陸家,想讓他幫忙,勻一兩個名額給自家子侄。
陸清安頭禿的很,覺得自己真是閒得慌,招得。別人日子過的好不好,關他屁事,偏他這麼操心。
陸清安憂心的不行,但也沒把這事跟蘇茉說,壓力自己扛了,畢竟這是他惹出來的事。
還是蘇茉有次打電話回去,李月娥嘮家常的時候說漏了嘴,蘇茉才知道的。
蘇茉一想,這樣也不是個事。老人家明明是好心,可別到最後,弄得里外不是人。
蘇茉把近幾年的計劃捋了捋,空了幾天出來,回了陸家村。現在哈市到羊城也有直飛航班了,回去也方便了很多。
蘇茉回去後,和陸清安一起,去找了紅旗鄉的書記和鄉長,直接跟他們簽了兩個協議。
一個是用工協議,一個是收購協議。
用工協議,是蘇家企業,連續五年,每年從紅旗鄉招100名工人。
收購協議,是蘇家企業,收購紅旗鄉種植的藥材。
此舉,一給紅旗鄉年輕人提供了務工出路;二發展了紅旗鄉的經濟;三解決了陸清安當下的困擾。再有人找他,他完全可以一推四五六,說以後招工由鄉政府管,他不插手。
這幾年,隨著糧種品質的提升和化肥的普及,糧食畝產量越來越高,國家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紅旗鄉土地肥沃,糧食產量就更高了,但糧食的收購價格並沒有提升多少,全部土地用來種糧,經濟效益並不高。
鄉領導們也在思考,勻出部分土地來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提供鄉民的收入,但領導們並沒有找到特別好的出路。
如今蘇茉過來,願意提供藥材種子,並承諾收購種出來的藥材,鄉領導們不要太高興。一個個都夸蘇茉念舊,有了出息記著回饋舊單位。
這兩年,各項政策陸續放寬,政府開始允許私人辦藥廠。醫藥這一塊也是未來的大頭,蘇家接下來的投資重心便是這一塊,蘇茉此舉,也是提前發展自己的藥材基地。
蘇茉這樣做,也貼合了國家「先富帶動後富」的倡議,給政府賣了個好。到時候要是做出了成績,國家當個典型一宣傳,蘇家也能名利雙收。
第443章 番外之扶持家鄉經濟
幫扶了大家,小家自然也不能不管。
大房二房雖然有些小毛病,但大的方面,還是沒啥問題,至少沒鬧到她的面前來。所以,只要他們不鬧啥么蛾子,蘇茉也是樂意幫扶的,畢竟是一家人。
不過,蘇茉也沒想過讓他們到粵省去。
畢竟他們沒啥能力,若去了那邊,也只能跟普通人干一樣的活,都是賣力氣的,有點說不過去,畢竟是親哥嫂。
雖然一開始可能不會說什麼,但時間長了,看著有能力的別人步步高升,而他們這些親哥嫂還始終如一,心裡多少會有些想法的,到時候影響大家關係就不好了。
往惡劣了猜想,若他們心態不行,到時候幫著競爭公司搞她家公司一把,那損失可就大了去。若真到了這個地步,那她是抓呢,還是不抓呢?
