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如果看到這裡還有寶子覺得作者是「為虐而虐」「為悲而悲」,那麼我尊重寶子的理解。
但就作者而言,我堅持走「不為圓滿而圓滿」「不為悲劇而悲劇」的群像正劇風。
-
是很撲很撲的一個作品了。
但是沒關係,我愛故事裡的每一個人。
感恩每一個陪伴到這裡的寶子,有緣的話,下一個故事裡見啦!
(2024.2.24凌晨1點)
番外 傅旭初:他的生命底色是「有所堅守有所棄」
首先,作為群像戲愛好者和創作者,並不想寫臉譜化的深情人設。同樣,一個人物設定如果僅僅局限在刻畫他的感情線,我會覺得我很失敗。
我在作話里放過小彩蛋,傅旭初與何穎定情乃至何穎有孕那段時間是在傅氏滅門案後,即父喪期。對比容諳可以不顧輿情丁憂奪情,甚至孝中娶妻,但會27個月不與公主同房來守制,他倆是有本質區別的。
容諳能在佛前盟誓祈求來世,傅旭初如果沒有同公主一同經歷王敬時案、傅氏案、倒汪倒溫、晉王之亂,他也會去求一求來世。
我想表達的是——經歷過什麼,很重要。
明明是深愛亡妻穎娘的傅旭初,為何還會心動呢?也就是一些讀者口中所謂的「變心」。那為何變心?是不是也得講究一下天時地利人和?
【一】天時。何穎不在了。
為家族復仇,傅旭初可以忍辱負重認賊作父,但他有妻子,他拼著得罪溫鴻的下場也要拒婚。
(想想前世容諳拒婚外放安南,主視角外的傅旭初後續又付出了什麼努力才重新得到溫鴻的信任呢,甚至讓他巡按江南?)
為亡妻復仇,傅旭初同樣可以拼上前程性命乃至他千難萬難才在溫黨里擁有的地位,他也在所不惜。
但哪怕回京後生機渺茫,他也試著謀劃後路引布政使孫彥來見他,但凡還有生機,必報滅門之仇。
標題里「有所堅守有所棄」,棄,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放棄。
在妻仇與滅門仇二擇一時,他是有所偏向的。究其因,是少年夫妻情深似海,又是他累何穎枉死。
而到此,何穎不在了。我好朋友當時跟我辯的話是:情深似海+死亡,雙重buff,他怎麼會呢?那來看看其它兩點。
【二】地利。即,傅旭初經歷了什麼。
人生的轉折點,在他遊學歸來目睹滅門案。
蕭青闌殞命,他告訴陳馳,是內廷折了蕭青闌的傲骨。
我為什麼讓傅旭初而不是容諳來說這句沉重的話呢?因為他江南首富傅家公子的傲骨也折在了他一次次朝溫鴻拱手彎腰的時候。
再來看他是怎麼走過復仇路的。
王敬時案上,如果沒有公主,王敬時死不了。就算他能先斬後奏,他也很難活著回帝京。看看公主為了這破案子落冰湖終身寒疾,就知道江南仕宦有多無法無天有多狠。他冒名科舉,公主謀劃的請願書從源頭上讓永昭帝動了不殺他的心思,他才有機會用詩作讓溫鴻保他官位。
傅氏滅門案上,如果沒有公主在燕都離間溫汪兩家,鐵板一塊的江南仕宦圈子,區區六品經歷傅旭初還真很難動。用燕都撬動江南,公主用他除政敵,他靠公主復仇。
可他的仇人不止江南那些人。倒汪、倒溫,公主助他入通政司,一路行來,他倆就像親密的合作夥伴。
晉王之亂,燕都無兵可鎮!公主把最後的底牌——死士全給了傅旭初,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公主孤注一擲,也相信他!
(想想公主的罪名之一是豢養死士,這份信任就不止是「我信你當下能不負我所託,解燕都之急,更信你以後不會以此要我性命。」)
再往後,猜猜老傅這樣的人能不能知道公主曾為他的仕途不甘而闖過文淵閣,更想效法太平公主搞「斜封官」?
為復仇折去的傲骨,在公主待他以國士之禮中一點點重塑。
(公主待蕭青闌也是如此,奈何蕭青闌不是傅旭初啊,拾不起他的將門風骨!)
【三】人和。
什麼樣的人能讓深愛亡妻穎娘的傅旭初再度心動,又不自知呢?
曾經滄海難為水,若為續弦,滿帝京多的是想嫁他的高門貴女。可傅旭初偏偏遇上了聰明狡猾又氣魄非凡與他棋逢對手的公主。
有種東西叫「道德規範」「自我約束」「邊界感」,若何穎還在,他對公主只會停留在欣賞,偏偏何穎又沒了。
(公主值不值得讓一個優秀的單身青年心動,我想我不必多說了吧?)
再來看傅旭初這個人。
首富家的公子,少年神童,家族遭難時他正仗著才學四處遊歷。這一點,像不像才女沈知韞呢?大家都知道,沈婉婉不婉婉,傅規然又豈會是守規矩的傅規然?
身負血海深仇又在孝期,他能與何穎定情私奔乃至有孕,可見他的心很自由,他會將故去的人和事背負在身上,但不會困住他當下的步伐。
有所堅守有所棄,他更懂得珍惜當下,憐取眼前人。這話放在他後續的動心上,也是如此。
再關於他為何在亡妻靈位前說自己想娶旁人這個事——
嗯,有沒有發現,傅旭初這個人他的所有情緒、所有心跡只在那個小房間裡只在穎娘靈位前袒露呢?