若是把他們放進管理崗,他們的能力又達不到。公司正在極速發展中,任何一個管理崗都非常重要,要是出了問題,會影響整個公司的發展,而且也不好處罰,太過了影響關係,太輕了服不了眾。
還有一個原因,是三位老人在老家,這邊總得有子女在身邊看著。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他們去,在這邊給他們弄一份體面的工作,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在這邊待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接風宴過後,便有各廠的人事把人帶走了,姑娘們去了服裝廠,小伙子們則去了建築公司。這餘下的,公司有專門的人會負責,不用蘇茉操心了。
倒是陸國平,蘇茉交代了建築公司的人事要多關照,給找個手藝好有耐心的師傅帶他。未來二三十年是房地產的黃金期,陸國平只要學好了手藝,不愁沒飯吃。
人事把人先帶去宿舍,給他們先安排住宿。
這兩年,外地來的員工越來越多,蘇家旗下的公司和工廠,都配備了宿舍和食堂。
宿舍是8人一個大開間,上下鋪鐵架床,每間房有單獨的浴室和廁所,還有晾衣服的小陽台。羊城天熱,每間宿舍還配了吊扇。
這住宿環境,是頂好的,比不少員工家的環境都好,尤其是鄉下出來打工的那些。
陸家村的人看到這麼明亮整潔的宿舍樓房,一個個高興的不行,比起家裡的土胚房,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打電話回去報平安的時候,個個都是一頓夸。
這些話,經他們家長傳播出去後,那些沒被選上的心癢的不行,三天兩頭就去問陸清安還招不招人。特別是那些去了粵省的開始寄錢回來後,登陸家門的人就更多了。
陸清安被煩得不行,跟蘇茉那邊打了商量,對外說半年後才招人,這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他也不好推了說不招人了,畢竟村裡有人過去了,招不招人他們看得見。如果他完全推了,鄉里鄉親的也說不過去,陸清安現在覺得,自己可能惹了一樁麻煩事。
可村里人消停了沒幾天,外村的人又不消停了,不少認識陸清安的,都提著東西去了陸家,想讓他幫忙,勻一兩個名額給自家子侄。
陸清安頭禿的很,覺得自己真是閒得慌,招得。別人日子過的好不好,關他屁事,偏他這麼操心。
陸清安憂心的不行,但也沒把這事跟蘇茉說,壓力自己扛了,畢竟這是他惹出來的事。
還是蘇茉有次打電話回去,李月娥嘮家常的時候說漏了嘴,蘇茉才知道的。
蘇茉一想,這樣也不是個事。老人家明明是好心,可別到最後,弄得里外不是人。
蘇茉把近幾年的計劃捋了捋,空了幾天出來,回了陸家村。現在哈市到羊城也有直飛航班了,回去也方便了很多。
蘇茉回去後,和陸清安一起,去找了紅旗鄉的書記和鄉長,直接跟他們簽了兩個協議。
一個是用工協議,一個是收購協議。
用工協議,是蘇家企業,連續五年,每年從紅旗鄉招100名工人。
收購協議,是蘇家企業,收購紅旗鄉種植的藥材。
此舉,一給紅旗鄉年輕人提供了務工出路;二發展了紅旗鄉的經濟;三解決了陸清安當下的困擾。再有人找他,他完全可以一推四五六,說以後招工由鄉政府管,他不插手。
這幾年,隨著糧種品質的提升和化肥的普及,糧食畝產量越來越高,國家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紅旗鄉土地肥沃,糧食產量就更高了,但糧食的收購價格並沒有提升多少,全部土地用來種糧,經濟效益並不高。
鄉領導們也在思考,勻出部分土地來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提供鄉民的收入,但領導們並沒有找到特別好的出路。
如今蘇茉過來,願意提供藥材種子,並承諾收購種出來的藥材,鄉領導們不要太高興。一個個都夸蘇茉念舊,有了出息記著回饋舊單位。
這兩年,各項政策陸續放寬,政府開始允許私人辦藥廠。醫藥這一塊也是未來的大頭,蘇家接下來的投資重心便是這一塊,蘇茉此舉,也是提前發展自己的藥材基地。
蘇茉這樣做,也貼合了國家「先富帶動後富」的倡議,給政府賣了個好。到時候要是做出了成績,國家當個典型一宣傳,蘇家也能名利雙收。
第443章 番外之扶持家鄉經濟
幫扶了大家,小家自然也不能不管。
大房二房雖然有些小毛病,但大的方面,還是沒啥問題,至少沒鬧到她的面前來。所以,只要他們不鬧啥么蛾子,蘇茉也是樂意幫扶的,畢竟是一家人。
不過,蘇茉也沒想過讓他們到粵省去。
畢竟他們沒啥能力,若去了那邊,也只能跟普通人干一樣的活,都是賣力氣的,有點說不過去,畢竟是親哥嫂。
雖然一開始可能不會說什麼,但時間長了,看著有能力的別人步步高升,而他們這些親哥嫂還始終如一,心裡多少會有些想法的,到時候影響大家關係就不好了。
往惡劣了猜想,若他們心態不行,到時候幫著競爭公司搞她家公司一把,那損失可就大了去。若真到了這個地步,那她是抓呢,還是不抓呢?
若是把他們放進管理崗,他們的能力又達不到。公司正在極速發展中,任何一個管理崗都非常重要,要是出了問題,會影響整個公司的發展,而且也不好處罰,太過了影響關係,太輕了服不了眾。
還有一個原因,是三位老人在老家,這邊總得有子女在身邊看著。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他們去,在這邊給他們弄一份體面的工作,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在這邊待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