穎娘故後,他本無意再娶,奈何心動,這是事實,他亦不會逃避。縱使心中有愧,他也會同亡妻坦誠。相反,如果他不敢面對亡妻靈位,不敢承認心動,這反倒不像傅旭初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就作者而言,我堅持走「不為圓滿而圓滿」「不為悲劇而悲劇」的群像正劇風。
-
是很撲很撲的一個作品了。
但是沒關係,我愛故事裡的每一個人。
感恩每一個陪伴到這裡的寶子,有緣的話,下一個故事裡見啦!
(2024.2.24凌晨1點)
番外 傅旭初:他的生命底色是「有所堅守有所棄」
首先,作為群像戲愛好者和創作者,並不想寫臉譜化的深情人設。同樣,一個人物設定如果僅僅局限在刻畫他的感情線,我會覺得我很失敗。
我在作話里放過小彩蛋,傅旭初與何穎定情乃至何穎有孕那段時間是在傅氏滅門案後,即父喪期。對比容諳可以不顧輿情丁憂奪情,甚至孝中娶妻,但會27個月不與公主同房來守制,他倆是有本質區別的。
容諳能在佛前盟誓祈求來世,傅旭初如果沒有同公主一同經歷王敬時案、傅氏案、倒汪倒溫、晉王之亂,他也會去求一求來世。
我想表達的是——經歷過什麼,很重要。
明明是深愛亡妻穎娘的傅旭初,為何還會心動呢?也就是一些讀者口中所謂的「變心」。那為何變心?是不是也得講究一下天時地利人和?
【一】天時。何穎不在了。
為家族復仇,傅旭初可以忍辱負重認賊作父,但他有妻子,他拼著得罪溫鴻的下場也要拒婚。
(想想前世容諳拒婚外放安南,主視角外的傅旭初後續又付出了什麼努力才重新得到溫鴻的信任呢,甚至讓他巡按江南?)
為亡妻復仇,傅旭初同樣可以拼上前程性命乃至他千難萬難才在溫黨里擁有的地位,他也在所不惜。
但哪怕回京後生機渺茫,他也試著謀劃後路引布政使孫彥來見他,但凡還有生機,必報滅門之仇。
標題里「有所堅守有所棄」,棄,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放棄。
在妻仇與滅門仇二擇一時,他是有所偏向的。究其因,是少年夫妻情深似海,又是他累何穎枉死。
而到此,何穎不在了。我好朋友當時跟我辯的話是:情深似海+死亡,雙重buff,他怎麼會呢?那來看看其它兩點。
【二】地利。即,傅旭初經歷了什麼。
人生的轉折點,在他遊學歸來目睹滅門案。
蕭青闌殞命,他告訴陳馳,是內廷折了蕭青闌的傲骨。
我為什麼讓傅旭初而不是容諳來說這句沉重的話呢?因為他江南首富傅家公子的傲骨也折在了他一次次朝溫鴻拱手彎腰的時候。
再來看他是怎麼走過復仇路的。
王敬時案上,如果沒有公主,王敬時死不了。就算他能先斬後奏,他也很難活著回帝京。看看公主為了這破案子落冰湖終身寒疾,就知道江南仕宦有多無法無天有多狠。他冒名科舉,公主謀劃的請願書從源頭上讓永昭帝動了不殺他的心思,他才有機會用詩作讓溫鴻保他官位。
傅氏滅門案上,如果沒有公主在燕都離間溫汪兩家,鐵板一塊的江南仕宦圈子,區區六品經歷傅旭初還真很難動。用燕都撬動江南,公主用他除政敵,他靠公主復仇。
可他的仇人不止江南那些人。倒汪、倒溫,公主助他入通政司,一路行來,他倆就像親密的合作夥伴。
晉王之亂,燕都無兵可鎮!公主把最後的底牌——死士全給了傅旭初,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公主孤注一擲,也相信他!
(想想公主的罪名之一是豢養死士,這份信任就不止是「我信你當下能不負我所託,解燕都之急,更信你以後不會以此要我性命。」)
再往後,猜猜老傅這樣的人能不能知道公主曾為他的仕途不甘而闖過文淵閣,更想效法太平公主搞「斜封官」?
為復仇折去的傲骨,在公主待他以國士之禮中一點點重塑。
(公主待蕭青闌也是如此,奈何蕭青闌不是傅旭初啊,拾不起他的將門風骨!)
【三】人和。
什麼樣的人能讓深愛亡妻穎娘的傅旭初再度心動,又不自知呢?
曾經滄海難為水,若為續弦,滿帝京多的是想嫁他的高門貴女。可傅旭初偏偏遇上了聰明狡猾又氣魄非凡與他棋逢對手的公主。
有種東西叫「道德規範」「自我約束」「邊界感」,若何穎還在,他對公主只會停留在欣賞,偏偏何穎又沒了。
(公主值不值得讓一個優秀的單身青年心動,我想我不必多說了吧?)
再來看傅旭初這個人。
首富家的公子,少年神童,家族遭難時他正仗著才學四處遊歷。這一點,像不像才女沈知韞呢?大家都知道,沈婉婉不婉婉,傅規然又豈會是守規矩的傅規然?
身負血海深仇又在孝期,他能與何穎定情私奔乃至有孕,可見他的心很自由,他會將故去的人和事背負在身上,但不會困住他當下的步伐。
有所堅守有所棄,他更懂得珍惜當下,憐取眼前人。這話放在他後續的動心上,也是如此。
再關於他為何在亡妻靈位前說自己想娶旁人這個事——
嗯,有沒有發現,傅旭初這個人他的所有情緒、所有心跡只在那個小房間裡只在穎娘靈位前袒露呢?
穎娘故後,他本無意再娶,奈何心動,這是事實,他亦不會逃避。縱使心中有愧,他也會同亡妻坦誠。相反,如果他不敢面對亡妻靈位,不敢承認心動,這反倒不像傅旭初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